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地处"藏羌彝文化走廊"的白龙江流域,历史上是南下陕西、四川、云南,或者西进青海、西藏必经的中间地带,是民族文化走廊的重要节点。从青海藏族的庄窠院、碉房,宕昌藏族的木笼房,四川羌族碉楼,直至云南彝族土掌房;从环底半地穴居,到半地面、半地穴居,再到地面楼居的民居建筑形制,结合历史空间地理和考古资料分析,沿着"边地半月形文化传播带"下半缘,民居建筑与所处区域的自然地理空间及其文化类型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它是一条连续的、系统的和完整的"藏羌彝民族文化走廊"发展演变脉络。  相似文献   

2.
白龙江流域藏区主要指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迭部、舟曲两县及甘肃陇南地区的武都、文县、宕昌等地的藏族聚居区,属于安多地区。由于该地区森林分布很广,山高沟深,加上河流纵横,雨量充沛,形成了"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的得天独厚的气候特点。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和形成了该地区藏族特殊的语言习惯——白龙江流域藏族广泛使用谚语作为语言表达的习惯,这也说明语言习惯与该地区特定的历史、文化、生活习俗、生产方式、物产风貌、自然环境以及宗教信仰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在云南怒江州最北端的贡山县及与之相邻的西藏察隅县察瓦龙乡是当代中国唯一的怒族与藏族杂居区。古代怒族与藏族在怒江流域迁徙,民族之间交往频繁。近代,在不同时期国家政权与地方权力交织的背景下,文献记载反映了怒江流域怒族与藏族关系的主要特征是藏族统治阶级对怒藏杂居区的统治,而隐藏在政治关系背后的是普通民众之间交往互动的逐渐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新政策的实施消除了怒藏民族之间历史上的不平等,形成了民族关系融合、多元文化共存共享局面。  相似文献   

4.
甘南藏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源流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甘南藏族自治州藏族传统体育项目种类繁多,渊源流长,它反映着藏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风俗、文化、宗教、种族繁衍及审美取向,成为藏民族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体育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萌生于人类生存的物质生产过程、形成发展于古代军事活动、在原始宗教祭祀活动中保存与流传、在传统的民族习俗中衍传完善.研究和探析甘南藏族传统体育项目,对弘扬藏族民族文化,丰富群众体育文化活动,建设和谐藏区社会极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甘肃省甘南州迭部、舟曲和陇南市宕昌等白龙江流域不少藏族社区民间,至今仍然流传着供施鬼神的各种仪式、仪轨,并有数量较多且弥足珍贵的手抄本苯教文献遗存,呈现出有关人与自然、人与神灵、人与社会、生产与生活、疾病与健康、民族文化交流及交融等方面的大量历史信息。文章通过研究分析,梳理文献流布范围、已知文献存量、传承形式,以及类型、内容等,并指出了其多元文化特征与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6.
刘秋芝 《西藏大学学报》2012,(6):115-120,138
文章将民间故事的类型解析与文化解读结合起来,一方面运用故事类型研究和机智人物故事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分析了藏族机智人物故事的亚型及其情节结构。其中巧解难题、斗阎王、公鸡蛋等多数亚型与汉族及其他民族重叠交融,另有戏谑喇嘛等亚型体现了藏族口头文化的特征。其次,文章还对藏族机智人物故事的民俗文化进行了解读,指出藏族的饮食习俗等日常生活文化是机智人物故事产生、形成的温床,而宗教信仰等历史文化观念则深深地渗入其间,使藏族机智人物故事呈现出鲜明的藏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7.
藏族舞蹈中所具有的审美特征,是藏民族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文化现象的集中体现,也是藏民族的舞蹈风格及特点形成的根基。探讨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是继承优秀藏族舞蹈艺术,同时它也是符合民族审美情趣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需要。藏民族舞蹈不仅是西藏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也是表达民族思想情感最有力的"形象语言"。我们要认真研究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使其在新时代更好地发挥舞蹈艺术的独特功效。  相似文献   

8.
甘肃的夏河县和舟曲县分别流行着具有浓郁民俗风情的藏族传统节日——香浪节和采花节。无论是节日的仪式内容,还是节日歌舞的音乐风格、表演方式,舟曲藏族采花节和夏河香浪节都有很多相同之处,它们都是藏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展现了藏族文化的风采,但是它们所展现的藏族文化又不同于牧区和其他藏区。舟曲采花节展示了长江流域独具特色的藏文化的奇风异俗;夏河香浪节则带有河湟文化或者说黄河文化的古风今韵。尽管二者都是同一民族在不同时空内的传统节日,但在最终目的上却是一致的,即敬神供神、祈福求吉、人神共娱。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审美倾向、表现手法等方面探讨了藏族小说旨在穿越历史探寻规律,挖掘藏民族个体与群体的精神世界及其与宗教文化的关系,着力表现藏族百姓的人性美、藏族英雄的崇高美和青藏高原的神奇美等方面的审美价值以及审美趋向。  相似文献   

10.
藏族民间文化是藏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不断创造和积累并延续继承下来的优秀文化遗产。是藏族历史渊源、生活习惯、风俗观念、宗教信仰、语言文学、文学艺术、生产技术等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特征的总称,是民族个性特征的重要表现,积淀了藏族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因素。继承和发展民族民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保持藏族民间文化特色和多样性的保障。“道”是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遮部县旺藏、尼傲一带盛行的一种藏族传统节日,意即欢庆。主要是为祭祀神灵、欢庚丰收而过的节日。  相似文献   

11.
节庆文化对于促进经济、传承保护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以西藏节庆文化为例,从经济、政治、文化、民族自信心等方面探讨了其产业化对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就其产业化途径提出研究对策。  相似文献   

12.
安多藏区民俗体育舞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安多藏区的民俗体育舞蹈为研究对象,在文献资料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安多藏区民俗体育舞蹈分布的类型、特征以及价值.结果表明,安多藏区的民俗体育舞蹈源于民族的繁衍生息、生产劳动、宗教祭祀和节日庆典等活动,是生活在雪域高原的藏民族群众对自身生活轨迹的描述,它不仅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参与人群众多,而且逐渐被大众化,对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和强身健体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藏族丰富多彩的服饰文化是藏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是藏民族生产生活、生存环境、审美情趣、宗教信仰、价值观念、民族交往等在服饰语境中的体现.文章分析了藏族传统服饰文化所体现的生态特征、多样性特征、阶级特征、传统审美上的一致性,以及服饰文化符号的象征意义,并探讨了这种文化选择所产生的缘由及其特质.  相似文献   

14.
校园网络文化是高等学校在培养人才、传承人类文化、创造时代文化的过程中,基于计算机与通信技术这种物质基础创造的一切财富和精神的总和。西藏高校校园网络已初具规模,除了校园网站,还建有各类教学和管理等网上应用服务,功能齐全而丰富,因此加快高校网络文化的建设已是迫在眉睫的问题。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是提高西藏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科技含量,保证网络文化的先进性本质、抵制和消除网络不良文化影响的重要手段。网络文化不仅有它的正面影响,同时存在着负面影响。文章主要论述了网络文化对西藏大学生带来的利弊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有利于在校园开展网络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Constant elevation of southern Tibet over the past 15 million years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The uplift of the Tibetan plateau, an area that is 2,000 km wide, to an altitude of about 5,000 m has been shown to modify global climate and to influence monsoon intensity. Mechanical and thermal models for homogeneous thickening of the lithosphere make specific predictions about uplift rates of the Tibetan plateau, but the precise history of the uplift of the plateau has yet to be confirmed by observations. Here we present well-preserved fossil leaf assemblages from the Namling basin, southern Tibet, dated to approximately 15 Myr ago, which allow us to reconstruct the temperatures within the basin at that time. Using a numerical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to estimate moist static energy at the location of the fossil leaves, we reconstruct the elevation of the Namling basin 15 Myr ago to be 4,689 +/- 895 m or 4,638 +/- 847 m, depending on the reference data used. This is comparable to the present-day altitude of 4,600 m. We conclude that the elevation of the southern Tibetan plateau probably has remained unchanged for the past 15 Myr.  相似文献   

16.
文章简述了西藏传统服饰习俗文化的发展演变,对西藏传统服饰做了两个大的分类,即传统常用服饰或节气性服饰、以及节日服饰或盛装。引用了前人所做的相关研究成果和民俗学有关的知识体系,对上述两大类西藏传统服饰习俗文化进行了初步的梳理,对正在变化当中的西藏服饰习俗文化的基本内容及其特征做出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白龙江流域藏区民间宗教活动中,有关藏传佛教和苯教信仰方面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历史悠久。佛教主要以寺院为中心,有活佛、僧人、佛经为一体的信仰,具有一定的组织性和社会性;苯教活动相对分散,最大也是以部落或村子为单位的宗教活动,没有大规模的社会性的宗教活动,除个别地方外,大部分地方没有固定的宗教活动场所,两者在信仰形式上有明显的区别,也具有不同的目的和意义。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以科学的态度,正确认识传统文化,充分利用和吸收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对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以及藏区精神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佛教的轮回思想、利他思想以及施舍精神贯穿于整个藏族丧葬习俗的仪式过程中,成为藏族丧葬习俗最根本的思想基础。藏族丧葬习俗主要包括卜算、施"颇瓦"法、送殡、天葬、吊祭等内容。文章指出藏族的丧葬习俗是在藏区地方性文化的时空中,按仪式顺序依次展演分离-过渡-聚合的全部过程,充分反映了藏民族对待死亡的智慧,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在死亡打破平衡后,通过仪式的净化,得到新的平衡,使生者的生活能够继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