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进入“国家名片”的中国科学家邮票,虽只有方寸大小,却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缩影,因此常被称为“国家名片”。新中国的纪念邮票,题材广泛,涉猎众多,人物邮票占了相当比例。以中国科学家为内容的邮票共发行了8套34枚,虽然没有尽展中国科学...  相似文献   

2.
朱冠锦襦环颈雉是一种赢得世界人民普遍喜爱的观赏、狩猎、食用鸟类。许多国家都曾将其形象选入国家的名片——邮票、这些邮票让人们在方寸之间感受到了环颈雉的美丽。  相似文献   

3.
正在世界四大古文字体系中,唯有以殷墟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国古汉字体系,历经数千年的演变而承续至今,书写出了一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史。殷墟,是一条历史长河,流淌着远古文明的血液,散发出璀璨的光芒,指引着人类前进的方向。2006年7月13日,殷墟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2016年7月13日,中国邮政即将发行《殷墟》特种邮票。《殷墟》邮票开创了雕刻版甲骨邮票及雕刻版玉器邮票之先河,一套三枚连印,以一笔水墨连起,方寸之间绵延三千余年的华夏文明,让文化遗产在方寸之间绽放光芒,将历史的积淀镌刻于永恒的"国家名片"之上。  相似文献   

4.
消防与邮票     
邮票作为“国家的名片”,其宣传效果往往超越了国界。随着社会的发展,火灾发生的可能性越来越多,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越来越大,消防宣传工作的任务也越采越重要。通过邮票的形式,让人民群众更多地了解消防法规、消防常识、火场逃生、消防装备以及消防部队建设等情况,无疑是一种独到的宣传方式。  相似文献   

5.
集邮是以邮票为中心内容的一项收藏、欣赏与研究的文化活动。保加利亚季米特洛夫的名言:“邮票是国家的名片。”以收集中国邮票闻名的日本中岛先生生前曾说过:“我收集邮票对了解中国国情比读内容空泛的书要好得多。”可见,方寸之内惊天地,咫尺之间阅古今,充分利用邮票来进行教学活动,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辅助方法。 在教改中,我充分利用十几年来收集的邮票进行教学,也取得了一些效果。 一、课堂上使用集邮品,组织好课堂教学。 邮票上的许多图案,从不同的侧面讴歌了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它是一种形象化的历史教材。在课堂上,我采用的主要方法,是让学生欣赏邮票,结合史料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热爱祖国的感情。 第一、利用邮票进行教学,使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讲原始社会时,我用《古代神话》、《黄帝陵》及《北京猿人第一个头盖骨发现60周年》纪念邮资封等,结合课文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我们的祖国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讲春秋末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时,出示1984年9月曲阜市邮局发行孔子诞生2535年的《孔子讲学图》、《孔子周游列国图》纪念封;《孔子诞生2540周年》及小型张等,使学生认识孔子一生的概况,他的思想已成  相似文献   

6.
现代人交往中,常常既谦虚又自得地向对方递上一张名片,一切尽在不言中。名片既帮助我们从繁琐的礼节中解脱出来,又能很快地使彼此熟悉,方便业务和联系。企业为了公关和推销产品的需要,也都印有自己的"企业名片",这就足图文并茂的"企业简介"册。通过"企业名片",人们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了解企业的规模、产品、地址等等。许多企业十分重视"企业名片"的设计和制作,薄薄的"企业名片"对推销产品、提高企业知名度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抵估的作用。但是,也有一些企业对"企业名片"的设计、制作没有引起应有的  相似文献   

7.
异形邮票     
正同学们常见的邮票是长方形的。看,1878年,清政府发行的第一套邮票就是长方形的。它被称为"大龙邮票",具有邮票的一般特征,如图案、面值、国名和边饰等。除了长方形邮票,人们也设计了许多形状特别的邮票,它们被统称为异形邮票。三角形邮票1853年,世界上最早的三角形邮票在南非好望角发行,邮票中间的图案是女神像。  相似文献   

8.
李芳 《武夷科学》2022,(2):149-160
从邮票的视角,阐释世界80个国家的国树;赏析国树邮票并揭示国树邮票蕴含的科学内涵、人文意蕴与生态文化。感知国树邮票背后的文化传统、民族情感、历史记忆乃至文明的汇通融合。  相似文献   

9.
正杭州以秀丽的风景名胜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闻名于世,是天下皆知的"人间天堂"。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留下了"江南忆,最忆是杭州"的千古名句。近年来,在西湖、钱塘江、大运河等传统"金名片"的基础上,阿里巴巴、海康威视、城市大脑等一张张崭新的"金名片"在杭州这座城市不断涌现。这些新的"金名片"都和数字经济这个"热词"息息相关、密不可  相似文献   

10.
孔新彩 《世界博览》2010,(16):26-29
经历过或亲眼目睹了战争破坏性的老人,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战争的残酷和可怕。关于描述65年前那场战争结束的用语,日本历来有"败战"、"终战"、"战后"几个词。后两个词听上去更含蓄些。因为,用"败战"的话,战败的是当时的日本国家和旧军部,用"战败"颇有点和过去站在同一立场、绑定过去的意思。  相似文献   

11.
邮票通常是由一个国家或地区发行的,联合国尽管不是国家,但也有自己的邮票。联合国成立之初,凡从这个国际组织寄发的邮件,都必须贴用联合国所在地美国发行的邮票。对此一些人士提出异议。1950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成立联合国邮政处。1951年联合国与美国签订了邮政协定,发行以美元为面值的联合国邮票。这样在历史上第一次由一个国际组织建立自己的邮政部门和发行自己的邮票。同年联合国在纽约设立了它的第一个邮局。此后  相似文献   

12.
英文名片在对外交流中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中西方社会文化差异使名片上机构名称、职称职务的英译成为译者操作过程中最具挑战的部分。本文引用大量中文机构和职称职务名的英译范例,在"目的论"的基础上探讨名片中机构名称及职务职称的英译技巧。  相似文献   

13.
危害极大的战争遗留爆炸物战争结束后,交战方领土上留下的大量"战争遗留爆炸物",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直接威胁着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给相关国家战后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隐蔽杀手"造成的危害甚至会持续数十年。据国际红十字会统计,世界上每年因战争遗留爆炸物而导致人员致伤、致残、致死的事故数以万计。在过去六十年间,世界各地遗留了大约1.2亿枚的各  相似文献   

14.
正月球地理实体命名作为世界了解中国的名片,能从侧面反映一个国家在月球探测及科学研究工作上所取得的成就,也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祖冲之、李白、嫦娥、张钰哲……你想过吗,这些中国不同时期的名人们"生活"在同一个地方——如今,他们正在月球上比邻而"居"。1961年,月球的命名表上第一次出现了中国人"祖冲之"的名  相似文献   

15.
邮票的历史已經有一个世紀多了。从世界上誕生第一張邮票的1840年5月起,到發行邮票百周年的1940年5月为止,在整整一个世紀当中,全世界各国所發行的邮票,达六万一千一百三十四种之多。这些洋洋大观的邮票,不仅是集邮爱好者們所喜見乐聞的,而且也是每个国家历史發展阶段  相似文献   

16.
正集邮者得到一枚新邮票,一定会迫不及待地对邮票的图案、形状、色彩进行细致观察,用发现美的眼光去欣赏它。人们欣赏邮票,还能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邮票的方寸空间,常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科技、文化、自然风貌等特色,包含天文学、动物学、植物学、建筑学、地理学等各方面的知识。  相似文献   

17.
时事概览     
《世界知识》2022,(3):8-9
<正>联合国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发行邮票1月14日,联合国邮政管理局宣布,为庆祝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召开,联合国将发行主题为"体育促进和平"的邮票。这是联合国首次为冬奥会发行邮票。联合国邮政管理局说,这次发行的邮票面值分别为0.58美元、1.30美元、1.10瑞士法郎、2.00瑞士法郎、0.85欧元和1.80欧元,分别展现了冰球运动员、单板滑雪运动员、花样滑冰运动员、雪车运动员、冰壶运动员以及高山滑雪运动员形象。这些邮票由中国插画师阮菲菲绘制。  相似文献   

18.
正《建安文学》邮票采用6枚版式,主图选取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太阳神鸟,附图为"三曹父子"及其代表作,分别为:曹操的《观沧海》、曹丕的《燕歌行》、曹植的《洛神赋》。邮票的两枚附图既相对独立,又浑然一体。其中一枚为人物肖像,另一枚为其代表作品,通过与作品相呼应的水墨山水画将两枚邮票连接为一个有机整体。这套邮票由我国著名邮票设计家刘钊设计,古朴大方,艺术价值很高。  相似文献   

19.
《武夷科学》2020,(1):59-72
以收集到的79枚世界植树节邮票为线索,随着季节推移,概述世界植树节邮票。世界植树节邮票不仅直接反映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地理风貌,也生动反映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植树政策与植树文化。每一个有担当的政府都从社会动员、文化宣传、科学研究、经济杠杆、法律法规等方面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全力推动植树造林运动。  相似文献   

20.
正时光荏苒,尽管9.11恐袭事件已经过去15年,但美国各地依然会自发举行各种纪念活动:人们或是到纽约9.11国家博物馆悼念亡者,或是在池边的青铜壁上抚摸遇难亲人的名字……灾难所带来的伤痛仍然难以平复。对于美国,9.11意味着国家的转折点;然而,15年后的今天,9.11早就不只是美国一个国家的历史记忆了。常有人说,9.11改变了世界,的确,从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出现到叙利亚战争,新世纪的头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