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17种菊科植物微量元素含量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论述了云南17种菊科植物9个元素含量的特征.元素含量顺序有10种植物遵守Fe,Al>Zn>Mn>Cu>Pb>Cr>Ni>Mo的规律,有5种植物遵守Fe,Al>Mn>Zn>Cr>Ni>Mo的规律.元素含量的相对离散度为:Al>Fe>Mo>Ni>Mn>Pb>Cu>Zn>Cr.反映元素含量顺序与相对离散度顺序不完全匹配.元素Cu,Mn,Pb,Cr,Mo,Zn含量的频数分布总体为正态.Fe,Ni,Al含量的频数分布为正偏态型,并呈现高狭峰.元素Al,Fe,Mn,Ni含量间呈明显正相关;Fe与Cu,Zn,Mo,Cr间呈负相关.根据统计分级聚类分析,17种植物分5组,1,2组共11种植物,显示了植物对Cu,Fe,Pb,Ni,Cr吸收积累的聚类特征.第5组的小一支箭和臭灵丹,显示出对Fe,Al或Ni,Cu,Pb吸收积累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2.
11—系列杂多钨硅酸盐异构体的氧化还原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极谱和循环伏安法,结合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研究了通式为β2—K6—nHn[SiW11M(H2O)O39]·xH2O(M=Mn2+.Fe3+,Co2+,Ni2+Cu2+Zn2+)杂多钨硅酸盐在溶液中的氧化还原性质,杂多阴离子的极谱半波电位E1/2。顺序为Cu2+>Mn2+>Fe2+>Zn2+>Co2+>Ni2+.发现杂多阴离子的半波电位E1/2与其组分中的过渡元素的电负性X有线性关系,讨论了过渡元素对杂多阴离子氧化还原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同核双卟啉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对细胞色素P450模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合成了Fe(Ⅲ)-Fe(Ⅲ),Mn(Ⅲ)-Mn(Ⅲ),Co(Ⅱ)-Co(Ⅱ)3种同核双卟啉金属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1H-核磁共振谱和顺磁共振谱等进行表征.研究了这些同核双卟啉金属配合物模拟细胞色素P450催化环己烷羟化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同核双卟啉金属配合物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其催化活性顺序为:Fe(Ⅲ)-Fe(Ⅲ)>Mn(Ⅲ)-Mn(Ⅲ)>Co(Ⅱ)-Co(Ⅱ)  相似文献   

4.
空气氧化湿法制备的MnFe2O4在H2还原下,生成氧缺位铁酸锰MnFe2O4-δ(0<δ<1),利用XRD和Mossbauer谱等技术,对它的性质(还原性,晶格常数稳定性)进行了详细地研究,考查了在氧缺位铁酸锰(MnFe2O4-δ,δ>1)及MnO-FeO固溶体下CO2分解成C的活性,结果表明(MnFe2O4-δ,δ>1)能够有效地分解CO2成C,并且在反应以后自身转变成了化学计量的MnFe2O4,MnO-FeO分解CO2以后,一部分变为MnFe2O4,一部分仍然保持MnO-FeO固溶体结构  相似文献   

5.
治岭头金矿矿体主要赋存在中元古界陈蔡群变质岩系和上侏罗统磨石山组火山岩中。成矿元素组合为Au,Ag,Sr,Ti,Co,Sn,Mn,Li,V,Cr,W,Ga,Mn,Ni,Cu,Pb,Zn,Ba,Nb,Fe,S,Si,O等。蚀变带元素地球化学异常显示Au与Ag,Cu,Pb,Zn,Sn,Mn异常有较好的相关性。矿床成矿元素侧向综合分带系列为:Au,Ag,Zn,Cu,Pb,Mo,Sn,Cr,Co,Ni,Mn;成矿元素的地球化学演化为Si,Fe ̄(2+)→Fe ̄(2+),Pb,Zn,Cu,Au,Ag,Mn,Sn→Ca,Si,Cr,Co,Ni,Mn,Au是在约200~300℃时,由大量的黄铁矿和金属硫化物沉淀后络合物解离而停积成矿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CoCl_2·6H_2O、NiCl_2H_2O、ZnCl_2·2H_2O与C_3N_2S_3Na_3在(CH_3)_2SO溶剂中反应,得到产物Ⅰ、Ⅱ、Ⅲ;又用C_5H_5N与Ⅰ、Ⅱ、Ⅲ反应,得到产物Ⅳ、Ⅴ、Ⅵ。经元素分析、IR谱、UV谱表征研究,指认Ⅰ、Ⅱ、Ⅲ为Na_3[M(CH_3)_2SO(C_3N_3S_3)Cl_2(M-Co(Ⅱ)、Ni(Ⅱ)、Zn(Ⅱ);ⅣⅤ、Ⅵ为Na_2[M(CH_3)_2SO(C_3N_3S_3)(C_5H_5N)Cl](M-Co(Ⅱ)、Ni(Ⅱ)、Zn(Ⅱ))。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N,N′─二(二茂铁甲基)─1.2─乙二胺与二价铁、钴、镍、铜、锌、镉和汞的氯化物或醋酸盐反应,合成了十一种新的配合物,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及热重─差热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为:L_2MX_2·nH_2O(L=Fc─CH_2NHCH_2CH_2NHCH_2Fc;M=Fe(Ⅱ)、Co(Ⅱ)、Ni(Ⅱ)、Cu(Ⅱ)、Zn(Ⅱ)、Cd(Ⅱ)、Hg(Ⅱ);X=Cl ̄-、Ac ̄-;n=0~4)。并且,用晶体场理论,结合所有的分析结果,对这些新配合物可能的结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Anderson结构钼系过渡金属稀土盐的合成与性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次合成了具有Anderson结构的稀土元素钼系化合物,通式为Ln「XMo6O24H6」·nH2O(Ln=La,Ce,Pr,Nd,Gd;X=Cr(Ⅲ),Co(Ⅲ),Ni(Ⅱ),Zn(Ⅱ);n=7 ̄10),此类化合物属Anderson结构的B型,其特点是杂原子与6个-OH相连形成八面体,通过ICP、IR、UV、CV等方法对产物的性质进行了表征,电化学实验结果表明:杂原子为Co(Ⅲ)的稀土盐对玻碳电极  相似文献   

9.
掺杂金属离子对α-FeOOH的形态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TEM、HREM、DTA和XRD等表征方法,研究了掺杂Ni ̄(2+)、Cr ̄(3+)、La ̄(3+)和Ce ̄(3+)四种金属阳离子对α-FeOOH粒子形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掺杂Ni ̄(2+)和Cr ̄(3+)可明显提高α-FeOOH粒子的轴比,而掺杂La ̄(3+)和Ce ̄(3+)则不能;Ni ̄(2+)、La ̄(3+)和Ce ̄(3+)亦可抑制a-FeOOH枝叉的形成。研究发现,杂质离子改变了铁黄表面和本体结构,且提高铁黄粒子轴比的作用源于其抑制α-FeOOH短轴方向(120)晶面的生长速率。  相似文献   

10.
空气氧化湿法制备的MnFe2O4在H2还原下,生成氧缺位铁酸锰MnFe2O4-δ,利用XRD和Mossbauer谱等技术,对它的性质(还原性,晶格常数稳定性)进行了详细地研究,考查了在氧缺位铁酸锰(MnFe2O4-δ,δ〉1)及MnO-FeO固溶体下CO2分解成C的活性,结果表明能够有效地分解CO2成C,并且在反应以后自身转变成为化学计量的MnFe2O4,MnO4-FeO分解CO2以后,一部分变成  相似文献   

11.
对海南岛引种与野生的6种绞股蓝总皂甙、氨基酸、微量元素及营养物质化学成分的含量变化.迸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总皂甙、皂甙元高效薄层层析色谱(HPTLC)主要斑点(9~11)与人参皂甙基本一致,唯有引种的任梗绞股蓝斑点Rf值递变较大(0.28~0.89);总氨基酸含量,不管野生或栽培种,均以绞股蓝>喙果绞股蓝>单叶绞股蓝>疏花绞股蓝;微量元素含量是引种、野生的Si、Fe、Mn普遍高于人参总皂甙;各种矿质元素含量变化差异依Si>Fe>Zn>Mn>Sr>Cu>Sb>Cr>Pb>Mo>Se>Ni>V>Co.  相似文献   

12.
Ni42Cr6Fe合金广泛用于制作显象管玻壳阳极帽。为了改善它作为软玻璃的气密性封接材料的性能,采用TEM、XRD、SEM等技术研究此合金表面氧化膜的组成、结构及其气密性封接性能,以选择合适气密封接的氧化膜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氧化初期以Cr2O3为主,后期以(Fe,Mn)Cr2O4为主。氧化膜表面为(Fe,Mn)Cr2O4,主要起浸润玻璃作用;氧化膜底层为Cr2O3,主要起致密稳定和与基体连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制备了5′端共价连接EDTA的寡聚核苷酸与生命金属的螯合物ODN-5′-EDTAM(n+),其中M(n+)为Fe(Ⅱ),Co(Ⅱ)或Cu(Ⅱ);分析、计算了这3个螯合物形成的最佳pH值范围,ODN-EDTAFe(Ⅱ)为pH5.8~8.6,ODN-EDTACo(Ⅱ)为PH4.6~8.1,ODN-EDTACu(Ⅱ)为pH3.4~5.7;在此条件下,剪切反应必须的Mg2+并不与Fe(Ⅱ),Co(Ⅱ)或Cu(Ⅱ)竞争EDTA,也不会形成沉淀;讨论了ODN-EDTAM(n+)切割DNA双链的反应机理:修饰寡核苷酸通过氢键在DNA双链的大沟结合形成三链体,在O2和还原剂DTT作用下,Fe作为催化剂,产生羟基自由基,氧化糖环,切割EDTAFe(Ⅱ)附近的DNA双链.  相似文献   

14.
制备了不同取代基的N-取代苯氨基乙酸金属配合物M(R-PhG)n(其中M=Cr(3+),Mn(2+),Co(2+),Ni(2+),Cu(2+);R=p-CH3,m-CH3O,p-CH3O,p-C1,m-C1;PhG=C6H4NHCH2COO-)并对它们进了元素分析,差热分析,红外振动光谱和电子吸收光谱分析,以及磁化率的测定。对它们从组成,热稳定性,磁性,及空间的构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添加离子对 δ-FeOOH 相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eOOH是制备磁记录材料的中间体,在一定条件下可相转化为α_Fe2O3。本文研究了FeSO4、SnCl2、NiSO4等添加离子对δ_FeOOH在水热处理时相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Fe(Ⅱ)和Sn(Ⅱ)离子对相转化反应具有催化作用。最后探讨了其影响机理,认为相转化是按溶解-结晶机理进行,在FeSO4、SnCl2存在下δ_FeOOH颗粒表面会发生局部的氧化-还原反应,从而促进其相转化。  相似文献   

16.
Tween80-水杨基荧光酮-(NH_4)_2SO_4体系萃取分离Mo(Ⅵ)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研究了 Tw een80- 水杨基荧光酮( S A F)- ( N H4)2 S O4 体系萃取钼的行为及 Tw een80 水溶液分相条件的选择.实验表明,在适当p H 条件下,该体系能使 Mo(Ⅵ)与 Fe3+ 、 Co2+ 、 Ni2+ 、 Mn2+ 、 Zn2+ 、 Cd2+ 、 Cu2+ 等常见离子分离  相似文献   

17.
硅基取代环戊二烯基二羰基铁负离子[η^5-RC5H4Fe(CO)2]^-(R=SiMe3,I;Si2Me5,Ⅱ)与铁碘化合物(η^5-C5H5)Fe(CO)2I反应,除得到新的Fe-Fe化合物外,还分离到另两种母体Fe-Fe化合物;桥连化合物(η^5,η^5-C5H4SiM32OSiMe2C5H4)[Fe(CO)2I]2(6)与铁负离子[η^5-C5H5Fe(CO)2]^-(Ⅲ)的反应,仅分离到各  相似文献   

18.
掺杂金属离子对α—FeOOH的形态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TEM、HREM、DTA和XRD等表征方法,研究了掺杂Ni^2+、Cr^3+、La^3+和Ce^3+四种金属阳离子对α-FeOOH粒子形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掺杂Ni^2+和Cr^3+可明显提高α-FeOOH粒子的轴比,而掺杂La^3+和Ce^3+则不能;Ni^2+、La^3+和Ce^3+亦可抑制α-FeOOH枝叉的形成。研制发现,杂质离子改变了铁黄表面和本体结构,且提高铁黄粒子轴比  相似文献   

19.
以XPS表征了LaMO3(M=Fe,Co,Ni)晶体表面氧的性质,区分了XPS谱中二种O1s峰.由O吸峰的相对强度获得了LaMO3表面吸附O2性能的变化规律,并得到了O2吸附量(脉冲法)实验结果的映证.CO氧化反应活性测定发现:300℃下,LaMO3活性顺序为LaCoO3>LaNiO3>LaFeO3,与其O2吸附量大小顺序相一致.  相似文献   

20.
N2O2型Sc hiff碱配体和锰(Ⅲ)配合物的合成与光谱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道了8 个水杨醛及邻香草醛与二胺缩合生成的Schiff碱与锰(Ⅲ)的配合物:[Mn(salpn)Cl],[Mn(salipn)Cl],[Mn(vanipn)Cl],[Mn(salen)(H2O)]ClO4,[Mn(vanen)(H2O)2]2(ClO4)2(H2O)2,[Mn(vanipn)(H2O)2]2(ClO4)2(H2O)2,[Mn(salen)(NCS)],[{Mn(osalphen)(NCS)}{Mn(salphen)(NCS)(DMF)}](其中sal为水杨醛,van 为邻香草醛,en 为乙二胺,pn 为1,3丙二胺,ipn 为1,2丙二胺,ophen 为邻苯二胺).对所有的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对配合物中的ν(C= N),δ1(CH3,CH2),δ2(CH3,CH2),ν(C- N),ν(C= C),ν(Mn- O)以及DMF和ClO-4 、NCS- 的振动吸收进行了归属.紫外光谱测试表明,配合物中存在着芳环的π→π,金属到配体的CT电荷转移跃迁,C= N的π→π以及d→π跃迁.磁距测定表明,配合物的中心离子为d4 锰(Ⅲ)高自旋的电子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