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秦岭太白山巴山冷杉林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傅志军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17(4):60-62,66
运用排表比较分类法将太白山巴山冷杉林划分为巴山冷杉-灌木林、巴山冷杉-草类林和巴山冷杉-藓类林,并描述了各类型的生长发育更新特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相邻格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绘制年龄结构图、静态生命表以及存活曲线,分析秦岭铁杉林种群更新过程。结果表明:(1)铁杉主要是靠种子繁殖后代,其种群天然更新是借助风力传播,铁杉种子在不同群落中的萌发率均存在显著差别,且幼苗受群落类型、林窗面积、在林窗中所处位置、光照强度及水分的影响。(2)铁杉林种群以种内竞争为主。竞争强度随胸径增大而逐渐减小。(3)铁杉林的乔木组成通常以铁杉为优势,铁杉林的结构复杂,乔木层通常有2~3个亚层。铁杉林下的灌木、地被植物,特别是厚密的苔藓层阻碍了铁杉林的天然更新。(4)铁杉林的种群在各年龄阶段分布格局中,Ⅰ、Ⅱ龄级的个体株数最多,随着龄级的增大,个体株数减小,即幼树较多,老树较少。(5)各种因素促使铁杉林的更新演替逐渐向衰退型演变。 相似文献
3.
山西主要植被类型及其分布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上官铁梁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1)
植被分类是一项极其复杂的植被研究课题,它不仅能使我们了解一个地区的植被特点(成层结构、植物种类、优势植物、演替类型及方向、地理生境条件等),同时还能使我们认识相邻地区之间植被的联系规律。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东部,是一个多山的地区,山地约占全省总面积的70%左右,是华北地区植被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曾有不少人对山西植被做过研究[1]、[2]、[3]、[4]、[5]、[6]、[7]、[8]、[9]、[10]、 相似文献
4.
秦岭生态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近3 000年来秦岭的生态演变过程及生态恶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历史文献分析与野外考察相结合.结果 清代中期之前,秦岭森林植被完整,生态状况良好.其后,山区内人口的高速增长、新品种农作物的引种、不合理的开发政策,造成森林植被大面积毁损和山区生态的全面恶化.结论 秦岭生态状况由优变劣的关键时间段在清代中后期;人为因素是秦岭生态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日本落叶松子代测定林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引种日本落叶松8个无性系自由授粉子代测定林树高和胸径进行调查和分析,在α=0.05和α=0.01的显著性水平上进行差异性测验,结果不同家系间的树高和胸径差异极显著,且家系与试验区组对树高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参试家系树高单株遗传力为0.8414,家系遗传力为0.5977,胸径单株遗传力为0.4314,家系遗传力为0.5920. 相似文献
6.
秦岭水文特征及其对泥石流影响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兴昌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27(5):437-442
通过对秦岭山地区域水文特征的分析,指出秦岭泥石流的暴发期与该区降雨的年内集中期相一致,其分布与暴雨中心密切相关。其中,暴雨、连阴雨是产生泥石流的激发因素,径流的汇集及河流洪水亦是导致泥石流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8.
华北落叶松是我国华北地区中山以上山地的主要造林树种,材质好,用途广,生长较快,有涵养水源效能。其病虫害危害严重,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办法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9.
10.
秦岭以北黄土区植被的演变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朱志诚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1,(4)
第四纪以来,本区植被经历了多次显著的变化,曾出现过湿冷生针叶林与灌丛草甸、冻原植被、针阔叶混交林、森林草原与干草原、夏绿阔叶林等类型,这些变化均属气候性外因动态演替。近期由于人类的影响,北部向草原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咸宁低产油茶林类型及其经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咸宁市油茶产区(县)进行调查,在样块、样地、林分测定的基础上,分析了油茶低产林的成因,划分了3个油茶低产林类型,并提出了3种类型的经营技术。 相似文献
12.
土壤是人类生存的根本,长期以来,土壤的污染问题一直没有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以致当前的土壤污染已经达到非常严重的程度。所幸的是在对环境诸如水、空气等方面进行大规模的科技投入之后,土壤污染问题也逐渐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但是现在该问题是相当严峻的,防治土壤污染刻不容缓。本文旨在对我国的土壤污染情况以及相关治理现状做一综合说明,以期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矿山是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影响最为强烈的场所之一。矿山地质灾害是由于人为的采矿活动所直接引起或诱发的灾害,可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造成严重危害和破坏。本文概述了矿山地质灾害的几种主要类型,并总结了其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文章结合多年来在西秦岭地区的找矿实践和该区金成矿特点、矿床特征,提出了该区金矿带划分及其金矿类型特征,指出了找金矿有利地段。仅供今后对该区进行金矿勘查开发参考。 相似文献
15.
黄可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1,(Z1)
栓皮栎林是一个分布广泛且用途较大的植被类型,对于它的群落学研究尚无报导。笔者现将自己十余年来在陕西秦岭、巴山地区的考察资料加以整理,以求为有关部门的区划、综合利用及陆地生态系统的研究,提供一些资料。 相似文献
16.
兴安落叶松林降雨再分配及其穿透雨的空间异质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究大兴安岭北部兴安落叶松林对降雨的截留再分配及树冠下穿透雨空间分布规律,了解兴安落叶松林生态水文过程。【方法】通过长期定位观测研究的方法,获取了2013年兴安落叶松林19场降雨事件的林外降雨、穿透雨和树干径流的观测数据,采用相关分析,总结了兴安落叶松林降雨再分配规律,比较了树冠下不同位置处穿透雨的变异性。【结果】观测期内兴安落叶松林的林冠截留量、穿透雨量和树干径流量依次为35.14、148.61和0.250 7 mm,分别占大气降雨量的19.10%、80.77%和0.14%; 不同降雨事件中,树冠不同位置处的穿透雨具有空间异质性; 当降雨量、温度等气象因子一致时,3/4树冠半径处的穿透雨变异最小,树冠外缘(4/4树冠半径处)变异最大; 当冠层结构稳定时,穿透雨的变异程度均随降雨量的增加而减小,二者呈一定的负相关性(P<0.01)。【结论】穿透雨是兴安落叶松林降雨再分配的主要水文分量(约占降雨量的81%),选择变异最小、最接近林分穿透雨率(误差约1%)的3/4树冠半径处布设穿透雨收集装置,能够适当减少野外工作量,提高科研观测效率,可为落叶松林区森林水文模型的参数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将深圳特区城市化过程划分为城市化初期、发展期、加速期和后期4个阶段,借助不同时期的遥感图像,包括1979年的MSS,1989、1998、2003、2009的TM,采用景观分类、景观转移和景观指数分析等一系列技术方法,分析了深圳湾地区基围、红树林和滩涂3种湿地景观类型的动态特征变化。结果表明:①深圳湾景观类型丰富,有较高多样性,但不同类型所占面积差异较大。人为干扰是深圳湾景观格局和景观类型发生改变的主要因素,围垦填海和城市建设严重破坏了深圳湾滨海湿地,海岸线不断向浅海延伸。②从1979年至2009年的30年间,研究区的城市建成区面积从508.95 hm2增加到2 072.52 hm2,最大斑块面积指数从2.94%增加到17.55%;③基围景观受人为干扰最严重,其面积在城市化初期表现为增长的趋势,1989年在景观中所占的比例达到了最高峰时的7.72%,此后城市化速度的加快使得基围景观逐渐演变为建成区或其他景观类型,且斑块形状趋于规则,由非正方形的形状趋于偏向正方形。在城市化的后两个阶段,基围景观发生转入和转出的斑块数量都很少,主要分布在进行了几次大规模围海工程的南山区;④城市化的前两个阶段红树林总面积持续减少,1998年后开始恢复增长,面积由52.65 hm2增加到2009年的81 hm2。景观指数分析表明,红树林景观没有趋于破碎化,反而形成了较大的景观斑块,景观连通性增加,保护区的建立对红树林的保护起着重要作用;⑤滩涂景观在过去30年间呈现较大幅度的波动和反复性,总的来说,面积从1979年的634.5 hm2减少至2009年的377.28 hm2,景观趋于破碎化,稳定性下降。 相似文献
18.
19.
20.
秦岭南麓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剖面粒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科学》2016,(12):2118-2123
以陕西省宁陕县华严小流域为研究区,选择3类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地块,每10 cm深度为单位使用土钻打孔采集样品,采样深度60 cm,使用激光粒度仪处理采得的222个样本.分析土地利用系统和土地管理方式对土壤粒度的影响,以及整个小流域的土壤粒度分布规律.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是砂质土壤,土壤质地较差;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黏土、粉砂和砂粒的分布不同;同一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在小流域的不同位置上粒度分布不同,从中游到下游的变化比从上游到中游的变化要大;土地利用的强度会影响表层土壤粒度的分布;研究区有轻微的水土流失,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会加剧土壤粗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