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合肥科技》2007,(5):1-1
中央作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后。全国各城市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势头很猛,形势逼人,作为全国首个也是唯一的国家创新型试点市,合肥的科技创新更被众城市所“紧盯”。2007年合肥将有哪些创新之举?记者从合肥市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合肥2007年推进试点市建设“蓝图”已谟划在胸。  相似文献   

2.
《合肥科技》2007,(4):1-2
我市将筹建“合肥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建成后将成为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的标志性工程和具有合肥特色的区域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成为覆盖全市,辐射四方的“创新集聚高地”。  相似文献   

3.
“合肥将用15年时间建成国际著名的科教城”,在“对接会”举办的合肥投资环境推介会上,合肥市常务副市长江明向外来投资商透露了合肥建设国家科技创新试点市的进度安排。  相似文献   

4.
《合肥科技》2004,(12):14-14
11月27日上午,在合肥大蜀山西麓、合六公路南侧举行的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揭牌暨示范区开工仪式上,省委书记王太华、省长王金山为“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揭牌。随后,出席仪式的有关领导为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示范区奠基。  相似文献   

5.
《合肥科技》2005,(12):2-3
为贯彻落实《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工作方案》,日前,我市农业部门明确提出了培育“一个主体”、实行“五个结合”.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6.
《合肥科技》2007,(5):5-5
近年来,我市一直在探索如何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切实把科技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有效途径,而建设“合肥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便能很好地破解这一难题,也是合肥作为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和加快实施“工业立市”战略的突破之举。  相似文献   

7.
《合肥科技》2006,(7):5-5
合肥市主要领导年初时曾表示,我市作为唯一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相关工作将在今年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多管齐下”推进我市科技创新。合肥市多个部门日前拿出了一份“责任状”——《〈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工作方案〉任务分解》。为解决最根本的资金来源问题,合肥市将筹建股份制“合肥科技发展银行”。合肥市科技局将制定、出台创新型企业评价认定制度和标准,到2010年共培育150家创新型企业。  相似文献   

8.
《合肥科技》2007,(3):1-2
为什么全国唯一的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绣球”抛给合肥合肥未来能否诞生像联想这样享誉国际的高科技企业3月7日19:10至19:30,正在北京参加全国人代会的合肥市市长吴存荣,来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直播间,围绕合肥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的情况,接受中央电台《作客中央台》主持人的专访,并通过现场短信提问,与全国听众畅谈“科学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合肥科技》2006,(12):2-3
12月16日下午,我市召开了“2007年合肥科技创新工作年会”,会议由市委副秘书长于正金主持,市领导甄长琢、江明、盛志刚出席会议,市政府办公厅、科技局、信息办、地震局、创新办、科协、试点市示范区等部门的领导班子成员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0.
《合肥科技》2007,(6):1-2
6月20日下午,全市科技创新大会在市政务中心举行。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近日在合肥科技创新试点工作部际协调小组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全力推进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再上新台阶,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推动合肥跨越式发展中的战略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加快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7月16日下午,市委、市政府召开了专题座谈会,听取了省政府研究室关于“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政策支撑体系”研究工作有关情况的通报,并围绕此政策体系进行了充分的讨论。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孙金龙,市长郭万清,副市长朱宁、江明,市委秘书长林存安,市政府秘书长谢刚等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2.
《合肥科技》2007,(8):9-9
8月18日下午,第七届中国·合肥高新技术项目一资本对接会暨APEC科技创新与中小企业发展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八方宾朋。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国家知识产权局等部门领导也在京表示,届时将组织全国各地的科技队伍、高级专家,为“对接会”提供全方位支持,从根本上促进高科技企业在合肥科技发展中的主导优势,带动全国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肥西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高度重视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紧紧抓住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机遇,不断加大对科技自主创新的政策扶持力度,充分调动了全县上下推进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县科技创新步伐明显加快,科技实力进一步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明显提高。一是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14.
《合肥科技》2007,(3):2-3
这边技术“养在深闺”,那边产业求“技”若渴作为科技创新试点城合肥如何发动“引擎”?  相似文献   

15.
《合肥科技》2007,(1):5-5
新年伊始,合肥科学城建设传来喜讯:今年我市计划启动建设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示范区标志性建筑,初步构想建设28层,预计总投资将达到2亿元。  相似文献   

16.
《合肥科技》2007,(7):11-12
7月3日,备受关注的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示范区中央核心区的城市设计。在高新区管委会办公楼接受来自国内外规划设计专家的严格评审。至此,中国(合肥)科学城建设又进入了关键性环节,一个以“创新、研发、孵化、产业化”为核心理念的现代化宜居新城区,即将在年内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相似文献   

17.
为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大会精神,结合合肥市特点,笔者就建设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以下简称"创新试点市")有关政策提出如下建议.  相似文献   

18.
《合肥科技》2008,(2):9-9
积极申报以合肥为中心的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强调科技成果转化的“原创能力”,推动高新区以“千亿元产值开发区”为目标进行“二次创业”……作为全国首个也是唯一的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今年起,我市的科技创新将在一个“新”字上施展“大手笔”,形成带动全省创新的动力源。  相似文献   

19.
《合肥科技》2008,(2):9-10
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合肥打响新年“头炮”:投资4000多万元、占地面积达14000平方米的蜀山区科技企业孵化器正式投入使用,这也是目前合肥最大的区级科企孵化器。2月24日下午,蜀山区科技专家咨询委员会举行新年首次座谈会,来自中科大、安大、合工大、中科院合肥分院的30多位专家,共同向全省科技精英们发出“创业帖”。  相似文献   

20.
总结合肥创新型试点市的建设经验,为合芜蚌试验区乃至全国其他区域自主创新,提供各具特色模式的理论选择依据和实践操作手段。本文从培育创新型企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创新服务平台、集聚和造就创新人才、推进体制与机制创新等5个层面阐述了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发展模式;研究归纳了推进"试点"建设,必须注重整体联动、综合配套改革、政策落实、完善技术创新体系、狠抓人才队伍建设等建设经验;提出进一步深化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要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自主创新支撑体系、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转型升级、集聚创新人才和创新资本、扎实推进企业股权政策试点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