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以中国与东南亚华人族群的互动关系为切入口,借助脑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从文字、语言、思维、文化四者相关联的角度,首次探讨客家人视野思维空间及其社会实践活动空间的拓展;由通晓多种语言文化而促进头脑可塑性与多样思维:中华民族特有的包举天地人的大观照、大审美、系统整体综合思维及其衍生的圈层思维、综合创新思维、系统比较思维;智慧的累积及其涌流的基础、条件、机遇、过程及个人素质、时代背景;客家精神的守成性与开创性,表现为远离中原而又怀念中原、财富创造过程的能收能放、带着“和”字进入多元文化之境,有助于共建和谐世界,促进全球高级智慧的集成与提升。  相似文献   

2.
再论中西精神--答朱金高先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合思维与分析思维都是我们全面、深入地认识客观世界所必需的思维方式。人类认识客观世界一般是先通过综合思维了解其全貌,再通过分析思维深入地认识其各个方面。中国以综合思维见长,这使我们比西方更能认识客观存在的全貌,又使我们中国人能更好地把自己和社会联系起来,其社会制度也更能兼顾社会各阶层的利益。这正是古代中国比西方发达、文明的重要原因。到近代,人类完成了对客观存在的全貌的认识,需要分门别类、更加深入地认识客观存在,这时西方的分析思维就更有优势;西方的分析思维又使他们更重自我,善于对外扩张。这是近代西方崛起、中国滑坡的主要原因。而根源于中国综合思维的社会、集体意识,又使中国人在民族危亡之际,众志成城,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社会变革,也使中国对内对外都有良好的社会关系。西方则长期动荡不安。比较而言,根源于综合思维、以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核心的中国精神更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中国的大同与马克思主张的共产主义以及综合与分析两种思维方式的分工协作,才是我们社会稳定、家庭幸福的根本保障。因此,我们应以中国精神改造西方精神,以西方精神完善中国精神,然后中西合璧,提升人类思想文化的层次。唯其如此,我们才能获得真正而彻底的幸福。  相似文献   

3.
创造性思堆是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发散思维、收敛思维、逆向思维,横向思维等多种思维形式的综合运用,其独特的创造性即体现在这种综合运用的过程之中。创造性在广告设计中实质是一种创造性思维的过程。运用正向、反向、纵向、横向等多向性的思维方式,可使设计者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进行思考,它有利于开拓新的思路,有利于提高辩证分析能力,掌握事物的特殊规律,发现事物美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启发学生思维是数学教学的重点,由于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只有经过认真思维,数学知识才能转化为技能、技巧,各种能力也才能提高和发展。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掌握基础知识,理解内容,融会贯通,才能达到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启发学生思维呢?一、认真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的思维。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人们认识事物总是既要分析、又要综合。通过认真分析可以认识事物的组成或特性;通过全面综合,则可以获得对事物的完整…  相似文献   

5.
传统写作理论,几乎未曾涉及写作主体的思维问题,于是造成了写作者思维意识的淡漠、冷漠乃至荒漠。随着人体科学、脑科学、思维科学的迅速发展,写作与思维之间的神秘关系正在被逐步揭开,写作主体的思维意识自然而然地进入了写作学的研究领域。所谓思维意识,简言之,即意识思维。具体讲,就是写作主体理应充分意识到,没有人类的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6.
思维科学及思维系统工程的研究,可为科学决策和咨询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持。建立和启动一个开放的思维巨系统——思维系统工程,是一项崭新的工程技术。论述了社会思维与群体智慧;综合集成研讨厅的框架结构及技术构件;基于internet的综合集成研讨厅实例。  相似文献   

7.
思维方式的变革是文艺理论创新的重要前提。文艺理论研究中存在着一系列思维误区。从思维方式的主导方面和基本方面来说,中西思维方式存在着一些重要的差别。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宏观、辩证、综合、创新的思维方式,是实现文艺理论创新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包装设计教学的实践和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包装设计已走过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包装设计教学现在虽然已经进入现代设计思维当中,但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却存在着观念上、方法上、手段上的落后等问题。包装设计教学需要融入包装大环境,以新的包装理念为指导,确立适应时代的教学观念、教学体系、教学方法,利用现代科技,以期达到培养综合设计人才和引导经济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莫云 《科技智囊》2013,(5):I0021-I0027
什么是思维方式对思维方式,目前存在多种理解,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思维方式是人们的理性认识方式,是人的各种思维要素及其综合,按一定的方法和程序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定型化的思维样式,即认识的发动、运行和转换的内在机制与过程。通俗地说,就是人们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模式化、程式化的“心理结构”。  相似文献   

10.
文章首先阐明了创新与创造的联系与区别,然后重点论述了创造性思维的界定、创造性思维的运演机制、创造性思维的重大意义以及全面提高思维主体综合素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学生在进入高中阶段后,很多同学反映物理“一学就会,一用就错,一放就忘”。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通过一段时间学习之后,发现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相比,难学多了,经常碰到不会做的练习题信心被打击得一干二净,学习成绩急剧下滑;于是就放弃物理学习。要找出解决学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所在,心理研究是研究这些原因的基础之一。由于学生在接收物理知识过程中,不断产生对物理学科学习的思维障碍,而学习物理的思维障碍不消除,自信心就不能建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兴趣就不能形成,那么学习习惯、学习技能、综合分析等一系列与后续学习有关的问题都不能解决,学生学习物理困难从根本上也就无法改变。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二者不可剥离。以追求语言与思维契合为目标,引领高中英语阅读训练,是全面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和文化素质的最可靠、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理、工科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思维方式,从各学科发展趋势又最佳思维方式出发,讨论了理,工科教育应相互渗透,相互补充,交叉,综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写作是人的多种心理能力的综合体现,大量实践证明,写作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写作能力的培养上。本文通过对思维在写作中的功能与意义的分析,论述了思维能力是写作能力的核心与关键,写作能力的培养须从思维训练入手。并进而提出了写作教学中实施思维训练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科学的思维方法在编辑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科技期刊编辑应学习思维科学,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重点论述了两种思维方法在编辑工作中的作用和地位:1)逻辑思维方法是科技期刊编辑应用最普遍、在操作层次上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综合运用各种逻辑方法,有助于编辑对科技论文作全面、深入的认识和把握;2)灵感灵维方法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法,是科技期刊编辑面向21世纪、充分发挥潜能、有所创造的不可忽视的思维方法。它来源于并  相似文献   

16.
试论信息时代的网络远程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的世纪,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电话、传真机等的广泛使用,使人类历史进入了以信息化为标志的新时代。信息时代需要大量会检索、善思维、有创新的新型人才,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适应学习终身化的要求。建立基于Internet的远程开放教育模式是构建学习化社会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7.
朱建芳 《科技资讯》2005,(24):113-114
本文结合职业教育的特征,系统的分析了发散性思维方法在培养学生求同存异,变通独立创新中的作用,并提出培养发散性思维的途径,指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将会对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包括人具面对压力的心理承受能力,应变能力,决策能力,判断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等个人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以汉字为镜象来探讨汉民族思维方式的凝聚,汉字反映了古代中国人的整体思维方式。所谓整体思维,是指倾向于对认知客体作综合概括的把握。以具体的汉字为实证说明古代中国的整体思维方式有对称、中庸、兼两、联系等方式。在汉字中透射出了中国人的整体观念-人和自然,主体与客体都包含在一个整体之中,整体包含部分,各部分之间又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BP神经网络在大坝安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提出了基于改进的BP神经网络的大坝安全综合评价方法,将改进的BP神经网络应用于大坝综合评价,意在建立更加接近于人类思维模式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对给定学习样本模式的学习,获得取学习样本中所体现的评价专家的经验、知识、主观判断及对目标重要性的倾向。当需对评价对象作出新的综合评价时,该方法便可再现评价专家的经验、知识和直觉思维,从而实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有效结合,较好地保证评价结果的质量,示例表明,这一评价方法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初以降,自从教育制度西化之后,在开启科学思维理性之窗时,却关闭了自己“象思维”的悟性之窗,致使中国学人陷入失去主体话语境地。后来几代学人,由于只有单一科学思维理性,以至于不能真正进入和领会中国传统经典。中西思维方式不同,源于语言不同。“象思维”作为前语言前逻辑的思维,是最具本原性和原刨性的思维。在“轴心时期”,西方在“象思维”基础上产生出理性的逻辑的概念思维,并逐渐构成西方文化主流的思维方式。而中国的“象思维”则经过儒、道、佛三家而推向高级形态,构成中国文化主流的思维方式。崇尚不同最高思想观念(非实体与实体)的中西思维方式,各有不同的功能和价值,但都非万能。两种思维方式相互不能取代,而只有经过会通,才能推进各自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