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音乐本身具有的艺术特性和审美特质是电影音乐存在与发生作用的基础,作为情感和思维的载体,电影音乐表达了人类的精神。20世纪30年代,袁牧之执导,周璇、赵丹主演的电影《马路天使》,是中国有声电影成熟的标志。本文立足于分析其中的歌曲与配乐,以期探究片中音乐所承载的叙事功能。  相似文献   

2.
主要分析了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香港邵氏电影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种种表现及其主要成因,并肯定了邵氏电影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对于印度电影,很多中国观众都不算陌生。印度是电影大国,近二三十年来,其电影生产基地宝莱坞声名鹊起。印度电影在南亚诸国、南亚域外的类印度文化国家的影响不容小觑,在其他的国家和地区也有一定的影响力,对加强印度在国际上的综合实力起到了不可忽视的裨益作用。印度电影小史印度电影开始并初步发展于英国殖民时期的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半期,发展于独立后的20世纪中期至90年代,繁荣并获得国际影响于20世纪  相似文献   

4.
卢西恩·弗洛伊德是当代世界油画领域的一位具象表现手法大师,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在中国引起的反响很激烈,他的绘画风格主要可以从独特的造型、丰富的色彩、音乐般的肌理三个方面进行概括.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文化中心,看电影成为上海市民的重要娱乐方式。上海租界的特殊文化语境孕育和催生了张爱玲的电影情结并表现在她的文学创作中。租界文化影响了张爱玲的电影评论、电影剧本创作及其小说创作。  相似文献   

6.
中国歌剧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发展至今进入了崭新的阶段.在人们关注下,中国歌剧作品得到普及传唱,均已成为经典.大量中国歌剧声乐作品已进入高等音乐院校声乐专业教学之中,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学生视野,提高了教学水平.文章分析了20世纪20年代以来中国歌剧作品在声乐教学中选择、运用情况,对未来中国歌剧作品进入教学的问题提出了一定的设想和展望.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以来,内地电影界青春电影异军突起,迅速进入观众们的视野并长期占据各大影院票房之首。这些电影的繁荣,引起思想界以及文学界的广泛注目。其中表达出来的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青春成长、爱情与欲望在社会中引起广泛的关注。但电影的拍摄或已有的评论不能止步于此,在我们关注一个现象的成功及其之所以成功之时,更加不能忽略其中被遮蔽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20世纪20年代,江苏省教育会和北洋政府相继推行电影检查,提出了有关儿童观影的检查法规与制度构想:前者褒扬有教育意义的影片,督促修改引诱儿童犯罪的情节;后者设立中央检查电影委员会,颁布电影检查法,将儿童保护写入政府电影检查机构的立法提议。北洋政府的电影检查制度参考了科学研究、国际共识与他国法令,儿童保护为政府实行电影检查提供了合乎知识与道德意义并且政治色彩相对隐蔽的理由,构想了基于电影启蒙功效的社会治理方式。  相似文献   

9.
中国电影之父郑正秋,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成功地创作了一系列以表现家庭生活和伦理关系为主要内容的情节剧电影,成为中国家庭伦理情节剧电影类型的开拓者.其主要影片具有文化价值取向的本土化、生活故事的戏剧化、人物形象的类型化、叙事策略的大众化和创作主题的伦理化等审美特征,基本确立了中国电影注重社会伦理教化、审美教育与戏剧性表现手法相结合的创作传统.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女性意识经历了五四时期的觉醒期,30年代至70年代的消融期和80至90年代后的发展期。在女性意识的嬗变发展过程中,显示着女性意识由自觉走向自醒,由模糊困顿到明晰多样。从不同阶段女性意识的不同特点中,可以透视出20世纪女性文学在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及面临的困惑。  相似文献   

11.
自上个世纪贺绿汀的《牧童短笛》开始,中国钢琴音乐便拉开了进入世界音乐舞台的序幕。中国钢琴艺术家不仅在音乐创作上独树一帜,而且在演奏上也堪称一流,世界顶级演奏家层出不穷,在世界音乐舞台上很好地展现了自己民族的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有利于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更有利于推动中国音乐事业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中的民族色彩,通过几代音乐家的努力,已经在我国近一个世纪钢琴音乐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中得到基本确定。以中国风格为主线不断追求钢琴音乐作品中的"民族色彩",是关系到钢琴音乐在中国的文化土壤中和音乐生活里能否健康生存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世纪之交,音乐理论界对如何评估 20世纪中国音乐所走过的道路,如何看待中国传统音乐和传统音乐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音乐文化中的作用与地位、以及如何对待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与西方音乐及音乐现代化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梳理其中一些观点的是非曲直,对中国音乐未来的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在经历了学者们半个世纪的研究后,研究成果已非常丰硕。本文以综述的形式,对近十年(2004-2014年)知网发布的音乐核心期刊文章进行全面的搜集与整理,梳理出了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研究现状,并就此发现的研究缺失进行系统归纳,以便对未来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研究方向作以展望。  相似文献   

15.
董辉 《孝感学院学报》2006,26(4):118-121
十七世纪法国宫廷芭蕾形成并获得迅速的发展,创立了喜剧芭蕾和歌剧芭蕾等形式,并在世纪末向剧场芭蕾转变,吸取了音乐、喜剧及歌剧中的许多表现手法。本文梳理了她的形成和发展的背景、原因,初步探索宫廷芭蕾所体现的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16.
中国音乐概念比较宽泛,关于中国音乐的定义及内涵界定,从二十世纪到二十一世纪大体有两类纷争。从中国音乐的发展趋势来看,中国音乐在新一代富有创新和开拓精神的音乐人笔下,必定会绽放出多彩亮丽的奇葩。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初的中国随着殖民扩张和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西方新思潮的涌入,西洋歌剧开始大量进人中国,一种新型的音乐艺术进入中国人的视野,并且冲击着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歌剧"这个对于中国人来说并不熟悉的新型音乐艺术和新名词走入中国人的视野,本文以后殖民主义理论为依托对中国歌剧诞生的自我"身份"问题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8.
回顾上个世纪我国的专业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反思现存的音乐教育体制,可以发现,音乐创作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相当薄弱,和振兴"中华乐派"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因此,要深入思考这一现象存在的原因及目前存在的局限性,采取合理措施,早日实现"中华乐派"的腾飞。  相似文献   

19.
音乐考古学是20世纪中国音乐史学界燃起的一颗新星,它对当下中国音乐史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它的出现改写了先秦音乐史,掀起了重写中国音乐史的话题,改变了中国传统音乐史学研究的史料结构,使中国音乐的研究有了较大的创新与突破.  相似文献   

20.
《集结号》的成功上演,对处于困境之中的当代中国电影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的人文关怀与人道主义.对战争状态下人性的思考,对入的生命价值的尊重,在电影主流文化价值与国家意识形态、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之间形成良性互动,以及国际电影主流文化价值与民族本土文化价值的契合,使冯小刚的电影展现了一个全新视景,也是冯小刚对中国电影国际化进程的一次成功探索与尝试,预示了中国电影新的文化诉求,给处于困境中的中国电影的突围之路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