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西北大学含油气盆地研究所任战利、刘池阳、吴汉宁、张小会、陈刚、赵重远等完成的“中国北方沉积盆地构造热演化史研究”项目获 2 0 0 1年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是我校在 2 0 0 1年中国高校科学技术奖三大奖项中获得的惟一奖项。在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网上公布的获 2 0 0 1年中国高校科学技术奖三大奖项目院校统计排序中 ,由于此项奖 ,使西北大学与西安交通大学、兰州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并列排名第 5 4位 ,为学校争得了荣誉。任战利研究员等项目组成员 ,十余年来以中国北方沉积盆地为基地 ,以西北…  相似文献   

2.
行业运行     
《上海信息化》2024,(4):58-59
<正>2023年度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授奖名单公布2024年3月7日,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发布2023年度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励公告。经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核通过,报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批准,决定授予70项成果为2023年度“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其中2023年度吴文俊人工智能最高成就奖1项;杰出贡献奖3项;  相似文献   

3.
在近日公布的 2 0 0 0年昊华科学技术奖 2 1项成果中 ,我校化工学院杨锦宗教授等人完成的“从活性染料到反应性染色的理论与实验”成果获本年度惟一科技进步一等奖 ,而由杨锦宗教授等人完成的另一项成果“烷基糖苷的合成”获科技进步二等奖 .昊华科学技术奖是由中国昊华化工 (集团 )总公司设立的 ,旨在表彰对促进化学工业科学技术工作做出重大贡献的单位和科技人员 .我校两项科研成果获昊华科学技术奖  相似文献   

4.
2006年,上海师范大学理工科的科研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共获得了6项部市级奖励,包括中国高校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和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2项。中国高校科学技术奖是教育部设立的,授予在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科学技术进步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和单位;上海市科技进步奖是上海市政府设立的,授予在自然科学研究、技术发明和成果转化、社会公益研究、重大工程综合技术创新中作出创造性贡献并获得显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个人或者组织。  相似文献   

5.
《合肥科技》2005,(3):1-2
根据《合肥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市政府令第102号)规定,经2004年度合肥市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决议,拟授合肥市科学技术奖20项,其中:杰出贡献奖1项,科技进步奖19项,现予公布。  相似文献   

6.
5月28日,2007年度高等学校科技奖励工作会议召开;6月26日,2007年度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推荐工作启动。高校科技奖励在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起到了哪些推动作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都设立了哪些奖项来鼓励在科技进步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高校教师、科技工作者和科研组织?高等学校在国家的自主创新中充当了何种角色?为了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记者专门采访了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副主任周静。  相似文献   

7.
科技简讯     
清华大学荣获四项国家科技奖励   2 0 0 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于 2 0 0 2年 2月 1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江泽民主席为获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王选、黄昆院士颁奖 ,朱基总理发表重要讲话 ,大会由胡锦涛副主席主持 ,李岚清副总理宣读国务院奖励决定。2 0 0 1年度共评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名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1 8项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1 4项 ;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1 7项、二等奖 1 74项 ;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6名 (只授外国人 )。2 0 0 1年度清华大学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1项 ,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3项 (…  相似文献   

8.
正回顾每年的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优秀的科技成果和科技工作者都为我们带来许多惊喜,今年也不例外。近期,中国上海网站公布了《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20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获奖人员(项目)的决定》。根据《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规定》,经评审专家初评、复评、终评和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定,2020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共授奖281项(人)。  相似文献   

9.
1 .竺可桢科学史奖由优秀学术论文奖和优秀青年学者奖两部分组成 ,它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慷慨捐助 ,于 2 0 0 2年正式设立。2 .竺可桢优秀学术论文奖是国际东亚科学技术与医学史学会对原创性论文的最高奖励 ,包括奖章、证书和 1 0 0 0美元奖金 ,授予在东亚科学、技术或医学的历史领域中一篇优秀论文的作者。竺可桢优秀青年学者奖授予在本领域发表作品的两位青年学者 ,包括奖章、证书和每人 50 0美元的奖金。颁奖仪式在每三年一届的国际东亚科学技术与医学史学会全体大会上举行。3 .由国际东亚科学技术与医学史学会主席团任命的一个…  相似文献   

10.
2007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表彰2006年度对中国科学技术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科技工作者。有5个项目以北京大学作为第一完成人单位或者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包括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奖总数排名高校第一,与北京大学每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奖励数目的最高纪录持平。此外,北京大学作为第一完成人单位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实现了零的突破。  相似文献   

11.
知识窗     
《定西科技》2007,(1):45-46
1、我国五大国家科学技术奖简介 为奖励在科技进步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我国设立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5项国家科学技术奖。  相似文献   

12.
为奖励在科技进步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国务院设立5项国家科学技术奖: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获奖者必须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创新、科  相似文献   

13.
1999年5月国务院第265号令发布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同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科技部关于科学技术奖励制度改革的方案.12月,科技部1、2、3号令发布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管理办法>及<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14.
2012年3月30日上午,2011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上海展览中心友谊会堂隆重举行.通过专家初评、复核,经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定和市政府的批准,2011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授奖326项(人).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6号现公布《国务院关于修改<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的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总理温家宝二○○三年十二月二十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奖励在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调动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速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制定本条例。第二条国务院设立下列国家科学技术奖: (一)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二)国家自然科学奖; (三)国家技术发明奖; (四)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相似文献   

16.
为了奖励在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调动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速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国务院设立了5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获奖者必须在当代科学技术前  相似文献   

17.
3月27日下午,我校隆重召开了1986年度获奖科技成果颁奖大会。1986年我校共获得国内各级奖励41项,是历年来获奖最多的一年。这些奖励是: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两项,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奖4项,陕西省政府科学技术进步奖两项,陕西省高校研究成果奖30项陕省发明创造奖两项,陕西省农村技术进步奖1项;获得国外奖的是日本国金属学会奖。此外,还有27项专利申请已经国家专利局初审通过。  相似文献   

18.
第四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在上海举行.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教授张立强荣获本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创新奖一等奖.被誉为"中国人工智能最高奖"的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于2008年由中国人工智能协会发起设立,共设有科学技术成就奖、科学技术创新奖和科学技术进步奖。该奖每年评审一次,旨在奖励我国智能科学技  相似文献   

19.
《天津科技》2003,30(6):5-6
天津市2000年在全国省市中率先颁布了《天津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和《天津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自实施新的科技奖励办法3年来,天津市共表彰奖励科技重大成就奖获得者2人,国际科技合作奖获得者3人,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8项、二等奖179项和三等奖537项。累积表彰了1000多家企事业单位、4000多名科技人员。  相似文献   

20.
《广东科技》2015,(5):62-65
<正>2007年起,我省开始设立"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迄今为止共有9位著名科学家获此殊荣。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每年评审1次,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可以空缺,2012年度和本年度均未评出突出贡献奖。设立该奖项,是为了奖励那些活跃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并取得重大突破,或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或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科技人员,为全省科技工作者树立榜样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