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2,(9):21+38+49+105+111+121
段德智教授力作《莱布尼茨哲学研究》出版莱布尼茨是近代德国第一位大科学家、哲学家和许多学科的创始人,对现代世界科学和哲学有重要影响。但是,这样一位学者却在身后因为其全部手稿被封存而严重影响了思想的传播。近年来,随着莱布尼茨手稿被陆续整理出版,国际莱布尼茨研究开始升温,人们不仅对莱布尼茨的认识在加深,科学史和哲学史上  相似文献   

2.
STS是二战前后兴起的新兴领域和学科,其根本特征是科学、技术、社会三者相互渗透所形成的复合性超学科理念。而这早在莱布尼茨的科学活动中就有许多体现。莱布尼茨的STS活动可以分为理论和实践二个方面。在理论活动方面,他坚持整体的科学理念,开展跨界性的学术研究和对科学的人文性理解;在STS实践方面,他通过建立广泛的学术联系以及推动学术共同体的建设来开展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综合活动。这既有个体思想与立场、治学特点和风格的原因,也有研究范式和非学院化的社会身份的原因。由于莱布尼茨的手稿在生前大部分没有公布,结果导致了罗素所说的隐显两个"莱布尼茨"的存在。今天,研究莱布尼茨既要去挖掘和"发现",又要去推动和实践他的理想。  相似文献   

3.
莱布尼茨先于休谟提出了归纳合理性议题,但人们往往忽视了他的归纳逻辑思想,将其视为一个纯粹的理性主义者。莱布尼兹对归纳的论述广泛地散布在他的诸多著作和手稿中,在归纳辩护上表现出折中主义倾向。他把归纳合理性限定在偶然的似真领域,而归纳合理性依赖一些形而上学的普遍假说原则,既强调经验归纳对于获取事实真理的必要性,同时又采取了理性主义的辩护路径。莱布尼茨在其归纳辩护中提出了假说-演绎法的雏形:"先验猜想方法",闪耀着现代科学的方法论光辉,在宏大的形而上学体系中给经验探究留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4.
牛顿炼金术手稿的历史境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萨克·牛顿(Issac Newton,1642-1727)的炼金术手稿是他纵贯一生的炼金术活动的忠实记录与历史见证。然而,在牛顿身后的200多年里,这些手稿一直被人锁于深箱;尽管人们并非对此一无所知,但他们遵从启蒙时代的理性法则将炼金术认定为“伪科学”,因而不愿意也不敢于正视牛顿这位“理性科学之父”的炼金术活动及其手稿。迟至本世纪50年代,这些手稿才开始被普遍地应用于科学史以及历史研究的前沿,并逐渐获得了研究者们的高度重视。对于这些手稿的恰当诠释,不仅涉及到人们对牛顿其人及其思想的新理解,而  相似文献   

5.
统一性是莱布尼茨思想的本质内涵与理论追求,但其纷繁杂多的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并非以统一性为表现形式。因此对莱布尼茨思想统一性的研究可以分为三种视角:整体性研究视角、结构层次研究视角、范式研究视角。分别在一阶与二阶的研究层次上为研究莱布尼茨思想统一性提供切入点,在对莱布尼茨思想大厦的"重建"的基础上把握莱布尼茨思想的精髓,实现对莱布尼茨思想的超越与创新。  相似文献   

6.
莱布尼茨的实体思想是其庞大哲学体系的基石。他认为笛卡尔的广延概念既"复杂"又"相对","我思故我在"除了主体的思还存在"外在的多样化基础";斯宾诺莎的"上帝即自然"的思想也面临实体多样化的难题。莱布尼茨是在批判地继承笛卡尔和斯宾诺莎的实体思想上提出了独具特色的实体观,在他看来,实体不仅包括元级作为主导单子(主动力),还包括有机形体(被动力),二者构成有形实体,有形实体构成现实世界。单子不能被分割,也不存在部分,但是单子与有机形体是必然统一并共在。莱布尼茨的有形实体观不仅为活力的自然找到了基础,而且也为身心问题提供了答案;不仅对自由意志的可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后世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7.
莱布尼茨的实体思想是其庞大哲学体系的基石。他认为笛卡尔的广延概念既"复杂"又"相对","我思故我在"除了主体的思还存在"外在的多样化基础";斯宾诺莎的"上帝即自然"的思想也面临实体多样化的难题。莱布尼茨是在批判地继承笛卡尔和斯宾诺莎的实体思想上提出了独具特色的实体观,在他看来,实体不仅包括元级作为主导单子(主动力),还包括有机形体(被动力),二者构成有形实体,有形实体构成现实世界。单子不能被分割,也不存在部分,但是单子与有机形体是必然统一并共在。莱布尼茨的有形实体观不仅为活力的自然找到了基础,而且也为身心问题提供了答案;不仅对自由意志的可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后世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8.
华里司(W.Wallace,1768-1843)是一位逆境成才的苏格兰数学家,他发现了许多几何定理,最著名的是"华里司线"和"华里司点";他最早译介勒让德和拉格朗日的有关论文并引入莱布尼茨的微积分记号;他为《爱丁堡百科全书》所写的"流数"篇是英国第一篇采用莱布尼茨记号的微积分专论;他撰写了许多数学论文,特别是分析方面的论文;他发明了数种数学仪器;他还把微积分应用到自治市征税方法上;他为《大英百科全书》所写的"流数"篇和"代数"篇被译为中文,成为晚清中国具有重要影响的微积分和代数学教材。华里司在英国长期被忽略,但墙内开花墙外俏,英国传教士傅兰雅(J.Fryer,1839-1928)成就了他在中国的名声。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德国的哲学家和数学家哥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1716)诞生340周年和逝世270周年。在哲学上,莱布尼茨与亚里士多德和康德齐名,是欧洲三大哲学泰斗之一。在数学上,他与牛顿相互独立地创建了微积分,并且是数理逻辑这一重要学科的开创人。莱布尼茨以自己对人类科学文化做出的不朽贡献而在全世界享有盛名,赢得各国学术界的敬重和纪念。  相似文献   

10.
莱布尼茨虽生活在被机械自然观逐渐"祛魅"的时代,但他超越了时代的局限,认同机械自然观的解释力的同时也认识到这种自然观的不足,并且他指出了目的论用以解释自然的积极价值。他将机械论与目的论在其自然观中调和起来。在这种调和的视角下,莱布尼茨通过一系列的原则:个体性原则、连续性原则、和谐原则、最佳原则建构出一幅有机的自然图景。今天,人们仍然在机械自然图景中继续着祛魅的进程,所造成的结果是人类生态家园惨遭破坏,人类精神无处安放,而机械自然观无法应对当前人类所面临的这种危机。莱布尼茨的有机自然观对自然的返魅以及构建和谐的生态环境具有建设性意义。  相似文献   

11.
莱布尼茨身上表现出一种对秩序、和谐、普遍原则和理性的热爱,对待科学也是如此。他试图建立一种普遍科学,表达和发展人类一切的知识。这就是莱布尼茨的科学观,包括用普遍字符确定系统化的科学知识;利用推理演算证明和获得科学知识;其原则和标准是逻辑上没有矛盾;最终指向上帝的荣耀与人类的幸福。在理性与多元中追求和谐的今天,更应该持有莱布尼茨这种促进人类进步和世界和谐的博大胸襟。  相似文献   

12.
关于莱布尼茨的一个误传与他对中国易图的解释和猜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年来,在我国流行这样一种误传:莱布尼茨是看到《周易》,受到八卦符号的启发才发明了二进制算术。本文根据历史文献说明莱氏早在1679年就已写出关于二进制算术的论文草稿,而在1703年看到宋代邵雍所制的“伏羲六十四卦方圆图”之后才立即修改和发表了他的二进制算术论文。本文进而对莱布尼茨关于伏羲已创建二进制算术的猜想作了分析,并根据历史事实和现代科学认识论述了莱布尼茨对中国易图符号所作解释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莱布尼茨开创了逻辑数学化的工作,成为数理逻辑的创始者。他以单子论的本体论和唯理主义的认识论为前提,按照方法论上的包含原则、符号对应原则、演绎推理的一致性原则将逻辑数学化,追求逻辑和数在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统一。然而莱布尼茨没有完成逻辑数学化的宏大设想,其逻辑数学化存在一定的界限:一方面,单子论取消了量的关系的独立性;另一方面,包含原则导致对项的还原和内涵逻辑的倾向。对莱布尼茨逻辑数学化界限的分析将有助于进一步反思当今科学数学化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6):100-105
在德国学界近一个世纪不间断的文献整理和实践推助下,惯常以哲学家和数学家身份出场的莱布尼茨,如今又以技术发明家的面孔"重现江湖"。他的许多技术发明与实践被重新研究、复原、建模和评估,其技术思想也开始得到关注和研究。他的技术思想整体概括为系统性与自动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和机械论的有机论三个方面,具体包含一般科学、技术交换、共同福祉、技术用于外在事物等方面。这不仅向世人展示了莱布尼茨的另一重身份,也丰富和推进了人们对当代技术哲学以及对近代哲学的理解视域。  相似文献   

15.
莱布尼茨数学思想的统一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莱布尼茨数学思想的统一性刘啸霆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1646~1716)对数学有两项突出贡献:发明了符号逻辑和微积分。由于这两项成就分属不同的数学分支,人们也往往将其看作莱布尼茨的两种不同工作,忽视了它们之间的一致性,这为研究莱布尼茨的数学思想...  相似文献   

16.
莱布尼茨是卓越的数学家和哲学家,他和牛顿相互独立地创建了微积分。17世纪末,在欧洲爆发了一场激烈的旷日持久的微积分发明权之争。通过争论和调查,人们公认:莱布尼茨和牛顿都是微积分的发明人,他们的微积分各有特色。  相似文献   

17.
在十七世纪末、十八世纪初,莱布尼茨创立了与当时渐居主导地位的机械论相对立、以单子为基本范畴的有机论哲学。莱布尼茨的单子有机论并非是毫无根据的玄想,而是有着坚实的科学基础。显微生物学的发展是十七世纪生物学的突出成就,莱布尼茨正是在吸纳显微生物学新成就的基础上创立了单子有机论。单子哲学不仅有着显微生物学基础,而且还蕴涵着与后来生物学发展成果相契合的重要思想。从生物学角度透视单子哲学,不仅有助于理解这一玄奥的理论,而且对当代哲学乃至科学的发展都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17世纪末,莱布尼茨开始研究生物机体的结构,在医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的实验研究基础上,结合其哲学思考,揭示了自然机器无限性、层级性的内嵌式结构特点,指出自然机器作为神造机器,与人造机器存在根本差别。在自然机器与单子哲学的基础上,综合其晚期的哲学研究可以看出,莱布尼茨从以往的自然有机论进入到机体或者机器有机论,将有机生命体纳入哲学思考范畴。其有机哲学并非与笛卡尔的机械哲学完全对立,而是对机械哲学的补充或修正,因而可以将莱布尼茨的哲学观称为有机的机械主义。  相似文献   

19.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6):106-112
具有数学家和哲学家双重身份的莱布尼茨,在对语言进行哲学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自然语言的符号特质,通过对语言的数学化,他创建了普遍特征,试图借助严谨的数学创建一种更完善的人工语言。虽然建造人工语言这一宏伟目标没能实现,但是,作为一种符号方法,普遍特征对符号逻辑的进化具有重要意义。不管是作为一种理想语言还是一种符号方法,普遍特征都完美诠释了莱布尼茨的数学化思想。  相似文献   

20.
莱布尼茨的逻辑学承载了近现代形而上学的主要倾向,海德格尔以罗素对莱布尼茨的形而上学批判的结论出发,遵循论证-分析性重构的哲学方法,通过莱布尼茨的"主谓包含论"得出判断的同一性与"同一实在之全体"的内在一致应和性,由此从逻辑学走向了其存在论。海德格尔这种探寻存在的意义的道路为当代哲学如何应对主体性危机尤其是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之统一找到了鲜活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