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菲利普·鲍尔(Philip Ball)对《生命是什么?》这本提出了当代分子生物学中许多重要概念的著作进行了重温和述评。《生命是什么?》(1944),奥地利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埃尔温·薛定谔(Erwin Schrodinger)利用这个(尚未解决的)问题,提出了一个更具体但同样具有挑衅性的问题。他问道,是什么让生命系统与已知的物理定律相悖?他给出的答案现在看来是有先见之明的:生  相似文献   

2.
正他的著作《生命是什么?》出版75周年后影响犹存。1943年冬天,物理学家埃尔温·薛定谔(Erwin Schrodinger)邀请都柏林的公众收听他发表的一系列演讲,他称这些演讲是"艰深的""不能说得上是受欢迎的"。约有400人没有被吓倒,他们是第一批听到薛定谔提出他的观点的人。薛定谔提出的观  相似文献   

3.
探索复杂性,探索生命的奥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索极端小的粒子世界,探索极端大的天体和宇宙,探索极端复杂的生命系统,是当代自然科学振奋人心的三个前沿阵地.和前两个前沿不同,支配复杂系统的基本力只是电磁作用,这里没有超出宏观物理学和微观原子理论的规律.然而正是这个前沿对人类生活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薛定谔在对量子力学的创建立下了不朽功勋之后,他的兴趣转向了生命现象.1943年2月薛定谔在英国三学院作了一系列讲演.据这些讲演,1944年出版了《生命是什么?——活细胞的物理观》的名著.在这本著作中薛定谔讲了三个问题.一是论述生命的热力学基础,提出生命是非平衡开放系,靠负熵为生的概念.二是论述生命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4.
沈葹 《世界科学》2003,(6):16-19
五十年前 ,脱氧核糖核酸 (DNA)的双螺旋结构 问世 ,该模型的构建者J·沃森、F·克里克声称 :他俩之所以热衷于探索遗传物质的分子结构 ,乃得益于薛定谔的著作《生命是什么———活细胞的物理学观》 (以下简称为《生命》)的启示。书中有一些卓越的预见。从薛定谔发表这些见解 (1 94 3年 )到双螺旋模型建立正好十年。薛氏作为量子力学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员 ,对生命本质问题作出深入思考 ,其影响可算不小 ;后人常称他为分子生物学的先驱者。五十年来 ,分子生物学崛起并发展 ,直至现代生物工程酝酿而形成 ,都离不开对于物理学的概念、原理以及…  相似文献   

5.
欧文·薛定谔(Erwin Schr(?)dinger)发表于1944年的著作《生命是什么?》,把当时最杰出的物理学家吸引到分子生物学领域。但该书的主要功绩在于她使Timoféeff,Zimmer和Delbrück早先发表的一篇论文从默默无闻中解脱出来而得以普及。  相似文献   

6.
美国科学家詹姆斯·沃森说,他在17岁时读了薛定谔的《生命是什么》,此书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无独有偶,英国的克里克大约在同一时期也读了这本书,也深受感染。而多年后,他俩人共同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  相似文献   

7.
首要的几件事情我要讲的是科学家的基本动机是什么;在我努力成为一个科学家期间,科学家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以及当社会使得一个物理学家能从事物理研究时,他能从社会中得到什么,和他应当为社会做些什么。首先,我想讲与此有关的几件事情,我从中学得了与我现在要讲的题目有关的知识。我的第一位老师是玻兰义。但是如果我列举我从他那里学到的一切,我将无法深入下去。第二件事是奥斯特瓦尔德的《伟大的人》这本书。这是一本关于几个伟大科学家的故事  相似文献   

8.
一个问题可能一直让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感到困惑:当著作者本人谢世之后,如何让他的著作再作一次巡回书展呢?在所说的这个例子中,这位著作者和这位物理学家是同一个人,他就是理查德·费曼(Richard P.Feynm an)——一位仅次于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诺贝尔奖得主、世界公认的著名科学家之一,其著作一直畅销不衰。费曼在洛斯阿拉莫斯从事“曼哈顿计划”那段日子里所写的论文集,以及他对量子电动力学所作的明晰阐述,多年来一直深深地吸引着读者。不过,当他从未公开过的私人信件《理查德·费曼书信集》于今年4月出版之时,Basic Books出版公司甚至…  相似文献   

9.
Michael Ruse提出,社会生物学:是一种新概念还是一派胡言? 在地球上究竟什么是社会生物学呢?如果哲学家打算在这门科学中起些作用,那么大概先要澄清一下它在语义方面的混乱。Michael Ruse是一位著名的生物学方面的哲学家,他赞成这种讲法:我是一个哲学家,为了我的事业,给约翰·洛克的《大词典》  相似文献   

10.
姚诗煌 《科学》2007,59(4):1-2
近读好友倪既新的一篇博客《雨中寻访普林斯顿》,说的是去年他在美国探访杨振宁曾工作、生活过的普林斯顿大学,一段颇有感触的经历.他希望我读后也能谈点什么.  相似文献   

11.
也是初探     
打开这期《自然杂志》,就会发现比往常多了一个颇为新颖的栏目——“形象思维探索”,其中刊登了两篇文章,一是《自然语言中惯用法现象的数学解释》,另一是《突变模型在汉字识别中的应用初探》,或许你会感到奇怪:历来似乎是属于文学艺术领域的形象思维,怎么会出现在《自然杂志》上?而这一栏目中所发表的两篇文章,与形象思维又有什么关系? 事实上,作为人类基本思维方法之一的形象思  相似文献   

12.
陈省身教授是当代著名数学家,他于今年夏间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退休。本期发表的《从三角形到流形》是他最近的一篇著作,这是一篇以简炼的语言对几何学的历史发展作高度概括的文章。为了纪念他的退休,扬振宁教授特意从海外将他所节译A.韦依的《我的朋友——几何学家陈省身》一文惠寄本刊。现将二文一并刊出,以饷读者。  相似文献   

13.
负一的平方根、复相位与薛定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负一的平方根、复相位与薛定谔》是杨振宁教授于1987年在英国帝国大学召开的薛定谔诞生100周年纪念会上所作的讲演,文章叙述了薛定谔把复数引入波动力学的历史,特别是他的1922年论文的重要性,并讨论了魏尔规范理论中的复数以及物理学家利用具有相位的复振幅去表述自然所取得的新成果。值得有兴趣的读者研读。  相似文献   

14.
1866年8月7日,马克思从伦敦写给在曼彻斯特的恩格斯一封信,谈及他新读到的一本书:“有一本很好的书,……这就是1865年巴黎出版的比·特雷莫的著作《人类和其他生物的起源和变异》,尽管我发现了一些缺点,但这本  相似文献   

15.
莱布尼茨莱布尼茨(Leibniz 1646~1716)德国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是数理逻辑创始者。莱布尼茨学识渊博,对哲学、物理、工程、生物、历史、语言等都有深入的研究。他与牛顿几乎同时创立了微积分。主要著作:1.《单子论》 2.《人类理智新论》。他的逻辑问题的论述主要是在以上作品以及一些短篇文章和通信中。在他之前,数学家笛卡尔和  相似文献   

16.
李静 《世界科学》2012,(6):58-59
爱德华·O·威尔逊(E.O.Wilson)是哈佛大学的名誉教授。他出版了25本开创性的著作,其中包括:《社会生物学》(1975)、《论契合》(1998)、获得普利策获奖的《论人性》(1978)、《蚂蚁》(1990)以及小说《蚁丘》(2010)。他的最新作品是《社会如何征服地球》。最近,《新科学家》杂志专访了威尔逊,作为极具开创性的社会生物学家,威尔逊在接受采访时称,群体选择扮演了人类进化的主要推动力,并对我们为何需要一次新的知识革命做出了解释。以下是采访内容。  相似文献   

17.
一九二六年夏,量子力学的状况可由两个叙述来概括。薛定谔证明了波动力学和矩阵力学的等效性,人们已不再对其数学的等效性抱有任何怀疑;但是,关于量子力学物理意义的解释问题却是众说纷纭。薛定谔从德布罗意的基本观点出发,把物质波同电磁波进行比较,认为它是三维空间中实际存在的、可测量的波。因此,他宁愿只讨论三维位形空间中(单粒子)的情况。他希望量子力学的无理性,尤其是量子跃迁,能完全避免出现在波动力学中。他  相似文献   

18.
轻松一刻     
懂与不懂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非常推崇卓别林的电影。一次,他在给卓别林的一封信中写道:“你的电影《摩登时代》,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能看懂。你一定会成为一个伟人。”卓别林在回信中写道:“我更加钦佩你。你的相对论世界上没有人能弄懂,但是你已经成为一个伟人了。”预兆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密苏里州办报时,收到一个订户的来信,信中问:“马克·吐温先生,我在报纸里发现了一只蜘蛛,请问您这预兆着的是吉还是凶?”马克·吐温回信说:“这不是什么吉兆,也并非什么凶兆,这蜘蛛不过想爬进报纸去看看,哪个商人没有在报纸上登广告,它就到那家商…  相似文献   

19.
刚一听说《2012》上映的消息,就在网上找到一个下载版:粗粗看了几眼,心说这算个什么玩意!等别人再谈及《2012》,心里就是一副不屑的样子,心说这种破片子有什么可看。幸亏被人指出真相,猜测我看的那部所谓的《2012》是个假货。后来我估摸着。那是某个小公司知道人家要拍《2012》,  相似文献   

20.
路内的新作《云中人》终于来了. “成长三部曲”的最后一部还未尘埃落定,据说《云中人》又是另一个三部曲的开端.对于许久没有新作出版的路内,《云中人》很重要,因为他既不能继续流连于青春的骚动和哀愁之中,却也不敢轻易地改变方向.可以说,《云中人》是路内的转型之作.我是在忐忑中打开书的,我害怕读到的是另一个“阿乙”.然而,当合上书的时候,我承认,它击到我了,并不是好的击到了我,而是古怪的击到了我,就好像书里写的一柄木榔头,钝重又毫不留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