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南京河西地区土质软弱,深基坑施工易引起周边建筑物破坏。本文结合作者多年实践经验,讨论了河西地区深基坑施工引起建筑物的破坏机理与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2.
甘肃河西地区资源与环境基础信息系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甘肃河西走廊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的目的,就是利用地理信息资源与环境数据库和空间分析方法,探讨河西内陆流域水资源分配和调控的优化模型和水土资源开发利用模式,进而探讨人地关系协调发民遥综合模型。本文系统介绍了甘肃河西地区资源与环境基础信息系统的结构、功能、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方法对甘肃河西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作了初步的探讨,分析了河西地区社会经济空间格局的基本特点,认为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综合研究一个地区社会  相似文献   

3.
王登辉  高晓云 《甘肃科技》1999,15(5):8-9,58
河西地区农业开发有具大的潜力,投资产出比较高,综合开发有高投人就有高效益,该地区开发一亩荒地,水利建设、输电线路等配套工程需300元,新增一亩水地需投资700元,比河东地区引黄电力提灌工程亩均投资1100─1500元低得多。河西地区有水就有粮,有粮就是商品粮。在河西地区增加大的投入,就可以生产出更多的商品粮,河西商品粮基地建好了就可生产大批的商品粮,从而缓解河东乃至全省粮食供需矛盾,河西农业经济大发展,可以带动全省农村走向富裕。全省85%以上的人口在农村,80%的工业原料靠农业提供,农村购买力占…  相似文献   

4.
农业是改革开放20年河西致富的经济增长点,但农业的发展是以损害生态环境为代价的。而调整河西产业结构又面临诸多障碍。优化河西生态环境,要发展城市化与工业化。采取措施,消除河西生态环境建设中市场失灵造成的负效应。改革管理体制,消除河西生态环境恢复机制发挥作用的障碍。  相似文献   

5.
甘肃河西地区持续发展的系统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持续发展的理论和系统动力学方法,剖析了河西地区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子系统之间的基本反馈结构,应用模型仿真结果,不河西地区持续发展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持续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天祝天然林资源保护与发展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祝县经营的天然林约占祁连山水源涵养林总面积的40%,对河西地区乃至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在分析天祝天然林资源的基础上,阐述了该县森林资源对河西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地位和作用,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7.
蒙元初期,萨迦派、噶玛噶举派高僧先后来到河西地区,与当地的畏兀儿佛教徒有所接触。此后,元廷设立了通往西藏的驿站,便利了吐蕃高僧前往中原地区,也密切了其与河西畏兀儿的联系。同时,大批畏兀儿人陆续迁入中原地区,逐渐由信奉大乘佛教转而皈依藏传佛教,其中有的受到蒙古贵族的信赖,充当蒙古皇室与吐蕃帝师之间的译者,有的修习喇嘛教,翻译佛典,为藏传佛教的弘传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陈昌毓 《大自然》2013,(6):21-23
甘肃省乌鞘岭以西的区域由于位于黄河的西面,习惯上称为河西地区,面积约27.1万平方千米,  相似文献   

9.
康秉成  王咏梅 《甘肃科技》2005,21(12):201-203,142
通过对河西走廊地区经济林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就经济林在生产结构、栽培品种、管理措施、市场竞争力和城乡居民的消费观念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出该地区的经济林在发展中存在栽培结构不平衡,品种老化,科技含量低等问题,旨在阐明制约本地区经济林效益低的主要因素。从而提出了品种改良,均衡生产,优质丰产,无公害生产等可行性措施,以求解决经济林在当前发展中存在的不利局面。  相似文献   

10.
河西走廊地区经济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西走廊地区是甘肃省重要的经济发展地带,相对于甘肃省其他地区经济发展基础较好,条件比较优越。文章从平衡发展模式、梯度转移模式、增长极发展模式、点轴开发模式及网络发展模式等角度对河西走廊的经济发展模式问题进行了研究,并着重强调了“点轴”发展模式在河西走廊地区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
干旱半干旱区不同下垫面边界层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干旱半干旱区具有不同下垫面特征的黄土高原和河西走廊代表站点2006-2013年的探空资料,对其边界层高度、边界层内的位温、比湿、风速等特征量在不同时间、不同高度的变化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07:15两地区边界层高度多在300~600 m,且黄土高原地区要高于河西走廊地区;19:15两地区边界层高度多在200~500 m左右,且河西走廊地区要高于黄土高原地区.两地区边界层高度的变化均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在每年4、5月份左右达到峰值.黄土高原地区位温及其随高度递增率整体大于河西走廊地区;黄土高原地区比湿整体大于河西走廊地区;河西走廊地区风速廓线随高度变化差异大于黄土高原地区.各特征参数随着高度的增加,差异逐渐减小,说明下垫面对边界层特征的影响在近地层表现得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河西走廊地区欧洲李栽培管理不规范、优质果率低、大小年现象严重等难题,酒泉市林果服务中心经过多年试验研究,筛选出适宜河西走廊地区栽培的欧洲李优良品种4个,总结出一套高效丰产栽培技术,以期为河西走廊乃至同类地区欧洲李栽培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通过构建城市效率评价指标体系,采用DEA交叉评价模型对处于西北干旱区的甘肃河西地区5个地级市的城市效率进行评价研究,以克服传统DEA无法区分有效单元之间的优劣.结果表明:河西地区城市效率总体水平不高,工矿型城市效率高于非工矿型城市,人口规模与城市效率的相关性尚不显著,从规模效率的角度看河西地区的城市目前还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河西地区城市效率及城市未来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汉简所记河西肉价在西汉中后期尽管差价明显,但常态下一斤约在4~7钱左右。新莽时期物价一路上扬,肉价增幅较大,约是西汉中后期的4~8倍。东汉窦融保据河西的初期,肉价畸高,社会经济的发展深受通货膨胀的困扰。  相似文献   

15.
研究软土的压缩蠕变规律对于软土地区各类建筑物的长期稳定性和运行安全性十分重要.利用单向固结仪,进行不同荷载条件下南京河西地区软土压缩试验,获得了软土在单向压缩条件下应力与应变关系及应变与时间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南京河西地区软土在单向压缩条件下的应力应变关系可用双曲线函数进行模拟,并且可用割线模量法概化应力应变关系;此外根据不同加荷条件下的蠕变试验结果,得出南京河西地区软土具有非线性蠕变特性;可用对数函数描述软土蠕变规律.研究结果可为南京河西地区软土地基的沉降和工后沉降计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河西走廊虽有较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但地处中国西部欠发达地区,与其他省份相比,游客目的地意象认知度较低,如何提升游客目的地意象认知,成为目的地管理者面临的首要问题。基于此,文章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构建河西走廊游客旅游目的地意象认知评价量表,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量表合理性的基础上,对游客旅游目的地意象认知进行测度,以期研究结论能为政府管理部门及旅游企业研究河西走廊旅游目的地意象提供实践参照。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人参果在甘肃河西地区扦插苗和实生苗繁育技术进行了总结报道,对其中的关键技术要点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8.
南京河西地区深基坑施工易引起周边建筑物产生较大的不均匀沉降、结构开裂,因而必须对受损建筑物进行纠偏与加固处理。本文结合作者多年实践经验,总结讨论了河西地区建筑物的纠偏与加固技术。  相似文献   

19.
河西三地区蜱类区系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65,1975—1984年.在甘肃省河西三地区十八个县市共采到蜱类20种,约占甘肃省蝉类总数的二分之一.其中属于古北界的蜱类有16种,占河西三地区所采蜱类总数的80%;属于古北界和东洋界两界兼有的种类有1种,占5%;广布种有3种,占15%.从动物地理来说,河西三地区属于古北界,根据哺乳动物和鸟类及其体外寄生蜱类的分布,河西三地区由蒙新区和青藏区二区构成.本文将河西三地区划为两个动物地理省:河西走廊和祁连山地.在前者采到蜱类17种,后者采到蜱类14种.  相似文献   

20.
结合河西走廊地区气候特征和能源结构特点,在原有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的基础上,考虑社会性和技术性因素,确定以环境性、能源性、经济性、社会性和技术性为目标属性的采暖形式的评价体系,并利用德尔菲法对指标体系的目标属性及影响因素进行筛选,最终建立河西走廊地区采暖形式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该指标体系通过可拓评价法得到河西走廊地区最优采暖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