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西部民族地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滞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大大低于东部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较弱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不足的资金供给、不合理的产业结构、滞后的社会事业等构成了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障碍。为促进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合理的对策思路有:走生态发展道路,增强生态环境发展能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提升资金供给能力;提升产业结构调整能力;注重科教,鼓励科技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2.
如何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这是民族地区实现科学发展必须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在对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提升文化产业科技创新的路径。提出了要加快构建有利于科技与文化融合和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增强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建立和培育文化市场,运用现代科技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等对策。  相似文献   

3.
生态风险直接威胁着中国民族地区的健康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和各级政府为规避和防范民族地区生态风险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新的形势要求民族地区进一步提升科技能力,以应对全球气候的异常变化和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4.
马存孝 《科技信息》2009,(36):I0067-I0067,I0070
科技发展创新能力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强大的驱动器。目前,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有很大的差距,西部民族地区科技能力更是薄弱,加快西部民族地区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必须把科技创新纳入经济发展的整个过程。首要的问题就是如何选择适合于我国民族地区的科技创新战略模式。根据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发展的实际,民族地区当前的科技创新模式主要是依靠技术引进与推广和一定程度的技术综合能力,因此是"引进+模仿+综合"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格局中,占全国总人口8.49 %的少数民族和占全国总面积64.3 %的民族地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由于诸多原因,民族地区与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地区相比,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有明显的差距。特别是民族地区科技创新能力薄弱,导致发展方式粗放和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提高科技进步与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和支撑力,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带动、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提升民族地区科技进步与创新能力并使其走上创新驱动发展的轨道。已成为民族地区面临的重大现实需求。然而国内外学者对此很少有专门系统的研究,已有的成果也仅限于对其意义的一般性论述。因此,对民族地区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现状、发展前景和趋势等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系统性分析,深入探讨科技进步与创新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影响和内在机制,进一步明确民族地区科技发展与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战略,就成为摆在学界面前的一个重要命题。大连民族学院张瑾燕等研究并撰写的学术专著《民族地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战略研究》,近日已由民族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成为国内外第一部系统论述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科技进步与创新的专著,从而填补了国内外学术界在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  相似文献   

6.
科技创新是社会文化演进的催化剂,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强力支撑。西部地区民族文化在应对现代化和全球化冲击、提升自我发展创新力的过程中,积极寻求与科技创新的有机融合,以巩固和提升其文化权利和生存权益。民族节庆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民族节庆的科技创新,实现了民族文化传播方式的革命性变革,为民族文化转变发展方式、增强发展活力提供了有力借鉴。  相似文献   

7.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民族地区GDP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但民族地区经济与全国相比差距拉大,因此,民族地区依然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增长、区域协调发展及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短板。本文利用2012—2020年民族八省区相关数据,厘清了“十三五”时期我国民族八省区经济、产业及科技创新发展状况,从地区经济、产业结构、固定投资、人民生活及进出口贸易几方面评价民族八省区经济发展水平。结果表明:“十三五”时期民族八省区GDP占比仅增长0.4%,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为12%:39.3%:48.7%,科技创新水平滞后。文中提出了民族八省区未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路径:加大民族八省区扶持力度,增强自身发展能力;以区位优势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坚持创新驱动发展,落实技术创新推动民族地区经济。  相似文献   

8.
民族地区科技创新基础能力薄弱,科技投入和研发经费短缺,科技人力资源严重不足,科技体制改革滞后,这些已成为影响其科技进步与创新的主要制约因素。民族地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创新驱动和科技发展的整体性跨越,应全面加强科技发展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加大科技投入和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因地制宜建立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区域创新体系,逐步推进重点领域的科技创新与突破。  相似文献   

9.
秦海蓉  尹彦彬 《科技信息》2011,(16):35-35,38
民族地区县级政府能力的不足和缺失是民族地区县域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重要原因之一。新时期,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加强民族地区县级政府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急迫性。要努力探求政府内外两方面能力提升的可行途径,即县级政府的自身治理和自我优化能力的提升途径和县级政府对社会的治理和服务能力的提升途径。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为民族地区发展带来了重要契机,不仅关乎民生福祉,更关乎民族地区团结和稳定的大局,加快提升民族地区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是实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司哇”作为迭部民间纠纷调解人,熟识本土性资源和地域性规范,在新时代背景下其组成主体、解纷范围、职责功能均呈多元化转型趋势。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中激活“司哇”的活力,以其特有的调解实践为民族地区的乡村治理提供宝贵经验,培养乡村振兴的有生力量,为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和发展提供坚实的社会基础和充裕的养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智力支持系统能力水平决定区域性科技现代化程度。应用教育发展力指数、科技资源指数、科技贡献等指数和科技现代化模型对内蒙古科技系统进行地区间的比较与关联分析,该研究结果可以为我国其它区域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科技进步和智力提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科技园区研究:一个新的理论分析框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创新是科技园区的灵魂 ,科技园区的本质特征体现在区域创新能力上。本文通过研究大量国内外科技园区 ,提出区域创新能力概念 ,并从理论与实证两个视角研究得出 ,内在地决定科技园区域创新能力大小的关键在于 ,对创新资源的集成度。据此 ,本文提出一个以集成创新观为内核的研究科技园的新的理论分析框架 ,即科技园区域创新能力三元结构模型 ,量化为新的分析工具并运用于中国 5 2个科技园区研究 ,揭示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发展和提高民族地区教育的关键,在于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数量足够、素质较高、扎根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教师队伍。调查发现目前河池市小学教师存在年龄结构不尽合理、学历与学力相差大、综合能力欠缺、知识结构老化、学科结构失衡、教育教学能力不强等问题。基于河池市小学教育师资的具体情况,从科学的指导思想、整合优质教师教育资源、创新培养模式、强化从教技能、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科技期刊应具备科学性、知识性和学术性,其专业性和学术性是有别于其他类型期刊的最大特点。论述了科技期刊编辑专业能力的重要性,指出了提高科技期刊编辑专业能力的途径是:培养学习能力、努力掌握新知识,掌握学术研究最新动态,加强科研能力培养,加强多学科基础知识能力培养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比科技资源、高新技术、科技产出等一系列科技指标,分析江西省与中部地区五省及国内排名前十位地区在科技实力上的差距,总结得出了若干基本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江西省的科技发展指导方针,可以概括为“以人为本,引创结合,全面开放,跨越发展”。提出了江西省2020年科技发展目标体系是:“增长、强省、富民、提高竞争力、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民族地区政治发展对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统一和民族地区社会政治稳定至关重要,其主导内容是政治体系的综合能力提高,民族地区政府发展是民族地区政治发展中的重中之重。服务型政府建设是促进民族地区政府发展,提高政府综合能力的新途径,因而成为推进我国民族地区政治发展的新动力。在此认识基础上,应该把服务型政府建设作为推动民族地区政治发展的新的战略选择并积极探索有效的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建立了科学的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指标体系并利用灰色关联度评价法对河北省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测算与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水平不高,且各地差别较大,企业还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这将直接影响到河北省今后经济长期竞争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胡新炜  谭远波  遇丽娜  郭燕  王婧 《科技信息》2010,(21):J0074-J0076
针对以往烟台市科技系统各平台之间没有数据交互能力的问题,提出了在整合现有的区域科技资源的基础上,构建一体化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方案和整体运行机制,解决了新旧系统的整合问题,实现了区域科技资源的共享,对于促进区域科技创新、深化科技服务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