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域文化小说显示了人与文化的亲和关系,"桂西北"民族文化抒写已然孕育许多优秀作家与作品。通过对话认为,作家要关注到人类共同的命运、人的本性、人的心灵,只有把本民族的命运、本民族的情感密码置于人类历史长河之中来审视,那么民族性和世界性问题就解决了,即"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相似文献   

2.
民族影像与跨文化传播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像是一个文化的载体,一个民族的影像承载着各自不同的文化。中国影像怎样参与全球化下的跨文化传播?发展民族影像是中国影像立足于世界影像之林的解决办法。中国要拍出真正叫好又叫座具有历史震撼性的影像,必须立足于民族的土壤,探讨其人类共通的主题,使其具有真正人类文化学的意义。具有人类学意义的民族影像在跨文化传播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让民族影像承载的民族文化拯救后现代文化语境下人们精神的失语与心灵的空白和茫然。  相似文献   

3.
梁美玲 《科技信息》2007,(17):220-221
本文从南阳汉画与毕加索的比较入手,以古今中外文化发展为背景,在论述人类共通的文化意识和独特的民族本原文化中,在探讨东、西方艺术造型体系之异同中,解析南阳汉画中蕴含着的充足的民族文化基因及当代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4.
黄玲散文的乡愁书写,具有多重维度。文本传递了个体与故乡之间的深层关联,对于民族文化传承的关切,以及对于生命哲学的思考。在这些作品中,既延续了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学的怀乡传统,又凝聚着作者对于心灵家园的执着探询,折射出对于人类命运的殷切关注。  相似文献   

5.
通过解读哈萨克族女作家哈依霞的中篇小说《魂在大地》,认为作者借此小说完成了一次文化寻根———寻找哈萨克民族文化旺盛生命力之根,同时具有民族特质之美和悲剧之美的人物形象,为民族文化注入了鲜活的内质。  相似文献   

6.
云南丰厚的少数民族文化是云南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云南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提倡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这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必然和需要。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加强民族文化的保护,保护民族文化关键是要做到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由于民族文化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使得少数民族文化精神缺失,发展不平衡,缺少科学性、有效性和持续性。因此,研究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已是必然,力求寻找科学、有效、可行的办法来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弘扬民族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7.
纳张元无论在文学创作的理念还是表达的方式上 ,都体现着文明与传统的习俗或是古老文化之间的对立、冲突和依存的关系。他的文学作品以一种民间情怀来阐释社会和人生 ,来表达他的民间情感 ,在这种以民间的智慧来观察、思考和阐释社会和人生的文学写作之中 ,传达着他创作中矢志不渝的一种价值取向。纳张元在运用其作品为手段 ,艺术地揭示着他少年乃至青年都比较熟悉了的千里彝山的人群的生活本相 ,在思想与文化的冲突中来反映和表现着一种文化的感性与理性在实践中相统一的生存论。纳张元在充分地占有民族文化资源的同时 ,在描写中孤独地思索 ,在思想中孤独地叛逆其本民族的习俗文化和古老文化传统 ,但是 ,在他的作品的立意、角度和表达方式上 ,仍然体现着对现代文明的依存 ,在文化意识的渊源上展露了对本民族文化的归依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类举例列举了中学古诗文作品中具有积极人文陶冶作用的素材,旨在说明优秀的古诗文作品在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每一个民族的文学应该具有自己的特色,使人们从作品中看到这个民族的生活风貌,体会到他们的心理特征,甚至感觉到他们感情的潜流。使文学具有民族特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描写人物情感的表达方式也是一个重要的途径。本文就想通过《西厢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比较,来看看对人物情感表达方式的描写如何影响作品的民族特色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声乐艺术用人声来表达情感,情感蕴藏在声乐之中,声音——作品——情感,在声音和情感之间,作品是一座艺术的桥梁。对作品内涵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是一种音乐审美的体现,更是一种综合文化素质的反映。文化是人类精神活动的创造物,它包括哲学、艺术、文学、历史、宗教、经济等方面的内容。而文化修养则是指一个人对这些人类精神活动的创造物认知多少,把握多少,运用多少。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么这个人的文化修养就深厚;如果回答是否定的,那么他的精神气质、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1.
"眉"是中国古代关于美的一个象征,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作为一种意象已经被沉淀为固有的民族文化内涵,也逐渐被人们接纳成为共同的意蕴。"眉"意象作为单象意象,虽然只是一个词汇,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却包含了作者丰富的情感意蕴、审美情结和文化内涵,取得了别样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潍坊学院学报》2019,(1):98-101
音乐是人类思想与情感的重要载体,它在人类文明发展沿革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同语言、不同文化和不同种族的人们都能够感受到音乐的充沛活力,这也使得音乐成为人类的共通语言。而音乐运用声音所构建的艺术形象能够带给听众和学习者丰富的思想情感体验,有效陶冶受众情操,将现实与奇幻情景有效结合并带给人们多姿多彩的体验。音乐学习不仅仅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创意与灵感,将人类美好的情感传递给学生,同时也能够激发他们不断探索与创造的源动力,有助于学生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在中国社会持续发展转型的大背景下,我们需要更多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有效利用音乐教育推动高素质人才培养,促使学生与国家、民族保持协调发展,这是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有效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少数民族文学的民族特色可以从其叙事上的言说角色的特点来分析。少数民族作家作为言说者,在反映本民族人民生活的作品里,往往既是代言人,又是评判者。这种特殊的言说者角色,使得他们的作品常常对其言说对象爱恨交加,从而使作品在情感上被打上深深的民族烙印,具有不可替代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4.
梁敢  陆勇 《韶关学院学报》2009,30(10):108-112
思维是人类具有的共同能力之一。不同的民族运用不同的身体的器官来思维和表达情感并形成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对这些文化差异的认知,我们可以通过语言层面做具体深入的分析比较获得。就思维器官跨语言文化比较角度而言,英语民族倾向于用脑智“mind”(脑),汉族倾向于用心智“heart”(心),而壮族则倾向于用喉智“hoz”(throat喉咙,即用喉咙思维和表达情感)。通过跨语言文化比较,可以加深我们对文化差异及文化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活动。  相似文献   

15.
论福克纳的创作思想及其作品的二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二十世纪的美国南方作家,福克纳深受南方传统思想和传统价值观的影响,他的作品如同他的一些公开演讲一样明显对南方传统文化怀有浓重的认同感和超越感。他在这双重情感的斗争中,犹豫过、徘徊过,但他最终克服了自己的局限。他在对人和人性的深层的哲理思考和痛苦的精神探索过程中,寻找人类不朽的价值和普遍的意义,成为了二十世纪美国最伟大、最清醒的小说家。  相似文献   

16.
兰英 《海峡科学》2006,(4):88-93
人类生活在同一个物质世界里,人类的语言反映着人类普遍的共性,各民族语言虽然不同,但可以利用相同的概念,称谓事物,解释词义.正是这种共性为不同民族文化交流提供了可行性依据.然而,由于各民族文化是在各自的民族生存和发展中历史地形成的,所以民族文化带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并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我国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由于有着各自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其生活方式,活动方式,思维方式也就截然不同,发展水平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正是这些个性,即差异,造成了跨文化交际的障碍.这种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极易产生语言失误和信息差,从而引起了交际失败.本文从英语语言文化的角度来认知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思维差异、两种文化中同一概念的信息差几个方面,来分析中西文化差异对语言交际的影响,避免中式英语,使我们的语言表达更接近目的语,以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族精神的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社会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特别是人类精神文化生活形成与发展的标志。非物质文化遗产同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深深地根植于民俗民间艺术文化中,承载着民族情感、道德传统、民族特征,是促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的内在精神基因和根基,是凝聚和延续民族精神的土壤与血脉。  相似文献   

18.
当代作家冉仲景从土家族传统文化习俗当中汲取养分、寻找灵感,写出了一系列关注民生关注民族的诗作。在其作品《土家舞曲》中,通过舞蹈这一载体,使诗人所要抒写的民族精神的全部世界得以诗意地凸现,展示了土家族独特的民族风情。  相似文献   

19.
<正> 文学艺术是激情冲动下的产物。作者在作品中无论是表达心灵中的何种情感,其中都有渲泄某种情绪的成份并藉此来遣情达意。因为情绪当中夹杂着作者对社会生活的体验和认识。作者对客观事物与自己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反映在作品中就自然而然地流露为一种情绪。从一个时代的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时代一个民族心灵的律动,是一定时期内一个民族心灵的展示。这是文学对过去生活的艺术描述,是对群体对象在物质和精神要求上的心态的记录。正如高尔基在《论文学》中所说的那样,文学“是时代的生活和情绪的历史”;同时,作  相似文献   

20.
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以顿河流域哥萨克人的生活为主要题材,对两岸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同时,源于作者所处的文化背景,作品中充满了对于土地的眷恋和对于自然的敬畏。作品摒弃了人类中心主义,在自然书写中寻找着那已经失去的土地与心灵的家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