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5406”抗生菌肥是我国于解放后自己搞出来的一种菌肥,经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推广使用以后,证明它具有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生长和抗病驱虫等作用,只要菌肥质量高,施用得法,均有明显的增产作用。为了更进一步探讨“5406”抗生菌肥在武威地区施用的方法和效果,我们利用1975年在羊下坝公社支农和开门办学的机会,在公社党委和各有关大队支部领导下,与广大贫下中农结合,共同进行试验。三月间先后为9个生产队堆制了优质的“5406”抗生菌肥万余斤,除在一部分大田施用外,还在各队种植了试验田、进行观察对比。现在试验田小麦已经收打完毕,从我们所掌握的五个生产队“5406”抗生菌肥的试验材料来看,凡是施用了“5406”抗生菌肥的均有较大幅度的增产。上二沟六队在0.11亩土地上施用了30斤“5406”抗生菌肥,所种植的甘麦5号,实产70斤,折合亩产648斤,比对照田增产24.4%。上双八队的试验田以亩施300、400、500、600斤“5406”抗生菌肥者,所种植的甘麦12号,均比对照的增产21——37%。四沟四队施了“5406”抗生菌肥的试验田所种植的甘麦8号比对照增产11%。除了小面积的试验田有明显的增产效果以外,即在大田上施用了  相似文献   

2.
23年的试验证明,干旱地区橡胶无性系PR107种植密度在28~55株范围内,单位面积干胶产量随着密度增加而增加,相关极为显著。亩种35株的显著或极显著地优于其他处理,比常规密度亩植33株增产幅度达26.7%,比亩植42株的增产(?)2.5%;但生长较为缓慢,9.5周年可以开割植株才有26%,非生产期比亩植33株的约多2年。  相似文献   

3.
动态     
为了加快我省农业发展,省委、省政府于1997年初作出了要在全省范围内掀起一场农业“白色革命”的重大决策,为此,我省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实施了农业“白色工程”,通过近一年的组织实施,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据统计,1997年全省农(地)膜覆盖推广应用面积达675.5万亩,比1996年的483.6万亩增加191.9万亩,扩大了39.7%。与露地栽培相比,粮、棉、油、瓜、菜等农作物,平均亩增产30%~50%,每亩产值增加100~500元,亩纯收入增加50~400元。通过农(地)膜覆盖栽培,全省各类农作物  相似文献   

4.
东微45油菜是由微波辐照东苑35油菜选育出。1979—1981年期间,东微45油菜曾在四川温江县进行高产试验,8亩试验田,结果得到315斤/亩的较好产量。 为了了解东微45油菜的生理特性,我们作了东微45与东苑35油菜生理特性的分析试验。通过不同发育阶段的试验,我们发现东微45油菜的光合率比东苑35油菜的高出0.6—3.7毫克千重/dm~2/小时左右。东微45叶绿素的含量比东苑35油菜增加19.30%,东微45油菜的过氧化氢酶活性比东苑35油菜也较高,其含油率比东苑35增加2.16%。我们也发现1980年东微45油菜每亩产量比东苑35油菜增产26.7%,而1981年则增产8.6%。  相似文献   

5.
棉花盲蝽象在我市历年都有程序不同的发生,然而2003年棉盲蝽象的发生面积和发生程度为历年所罕见。全市6万亩长绒棉的发生面积为3.5万亩,占长线绒棉播种面积的58.3%。被害株率达25-45%,严重的达55%。蕾铃被害率达35-48%,最高的达56%,使我市的棉花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高产路子,为农业生产大干快上服务,我所三结合的早稻高产试验田,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春粮首季获得丰收的鼓午下,又取得了好收成。试验田5.956亩,平均单产1136.3斤,其中2.04亩,单产1212.3斤。早稻广陆矮四号在千斤基础上增产的事实,深刻地揭示了早稻生产的巨大增产潜力,鼓午我们去争取更大的胜利!  相似文献   

7.
去年我场的棉花培育到花铃期(7月下旬),棉株已长到90厘米左右,生长正常花蕾多。有的同志认为应继续促使棉株现蕾、开花、结铃、长桃,以保证“嫩过八、九月不早衰”,实现增产指标。可是也有人错误地认为再施肥花蕾幼铃要落掉,后期要返青。结果采取了几种不同的处理:大面积亩施氮素化肥25斤(其中有25%面积到8月10日发现缺肥现象才施下);铃子多的五号地,在7月27日亩施20斤化肥的基础上,于8月10日每亩又施20斤;四号地有0.88亩不施花铃肥。这样,自然地出现了花铃肥不同的三个处理,其表现主要有:  相似文献   

8.
东阳县虎鹿公社农科站三块共4.13亩“两旱一水”三熟高产试验田,去年平均亩产春粮632.2斤,早稻1189.4斤,杂交玉米1266.9斤(玉米折稻谷平均亩产1583.6斤),合计三熟平均亩产为3092.6斤,最高的一块,平均亩产3146.9斤。比1978年增产48.7斤。这三块试验田,是由县委、区委、公社党  相似文献   

9.
玉米SC704密度从550株/亩依次增加到7000株/亩后,其株高、稳节位、果稳数、茎粗、成穗率、穗长、穗粗等值有规律的变化。穗粒数,百粒重变化幅度不大,增密后都比5000株/亩增产:7000株/亩增产11.86%,6000株/亩增产5.37%。但是综合分析种植密度以6000株/亩最佳。  相似文献   

10.
西宅七队遵照毛主席“充分发动群众,一切经过试验”,“普遍推广试验田”的教导,摸索掌握增产规律,指导大田生产,1975年进行早稻生产试验。一、试验结果:1.良种“珍龙13”比“红梅早”增产21.6%,亩产增加166斤;2.在土壤、栽培、施肥、品种相同的情况下,适当提高密度也能增产;3.密植都是5.6×3.3,在亩  相似文献   

11.
我场地处钱塘江北岸,系细沙壤土,土质较差,有机质约0.5%,全氮0.03%,全磷0.13%左右,PH8.5,可溶性盐0.1%以上。1975年我们进行了大麦、棉花连作试验(以下称麦后棉),面积1.1亩,前作大麦早熟3号,亩产410斤,棉花(宁棉12)亩产皮棉135斤,较早播棉增产10.66%,1976年又试种麦后棉1亩,前作大麦早熟3号亩产523斤,棉花虽遭严重伏旱和秋季低温的影响仍亩产皮棉127斤,较对照增产6.72%。说明,麦棉连作是夺取粮棉双丰收的一个新的途径。在生产上搭配种植一定面积的麦棉连作,对于解决麦棉套种在争地争光  相似文献   

12.
遵照毛主席关于“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教导,我们和广大干部、贫下中农、技术员一道,学习江苏省昆山县套作稻的经验。去年,分别在小江、犁头、杜步等公社六个点开展水稻三造和四造套作试验,获得增产效果。从实验中实际收获面积29.61亩来看,套作稻均比同等条件的大田增产,如犁头公社塘下试验点,面积一亩三分,年亩产1719.3斤,比两季连作稻亩产831.5斤,每亩多收862.3斤,增产一倍,增产最少的小江公社黄牛滩试验点,每亩也多收112.2斤,六个点的试验,套作稻增产幅度是11.3——110%。通过一年来的实践,我们认为,作为地处粤北山区,目前水稻产量还不高的阳山县,根据本地的自然条件,在因地制宜改革耕作制度上,套作稻是值得重视和研究的。  相似文献   

13.
“早熟三号”是一个二棱毛大麦。经杭州地区两年试种,表现早熟、抗病、耐肥、高产,适宜水田新三熟制的搭配,深受群众欢迎。现将该品种的产量、基本性状和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一)产量 1970年本所大麦品种评比,早熟3号产量居首位,2.5亩平均亩产563斤,比“浙农12”增产27.3%。1971年,全地区种植500余亩,一致反映良好。据余杭、富阳、萧山县等五个点的大麦品种评比试验结果,除萧山县大通桥农场比对照“矮白洋”减产8.5%以外,其它四个点均比当地推广品种“矮白洋”、“浙农12”显著增产,增产幅度为4.8~55%。  相似文献   

14.
晚粳宁1318是宁波市农科所1978年用前和晴与湘虎25杂交,于1981年定型的晚稻新品种。去年在全市各地试种示范均获得丰收,尤其是中低产稻区,增产幅度更大。如慈溪县彭桥乡张岙村种植10.64亩,平均亩产762斤,比8.75亩农虎6号增产14.1%;宁海县长街乡大湖村种植8亩,平均亩产843斤,比3亩秀水48增产12.3%;余姚县二六  相似文献   

15.
试验田面积2.16亩,前作中稻二选矮(用划行器划行直6横5密植)。大豆8月23日播种,直6横10密植。小区长50尺宽12尺,面积0.1亩(区间走道加阔0.4尺,组间走道加阔0.5尺)每区20行,每行50穴,折合每亩10000穴。由于播种过迟,遭初霜危害,产量均比往年偏低,其中表现较好的品种有:1.兰溪青:原产兰溪,1968年引入。迟熟,高产,比大荔豆早熟2天,增产18%。高秆,大粒,青皮黄仁。一般株高1.8尺:百粒重20.7克。但不耐肥,过早播种易卷顶倒伏。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棉花连年增产。1984年皮棉总产量超过1000万担,居世界首位。由于棉花增产,其副产品的综合利用潜力很大。据报道,一亩棉花副产品有:棉短绒14斤,棉籽油26斤,棉饼60斤,棉酚23克,棉籽壳60斤,棉秸杆400斤。对棉区来说,这是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发展乡镇工业的一条重要途径。这里把国外的几种棉花副产品的综合利用作一介绍,供各地参考。  相似文献   

17.
1972年我县继春粮之后,早稻又获得了丰收。全县44.38万亩早稻,平均亩产达到700斤,比1971年的679斤增产3.1%;总产量达到31,047万斤,比1971年增产2.3%。更可喜的是,全县有10个公社,167个大队实现了早稻一季超《纲要》,其中有11个大队,55个生产队早稻亩产突破了千斤。这是深入开展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全县贫下中农和革命干部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认真落实农业“八字宪法”,实行科学种田的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8.
144团中低产田改良经过四年试验,采取施有机肥、复播绿肥、压沙和秸秆还田,土壤容重降低12.88%,空隙度增加11.28%,地温提高2.3℃。土壤有机质除压沙田外均提高0.15—0.25%;速效氮提高6—11PPM,速效磷提高12—21PPM。总盐量减少0。24%,脱盐率21.6—37.1%。1kg标准肥增产皮棉0.70kg以上。棉花亩株数增加830—3320株,单铃重提高0.2—0.7g,单株铃数提高0.1—0.5个,皮棉单产提高9.5—18.3kg,增产17—33%。平整土地亩灌水量减少20—30方,降低17—26%,棉花亩株数增加2000—3500株,提高28—46%,减害面积由8%降低到5%。  相似文献   

19.
我县位于杭州湾入口处,是个平原水网地区。油菜面积常年保持在11万亩左右,每年向国家提供商品油菜籽856~1651万斤,是全省的重点油菜产区之一。1978年,全县实现了春粮亩产超历史的同时,113641亩油菜,平均亩产208斤,比1977年亩产123斤增产85斤,比历史上最高年份的1974年亩产185斤增产23斤。在油菜栽培的技术措施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广东省高州县新垌公社,一九七四年晚稻大面积采用宽行窄株栽培新技术,夺得了水稻的大增产,为促进农业大上快上作出了新的贡献。新垌公社水稻通常的插植规格是5×4寸,每丛8~10本苗。宽行窄株栽培法是他们从水稻套种黄麻得到启发,于一九七二年早稻开始进行试验的。当季,8×2.5寸的麻沟边行比5×4寸的其余行获得显著增产。一九七三年和一九七四年早稻的试验,又获显著增产。一九七四年晚稻,在九个大队、十八个生产队中用三百多亩田进行扩大试验,绝大多数都取得显著的增产效果。开始试验较早的田讹生产队,在82亩晚稻田中采用宽行窄株规格的有76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