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人体长时间就座引起的疼痛与就座时臀—腿部软组织的应力分布有关,运用ABAUQS和HyperMesh有限元分析软件,构建了人体臀—腿部与座椅接触界面的有限元分析模型,仿真得出了就座时人体臀_腿部软组织的应力分布.根据三维应力分布的特点,通过对Xm、Ym和Zm3条路径的分析,同时运用体压分布测量系统对人—椅界面压力的分布进行了测量.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当人体就座时,臀一腿部软组织内部的应力远大于界面应力,最大应力发生在坐骨结节下方,并向四周逐渐减小,骨骼与软组织界面层的应力最大,而肌肉层与皮肤一脂肪层界面的应力最小.该研究结果可使人们更好地理解长时间就座引起疼痛的原因,同时也为座椅人性化设计提供了有效的参考数据. 分析软件,构建了人体臀一腿部与座椅接触界面的有限元分析模型,仿真得出了就座时人体臀_腿部软组织的应力分布.根据三维应力分布的特点,通过对Xm、Ym和Zm3条路径的分析,同时运用体压分布测量系统对人一椅界面压力的分布进行了测量.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当人体就座时,臀一腿部软组织内部的应力远大于界面应力,最大应力发生在坐骨结节下方,并向四周逐渐减小,骨骼与软组织界面层的应力最大,而肌肉层与皮肤一脂肪层界面的应力最 .该研究结果可使人们更好地理解长时间就座引起疼痛的原因,同时也为座椅人性化设计提供了有效的参考数据. 分析软件,构建了人体臀  相似文献   

2.
新型可回收锚杆锚固段应力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新型可回收锚杆锚固段应力分布规律,剖析了现有锚固段应力计算公式的局限性,引用圆形均布荷载作用下位移的解推导出新型可回收锚杆的锚固段应力分布计算公式,与现有锚固段应力计算公式进行准确性对比,并分析了相关岩土体参数对锚固段应力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推导得出的锚固段应力计算公式更符合实际;弹模比和内摩擦角对锚固段应力分布规律影响较大,弹模比越小,内摩擦角越大,应力分布曲线变化越平缓,但当内摩擦角大于35°之后,其对应力分布曲线影响非常小;泊松比对锚固段应力分布规律影响非常小.  相似文献   

3.
衬套作为油膜轴承中关键零部件,分析其应力分布对衬套制造工艺与预测衬套损伤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受到压力/温度载荷作用的衬套进行研究,结合有限元理论对结合界面的应力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并研究巴氏合金/锡青铜分别作为耐磨层时的应力分布,讨论了结合界面应力分布不均匀现象,通过对沿界面及界面端的应力分布情况的分析,确定了结合界面应力集中位置,对比讨论了巴氏合金/锡青铜的应力分布,为两种衬套实际使用中的应力分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地质动力区划方法,建立区域地质构造模型,以岩性分布和地应力测量为边界力学条件,确定了矿区区域岩体应力分布规律:矿区区域岩体应力状态主要受断裂构造的控制,断裂构造的叠加扰动使原岩应力场重新分布.鹤壁六矿岩体应力状态对煤与瓦斯突出区域分布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构造应力场对煤与瓦斯突出起控制作用,构造应力区的分布决定了煤与瓦斯突出的区域性分布.这为矿井煤与瓦斯突出区域预测、局部检测和解危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钢桥面板顶板-U肋双面焊连接焊缝的残余应力分布,建立了有限元模型.通过对比单面焊接与双面焊接模型计算结果,分析了顶板-U肋连接焊缝温度场与残余应力分布.同时讨论了顶板厚度与角焊缝焊接顺序对残余应力的分布影响.研究表明:相比单面焊,双面焊模型焊缝附近残余应力更低,且应力梯度更大,疲劳性能更优越.而增加顶板厚度和采用两条角焊缝先后焊接的操作顺序均有助于降低先焊接焊缝一侧的应力、增大焊缝附近应力梯度,并促使应力拐点的提前出现.  相似文献   

6.
以约束应力描述材料的损伤程度,约束应力的大小和分布取决于材料的损伤状态,建立了描述材料破坏过程的约束应力区裂纹模型。考虑约束应力为线性分布,在远场均匀拉应力作用下,采用Muskhelishivili方法对I型约束应力区裂纹模型进行求解,得到了应力强度因子与裂纹张开位移的解析解。并通过数值计算研究了各因素对应力强度因子与裂纹张开位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使用应力完全释放法测定了用两种制管工艺制造的螺旋焊管在水压试验前后残余应力的分布,分析两种螺旋焊管残余应力的分布特征和差异,认为螺旋焊管残余应力的分布是成形工艺引起的残余应力与焊接残余应力叠加的结果,成形工艺对残余应力的分布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层理性页岩地层井周应力分布及其对井壁稳定性的影响,针对页岩力学参数的各向异性特点,建立了基于横观各向同性材料本构关系的弹性理论分析模型,运用该模型计算井周应力,并与各向同性材料下的应力分布进行对比,获取了页岩地层弹性参数各向异性对井周应力分布的影响规律,同时对井壁稳定状况进行了评估。研究表明:井周应力分布对弹性模量各向异性的敏感性强于泊松比各向异性,相同的弹性模量与泊松比各向异性影响下的井周应力分布形态具有相似性,但弹性模量与泊松比各向异性比的增减导致的井周应力增减变化相反,弹性参数各向异性对井壁破裂压力的影响远大于对坍塌压力的影响,显著地影响井眼近井壁地带的破裂压力。  相似文献   

9.
断层周边应力场的原位实测及数值反演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在分析断层周边实测应力分布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建立FrictionlessNo-tension参数式数值模型,采用位移不连续数值方法模拟评价了复杂断层扰动下的非均匀原岩应力场,得到了与实测应力分布特征高度吻合的计算结果,并比较分析了断层对其周边区域应力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原岩应力状态的空间分布主要受其邻近断层的支配,应力场的扰乱范围与断层的几何尺寸密切相关;非连续地层区域的原岩应力状态及应力扰乱程度随空间位置而异,具有各向异性及非线性的分布特征;由于断层对原岩应力的扰乱作用,有限“点”的实测值不能全面反映构造应力场的全貌,数值模拟是区域岩体应力场定量分析与评价的不可缺少的手法  相似文献   

10.
用ANSYS 8.1有限元分析软件分析了供热管道“L”形自然补偿器的弯头部分应力的大小与分布,并与用传统的弹性中心法计算的应力相比较,由应力分布得出可以减少直管段管道壁厚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煤柱宽度对综放面围岩应力分布规律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谢广祥  杨科  常聚才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6,28(11):1005-1008,1013
护巷煤柱宽度及巷道相对工作面位置的不同,将引起巷道围岩应力重新分布和岩层移动的差异,对回采巷道稳定性及其维护有重要影响. 以谢桥煤矿1151(3)综放面地质技术条件为背景,采用计算机数值模拟并结合现场实测研究,揭示了煤柱宽度变化对综放面围岩应力分布及变化规律的影响.研究表明,综放回采巷道护巷煤柱宽度的变化,不仅使煤柱内应力分布规律不同,而且使得相邻工作面煤体内应力分布规律也不同,二者应力分布随煤柱宽度变化而转移;巷道维护状态是工作面煤层和煤柱内应力场共同作用的结果,护巷煤柱的合理宽度应小于巷帮实体煤内应力向煤柱内转移的临界宽度.  相似文献   

12.
煤层深孔聚能爆破动力效应分析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煤层深孔聚能爆破致裂增透机理,构建聚能爆破分析模型,运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探讨聚能爆破时聚能射流的成型机理、爆炸应力波的传播特点、煤体力学特征和裂隙扩展机理,结果表明:聚能槽集聚爆轰能量形成聚能射流并产生聚能效应,聚能效应显著改变了爆炸应力波的传播特性和煤体的力学性质,在聚能方向煤体所受压应力峰值是非聚能方向的1.10~ 1.29倍,有效地促进了裂隙的扩展;且主聚能方向煤体所受压应力峰值由次聚能方向的0.85倍增大到1.06倍,放缓了煤体所受应力的衰减速度.此外,煤层深孔聚能爆破工程应用实验表明,聚能爆破后抽采孔平均瓦斯含量是聚能爆破前的1.58倍,有效地提高了煤层透气性和瓦斯抽采率.  相似文献   

13.
研究大倾角煤层开采煤体应力分布规律,应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长沟峪煤矿-140 m水平北—北4槽壁式工作面开采煤体应力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工作面前方煤体最大应力集中系数为1.92;工作面下部煤体的应力集中系数高于上部;煤体最大应力值介于4.71~5.12 MPa之间,发生在工作面下部20~24 m范围内。该研究为工作面安全生产与支护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同家梁矿81015综采工作面回采巷道煤柱中的应力观测,分析了回采工作面采动期间煤柱应力分布规律。运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煤柱宽度下巷道围岩变形和破坏特征,确定了比较合理的煤柱参数,最后介绍了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崔庙矿薄煤层诱发冲击矿压的原因,验证了薄煤层深部开采时具有冲击矿压现象,实验研究了薄煤层的冲击矿压危险性与煤岩体的结构特征的关系,即组合煤岩试样的冲击能指数随着顶板与煤样高度比值的增加而增加,随着煤岩高度比减小,组合煤岩单轴抗压强度增大,煤层厚度的变化对煤体中的应力分布有着很大的影响,探讨了薄煤层应力分布及转移规律和冲击矿压机理,即煤层越薄,煤体承载能力越强,越不容易产生应力转移,由于开采煤体,引起峰值应力区垂直应力升高,水平应力对煤体约束减小,导致冲击矿压。文中以崔庙矿为工程研究背景,通过设置切顶巷和顶板深孔爆破降低了冲击危险性,取得了显著效果,验证了薄煤层开采切顶巷防冲技术和顶板预裂爆破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大采高工作面区段煤柱合理尺寸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长平煤矿大采高工作面区段煤柱留设的合理尺寸问题,以长平煤矿4 305工作面为例,采用有限差分程序对不同工况下煤柱应力场分布规律进行了仿真研究。得出了煤柱应力分布呈"马鞍型"和弹性核演化过程中煤柱尺寸的相应范围,与理论计算结果相比较,确定长平矿大采高工作面的煤柱尺寸为30~40 m,为矿井下一步煤层开采区段煤柱合理留设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现今地应力场对煤储层渗透率具有极其重要的控制作用。我国鄂东大宁-吉县地区煤层气资源丰富,然而该区现今地应力研究程度较低,不利于该地区煤层气的高效开发。为查明大宁-吉县地区主采煤层现今地应力场特征,本次研究利用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下二叠统山西组5# 煤层现今地应力分布进行预测。结果表明,5# 煤层现今地应力表现为正断型应力机制。鄂东大宁-吉县5# 煤层最大水平主应力在15.4~21.6 MPa之间,最小水平主应力在9.8~14.4 MPa之间,构造变形的复杂性会对地应力分布产生影响。现今地应力控制压裂裂缝扩展,研究区现今地应力状态下的压裂裂缝沿着NNW-SSE方向垂直扩展。研究区5# 煤层应力差大部分小于6 MPa,具备形成复杂裂缝网络的地应力基础。煤层渗透率随有效地应力的增大呈指数减小,有效地应力越大,煤储层的渗透性越差。研究区东南部远离断层,又是应力降低区域,煤层气易在此地发生聚集,形成煤层气储藏的丰富区。研究成果可为研究区煤层气效益开发提供地质基础与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8.
在煤层气储层渗透性影响因素的分析基础上,通过煤层地应力、热演化程度、埋藏深度与渗透率的相关性分析,探讨渗透率的发育机理,认为煤储层渗透率是煤阶与地应力联合作用的结果,地应力控制煤储层割理开启程度和方向,改变储层的孔隙结构;煤岩热演化通过改变岩石力学性质来控制割理发育,二者共同控制煤储层割理的大小,进而影响煤储层渗透率的发育,而埋藏深度与渗透率相关性不强.选取煤层渗透率主控因素进行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二叠系煤层气储层为例,利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了“煤阶与地应力”渗透性二元预测模型,对研究区渗透率的发育情况进行了预测.研究表明,地应力控制了渗透率的分布,而煤岩热演化程度对渗透率分布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煤层气储层高渗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斜坡带地应力松弛部位,而在应力相对集中深部煤储层为低渗区.  相似文献   

19.
工作面支承压力分布对于煤岩体中应力集中和弹性变形能储存起着重要作用,因而会对冲击地压的发生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通过数值模拟揭示采煤工作面在不同推进距离、不同煤体硬度和厚度条件下支承压力的变化规律,进而对工作面冲击危险性进行预测。研究表明,随着推进距离的增大、煤体硬度的增大及厚度的减小,煤岩体中的应力集中都将增大,从而增加工作面的冲击危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