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用一级反应的热动力学无量纲参数法研究了环氧氯丙烷的酸催化水解反应。在20℃时测定了不同酸度条件下的反应速度常数,同时用光谱法测定了相应的高氯酸水溶液的酸度函数H_0利用这些测定结果讨论了环氧氯丙烷的酸催化水解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2.
应用一级反应的热动力学无量纲参数法,在25和下35℃乙醇—水混合溶剂中,研究了表面活性剂SDS和CTAB对苯甲酸乙酯皂化反应动力学的影响,测定了不同浓度的表面活性剂存在下的反应速度常数.结果表明,SDS胶束对反应有禁阻作用,CTAB胶束对反应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根据不等浓度二级反应的无量纲参数法,应用热导式自动量热计,研究了苄基氯与醋酸钠在30℃时的反应动力学.测定了反应的速度常数.讨论了溶剂和催化剂对反应速度常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热动力学的基础理论,应用一级反应的无量纲参数法的基本方程,测定了26.6℃和30.4℃下甲酰苯胺在二(口恶)烷-水混合溶剂中碱性水解的热谱曲线,计算了所测反应的动力学参数—速度常数;计算了反应的活化能.活化自由能及活化熵等热力学性质.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热动力学的基础理论,应用不等浓度二级反应的无量纲参数法的基本方程,测定了27.2和36.5℃下环氧氯丙烷在缓冲液中与碘化钾开环反应的热谱曲线,计算了所测反应的速度常数活化能、活化自由能及活化熵,本文还讨论了缓冲液的浓度和 pH 值对所测反应速度常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一级反应热动力学研究法:热谱面积差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两种一级反应速度常数的新算法-热谱面积差法。应用这两种新方法研究了苯甲酸乙酯的皂化反应和苄基氯的亲取代反应,其结果与文献值相吻合,验证了热谱面积差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用单形法进行动力学分析做了探讨和研究。应用我们改进的方法,可以准确获得动力学方程中的一系列参数,如反应速度常数和摩尔吸光度,同时也可为确定未知反应的类型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这种方法既适用于那些速度方程可积的反应,如简单的一级、二级反应,也可直接应用于那些速度方程不能积分的复杂反应。通过对原法的一些改进,解决了由于早缩所造成的不收敛现象。应用这一方法,我们首次测出了二苯甲酮光化反应中所包含的四个反应速度常数。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热动力学的基础理论,应用不等浓度二级反应的无量纲参数法的基本方程,测定了25℃下环己酮与氨基脲在缓冲溶液中的亲核加成反应的热谱曲线及速率常数,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药物贮存期的热分析动力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了药物的热稳定性,快速、科学、经济地预测药物的有效贮存期.方法用TG-DTG热重法测定药物的热降解曲线,用Coats-Redfern积分法求算出热降解反应为一级反应时的动力学参数活化能E和指前因子A,根据所得到的动力学参数求算出药物在贮存温度-室温(25℃)下降解反应速率常数k,进一步探讨药物已知有效期与反应速率常数k的负对数pk的相关性.结果市售药物有效期与热分析动力学方法求算得到的(室温25℃)pk存在相关性,根据市售药物贮存期可将药物室温(25℃)下pk划分为3个区间药品的有效期在1.5a或2a,定为区间Ⅰ,pk<7.5;药品的有效期为3a,定为区间Ⅱ,7.5<pk<11;药品的有效期为4a或5a,定为区间Ⅲ,pk>10.5.结论根据室温(25℃)下降解反应速率常数k和药物有效期的相关性,通过热分析动力学求算法可初步预测未知药物贮存期.  相似文献   

10.
在文[1、2]的基础上,建立了r=7的无量纲参数法,用该法研究了苯甲酸乙酯皂化、乙酸乙酯皂化、苄基氯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动力学.并对二级反应热动力学研究法的有关问题作了讨论.本文所用原理与实验方法在文[1—3]已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1.
报导了二氯化钯水解作用反应热的测定 ,并对热谱曲线进行热动力学分析 ,用特征热谱参量 ,得到了热动力学参数即反应热 ,反应速率常数 ,活化平衡常数和活化自由能 .  相似文献   

12.
应用有限时间热力学方法,分析了恒温热源条件下内可逆闭式布雷顿联产装置的火用输出率,导出了无因次总输出率及效率公式.利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分析了输出率与热导分配比、循环压比参数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存在最佳的热导分配比和最优的压比参数,使得装置的输出率最大.进一步探讨了循环温比、用户温比、电热比对最大输出率和最佳热导分配比的影响,发现,高温侧最佳热导分配比始终保持在0.5左右.  相似文献   

13.
根据热动力学基本理论,建立了简单级数反应热动力学对比参量方程,提出了一种确定反应速率常数的方法-半寿期法,该法只需要特征时间参量tm及相应的热谱数据便可方便地计算化学反应的半寿期和速率常数,通过几个简单级数反应体系的热动力学研究,验证了半寿期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锌 铬蓝黑R(EBBR)络合物在悬汞电极上的恒电流吸附计时电位溶出行为 ,讨论了恒电流大小 ,富集时间 ,溶液 pH等对dt/dE~E曲线的影响及测定锌的条件 .并进行了发样中锌的测定 .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加载速率对原状黄土强度和变形特性及其邓肯-张模型参数的影响,采用SLB-1型三轴剪切渗透试验仪,开展原状黄土在不同围压和剪切速率下的不固结不排水三轴剪切试验,并通过微观试验验证其宏观力学性质。结果表明:在试验参数设定范围内,剪切速率对原状黄土的力学性能有显著影响,不同剪切速率下原状黄土的偏应力-应变关系基本符合双曲线关系;初始变形模量随围压的增大而增大,随剪切速率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原状黄土的黏聚力c、无因次基数K、应力破坏比Rf和破坏强度与剪切速率之间存在明显的临界剪切速率转折点1.7 mm?min-1,此时各参数均达到最大值,无因次指数n无明显规律可循;当剪切速率小于此临界值时,黏聚力c、无因次基数K、应力破坏比Rf和破坏强度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增大,当超过剪切速率临界值时又有一定程度的降低,总体上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而内摩擦角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而逐渐增大且增大幅度甚微;试样的偏应力-应变曲线无明显的峰值点,呈应变硬化型;通过拟合曲线,得到了原状黄土试样的抗剪强度指标和破坏强度与不同剪切速率之间的拟合公式,以期更好地研究剪切速率的变化对西宁原状黄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测量了不同浓度荧光增白剂溶液的核磁共振T2谱,建立了T2谱中第一峰的峰点时间、峰高、峰面积等参量与荧光增白剂VBL溶液浓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荧光增白剂溶液的浓度与第一峰的峰高、峰面积之间不存在单值对应关系,而与第一峰的峰点时间之间呈现线性关系,即核磁共振T2谱的第一峰点时间可作为核磁共振法检测荧光增白剂溶液浓度的敏感参量,并给出了利用核磁共振法测量荧光增白剂溶液浓度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MB模型的修正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由于MB模型存在3个缺陷,工程上会引入无法接受的误差.本文修正了MB模型的后两个缺陷.针对第2个缺陷,提出了实际临界接触面积、最小有效分形维数、量纲一的最大有效分形粗糙度参数、最小有效材料特性等术语.根据MB模型和提出的计算术语,对两弹塑性接触粗糙表面的接触行为及界面的静摩擦因数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界面的静摩擦因数首先随分形维数的增加而增加,然后随分形维数的增加而减小;界面的静摩擦因数随分形粗糙度参数的增加而减小,但随材料特性的增加而增加,也随总法向载荷的增加而增加;当分形维数较小或分形粗糙度参数较大或材料特性较小时,静摩擦因数-量纲一的总法向载荷曲线为凸弧.  相似文献   

18.
根据热动力学的基础理论,本文建立了等浓度三级反应的无量纲参数法.计算了20℃时环氧氯丙烷与氢溴酸反应,15和20℃时甲醛与氮反应的速率常数.在误差范围内与文献值相符合.证明了等浓度三级反应的正确性,拓宽了无量纲参数法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9.
采用球形微凸体的赫兹接触理论和MB模型,对微接触点的温升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快速滑动区域内的分形区域实际接触面积的温升概率分布密度、温升补充累积概率分布函数的封闭式表达式.分析结果说明:量纲一特定滑动区域的实际接触面积随量纲一最大Jaeger参数增加而单调减小.量纲一最大温升随分形维数增加而减小,但随分形粗糙度参数增加而增加.量纲一温升随分形维数增加而增加.当分形维数为1.5时,实际接触面积的温升概率分布密度等于在一个弹性微接触点面积上的温升概率分布密度,基于正八边形面积的近似解适当接近精确解.温升的补充累积概率分布函数随分形维数、滑动速度和量纲一分形粗糙度参数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