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边,一群角马正低头贪婪吸饮,伺伏在旁的巨鳄突然一跃而起,场面顿时混乱,鳄鱼利齿鳞列的长嘴咬着角马的脖子,拖向深水,一路翻滚、甩打、撕扯,很快,片片碎肉成了鳄鱼们的开宴美食……这是电视记录片《鳄鱼》中一个充满血腥的镜头,鳄鱼的一番扭动、翻转,就是让人谈“鳄”色变的“死亡翻滚”。“死亡翻滚”是鳄鱼对付体形庞大的猎物的“必杀术”。被鳄鱼咬住拖下水的动物肯定会拼命挣扎,这时,鳄鱼会在水里不停地翻滚,只要翻上几圈或者几十圈,就是再凶猛的动物也被折腾得没气了。因此,鳄鱼得了个“天生猎手”的称号。如此残暴的动物,一个叫格林…  相似文献   

2.
范晓 《科学大观园》2009,(14):17-18
横亘新疆北部的阿尔泰山,蒙古语意为“金山”,自古以来就因富金藏宝而令人神往,我国唯一流向北冰洋的额尔齐斯河也源出于此。在新疆阿勒泰市富蕴县境内的金山深处、额河源区,有一个可可托海湖,傍湖有一个矿山小城可可托海镇。围绕着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地方,却足以为我们展开阿尔泰山最令人震撼的一段画卷。  相似文献   

3.
动物趣闻5     
海底动物的“激光武器”居住在海底世界的枪乌贼和乌贼能喷射出液体火焰来自卫。它们喷出的团状液体形状与它们自身的体形十分相似,因此具有以假乱真的迷惑性。那些追捕者经常在这种发光的“替身”面前捕风捉影,真假莫辨,而“障眼法”的实施者则早已不知去向了。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深湖”一词出现于国内部分地学类和石油类科技期刊中,根据所在文献的上下文推断,“中深湖”应属于地学中的沉积学范畴,对应于深湖(或半深湖和深湖)。“中深湖”本身含义不清,现有文献均未给出其定义,沉积学教科书上也没有出现过“中深湖”一词。因此,“中深湖”是一个错误的术语,不应继续使用。可根据资料条件和研究精度不同,规范使用“深湖”和“半深湖”这两个沉积学术语。  相似文献   

5.
在我们的印象中恐龙是一种身披鳞片、体形巨大的动物,然而事实也许并不如此,至少有一些种类的恐龙体形小巧、动作灵活,而且长有羽毛。那么,这些长羽毛的恐龙与鸟类起源有什么关系?它们是否就是鸟类的祖先?这些问题一直是进化生物学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也是争议最多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1942年,在喜马拉雅山区的路普康湖(Roopkund Lake又称“人骨湖”)发现了200多具人骨。这一发现随即引发了一场大争论,这些人骨像谜一样困扰着众多的历史学家、科学家和考古学家。这些人究竟是谁?怎么会死在这个渺无人迹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对外来术语引进的方式大多数人主张应以“意译”为主 ,即应按科学概念的内涵定出“名符其义”的译名 ,以反映所指事物的本质属性。但是 ,事物的属性往往包含不止一个方面。试以英语中spitz (dog)这个术语为例 ,它曾被译作“尖嘴狗”、“丝毛狗”、“尖嘴丝毛狗”、“狐狸狗”、“花嘴狗”和“波美拉尼亚狗”……。这些不同的译名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spitz(dog)的多种特性。例如 :有的译名突出了该种动物嘴脸的形状 ;有的译名侧重于该种动物皮毛的质地 ;有的译名抓住了该种动物的类属或产地 ;有的译名则通过类比的方法说明该…  相似文献   

8.
鸳鸯缘     
鸳鸯是一种吉祥鸟,也被称为“爱情鸟”,世界上主要分布在中国、俄罗斯、日本、朝鲜等地。鸳鸯是我国二级保护动物。春天时,鸳鸯飞到北方的长白山繁殖,秋天又飞到南方的昆明鸳鸯湖过冬,我们虽然可以在动物园里看到鸳鸯,但是却没有人工繁殖的。而在辽宁省抚顺县拉古乡小甸子村,却有一位农民唐晓东成了我国人工繁殖鸳鸯的第一人,而且因此成就了一段美好姻缘。一对鸳鸯改变了他的活法1993年4月10月,唐晓东出去打工,经过村子的小河边时,发现了一只受伤的鸟。他不知道这是什么鸟,心中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把它的伤治好,再放飞大自然。他把这只鸟小…  相似文献   

9.
1.猛犬霸主——中国藏獒又名蕃狗.多启.大狗.古称苍猊犬等等。产于西藏(国家二类保护动物.世界级珍稀种)。有狮头型.虎头型之分,有安多系.康坝系.青藏系的类别区分。藏獒是由1000多万年前的喜马拉雅巨型古鬃犬演变而来的高原犬种,是犬类世界唯一没有被时间和环境所改变的占老的活化石,它曾是青藏高原横行四方的野兽,6000年前才被人类驯化,古人称它是“天拘”藏獒研究者说它是“国宝”,是“东方神犬”是“举世公认的最古老,最稀有、最凶猛的大型犬种”,是“世界猛犬的祖先”。2.俄罗斯高加索牧羊犬原产地:俄罗斯,高加索共和国;起源时期:中世t纪;起初用途:家畜看护犬;现在用途:家畜看护犬,保安;寿命:9-11年;体重范围:45—70千克;体高范围:64—72厘米几个世纪以来,成群的羊生活在高加索,高加索是位于布拉克和里海之间的高地,与士耳其和伊朗毗邻。高加索牧羊犬与优秀的守护犬相似,至少600年来一直守护着生活在这里的羊免受人类和其它动物的侵害。这是世界上体形最大的猛犬之一了,没错!比臧獒还大一个量级。但另一方面,它的性格对人还比较温和,但有的品种对其他动物有较强攻击性,这会给主人带来不小的麻烦,发怒时,5,6个强壮的男子都无法制服。  相似文献   

10.
2004年10月4日,又一个“世界动物日”。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深圳野生动物园里到处是欢声笑语。动物园管理部门推出新颖的动物聚会《“动”“人”的乐章》使近两万游人在假日中与可爱的动物同乐。——新华网动物“过节”情趣盎然  相似文献   

11.
世人公认的两种最厉害的猫科动物是狮子和老虎。但是它们相比哪个更厉害?这个问题大家都感兴趣,而且众说纷纭,那么我今天就来详细地说一说吧。世界上现存的老虎有许多种,比如华南虎,西伯利亚虎(东北虎),孟加拉虎,苏门答腊虎,印支虎等。其中西伯利亚虎最大,成年雄虎体长可达3.3米,体重300千克以上。资料记载,最大的老虎是在原苏联中亚-共和国捕获的,体长4米,体重780千克,是普通狮虎的两倍!所以论体形,老虎是最大的猫科动物。而目前狮子只有两个主要亚种:非洲狮和印度狮。(常说的美洲狮其实是美洲山猫之误,美洲狮是最大的猫属动物,它跟我们的家猫同属一个属,亲缘关系更近。)其中印度狮体形较小,且数量已几近灭绝,我们常见到的是非洲狮。成年非洲公狮一般体长在2.3--27米,体重在250千克左右。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布里亚特共和国有一个叫“索博尔霍”的小湖,直径只有30米,深度竟超过20米。20世纪90年代有300匹马和500头牛及25人在这里遇难,都是掉进湖中不见尸体浮起,当地人称索博尔霍湖为“恐怖湖”。无独有偶,在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的浑善达克  相似文献   

13.
人们通过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逐步认识各种动物,给它们取了名。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对动物的名称叫法都会不一样。而且不同的时期,动物名称也在变化和发展。特别是动物分类学发展到林奈时期,开创了拉丁文形式表达属、种的动物命名“双名法”。从此,在国际范围内,动植物的科学名称有了普遍接受的规范化的学名,为后来生物科学的交流和进步奠定了基础。我国作为一个世界上具有最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家,沿传下来许多动物的中文名。在相当程度上,这些名称反映了人们对动物的认知程度,尤其是用恰当的边旁或字冠来表达,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如“貓”、“狼”、“麂”等,都反映了朴实的动物分类概念。随着现代生物学发展的需要,开始为动植物的中文命名作了规范化的规定。为动物制定规范的、统一的中文名是客观的需要。一、动物中文名制定的一些基本原则我们在编订哺乳动物中文名的过程中,采用了下面的一些原则:1.沿用现成的中文名,轻易不作“订正”,以免形成更多的异名;2.没有现成中文名者,按下列原则订出中文名:如有俗称而无明显不当的,则予以沿用;根据其拉丁文学名的含义订名;根据物种或其他分类单元的特征订名;根据物种分布或产地订名;国内无分布的但有外文名可依者,参考其含义订名;根据命名人姓氏订名;根据拉丁文学名或英文名译音订名。二、动物中文名推行中的一些问题与专业人员使用的学术名词不同,由于动物名常常为普通老百姓所使用,以及我国地区的辽阔,因此在动物中文名的制定和实际应用中,经常会碰到一些不易解决的难题,往往不是简单地发布规定所能解决的。下面列举一些哺乳动物的例子说明影响动物名称统一的难题:1.习惯带来的问题大熊猫还是大猫熊?我国动物名称早就根据它的分类归属定名为猫熊。根据在于它的体形像熊,在进化史上也同熊类亲近,不同于猫类。在过去很长的时期里,猫熊这一叫法已经相当固定。只是到了70年代中期这一国宝“出使”美国,大量新闻媒体在报道中用了熊猫这个名称,一时势不可挡。本来是猫熊的这一国宝,从此就改名成了熊猫。那么,现在社会上已经普遍接受了的熊猫这个叫法,还要不要订正。或者各叫各的,即社会上流传的叫法尽管是熊猫,教科书和动物学出版物(总是少数人吧)仍叫它猫熊,就让这两个名称分别在不同情况下共存?是应该探讨的问题。2.学名和俗名动物的俗称往往同正式的学名不同,形成社会上习惯叫法与书本上用法不同。这样的例子很多。麝叫做香樟,麋鹿叫四不象,豹猫叫狸子,黑熊叫狗熊等,论使用和接受率来统计,书本的用法总是居少数。久而久之,很难说哪个名称会存在更久远。至于蝙蝠叫做“飞鼠”,鼯鼠也叫做“飞鼠”等,本来是完全不同的动物,俗称却叫做相同的名称,这种情况也不在少数。通过这类情况,就比较容易理解制定和使用规范化名称的必要性。3.商品名和动物中文名九节狸——大灵猫、黄狼或元皮——黄鼬、獭狸—海狸鼠等等,这些毛皮行业通用已久的名称,其科学含义并不多,但商业、外贸、媒体等应用面不小,给动物学命名带来一定“威胁”。4.古字带来的问题我国著名的,长江特产的淡水豚——白,长期以来都称白鳍豚或白旗豚。经过专家考证后,认为它并无白色的鳍或旗,应正名为古籍中所用的白。但是,这种考证如果当真来开展的话,可能带来的正名问题不在少数,给熊猫再来个正名为古字,就大可不必了。所以,是否必要去费力考证,值得商榷。5.简化字带来的问题狍、獐、猫等等,许多动物的中文名本来的字义反映了动物的归属,麅、麞、貓等人们一看便知道是什么类的动物。随着简化字的推行,改了边旁或字冠,倒成了问题。如果后人要认真的话,就让他们去考证吧。6.含有不可接受的政治含义的名称某些动物的科学名称带有根本不能接受的政治含义,例如曾经有人订了一个带有伪“满洲国”字样的拉丁文学名,中文名称当然不能照用。即便是有动物命名法规限制的拉丁文学名,也必须予以废除或订正。但还要注意,对于一些本来不含政治恶意的名称,就不要强词夺理,非来个正名不可。例如沿用已久的藏酋猴,本无不尊重少数民族的意思,不必特意上纲。由此看来,动物中文名问题可以归结为:动物中文名要不要统一,能不能统一,或在多大程度上能够统一,怎样才能统一?首先,前面所举的例子,当然不是说明制定统一的动物名称就不需要了,也不是说规范化名称可以置之不理,用不用皆可。制定一套规范的动物名称,还是必要的。尽管如此困难,我们应该尽可能地敦促使用统一的、规范化的中文名,并力求其相对稳定,切实做到有利于科学交流。但是,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动物的中文名。应该允许通过实际使用过程来考验和修订。这就需要进行一些必要的考证。在推行中,逐步完善中文名。科学命名的准确或科学与否,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准确和完美。但同时认为,不必要的考证或订正,有时效果适得其反,反而增加了许多动物中文名的同物异名,于科学交流无所帮助。过于学究气可能是困难的,会脱离社会大众,会形成更多的中文名的同物异名,反而添了烦恼,也是行不通的。  相似文献   

14.
经过69年的等待,曾经因各种原因被没能记录下来的沥青滴落实验终于实现了突破,而这是被摄像机拍摄到的整个沥青液滴滴落过程还是首次。此次拍摄的这个实验开始于1944年,设置在爱尔兰都柏林的圣三一学院。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展现沥青的高黏度和低流动性。沥青在室温下呈现为坚硬的固体,但其本质上是液体,只是流动速度非常慢。沥青滴落实验开始时,首先要将沥青样品加热,然后倒入一个密封的玻璃漏斗中。玻璃漏斗中的沥青还需要经过三年的时间进行沉淀和稳定,然后漏斗才解封。对于在都柏林进行的这个沥青滴落实验,其源头已经不可考。有人认为这是圣三一学院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欧内斯特·沃尔顿教  相似文献   

15.
肯尼亚一只小河马在海啸中幸运逃脱,但是海浪却永久地带走了它的妈妈。就在小河马失落无助的时候,一只体形巨大的百岁老龟走进了它的生活,成为了它的“新妈妈”。据法新社1月6日报道,这只小河马名叫“欧文”,目前的体重是300公斤。在26日的海啸中,“欧文”被巨浪从萨巴基河(Sabaki)带到了印度洋,好在最后被冲上了岸,并及时地被野生动物巡逻员发现,从而保住了性命。现在,“欧文”被送到了肯尼亚港口城市蒙巴萨的动物管理机构,并快乐地和一  相似文献   

16.
一个男人爱上一个女人,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关键是这种爱能否持久。一对恩爱的夫妻有了孩子以后,他们开始了分床而居。白天工作紧张、疲惫,晚上又要照顾孩子,渐渐地二人之间的话题越来越少。“我有个郑重的请求。”妻子首先意识到了他们之间潜伏的危机,终于有一天,她对丈夫说。“什么请求?”丈夫 漫不经心地问。“每天抱我1分钟。”丈夫用不解的目光望了妻子好久,笑了:“有这个必要吗?”“我提出了这个请求,就证明有必要;你发出了这个疑问,就证明更有必要。”“情在心里,何必表达。”“当初你要是不表达,我们就不…  相似文献   

17.
高传 《科学大观园》2009,(14):56-56
前苏联堪察加半岛上克罗诺斯基禁猎区的一个长约2千米,宽100—300米的狭长地带,是一个动物的地狱。这里成了熊类、狼、獾和许多小动物与禽乌的天然“坟场”。在这里,到处都充满着死寂、荒凉,密布着纵横交错的深沟、深坑。天然硫黄出口在这里随处可见。这里除了在它的斜坡上覆盖着终年生长的雪苔外,几乎寸草不生。有一个森林看守人曾亲眼看到过这样一种情景:一只膘满肉肥的大熊闯入了“死亡谷”,  相似文献   

18.
“外星人”是很热的话题,“外星人”是使用频率很高的单词。所谓的“外星人”是指目前地球人尚不清楚的外星高智力生物。然而,我们现在使用的“外星人”这个词,是不恰当的。首先,我们是将这种外星高智力生物当成了人,这是不合适的。人,是一种动物,人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哺乳纲灵长目人科人属,人类是地球上由其他动物经过几百上千万年进化而来的,只有这种动物才可以称之为人。而“外星人”,首先应该是一种生物,但是这种生物并不是地上产生的,尚不知是由  相似文献   

19.
远航 《科学大观园》2005,(24):42-43
“野人”,一般学术研究上不叫野人,叫“类人动物”或“奇异动物”。而大多数老百姓说到这个东西时就叫“野人”,后来就变成约定俗成。对于野人,动物学家认为至今尚未见过野人的标本,也没有搞清楚叫做“野人”是否准确。社会各个方面也一直对“野人”的存在持有争议。一部分动物学家认为没有,而另一部分古人类学家认为它们的存在是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20.
裴钰 《科学大观园》2009,(12):62-63
2006年,挪威奥斯陆自然史博物馆的古生物学家胡拉姆博士带领的发掘小组在位于北极圈附近的斯瓦尔巴特群岛上发现了一具巨大的上龙科动物的骨骼化石,共计两万余个碎片。2008年,他们终于还原了这个外貌凶恶,头骨巨大怪物的头骨。他们给这个怪物起了一个昵称“掠食者X”。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