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将叶绿素a二水聚集体电沉积于SnO2光透电极上形成叶绿素a SnO2电极。在pH5.3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和另一电极组成电池,研究其光电化学性质。当发迹对电极的材料时,叶绿素电极具有不同的光感电位和光感电流。  相似文献   

2.
电化学沉积四氨基酞菁镍敏化纳米TiO2电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找高效低成本的染料及其在纳米晶体表面新的键合方式,用电化学方法制备了四氨基酞菁镍敏化纳米T iO2电极.用阳极氧化水解法和丝网印刷法制备纳米T iO2电极,以此为工作电极研究了四氨基酞菁镍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和二甲基亚砜(DM SO)中的循环伏安曲线,分析了四氨基酞菁镍的氧化还原电位.用恒电位沉积制备了四氨基酞菁镍敏化纳米T iO2电极,探讨了沉积电位及时间对电极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1.0V恒电位沉积得到的电极光电性能最好,沉积时间24h电极性能趋于稳定,实验证明以电化学沉积法制备的敏化T iO2电极的光电性能高于自组装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溶剂溶解叶绿素-a(chla)及β-胡萝卜素(β-Car)组成电极液,将电极液涂层于铂电极上形成叶绿素电极。研究了电极液中不同溶剂、不同叶绿素-a的聚集状态、不同β-胡萝卜素含量以及电解质溶液中溶解氧对叶绿素电极光感电位的影响。此外,对β-胡萝卜素影响叶绿素电极光电效应的原理也作了初步探讨。为了选择适宜的测试条件,对光照时间及涂层于电极上叶绿素的含量范围作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4.
利用恒电位法、循环伏安法和双电位阶跃法在聚苯胺修饰Pt电极上沉积Pt微粒,并用其制备了甲醇阳极氧化的催化电极.研究结果表明,此种电极对甲醇氧化具有很好的电催化活性,并有协同催化作用.对不同Pt微粒电化学沉积方式所得电极的电催化活性进行了比较.在其它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恒电位法沉积Pt微粒所得复合电极的电催化活性最好,双电位阶跃法沉积Pt微粒所得复合电极的电催化活性最差.同时,沉积方式相同时,不同沉积条件对所得复合电极的电催化活性有一定影响.在所研究的范围内,恒电位-0.25 V,循环电位-0.25~0.65 V以及双电位阶跃在-0.25 V持续时间为100 s时所得电极的催化活性优于其它条件下所得复合电极的电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线性电位扫描法研究了锰在铅电极上的欠电位沉积(UPD)。结果表明,用铅电极做研究电极时,当MnCl2的浓度为0.02mol/L,NH4Cl的浓度为0.1mol/L,pH=4.9,起扫电位为-1.2V,终止电位为-1.6V,扫描速度为50mv/s时,可以观察到明显的锰欠电位沉积现象;氯离子在锰的欠电位沉积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利用正交设计系统研究了钛基RuO_2-PAN电极的制备,寻找出了最佳电极制备条件。并利用动电位扫描法测量了锌电沉积条件下电极极化曲线,得到了具有在工业电流密度(i=500A·m~(-2))下较低析氧过电位(η=0.208V)的节能阳极。考察了电极使用寿命,并求出了其动力学参数a,b,i_0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动电位扫描法,旋转圆盘电极及电位阶跃法研究了碱性溶液中CdSe 电沉积机理,确定了电极反应的控制步骤,并计算了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8.
利用脉冲电位法在碳纸表面沉积Pt微粒制备了Pt/C催化电极,并在此基础上,采用不同的电化学方法沉积Sn微粒,制备了PtSn/C催化电极。用循环伏安法(CV)测定电催化剂催化氧化乙醇的活性,SEM分析催化电极的表面状态,并用XRD分析催化电极的结晶状况。结果表明:载入Sn后,形成PtSn合金;催化乙醇的活性提高3倍左右;并研究了Sn的电沉积方法和Sn载量的大小对PtSn/C电极催化乙醇的电活性的影响,在一定的铂载量下,采用循环伏安法沉积Sn所制得的PtSn/C(CV)催化电极较恒电位法制得的PtSn/C(CP)电极对乙醇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Pt和Sn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1(其中载Pt量为202μg/cm2)的PtSn/C(CV)催化电极催化乙醇的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9.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6,7-二甲基-2,3-二(2-吡啶基)喹恶啉在1:1体积比的水-甲醇混合溶液中,热解石墨电极上的吸附伏安行为,测定了DMDPQ的表观标准电极电位和扩散系数,对其电极反应的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用电镀法制备的各种多孔镍电极的镍锌含量、lg|i|、电极表面积及其在碱性介质中释氢过电位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用电镀法制得的多孔镍电极释氢过电位明显降低(>200mV),塔菲尔参数a、b值约为平滑镍电极的1/2,电极表面涂层是分散均匀的多晶微粒。  相似文献   

11.
选取耐低温性不同的6份黄瓜材料9504,9506,9507,9511,9514,9517,进行低温处理,白天12℃,晚上8℃,每天光照处理7.5 h,强度为30μmol.(m2.s)-1,约合2 000 lx,共处理14 d,调查其耐低温性及叶绿素、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类胡萝卜素含量。结果表明,在常温下上述色素含量各材料之间差异不显著,经低温处理所有色素的含量均下降,且差异显著。相关分析表明,耐寒性与处理后的全部色素含量的偏相关均呈正相关,只与叶绿素a含量达显著水平,叶绿素含量与叶绿素a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胡萝卜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说明低温使黄瓜幼苗的生长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但能够通过调节自身的色素含量来减轻低温的伤害,维持植物体的正常生长及生理代谢功能,从而表现出一定的耐低温潜力。  相似文献   

12.
采用化学修饰和电沉积方法在Ti表面镀覆一层结合牢固的Sn层,从而制成钛基锡电极,该电极和Pb电极比较,对L-半胱民合成反应,具有更高的电催化活性,电流效率大于99.0%,电解收率为98.0%以上,明显优于Pb电极电解。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电化学及X射线衍射法研究了硫脲在铜电极表面的吸附作用及其对铜沉积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硫脲在铜阴极表面的吸附遵守Frumkin吸附等温式,促进铜电沉积(111)晶面的择优取向,而抑制(220)晶面的生长。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电化学法,在低电位下壳聚糖与氯金酸混合为电解液,直接共沉积,制备出金-壳聚糖纳米复合膜修饰的电极.实验考查了壳聚糖与氯金酸质量比对金-壳聚糖纳米复合膜形貌的影响、不同沉积时间对其形貌的影响及不同沉积电位对复合膜的活性表面积的影响.并用此复合膜成功固定了人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抗体,研制成无电子媒介的人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免疫传感器.通过电化学交流阻抗、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研究免疫传感器的制作过程和电化学特性.考察了电极修饰过程中的抗原、抗体培育时间、pH值、温度等条件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该传感器在人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为0.2~100mIU/mL的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下限为0.1mIU/mL.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线性电位扫描、循环伏安、交流阻抗等实验方法对弱酸性氯化钾溶液中Zn~2+在铜电极上的沉积行为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动力学参数Tafel斜率bc=111mV,反应级数Z=0.95.由此认为Zn~2+在铜电极上的沉积机理是由两个连续的单电子步骤所组成,且反应的第一步是速度控制步骤.反应过程中生成吸附态的一价锌离子(Zn~+ads)中间体.  相似文献   

16.
利用脉冲电位法,在置于硫酸溶液中的Pt片电极上电聚合导电高分子聚苯胺,将其用于催化剂Pt负载。采用恒电位法和脉冲电位法沉积Pt催化剂制备了聚苯胺载铂复合电极(Pt-PANi/Pt)。通过循环伏安和SEM测试证明:Pt的电沉积方法和铂载量的大小对聚苯胺载铂电极催化乙醇的电活性具有很大影响。在一定的铂载量下,脉冲电位法电沉积Pt形成的复合电极较恒电位法电沉积Pt得到的复合电极对乙醇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交流阻抗测试Pt-PANi/Pt复合电极结果表明:电化学反应阻抗小,催化活性高;反应温度提高,有利于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温度为80℃时,催化电流达到32mA/cm2。  相似文献   

17.
将硬脂酸(SA)和叶绿素-a(chla)涂于SnO_2导电玻璃上制成硬脂酸-叶绿素电极,并对其光电性质进行了研究,发现含有适量硬脂酸的硬脂酸-叶绿素电极具有较强的光电效应,而当硬脂酸的量太大时,反而会使硬脂酸叶绿素电极的光电效应降低,我们还用光谱实验对这一结果进行分析,用卵磷脂和胆固醇进行对比实验,并从分子结构及液晶态的形成角度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采用电沉积法制备了玻碳基Pt/C电极和玻碳基Pt/C/NH4NiPO4电极,利用扫描电镜表征了电极表面形貌,应用电化学工作站测试了电极的电催化性能。根据循环伏安曲线分析可知,玻碳基Pt/C/NH4NiPO4复合电极电催化乙醇性能明显,电极反应速度快,氧化过程主要受乙醇分子的扩散控制,氧化电流较大,相对玻碳基Pt/C电极第一氧化峰电位,玻碳基Pt/C/NH4NiPO4复合电极正向扫描第一氧化峰电位降低237mV,是电催化乙醇潜在的特色电极。  相似文献   

19.
以正硅酸四乙酯为硅源,采用恒电位沉积法制备了二氧化硅纳米颗粒修饰玻碳电极,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光谱及电化学技术对纳米界面进行表征,研究了黄嘌呤在二氧化硅纳米微粒修饰电极表面的电化学行为,发现氧化峰峰电位负移130 mV,表明二氧化硅纳米粒子能催化黄嘌呤的电化学氧化;氧化峰峰电流明显增加,表明二氧化硅纳米粒子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