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口译是能动结合交际范畴中的语盲理解、语言生成、文化迁移、语体含义以及上下文指示做出的综合产出性的过程活动.加强口译教学,培养综合素质技能较强的口译人才是摆在口译教师面前的一项紧迫课题.本文通过对口译及其过程特点以及口译过程模式的主要研究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基于口译教学的核心是综合技能训练的观点,针对口译过程中各种因素的综合特点,对教学实践中可以注重提高的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提高口译教学效果做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2.
讨论了科技口译特点、口译过程及口译标准,并结合科技英语口译实践提出建议,即要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常用的口译方法和技巧,并不断在实践中提高科技口译中的应变能力,将口译方法和技巧提升为口译技能。  相似文献   

3.
口译与笔译不同,既有很强的现场性又要求译员具有相当的心理素质和现场表达能力.口译与口译教学又各有其特点,因此,教师应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通过营造口译氛围并辅之以正确的评估手段,帮助学生完成向一个合格译员转变的心理准备过程.  相似文献   

4.
秦莹 《科技信息》2014,(3):85+130
本文通过对口译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的分析和思考,针对口译教学改革提出了四点建议,以求更好地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口译人才。  相似文献   

5.
论口译笔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丽华 《科技信息》2008,(29):175-176
口译员在口译活动中面临着巨大的记忆压力,为了减轻记忆负担,译员都应做口译笔记来弥补记忆的不足。本文从讲述口译的记忆机制和人的记忆限度出发,对口译笔记的必要性,可能性,口译笔记的功能和过程,以及口译笔记的一些原则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科技英语口译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科技英语口译的过程,分析了科技英语口译的特点和口译人员具备的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了数字口译领域的研究现状,并通过对广西师范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2010级英语专业268名学生的口译教学进行实践检测,提出了适合地方性本科院校口译教学实际的数字口译训练方法,以促进口译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邢星 《咸宁学院学报》2011,31(9):70-71,96
作为一种中介的言语交际活动的口译具有即时性和现场性的特点,口译记忆对口译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是口译学习和口译研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口译记忆是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一种结合,是译员将刚刚接收到的信息暂时储存在短时记忆中,同时激活长时记忆中的相关部分,使其参与译员的在线记忆运作的工作记忆。本文旨在通过对口译记忆过程的分析,结合口译特点,提出提高口译记忆的策略及操练方法,以帮助口译学习者进行有效练习。  相似文献   

9.
黄燕红 《科技信息》2009,(32):163-163,165
法律语言的模糊性主要表现为立法语言和司法语言的模糊性。法庭口译作为一种特殊的法律口译,交际性质比其它口译更高。本文列举法庭审判过程中四种促使模糊性出现的原因,提出了针对模糊信息直译的方法,最后提出译者在法庭口译中根据实际情况可以作有限的补译。  相似文献   

10.
由斯波伯和威尔逊提出的关联理论为分析交际行为提出了新的理论指导。口译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看,并不是简单的编码——解码的过程,而是由说话人、口译员和听话人共同参与的双重明示——推理过程。口译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口译员寻找最佳关联并传达最佳关联的过程。把关联理论应用到口译实践中去,为提高口译员的口译质量提出了新的理论指引。  相似文献   

11.
国际交流中口译语体的语用分析与顺应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体是意义的表征,在国际交流的口译活动中起重要的作用。我们分析国际交流环境下口译语体的类型、特征及其语用价值,运用语用学综观——顺应选择论深入透视动态口译过程中的语体识别与语体隐合的语用价值,强调发挥译者的主体能动性,不断优化译语,选择最佳的语言使用,使译语语体与原语语体的语用价值保持高度一致。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研究交传学习过程中的口译质量自评方法和模式。笔者研究发现目前国内外关于口译质量评估的研究主要是他评,比如学习过程中同伴的互评、教师他评、各类口译资格证书考试、实战中的用户评估等。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口译自我评估是提高口译能力的重要因素,同时较之他评,自评在动态过程的了解及可操作性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本文以交传学习过程为例,首先提出阶段性自评的重要意义和目的。接下来提出自评应从源语、表达这二个方面出发,而自评过程自分为量化统计和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13.
知识管理视角下的动态能力构成维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知识管理视角对动态能力理论进行研究,通过回顾知识管理内涵与本质,评述现有动态能力的概念界定,探索知识、组织能力与动态能力三者关系,深层剖析动态能力的知识管理活动,提出一个基于知识基础观的新的动态能力的维度构成框架。  相似文献   

14.
图尔敏的法律论证理论与他的一般论证理论水乳交融。图尔敏不仅是法律论证理论的开拓者,而且其法律论证理论对新兴的人工智能和法律研究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是图尔敏模型,不仅被扩展为刻画复杂法律论证的基本模型,而且也被诠释为包括法律解释过程的动态模型。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补充性的视觉输入,PowerPoint能够辅助译员的口译工作;然而,多任务的Power-Point口译又可能对译员的临场应变产生干扰。鉴于目前口译研究和教学很少涉及PowerPoint口译,文章结合案例,针对PowerPoint在口译中的干扰和辅助作用,对译员事前准备及现场应变策略作一定的补充。  相似文献   

16.
从Bickerton语言哲学观探讨口译动态思维能力的研究,并对口译动态思维进行界定,从而明确口译教学中加强学生口译动态思维能力培养的含义,即加强学生在口译动态中对语言进行合理选择的能力,使学生创造性地选择和运用语言,实现口译流利和准确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7.
高应变动力试桩拟合法误差来源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与传统的静荷载试验相比,高应变动力试桩拟合法是一种非常方便实用的分析技术,但该技术非常复杂,它的成功应用取决于诸多因素。通过剖析高应变动力试桩法的原理和拟合法的实质,结合工程实例,指出高应变动力试桩拟合法确定桩承载力不仅理论模型本身较静荷载试验存在差异,而且在数据处理过程中由于参数选择不同将引起承载力结果的误差。同时,人员素质也是准确应用该方法并给出合理结论的关键。高应变动力试桩拟合法误差来源的分析,对该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避免或减少可能产生的失误将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8.
作为现代学科的中国哲学是“以西释中”诠释模式的产物。长期以来中国哲学研究的根本问题并不在于“以西释中”本身,而在于诠释模式的单一化。“以西释中”这一诠释模式本身具有揭示中国传统思想原貌的可能性,那种试图用“以中释中”完全取代“以西释中”的做法既不现实也无益处。通过“以西释中”在更高层次上回归中国哲学本身,才是中国哲学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围绕基于规则的专家系统的研制,比较完整地介绍了专家系统各部分的设计与实现。侧重说明了专家系统各部件的设计思想和实现中所遇到的一些方法与技术,如理想专家系统结构,多知识源与动态知识库,元控制与两级推理机制,解释与黑板技术,知识的自维护方法等。注意到系统的通用性与标准化,完全可以作为专家系统研制的开发工具。  相似文献   

20.
以太网虚拟仪表测控系统中策略解释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顺应当前虚拟仪表和以太网测控系统融合发展的新趋势,提出了一种以太网虚拟仪表测控平台,在此测试平台的复路过程中,运用逆波兰表达式及其解释算法,实现了对测控平台中的图形化组件描述的以太网虚拟仪表测控策略的解释和转换,仿真结果表明,逆波兰表达式的应用可大大简化从测控策略方案原理图到微指令序列的解释转换程序,节省系统资源,提高解释转换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