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基于有限元分析的赛车车架结构轻量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某方程式赛车车架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来实现赛车车架结构的改进和轻量化设计.利用CATIA软件平台建立某方程式赛车车架三维实体模型,运用CAE分析软件对其进行单元选取和网格划分,建立车架的有限元分析模型,通过对车架静态条件下弯曲工况、扭转工况的分析,找到车架弯曲强度和扭转刚度富裕部位,通过减少管件的使用数量、减薄相对应管材的壁厚、减小直径,达到车架结构优化和轻量化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某大型矿车车架有限元建模方法研究.以某矿用电动轮自卸车车架为研究对象,基于车架实体几何模型,给出了车架结构的精细化有限元模型.设计了两种车架焊缝结构有限元建模方案,在正常匀速行驶边界条件下,分别对各方案模型进行数值计算分析.通过对应力分布的对比,分析了焊缝模型因素对数值计算结果的影响,进而验证了车架精细化模型的准确性.该车架有限元建模方法适用于各种大型结构件的建模研究,它能定量分析车架的强度和刚度性能,并进行初步的设计.  相似文献   

3.
对物料车车架有限元模型进行静态强度分析.应用三维绘图软件Solid Edge建立车架结构的CAD模型,并通过工程分析软件ANSYS11.0进行网格划分和静态强度分析,获得物料车在不同工况下车架的变形量和载荷强度,校核该车架强度是否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4.
基于UG的折叠式叉车车架有限元静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某折叠式叉车的铰接式车架进行了静态强度分析.利用UG NX3.0软件建立了前车架和后车架的实体模型和有限元分析模型,应用UG结构分析模块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前车架和后车架在危险工况下的变形与应力分布规律,分析了最大变形量和最大应力出现位置和原因,证明了车架的强度和刚度符合设计要求,为车架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有限元结构分析和优化算法相结合为手段,以某型大客车车架为例,根据对车架的静态强度、刚度和模态特性的分析结果,对车架局部进行了改进设计和中段纵梁的截面尺寸的设计优化,建立了中段纵梁的力学模型、优化参数模型及有限元模型,采用ANSYS参数化设计语言编制了优化设计程序,用ANSYS软件中的零阶优化方法获得最优设计;另外对车架主要结构进行了拓扑优化,优化结果使纵梁结构节省了部分材料.计算结果表明,该优化设计的方法可广泛应用于车架的优化设计工程.  相似文献   

6.
基于Hyper Mesh的副车架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HyperMesh软件对某引进车型前副车架进行有限元分析,解决了在CAE软件中修改和重建几何模型的关键技术问题。建立了副车架结构的几何模型和以壳单元为基本单元的副车架有限元分析模型。对副车架进行结构静力分析,计算该副车架在垂直受力工况下的刚度、强度,并对比台架试验结果,可为副车架结构改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客车车架是客车上非常重要的承载部件,车客车受到的各类载荷最终都作用在车架上,因此,车架的结构好坏可以直接影响整车的性能。本研究以某种客车车架为研究对象,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客车车架的结构进行三维建模、对车架的静态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最后得到车架的变形情况和应力分布,同时提出了几种车架结构上的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8.
对某型号轨道车车架所受外力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该车架离散为板梁组合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应用GTSTRUDL大型通用结构分析程序计算出车架的应力和位移场分布,从强度和刚度观点对车架的性能进行了分析讨论,为进一步改进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有限元的FSAE赛车车架的强度及刚度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型赛车的开发设计中,计算与分析车架结构合理性及其结构静态强度和刚度,是一项重要工作.以我院开发的第二代FSAE赛车车架为例,对其进行静力学分析,计算赛车车架的强度和刚度,保证赛车车架结构强度等要求,对提高整车性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首先,基于大型摊铺机车架刚度和强度设计方法,建立大型摊铺机车架的有限元模型.然后,通过模态仿真计算与模态分析得到车架的前10阶固有频率及主要振型,并通过模态实验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最后,提出动静力学特性相结合的综合结构设计方法:以动态刚度为目标函数,通过相对灵敏度分析确定车架刚度薄弱部分,利用拓扑优化手段实现摊铺机车架局部形状的改变及加强筋的布置,以提高车架刚度;结合静力学特性,分析摊铺机车架在静置情况下的应力分布及变形情况,以校验其性能可靠性,最终完成车架结构优化设计.对优化后的车架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车架第1阶和第2阶固有频率明显提高,同时车架质量减少了3%.  相似文献   

11.
现浇再生混凝土框架模型结构地震损伤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完成的6层现浇再生混凝土(RAC)空间框架结构模型模拟地震试验,提出了再生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破坏等级7级划分标准,明确了基于结构极限状态的抗震性能水平.采用变形和能量线性组合的双重破坏准则对再生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抗震能力评估.结果表明:基于变形和能量线性组合的双参数地震损伤模型,能够很好地评估地震作用下再生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损伤发展过程,为基于性能的再生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使自卸车车架在满足使用性能的条件下达到轻量化的要求,将拓扑优化方法引入车架的结构设计过程中。以车架多工况权重刚度最大化为优化目标,以设计区域的体积分数为约束,以设计区域的材料密度为设计变量, 建立了自卸车车架结构多刚度拓扑优化模型;在采用动态加权方法将多刚度这一多目标优化问题转化为单一目标优化的过程中,基于决策论中满意度理论提出了多工况权重比的计算方法。该方法使权重比的设定随每个单目标函数在每次迭代后的变化而自动调整,可避免传统方法中由于设计者主观因素造成的权重比偏差。仿真分析表明,车架性能满足工作要求,验证了车架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优化问题,以满承载力设计思想为基础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优化设计方法——拟满内力设计方法,该方法能解决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约束众多且在设计过程中较难优化的问题。能处理同时具有尺寸约束、配筋约束、承载力约束的多变量、多约束的离散变量结构优化设计问题。算例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局部优化能力强,优化效率高,应用简单,可直接计算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优化问题,是一种可行且有效的优化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4.
卫星构架结构固有频率特性的试验研究和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某卫星构架结构为研究对象,在有限元分析和模态试验验证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优化模型,采用序列二次规划法进行固有频率的优化分析,力求尽可能地降低构架结构的总质量,同时保持原有的模态特性基本不变.优化结果表明,减重效果显著,即星上结构部件的减重潜力以及优化设计在工程设计领域的应用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一幢8层框架结构的隔震建筑和传统抗震设计建筑的抗震效果进行分析对比,应用ABUQUS软件建立框架计算模型,分别采用普通叠层橡胶支座(RB)和铅芯橡胶支座(LRB)作为隔震装置的基础隔震2种隔震抗震方案,对其框架结构模型的底部输入E-l centro形地震波.分析结果表明,RB方案与LRB方案的抗震效果均优于传统方案,且RB方案抗震效果略好于LRB方案.  相似文献   

16.
为改善软弱底层框架的层间变形和能量耗散模式,提出一种结合预应力钢绞线和装配式BRB的自复位耗能(SCED)摇摆架加固方案.对加固后体系进行受力性能分析,并建立有限元模型对SCED摇摆架-软弱底层框架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CED摇摆架能明显改善软弱底层框架的破坏模式、抗震性能、自复位性能和变形模式,但是钢绞线和装配式BRB对层间变形有不利的影响,建议层间变形为控制目标的结构采用纯摇摆架加固,而侧向变形为控制目标的采用SCED摇摆架.  相似文献   

17.
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滑模施工技术,是当前流行的结构设计内容。探讨了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滑模施工技术的难点与措施,目的是帮助设计者在做框架结构设计时减少漏项、减少差错等。  相似文献   

18.
韩波  李慧  许铁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1,35(10):1076-1099,1092
提出了一种融结构可靠性分析与结构优化设计于一体的钢筋砼框架结构的可靠性优化设计方法。利用优化技术对传统的概率网络估算技术(PNET)进行改进,通过考虑代表机构之间的相关性,使寻找代表机构和计算结构体系失效概率的方法得到了简化。在分部优化策略的基础上,导出了钢筋砼梁、柱结构可靠性的约束公式,建立了钢筋砼框架结构基于可靠性优化设计的。设计计算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实现了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平衡,不仅适用于钢筋砼框架结构,而且还可用于其他钢筋砼结构。  相似文献   

19.
结合漳州华联商厦结构设计,着重对结构概念设计及对不规则框剪结构中框架剪力的调整方法等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整体计算的两步计算法,采用本方法可使基础、地下室及上部结构的计算结果更具合理性,可供工程设计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框架结构优化设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用正多面体方法对框架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从而节省材料,使框架结构设计达到更经济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