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人员在一篇论文中分析,40年前在埃塞俄比亚发现的人类遗骨,现在看来很可能就是已知最古老的具有现代人外表的人类化石。分析认为,这些化石来自现代人类的初期。研究人员确信,化石标本大约属于19.5万年前。此前,最古老的已知化石是约16万年前的埃塞俄比亚智人的头颅化石。根  相似文献   

2.
《大自然探索》2009,(7):11-11
最近,研究人员在加拿大北极地区发现了一具未知动物的化石残骸,科学家将其称为“步行中的海豹”。这只“海豹”大约生活在距今2000万年前,其骨骼完整程度达到了65%,有着鳍足类动物的头颅,体型有点像水獭,腿很像陆生动物,脚上有蹼,还有一条长长的尾巴。  相似文献   

3.
正请看人类在非洲起源、最终走向世界的最新故事。19世纪中叶,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人是由猿进化而来的。后来,一系列化石发现证实了达尔文的这一理论。距今大约400万年前,非洲出现了从猿到人的过渡物种——南方古猿(发现于非洲最南部,已灭绝),它们开始学会用双足行走。距今210万年前,第一个名字中带"人"字的动物——能人首次出现在非洲大陆上。成年能人的平均身高仅为1米。相比祖先南方古猿,能人的脑容量更大一些,牙从猿到人  相似文献   

4.
郝雨 《大自然探索》2022,(12):77-79
<正>一具万年遗骸,让考古学家对远古人类刮目相看。2020年,在北临我国南海的加里曼丹岛,考古学家在挖掘石灰岩洞穴时发现了一个古老的墓地,里面有一具比较完整的人类骨架。虽然无法确定这具遗骨来自男性还是女性,但从身材来看,男性的可能性更大,因为其身高在168厘米到176厘米之间,这是史前男性的典型身高。考古学家发现,该骨架的左小腿的下1/3部分无影无踪,但既不是被折断,也不是被砸碎,而是被干净地“移”走了。随后,  相似文献   

5.
美国两个研究中心,第一次在猿中发现了与获得性免疫缺乏综合症(AIDS)相似的疾病,这一事件使科学家们感到兴奋。尽管研究者们在实验动物中复制AIDS的工作屡遭失败,但在动物中研究的可能性远远超过在人类中。目前,经过近一年的努力,科学家们获得了成功;分离出一种以往未知的病毒,它可引起类猿 AIDS。这一发现给探讨难以找到病因的人类AIDS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线索。  相似文献   

6.
当现代人频频呼唤人类要“返朴自然,重回大自然”的时候,不妨多注意一下眼前这片广阔的海洋。难道你不曾发现:我们的血液像海水般微咸;我们的身体,一半以上由水组成;我们的胚胎期,有像鱼一样的鳃裂……人身上有如此之多的海洋印记,是否说明生命就起源于海洋呢?人类是由猿变来的,这一点早已编入了教科书。那么猿又是由什么演变而来的?如果说它是由鱼类演变而来的,你会感到吃惊吗?然而这却有几分科学的依据。鱼类之所以能在水中生活,是因为它们具有能在水中呼吸的鳃,这也是鱼类的一个重要特征。现代人不能在水中生活,是因为没…  相似文献   

7.
<正>日前,科学家在中国长江流域发现了世界上最古老的灵长类动物化石,距今已有5500万年。这是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灵长类骨架化石,也是最原始的灵长类动物化石之一。科学家利用先进的扫描技术对这具骨架进行了数字重建,他们发现,这种灵长类动物与科学界已知的其他任何现存或已灭绝的灵长类动物都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8.
《世界科学》2012,(4):2-F0002
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泓前的研究认为,2010年在中国东北发现的小盗龙是一种长着宽大的泪滴状尾巴的动物。但根据对这具生活在大约1.25亿年前的小盗龙化石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其实它是浑身长满羽毛的恐龙.  相似文献   

9.
《大自然探索》2014,(5):11-11
最近,考古学家碰巧在英国南部一处泥泞海滩上发现了偶然暴露出来的远古人类足迹,其年代在大约80万年前,是已知在非洲以外发现的最古老人类足迹。科学家说,这些足迹之所以能保存至今,完全是黏稠度恰好合适的泥巴、静水或流水以及正好合适的时机共同组合的结果。非洲是人类的摇篮地,迄今最古老的人类足迹发现于坦桑尼亚湖附近,其年代距今大约370万年。  相似文献   

10.
古老恶疾     
正2014年3月,考古学家宣布,发现了一具距今有3200年历史的男性骨骸,上面有癌症扩散的迹象。这是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癌症转移病例,也是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癌症病例之一。在此之前,癌症尽管是当今世界上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在考古发现中几乎是空白。这导致科学家得出结论:癌症主要是现代生活方式以及寿命延长的产物。然而,近年来有关古人疾病的一系列考古发现显示,我们之前认为的包括癌症在内的一些"现代病",其实可能已经困扰了人类几千年。  相似文献   

11.
日常生活中,哪个人聪明、乖巧、顽皮,人们就说他“猴精”。现实生活中,“猴精”是个褒义词,想来是借用猴子的精明吧。作为人类的近缘,灵长目中的猴、猿是伴随人类大约在三百万年至五六十万年以前出现在地球上的。它们属最高等的哺乳动物,大脑较发达,据专家们研究认为它们几乎接近于人类的大脑。从这一层面上讲,“猴精”也可以填补“人精”。自古以来,那些有作为的聪明人很善于向动物(包括昆虫)们学习,于是便发明了飞机、坦克、装甲车乃至汉字乃至今天我们穿的羽绒衣;于是便形成了仿生学。  相似文献   

12.
不久前,一名英国妇女在苏格兰亚伯丁海滩散步时,偶然发现了下图中这具近20米长的奇怪骨架,科学家尚未确定它究竟属于什么动物。一些人声称这就是传说中的海怪,但科学家认为它很可能是一头年迈的巨头鲸。考虑到不断有未知大型海洋动物被发现,科学家相信未来还会发现新种的鲨鱼、鳐鱼和鲸鱼等。  相似文献   

13.
最近,瑞典的科学家从2400年前的埃及儿童木乃伊上提取到了DNA。科学家把这些古老的DNA移植入细菌中培养,利用细菌复制出的这种DNA进行研究。这是人类第一次复制出古生物上的DNA。这些古尸上的DNA的数量大约只有活人身上DNA数量的5%。科学家在检查同时出土的其他23具埃及古尸时,只发现其中的两具尸体还有DNA存在,但这两具古尸上的DNA无法在实验中复制。由于控制细胞活动的基因是由DNA组成的,从这个儿童古尸上成功复制出的DNA将帮助科学家了解古  相似文献   

14.
新的研究表明,人类的祖先曾经遭受古代猛禽的残害——史前、期的一些猛禽以人类的祖先为食.研究人员在研究了600多具现代猴子的骨骼后得出了这一结论.这些研究人员在科特迪瓦的雨林中找到了非洲凤冠鹰的巢,并在巢下发现了一些骨头.这种猛禽和美洲秃鹫体形相仿,体重约5.4 kg. 研究人员发现,许多猴的头骨上都有小孔和抓痕,这使他们重新考虑哪些动物可能捕食过人类的祖先.从事这项研究的权威人士——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人类学助理教授斯可特·麦克格罗说:“在灵长类动物长期的进化过程中,这些猛禽似乎一直有一种选择的力量.在此项研究之前,我认为鹰不会是森林中致灵长类动物死亡的‘动手’.”但是现在看来,他错了.  相似文献   

15.
科学家正在把世界上最小的动物作为地球和人类的信息资料进行研究。据他们说,寄生虫能使我们了解无数年以前人类活动的有关情况以及大陆的发展与变化。寄生虫是在其他生物上生长发育,以其他生物为营养并完全依赖其他生物生存的微小生物。在南美洲对寄生虫进行的新研究似乎证明,大约在7000万年以前,亚马逊河曾经向西流入太平洋,而现在这一河流是从安第斯山脉向东流入大西洋。研究人员对生活在亚马逊河中淡水黄貂鱼中的微小寄生虫进行了研究。科学家曾经认为,这种黄貂鱼与很多年以前从大西洋进入亚马逊河系的黄貂鱼是类似  相似文献   

16.
正从与人类亲缘关系的亲密程度来看,猴远不及猿。在众多猿类中与我们最相像的,就要属即将灭绝的倭黑猩猩了。无论是相貌体型,还是行为举止,我们都能从他们身上清晰地找到人类始祖的印记。1808年,法国著名博物学家、生物学的伟大奠基人之一的拉马克,在他的著作《动物哲学》中提出了人类起源于动物,并且是由猿演变而来的论述。63年后,进化论先驱  相似文献   

17.
最近,在距离秘鲁利马市140千米的地方,考古学家发现了3具可能是死于活人献祭仪式者的骸骨。这3人都生活在大约4000年前,包括二女一男,都是20多岁,其中两位女性的两条腿均被割下,那位男性的身体也遭到明显肢解。这几具尸骸表明,安第斯山陶器前时期(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1800年)的古文明可能并不像考古学家们此前所认为的那样平和。  相似文献   

18.
科学家发现,通过把人类的DNA与能产生氧气的海藻结合在一起,或许有一天人类就能像鱼儿一样在水下呼吸。他们研究蝾螈时发现,产生氧气的海藻可与这种动物的卵紧密结合在一起,以致二者无法分开。他们希望通过对这一机制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有一天能把这种方法应  相似文献   

19.
远古蚂蚁 这是保存在琥珀中的一只远古蚂蚁.它被认为是现代蚂蚁物种的祖先,也是非常古老的蚂蚁标本之一.这块远古蚂蚁琥珀是由日本业余自然科学家Chisato Suzuki发现的,而琥珀的历史可追溯至白垩纪晚期.这只4 mm长的蚂蚁大约有8 500万年历史.  相似文献   

20.
世界上最坚强的动物是什么?最近,欧洲空间局的研究人员宣布,他们利用无人太空舱所得的航天实验数据发现,世界上最坚强的动物是一种我们肉眼看不清楚的水熊虫。这种虫子居然能在真空、超低温和强太阳辐射等多重极端恶劣环境下生存10天,这是人类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可以在这类恶劣条件下存活的动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