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10年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应急防控试验探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一种严重为害水稻生产的病毒病,目前没有十分有效的防控措施,特别是对已经大面积暴发成灾的本田期水稻。本研究在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麻田乡,针对整个田块已经发生病毒病的二晚移栽稻田,进行应急防控实验,探究不同药剂组合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治效果。试验以杀虫剂、抗病毒剂、生长调节剂、免疫激活剂和生物肥料为材料,通过不同的组合和不同的施药次数,探讨不同处理的防治效果,试验发现不同的药剂组合对防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确存在不同的防治效果,最高防治效果可达46.75%。这些研究为下一步研究防治水稻病毒病应急防控措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病毒病是一种复杂的病害,小麦感染了这种病,在返青、拔节以后,植株矮缩不长。染病麦株不拔节或拔节而不抽穗,或有穗而不实,或有粒而秕瘦,造成提早枯死。我国小麦病毒病的种类较多,主要有黄矮病、红矮病、丛矮病、糜疯病和黑条矮缩病五种。现已基本查明,这些病害是由多种传毒昆虫传播的几种病毒所致。在我国小麦主要产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和为害。近年来,我国小麦病毒病有继续蔓延的趋势。小麦黄矮病、红矮病和丛矮病在北方麦区普  相似文献   

3.
冯祖褒 《广东科技》2013,(12):177+170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由迁飞性害虫——白背飞虱携毒传播,具有突发性强,扩散蔓延快,危害损失大的特点,严重丘块可造成基本绝收。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牢固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强化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大力推行现代农业植保技术,协调应用多种防治方法,推进水稻重大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增强应急防控能力,控制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为害,确保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4.
水稻黄矮病是我国南方稻区的重要病毒病.它在60年代初期首见于广西、广东、云南等地.自1964年以来,先后在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湖南、湖北、福建、江西、浙江、上海、江苏、安徽等省、市、自治区发生流行.近年来在湖南、江西等地某些杂交水稻上连续危害,严重影响水稻的持续高产稳产和杂交水稻的进一步推广.经证实水稻黄矮病的介体为黑尾叶蝉(Nephotettex cincticeps Uhler)、二点黑尾叶蝉(N.impicticeps Ishiwate)和大斑黑尾叶蝉(N.apicalis Mostseh).1976年,我们鉴定水稻黄矮病毒(RYSV)系一种  相似文献   

5.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RBSDV)来势凶猛,危害水稻损失极大,为指导好农业科技人员组织各方面人力、物力开展有效防治,有必要掌握相关的诊断方法和防控技术,现做一个简介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以烟田普查和系统调查为主要手段明确了2013年奉节烟区的主要病害种类及其发生流行规律,并在实践基础上根据病害的发生流行规律组配了主要病害的防控对策。2013年奉节烟区主要发生病害种类有烟草野火病、烟草赤星病、烟草黑胫病、烟草普花叶病毒病、烟草气候斑点病等5种病害。此5种病害的发生流行规律各不相同,防治时机和对策也各不相同。在防治上,不同病害的防治重点不同,主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控"的原则进行。  相似文献   

7.
我县自1976年种植杂交水稻以来,早、晚季生长都良好,比常规种增产2成以上,显示了杂交水稻的强大生命力。在第二年的种植过程中,发现其病虫害的发生有其一些新的特点,早季的纹枯病、卷叶虫和大螟的发生较常规种重,晚季的普通矮缩病、白叶枯病和褐稻虱的发生较常规种多,在云和、缙云等县还发现新的病害——急性型枯萎性白叶病。现将我  相似文献   

8.
小麦黄矮病毒病是小麦主产国的重要病害之一。发明者与澳大利亚联邦科工组织种植业研究所合作,通过综合应用现代生物技术(组织培养,中国春ph(CSph)突变体,ELISA,分子探针,同工酶电泳分析等)与常规育种相结合,在国际上首次将中间偃麦草的抗黄矮病基因导入普通小麦,育成一批抗性优异,农艺性状较好的普通小麦新种质(2n=42=21Ⅱ),其抗性由显性单基  相似文献   

9.
番茄条斑病、花叶病.蕨叶病、矮缩病是我市番茄生产上的重要病毒病害,严重地影响番茄生产的发展.我们在探讨番茄病毒病综合防治实践中,根据病毒可以由种子传播的特点.应用高锰酸钾处理番茄种子和叶面喷施,试图从播种前消灭种内以及附着在种皮外部的感染源,减少番茄幼苗期易感染各种病毒的几率.通过试验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1996年在我所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我县小麦蚜虫主要有麦二叉蚜[Schizaphisgraminum(Rond)]、长管蚜[Macrosiphum arenae(F.)]和无网长管蚜[Acyrthosiphon dirhodum(Walker)]3种,以麦二叉蚜和长管蚜发生数量最多,为害最重。其个体小、繁殖快,还是小麦黄矮病的主要传毒介体。由于麦蚜受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年际间的发生程度差异很大。为了摸清防治适期,做到有效防治,笔者在多年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县山区麦蚜发生为害规律以及对影响麦蚜发生的关键因子和预测预报的数学模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TS制剂能有效地防治植物病毒病,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产量。特别对烟草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番茄花叶病毒、麦子黄矮病毒、玉米谷子红叶病等病毒病害防治有特效;对牧草、林木、果树等病毒病害防治效果也显著。TS粉剂为白色粉末,具有可湿性,其有效成份含量为2.5%,技术指标符合国家鉴定推荐标准.  相似文献   

12.
石河子地区大葱病毒病主要表现为黄化、矮缩、条纹症。1986年我们从本院表现黄化、条纹症的大葱病株上分离到一个病毒分离物—86—1。经寄主范围测定,其奇主范围很窄,只感染百合科的大葱、洋葱和韭菜等。通过汁液摩擦和蚜虫传染,光学显微镜下检查可以看到不定型内含体。病毒致死温度为70—75℃,稀释限点为1000—10000,体外保毒期为4—8天,电镜下观察病毒粒体线状,大小为750—850nm,超薄切片观察,可见风轮状内含体。说明为马铃薯y—组病毒的成员。根据上术特性和有关资料分析,石河子地区大葱病毒病的毒源应是洋葱黄矮病毒。近年来,石河子地区大葱病毒病发生日趋严重,一般发病率为5—10%,重者达25%以上,病株平均减产达27.3%。田间症状主要表现为黄化、矮缩和条纹。病叶有时扭曲,留种株严重矮化、花序减少,有时畸形、结实率降低,减产可达50%,严重影响大葱的生产,为此于1986—1987年对该病毒源进行了初步鉴定。  相似文献   

13.
洋葱(葱头)是乌兰察布市主要露地蔬菜之一。其产品具有个形均匀、肉质细嫩、组织紧密、营养丰富、风味浓郁、耐贮耐运等特点,深受消费者欢迎,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誉。但近年洋葱黄矮病呈现较重发生的态势,严重地影响到葱头品质和产量。因此,加强对该病的防治,是葱头生产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为此,特介绍洋葱黄矮病的有关防治技术,供基层农技工作者和农民朋友参考。  相似文献   

14.
小麦黄矮病是1960年以后被注意到的一个新问题,1964年经初步试验研究证明是由麦蚜类所传播的一种病毒病害。目前已知在我国北方麦区都不同程度的有所发生和分布,而西北各省区发生范围较广,发生频率较高,为害较严重。冬、春小麦在各个阶段都可感染黄矮病,受病小麦一般叶片呈姜黄色变,植株有不同程度的矮化,养分合成和积累的功能降低,因而造成减产。但色变、低矮、减产的程度和情況  相似文献   

15.
沙棘干缩病症状与发病规律及抗性品种初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棘是重要的经济和水土保持植物,被称为沙棘癌症的干缩病是其主要病害。对沙棘干缩病的症状与发病规律进行了观测,并对不同沙棘品种的病情指数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沙棘干缩病发病初期,感染部位出现零星分布的黄色斑,随后叶片变黄、脱落,生长势减弱,果实不正常早熟,随着病情发展,感染部分树皮开裂、腐烂,导致植株死亡;干缩病侵染主要发生在树颈处,且主要发生在3龄以上的植株,树颈以上部分因干缩病死亡后并不影响根系重新萌发新植株,且同一基株上的不同分株感干缩病后的死亡互相影响较小。根据病情指数初选出的高度抗干缩病沙棘品种有亚历山大12号、中国无刺雄株和柳沙2号等,感干缩病沙棘品种有红毛雄株、橙色、柳沙1号和阿列伊等。这为认识和研究沙棘干缩病发病机制、克隆抗干缩病基因及培育抗干缩病沙棘品种提供了材料和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6.
陈炳森 《广东科技》2014,(22):143-144
水稻为漳平市的主要粮食作物,经常发生各种病虫害,水稻病虫害防治意义重大。结合漳平市水稻病虫害的情况,即稻瘟病、病毒病、稻纹枯病和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螟虫等,分析了上述病虫害发生情况和特点,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多种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7.
水稻黄矮病(R Y S V)是我国南方稻区新发生的一种病毒病。目前分布范围广,流行为害严重,是水稻上的一个重要病害。病毒为弹形质粒,由媒介昆虫黑尾叶蝉传播,属持久性病毒类型,非经卵传染。病毒在黑尾叶蝉体内越冬,春季随媒介昆虫的迁飞传播到水稻上,成为初次侵染。在长  相似文献   

18.
去年,水稻白叶桔病在新建区大面积发生,给全区粮食生产带来了很大的损失。为了摸清白叶枯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为今后防治提供依据,我们遵照毛主席关于“调查研究”的伟大教导,先后在发病区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调查总结报告如下,供参考。一、发生与为害情况水稻白叶枯病(土称为“黄茅草瘟”)去年在我新建区晚稻上暴发成灾。据估计,全区发病面积约6400余亩,其中严重影响产量的有4100亩,约占全区晚稻总面积的13%,损失粮食约  相似文献   

19.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毅教授领导的课题组在水稻矮缩病毒入侵昆虫宿主机制方面的研究取得可喜进展,其研究成果发表在2007年12月4日出版的《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这是继该实验室在发现了水稻矮缩病毒侵染植物寄主如何导致矮化的分子机制、病毒如何克服植物细胞壁的屏障进行细胞问运动、克服植物寄主抵抗病毒侵染的RNA沉默系统和病毒如何在体内组装的基础上的又一可喜进展。  相似文献   

20.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基因组第九组分c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我国发病的玉米材料中提取水稻黑条矮缩病毒,抽提病毒RNA,利用RT-PCR等手段,获得了病毒基因组第九组分(S9)cDNA克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S9全长1900bp,含有2个不重叠的ORF,编码蛋白的分子质量分别为39.9,24.2ku,与日本株S9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9%,与意大利株MRDV S8同源性为8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