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凯蒂本来是一个有着许多美好品质的南方少女,最后却由反叛传统走向了堕落和沉沦。在凯蒂这个人物的悲剧中,表现出了南方贵族的没落,表现出了南方文化特别是清教妇道观对妇女的摧残。凯蒂形象具有独特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2.
剖析了文康着力塑造的艺术形象安学海对君主的态度、对家庭的态度、对他人的态度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所显示的文化意义,指出这个形象体现了特定时代背景下一部分文人士大夫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优秀广告语具有销售力与流传性两大基本特征。从广告哲学、人欲文化的深层次上看,形成这两大特征的主要因素是人的物质需求欲望与精神需求欲望兼容一体,以及二者协同满足的自我调适本能和理性追求。优秀广告语是广告文化的集中体现,人欲文化是广告语文化张力的核心。  相似文献   

4.
男性社会对贤妻良母的共同诉求,致使中西文学史上不约而同地出现了贤妻形象因为受到儒家文化和宗教文化不同的影响,中西文学贤妻形象显现出既有共同性,又有差异性的文化特征。一方面,文化策略上,因父权制政治对父系血统维系的需要,不约而同形成了社会文化对女性忠贞品性的道德规范。另一方面,文化体系上,因不同体系伦理文化的具体影响,致使文学中反映的中西夫妻关系性质各异,女性卑从关系序列各异,女性贤德标准各异,子嗣生育境遇各异,构成了中西文化下贤妻文学形象的多维对审。  相似文献   

5.
“三言二拍”二百卷中涉及教师教学与生活的篇幅有二十余篇.通过对这些描述的研究得出:宋元明的教师基本上是儒士担任,因为科举的演变、政教一体化促成了教师品卑俸微的局面,也导致了教师这一群体无法形成一种规范的职业而存在.这对我们今天的教师培养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比较宋话本《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与清传奇《雷峰塔传奇》和现代京剧《白蛇传》对同一个民间故事的不同诠释,揭示汉民族政治、哲学思潮的演变发展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朱熹是我国文化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建立了十分完整的道德教育理论体系。“明天理,灭人欲”是其道德教育思想的核心。他指称的“人欲”亦即人之“私欲”。为了达到“存理灭欲”的目的,朱熹提出了一系列道德教育的重要方法。朱熹的道德教育思想给我们当代的道德教育尤其是大学的德育教育以许多有益的借鉴和启迪。  相似文献   

8.
9.
女部汉字与华夏女性观的文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有理性符号汉字以形表意的本质属性,对当前华夏女性观探讨中与汉语女部字有关的几个问题进行文化阐释,提出:汉字(含现行汉字)字形是可以用于探讨华夏女性文化的;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抢婚”在某一特定的时间、空间是不可否认的客观存在;在女性因自然赋予其各种权力而受到社会普遍尊重、并享有较高社会地位的母系氏族,并不是“女尊男卑”的社会。  相似文献   

10.
宋儒"存理灭欲"论从最初的语境应对,中经理学意识形态化而发生意义歧出,至清中叶又被戴震"误读"而重构其社会伦理思想的意义迁衍历程,反映了思想史上"意义"与"语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因此,在考察思想家对前人思想的批判时,应该关注其背后的文化动因,绝不可就事论事,要关注语境的不同与意义申诉的不同立场。  相似文献   

11.
戴震打着孔孟大旗 ,抓住“理欲之辨” ,痛击程朱理学 ,创造性地提出欲可节、不可穷 ,理在欲中 ,以理节欲的思想 ,从而把必然与自然、理与欲统一起来 ,影响可谓深远。但戴震的“天下人心所同然”之理是没有的 ,这是他的历史局限性所致  相似文献   

12.
胡文慧 《科技信息》2010,(34):22-22
福克纳的代表作《喧哗与骚动》自从面世以来,备受评论界关注。本文分析了这部小说的三大叙述者之一—班吉的这一人物形象的多重意义,作为小说的开篇叙述者,福克纳笔下的班吉形象丰满且具有多面性。他不仅是一面镜子,折射了形形色色的人性,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宗教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杉 《咸宁学院学报》2006,26(5):120-121,124
在《诗经》以男性为写作视角的婚恋歌中,女子形象可以分为三个类型:精神偶像、性欲对象和夫妻形象,这三个形象构成了后世诗词男性书写男女关系的原型。  相似文献   

14.
小芹是赵树理创作的小说《小二黑结婚》中一个新型农村妇女的形象。她虽然生活在新旧交替的时代,但民主政权的支持以及解放区新的思想,使她终于走上了婚姻自主的道路。妇女的解放是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和解放生产力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整个中华民族解放的一个组成部分。小芹心愿的实现,证明人性解放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伟大的中国一个更公正更美好社会在人生中的写照。  相似文献   

15.
张爱玲的代表作《沉香屑·第二炉香》成功地塑造了罗杰这一“异国形象”,他的命运却因情爱认知缺失和流言的危害而走向尽头。玛格丽特·杜拉斯创作的《情人》这部中篇小说,向我们展示了现代法国社会男女对情爱的感悟和反思,折射出西方世界感情生活的不同侧面,华裔少年“情人”的命运也因国界等问题而发生改变。将这两个“异国形象”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他们不同的性格特点和相同的爱情悲剧,挖掘不同地域女性作家带给读者的情爱、国别等问题的思考,能够带给我们现代性启示。  相似文献   

16.
幼儿学前教育是终身教育的起点。从幼儿教育学的角度看,幼儿园形象的塑造能够促进自身的建设,为幼儿园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加优越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7.
孔子的思想一直备受关注,其研究颇多。以下主要是从价值观入手,分别从建立人与人、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关注人的生存环境、构建社会和谐四个方面解读孔子人道观思想,阐述了当代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广西金龙布傣人的丧葬习俗为对象,通过应用"过渡仪式"理论阐述布傣人的人生观,认为丧葬仪式反映了布傣人的祖先崇拜信仰,具有解决社会冲突、构建新的社会秩序;巩固家族、宗族凝聚力;加强姻亲关系;强化族群认同等功能。  相似文献   

19.
卢木林 《科技信息》2009,(3):136-137
在原型批评理论中,“大母神”指西方神话中兼具创造性与毁灭性双重特质的女神形象。这一形象在《儿子与情人》中格特鲁德·莫瑞尔太太的身上得到了展现。本文采用原型批评视角具体分析“大母神”形象在莫瑞尔太太身上的具体体现。从而揭示莫瑞尔太太的个人悲剧是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和个人性格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20.
所谓欲望,包含生理性欲望[本能]和满足生理性欲望过程中更好的来实现欲望[加欲]及理性的所望[希望]等意义。朱熹认为先验具有的道德性和属于人之自然本能的生理性欲望是天理。然而,他指出存在满足生理性欲望的过程中更好的来实现欲望的加欲。在他看来,加欲必然朝向有利于自身的方向发展而成为私欲的根据。与之相反,王夫之认为加欲是一种自然现象。根据王夫之的观点,加欲不是私欲的根源,私欲也不是加欲的直接结果。朱熹想通过消除利己心恢复先验地存在的普遍之道德原理来解决与现实相关的诸多问题。他认为先验普遍的道德原理之存在不是被确认的事实,而是一个信念体系,因此对同意此观点的人可以具有强有力的指导作用,而对不同意此观点的人,有可能成为空谈。王夫之把不断变化的气之运行与人类的生活紧密联系,认为生理性欲望的发现和满足生理性欲望的过程中更好的来实现的加欲和私人欲望的私欲等不应是被排除的对象,而应是被调整的对象。在他看来,所谓人生不是由先验不变的道德伦理构成,生物学的欲望与不停地重新形成的道德原理有机结合,实现公共义的人生。这种观点深刻考虑到不断变化的具体现实之重要性,对生活中必要的物质生产和经济活动等能够作出理论上的贡献。因此,这种欲望观可以说是指向由感性和理性的有机调和而形成的理想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