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基于GIS的北京城市公园景观格局指数动态变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2000年至2005年间北京城市公园的建设发展及所带来的景观格局变化特征,选取了景观破碎度、最近邻点指数和平均斑块分维指数等方法,通过PatchAnalyst软件分别对2000年与2005年北京城八区内的公园进行了分析。其结果表明,2000年公园总面积约为41.28km2,2005年约为47.39km2,在2000-2005年的时间内,公园总面积增长了近608hm2,相对来说,中心城区所含公园面积的比例较高,值得注意的是,北京西南区域公园数量和面积都较少,应适当加强其区域的公园建设。另外,整体破碎度呈增加的趋势,表明新近建设的公园斑块规模面积较小;斑块形状也偏离正方形较大。  相似文献   

2.
为了给海口市建成区的绿地格局的中长期规划和近期绿地景观质量的提升提供科学的方法,本研究以海口市建成区的绿地作为研究对象,以2008年、2013年、2017年和2020年的Quick Bird卫星影像作为数据源,在ArcGIS10.2中按照《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17)提取绿地信息,同时结合Fragstats4.2软件对绿地信息进行了指数计算,结果表明:在12年间海口市建成区各绿地景观格局发生了显著的变化,SHDI值在1~2的范围内下降,而SHEI值则在0~1的范围内下降,绿地景观的多样性降低;绿地斑块个数从1 052个增加到1 482个,绿地斑块的平均面积从1.86 hm2减少到1.73 hm2,且破碎化程度升高;分维数从1.05较少到1.03,景观形状趋向规则化.其中,其他专类公园、游园、广场用地和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的附属绿地斑块数量持续增加,但斑块的平均面积却持续减少,由此可见,此类用地的附属绿地破碎化严重.  相似文献   

3.
以重庆市长寿区2009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ArcGIS和FRAGSTATS软件,对长寿区斑块类型水平和景观类型水平下的景观格局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长寿区耕地景观占全区总斑块的48.35%,占农业用地景观的59.55%,耕地资源比较充足;建设用地景观平均斑块密度为14.855 7个/hm2,平均斑块面积为0.698 hm2,分布零散;长寿区景观格局整体较为合理,多样性较高,各景观类型分布较均匀,无一种景观类型占据绝对优势情况;景观格局整体属散布分布,但分散度不大。  相似文献   

4.
以1975年、1990年和2000年的遥感影像数据为基本资料,利用GIS技术和景观结构分析软件FRAGSTATS,分别在景观类型和景观整体两个水平上分析了凉山山系近30年来的景观结构变化,并探讨了景观格局变化的可能原因.本研究结果表明从1975年到2000年,凉山山系的景观格局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表现为:1)森林斑块面积大量减少,农田斑块面积增加明显;2)各类型斑块破碎化程度加剧,景观多样性增加.人类进行的开垦农田、砍伐森林、修建公路等活动可能是造成山系内景观结构改变的主要因素,这种变化对凉山山系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正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快速丧失.  相似文献   

5.
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利用2000,2005和2010年3个时期的Landsat-T M假彩色合成影像作为信息源,选取斑块密度、斑块面积、斑块分维数、景观破碎度、景观多样性、优势度和均匀度等指标,对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的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0年期间,保护区的景观格局变化较显著,由于退耕还林,耕地减少,森林面积有小幅度上升;居住地由于旅游开发的原因而分布更加集中,面积增加明显;保护区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上升.  相似文献   

6.
袁雪  颜七笙 《江西科学》2022,(2):291-299
为了区域土地利用的合理规划,进而推动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对南昌市2000年、2010年、2020年3期Landsat遥感影像进行目视解译,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景观格局指数分析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特征,构建MCE-CA-Markov模型模拟2030年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情景。结果表明:1) 2000—2020年,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主要转出为建设用地,建设用地面积大幅度增加,林地和其他地类面积呈下降趋势,而水域面积缓慢增加;景观破碎化程度增强,景观异质性增多,连通性变弱; 2) 2020年模拟所得土地利用数据与实际解译的土地利用数据基本一致,Kappa系数为0.874 5,模拟精度较高; 3)模拟数据显示,2030年耕地和林地面积持续减少,水域和建设用地面积将继续增加;景观破碎化程度进一步加重,斑块形状趋向规则化,景观类型更加多样。因此,通过MCE-CA-Markov模型模拟研究区未来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有助于协调土地利用结构,使研究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柴达木盆地为研究区,对2000年、2005年TM影像和2010年CCD数据三个时相的遥感影像进行人机交互式的解译,分别计算了2000~2010年森林、草地、水域、农田、城镇用地和未利用地的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并对各类型景观格局指数进行了提取,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与景观格局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在土地利用变化中,首先是未利用地,面积减少最大,其次是水域,面积增加最大;再次是城市和森林,面积均呈增加趋势;最后是草地和农田,草地的面积先增后减,总体上呈减少趋势,农田的面积未发生较大的变化.从景观斑块类型来看,城镇用地各指数变化最大,城镇用地的斑块所占景观类型百分比、聚集度和斑块个数均呈增加态势,面积加权平均斑块分形指数则呈减小态势,说明盆地受人类活动影响加剧;城镇用地在由中心向外扩张的过程中,空间分布较紧凑且连接性较好;与此同时城镇用地分割了其他类型的景观,导致盆地的景观空间异质性增大.从景观整体水平来看,斑块个数、斑块密度、边缘密度、散布与并列指数、香农多样性指数和香农平均度指数均呈增加趋势,周长面积分维指数、斑块凝聚度、相似邻接百分比、聚集度则呈减小趋势,这说明十年间柴达木盆地景观格局总体呈现空间异质性和破碎化程度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南京市绿地结构变化的遥感监测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绿地景观是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数量、结构与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通过对南京市1988年、2000年和2002年3个时段的Landsat/TM遥感影像加工处理,将绿地景观分为生态绿化用地和农业用地,并通过景观指数的方法对其在15年间的景观格局和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8-2000年,南京市绿地景观总面积增加9.60%,斑块数减少,平均斑块面积增加,斑块形状趋向简单.聚集程度增加,总体破碎程度下降.而不同绿地景观类型变化不同:农业用地面积增加12.80%,在城区外围大规模聚集分布,破碎程度较低;生态绿化用地面积减少3.60%,小面积斑块数量大幅减少,景观形状变得更加规则,主要生态绿化用地斑块形成"孤岛"分布,破碎度呈下降趋势,景观异质性和多样性下降,绿地生态质量下降.与2000年比较,2002年城市生态绿地面积减少0.63%,农业用地减少14.60%,生态绿地景观趋向于面积较大的斑块数量减少和景观破碎化程度增加.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南京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市所处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10个西部省会城市为研究样本,利用GIS图像处理技术对各个城市公共绿地景观格局及其500 m半径服务率、斑块密度、距斑块平均距离等指标进行数据化分析,以揭示各不同规模城市的公共绿地系统结构及其社会服务现状、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西部省会城市公共绿地系统结构总体合理,服务率水平达到或接近国家标准,但一些大城市中存在公共绿地斑块密度小、分布不均衡和服务功能差的问题;系统结构分析表明城市化进程加剧了公共绿地系统的破碎化程度;相关分析显示公共绿地斑块系统景观连接度、斑块密度及500 m半径服务率之间呈现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关系,与斑块平均距离呈负相关关系,而与斑块面积无相关性;公共绿地斑块密度、500 m半径服务率和景观连接度与城市规模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始于20世纪末的退耕还林工程,对我国景观格局影响巨大.毕节地区,地处世界喀斯特分布面积最大地带,同时也是我国西南地区退耕还林的核心地区.基于1988年和2008年两期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定量分析该地区退耕还林前后景观格局变化状况.结果表明:毕节地区林地面积增长明显,斑块形状趋于复杂;耕地大面积减少,斑块形状趋于简单.耕地与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地之间转换频繁.耕地景观随着斑块数和斑块密度的增加破碎度增加,而林地的破碎度降低.就整体景观而言,毕节地区景观破碎度增加,景观形状趋于简单化、规则化,景观格局向着多样化、均匀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基于GIS的城市公共绿地景观可达性评价方法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城市公共绿地景观对居民的服务能力是衡量一个城市现代化发展水平、和谐的人地关系的一个重要参考,可达性是一个量化的评价指标,能够综合多种因素对这种服务能力做出评价,为城市规划、园林规划提供借鉴。提出的一个基于网格划分的城市公共绿地景观可达性计算方法,利用每个网格的道路密度来近似模拟交通成本的阻力,在可到达性计算中综合了考虑人口分布、公共绿地景观服务力、交通成本等因素,来研究城市公共绿地景观可达性的卒间分布特点,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可计算性。最后,利用Arclnf09这一GIS工具,以广州市为例进行了实例研究。  相似文献   

12.
采用2010年5月航拍遥感影像和贵州湄潭县城市总体规划及绿地系统规划相关资料,利用移动窗口法,在8个方向上从城市中心向边缘取样,定量分析了湄潭县城市绿地景观空间梯度特征。结果表明:(1)类型水平上,8个方向的农业用地和山体绿地景观比例较高,是湄潭县城绿地景观的优势类型,其他各类城市绿地景观比例偏小,县城建成区绿地建设滞后。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和道路绿地在老城区、工业区破碎化程度高,斑块形状较为复杂;公园绿地面积不足,分布不均。(2)景观水平上,不同景观指数沿8个方向样带呈现明显的梯度特征,表明城市化导致景观的破碎化程度增大,景观异质性增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城市公园绿地空间的可达性,以有效衡量城市居民需求与公园绿地供给的关系,提高城市公共服务水平。【方法】以两步移动搜索法(two-step floating catchment area method,2SFCA)为基础,引入Huff模型,提出改进的两步移动搜索法(improved two-step floating catchment area method,i2SFCA),以河南新乡市主城区为研究区域,对比两种方法计算城市公园绿地步行条件下的空间可达性,并用GIS进行分析。【结果】i2SFCA比2SFCA方法更具适应性和灵活性,尤其是在边界区域的绿地可达性计算中表现更为明显;新乡市主城区中公园绿地分布不够均衡,各片区之间空间可达性分布差距较大,呈西低东高的格局;主城区人口与公园绿地可达性的空间分布不够协调,亟须改善高人口密度而低可达性片区。未来城市公园绿地建设中,应进一步平衡绿地的分布格局,增加小型街头绿地,完善带状绿地,提高绿地的服务质量。【结论】通过两种计算空间可达性方法的实验对比得出,i2SFCA方法更有优势,可明确城市中公园绿地资源缺乏区域,为提高城市社会服务水平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4.
重庆市2号线轻轨沿线景观格局空间分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RS和GIS的支持下,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利用重庆市1986年、2000年Landsat TM遥感影像资料和2007年中心城区用地现状图作为信息源,选取破碎化指数、多样性指数等4项景观指数,对重庆市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沿线2km范围内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定量分析.同时运用缓冲区分析方法,沿2000年和2007年轨道交通以0~0.5 km,0.5~1 km,1~1.5 km,1.5~2 km建立双侧缓冲区,提取住宅用地、城市水域、商服用地、工业用地、公园绿地5种重要景观要素信息,通过计算各缓冲区内各项要素的景观指数,分析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沿线景观类型的空间分异状况.结果表明,轻轨2号线建设对住宅用地和工业用地表现出较强的吸引效应,景观破碎化指数趋于减小,空间集聚不断加强;商服用地破碎化指数、景观形状指数和分维数随着缓冲区距离增大呈现降低趋势;公园绿地分维数和形状指数较低且变化不明显;城市水域景观形状较简单,稳定性强.  相似文献   

15.
采用景观格局指数及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方法,研究从2000年至2018年惠州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特征及时空演变规律,并针对其景观生态发展突显的问题提出优化建议,为惠州市实现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担当的绿色城市定位提供规划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经历19年景观格局时空演变,惠州市土地利用类型丰富,其中林草地占景观总面积达64.21%,占据土地利用景观结构主导地位;(2)2000—2018年土地利用类型转化面积:未利用地>林草地>耕地>城乡工矿居民用地>水域,未利用地主要转化为林草地、耕地、城乡工矿居民用地而急剧减少,转化后三类用地面积显著增加,水域总体变化不明显;(3)惠州市2000—2018年各景观类型趋于均匀分布,存在多种优势种均衡发展。但与此同时城市化发展也导致其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城镇用地边缘离散化,地类之间连接紧密性下降等问题出现。建议通过构建城市三生空间规划体系、生态廊道网络体系及优化城市发展空间布局等方式对惠州市景观格局进行生态优化。  相似文献   

16.
为了定量评估城市绿地吸收CO2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效果,2006年4月—2007年3月在北京海淀公园绿地使用涡度相关系统连续观测CO2通量、总辐射、大气温度,并使用冠层分析仪测量叶面积指数,研究CO2通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绿地CO2通量受植被生物活动的影响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晴天天气状况下CO2通量日均值FCO2在4—10月为负值,绿地是CO2汇,在6—9月是CO2强吸收汇,FCO2约-0.100—-0.120mg/m2.s,而在11—3月FCO2为正值,绿地为CO2源,12—2月是CO2强排放源,FCO2约0.100mg/m2.s.绿地CO2通量受总辐射、LAI、大气温度的显著影响,净辐射的影响明显大于大气温度,净辐射越大、LAI越大、大气温度越高,绿地光合作用吸收CO2的能力越强.观测期间一年海淀公园绿地CO2的净吸收量约为615gCO2/m2.  相似文献   

17.
根据WorldView-3遥感影像数据,对深圳市福田区城市绿地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指标体系对其生态服务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福田区城市绿地的生态服务价值为11 683.41万元,单位面积城市绿地的生态服务价值为8.35万元;各项生态服务价值排序为:固碳释氧>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环境净化>维持生物多样性>土壤保持>景观游憩;从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来看,乔木最大,草地最低,具体表现为乔木>乔灌>乔草>乔灌草>灌木>灌草>草地;从各街道分布情况来看,莲花街道>沙头街道>香蜜湖街道>梅林街道>福田街道>福保街道>园岭街道>华强北街道>华富街道>南园街道,其价值量大小主要取决于各街道所拥有的城市绿地面积.作为深圳市的中心城区,福田区在今后的城市绿地建设规划与管理过程中,要适当考虑不同类型城市绿地的空间异质性,优化城市绿地结构,维持绿地系统的生态平衡,充分发挥绿地系统的生态服务与功能.  相似文献   

18.
城市道路节点是城市道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从安全性、合理性、艺术性要求还是从现状调查评估结果看,道路节点空间景观绿化设计对于提高城市道路节点空间的环境品质、获得公众更广泛的认可以及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北京市规划市区内公共绿地作为研究区,采用热岛、容纳避难人口数量、绿地率、每年吸收二氧化碳数量、每年释放氧气数量等参数,利用TM影像等地理辅助数据与2005年园林绿化普查资料,在GIS与RS技术支持下,对5个单因子作用下研究区公共绿地服务功能进行评价。并基于多因子层次覆盖评价模型,对复合因子及多因子综合作用下研究区公共绿地服务功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五个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在北京规划市区内的没有服务功能很差的公共绿地,服务功能差的公共绿地面积占到23.6%,服务功能中级的占45.1%,服务功能好的占29.1%,服务功能很好的占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