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于"自上而下"法对中国大陆30个省区的入境旅游碳生产率进行测算,并使用变异系数衡量入境旅游碳生产率的地区差异,借助莫兰指数对入境旅游碳生产率时空演变特征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入境旅游碳生产率总体呈波动增长趋势,年增长8.63%;东、中、西部增长趋势未见显著差异,东部地区增幅略高于中西部地区;入境旅游碳生产率西低东高,存在明显空间集聚现象;低、高入境旅游碳生产率省区分别与低、高省区为邻,空间集聚性大于异质性,且以低入境旅游碳生产率省区彼此为邻现象为主;入境旅游碳生产率在局域空间分布上较为稳定,高-高集聚区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低-低集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对入境旅游碳生产率时空演变特征的研究不仅丰富了旅游碳排放研究的内涵,还有利于中国各省区分享发展低碳旅游经验.  相似文献   

2.
运用Theil指数对新疆入境旅游经济2001—2011年时空尺度上的总差异、地带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时间尺度上,近11年新疆入境旅游经济地带内差异、市际差异以及北疆地带内差异演变趋势相同,都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北疆地带间差异和东疆地带内差异总体呈下降趋势,南疆地带内差异有较微小幅度下降趋势;东疆地带间差异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南疆地带间差异演变趋势较平稳.在空间尺度上,非均衡性是新疆入境旅游经济在此阶段的特征,地带内差异是市际差异的主要贡献者,北疆地带内差异是地带内差异的主要贡献者;各地带间差异都较大,其中北疆与南疆地带间差距最大.在此基础上,对旅游资源禀赋、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及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运用空间回归模型,选取中国大陆31个省份2003~2011年旅游外汇收入等相关面板数据指标,实证研究了我国入境旅游经济与接待人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入境旅游经济与入境旅游人数存在正相关、稳定性以及长期动态均衡关系.在相同入境旅游人数的情况下,发达地区的旅游外汇收入高于其他地区;甘肃、湖南、山西3省接待人数对入境旅游经济的影响最大;新疆、海南、甘肃、青海等地的入境旅游经济对接待人数的依赖程度极强.  相似文献   

4.
用泰尔指数Theil定量评价2001—2011年新疆入境旅游经济时空尺度上的市际、地带间和地带内差异变化状况.结果表明,在时间尺度上,11a新疆入境旅游经济市际差异TP、地带内差异Twr以及北疆地带内差异Twr演变趋势相同,都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东疆地带内差异Twr、北疆地带间差异Tbr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南疆地带内差异Twr有微小幅度下降趋势;东疆地带间差异Tbr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南疆地带间差异Tbr演变趋势较平稳.在空间尺度上,新疆入境旅游经济发展存在非均衡性,市际差异TP主要来源于地带内差异Twr的贡献,地带内差异Twr主要来自于北疆地带内差异Twr的贡献;各地带间差异Tbr都较大,其中北疆与南疆地带间差距最大.根据上述结果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空间计量分析原理,选取2000-2009年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国内旅游收入、旅游外汇收入作为解释变量,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被解释变量,运用普通计量回归模型(OLS)和基于地理加权的空间计量经济回归模型(空间滞后模型,SLM),对广东省区域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加入了地理权重,空间计量回归模型较普通回归模型能更好地解释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国内旅游与入境旅游均对经济发展起积极作用;国内旅游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较入境旅游弱,且呈不断弱化趋势,入境旅游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呈不断加强的趋势;最后就广东省旅游业发展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运用重力模型和空间错位指数模型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浙江省及11个地级市近10 a来的入境旅游流、旅游景区、星级酒店的空间错位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近10 a来,从宏观上看:1)浙江省入境旅游流,旅游景区、星级酒店的重心均集中在绍兴市;2)三者之间的空间错位指数均不高于0.4,空间错位程度不明显,其中星级酒店-入境旅游流的空间匹配性最好,旅游景区-入境旅游流匹配性最弱;3)2007年是旅游景区与入境旅游流的空间错位指数转折点,2007年之后其匹配程度逐渐趋良好.从微观上看:1)整体而言,湖州的入境旅游流、旅游景区、星级酒店空间匹配性最好,而杭州最弱;2)2007年是部分地市在旅游景区-星级酒店和旅游景区-入境旅游流匹配度上的转折点,2007年之后这些地市的数值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匹配逐渐趋于良好.  相似文献   

7.
我国入境旅游市场竞争态及其转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旅游业市场竞争态及其转移模型.该模型不仅可以定量分析、对比旅游市场的现实竞争态特征,而且可以揭示每一市场竞争态的转移是遵循"瘦狗市场→幼童市场→明星市场→现金牛市场"的循环过程.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市场研究,确定本地区在旅游市场中的地位,明确现在和未来市场竞争的优势和劣势,为地区旅游业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依据.应用这一模型,对我国近年入境旅游客流量,在Lotus1,2,3(5.0)软件上进行数据处理,建立各省区目的地市场竞争态并进行竞争态转移分析.  相似文献   

8.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8,(2):117-122
以2011—2015年河南省入境旅游外汇收入作为衡量指标,采用标准差、变异系数和泰尔指数等方法探讨河南省五大旅游区之间入境旅游经济的区域差异性以及空间集聚.研究表明:河南省入境旅游虽获得了较快发展,但地市间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都呈持续增大的态势;五大旅游区在地带间差异和地带内差异上也呈现着各自不同的特征,区域差异明显;此外河南省入境旅游向热点旅游地集聚的态势较为显著,五大旅游区分离系数减小,核心城市旅游区聚集态势显著,空间集聚增强,而且洛阳市、郑州市、焦作市、开封市等地成为入境旅游经济的增长极.五大旅游区入境旅游经济的差异性主要与当地旅游资源、交通区位和旅游设施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以1999—2008年新疆入境市场的相关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亲景度和市场竞争态指标,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新疆入境旅游客源市场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从时空角度探讨4类亲景度市场和4种市场竞争态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新疆入境旅游客源市场亲景度差异显著,大部分属于亲景市场,年际变化较大,呈下降趋势,亲景度空间变化层次明显;②新疆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竞争态的转移形态为飞跃→稳定→衰退→复苏→衰退→复苏→衰退,总体呈现恶化趋势;③亲景度高的客源市场多为幼童和瘦狗市场,亲景度低的客源市场却不一定是明星市场和金牛市场,后两者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确定了新疆入境旅游发展的重点市场、主要市场和潜在市场,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利用区位熵指数和竞争态模型,探讨中国滨海入境旅游产业集聚水平的空间格局演变及其发展的竞争态势.结果表明:中国滨海入境旅游产业集聚水平高,典型区域空间分布呈三级分化格局,泛珠三角重心地位稳固,环渤海相对落后;典型省市之间的入境旅游产业集聚水平表现出明显的经济和资源导向性,即经济发展越好、旅游资源禀赋越高的省市其专业化生产水平越高;典型区域间差异逐步缩小;但区域内发展不均衡,增长极的极化作用显著,发展相对放缓,次级增长中心发展潜力较大.文章最后从旅游合作、政府主导和产业要素优化与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均衡区域入境旅游发展的战略方针.  相似文献   

11.
东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的原始宗教在灵魂观念、图腾观念、祖先崇拜、宇宙观念、巫师与巫术等诸多方面既有共性,又有明显的差异。通过比较研究,可见青藏地区的本教是在本地土著居民中土生土长的原始宗教,并不是东北地区萨满教影响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以pRK2073为辅助质粒、通过三亲本杂交,将携带豌豆根瘤菌吸氢基因的质粒pAL618转移到花生根瘤菌NB2中,通过抗性筛选、质粒检测及吸氢活性测定,获得一系列能稳定遗传的结合株,其中NB2-7,NB2-11在自生条件下其吸氢活性为受体株的15倍,在共生条件下其吸氢活性为受体株的2~3倍.  相似文献   

13.
2013年以来,“丝绸之路经济带”已引起我国最高决策层的重视,即将成为我国和中亚各国共同推进的跨洲区域合作。西藏从唐代起就通过唐蕃古道、茶马古道等古商道、驿道或贡道与古丝绸之路相连接。改革开放以后,西藏经济北向、东向发展步伐加快,通过青藏经济一体化,融入“大西南经济圈”,可以说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融入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文章通过阐述西藏和丝绸之路的关系,试图说明西藏加入或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意义及可能性,并对西藏借助该经济带促进自身外向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新疆地区南邻西藏、青海,东南接甘肃、东与内蒙古相连。秦汉时期,除其东南部分地区与化比较进步的甘肃接近外,当时的青海、西藏地区经济、化都比较封闭、落后,但都在该地区(时称西域)形成许多城邦小国,经济、化都超过了西藏和青海。其根本原因是汉武帝后直归中央王朝管辖,与中原来往较多,又对西方、南方的国家开放,东西商人、使、僧人、官吏等将汉化、西方化带进了新疆地区。其化反转过来又对西藏和青海地区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5.
采用求解非线性全局优化问题的模拟退火法作为反演手段 ,对面波波形进行反演 ,研究青藏高原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通过青藏高原的面波波形振幅谱显示出在周期为 2 0 s和4 0 s时存在两个极小值 ,这可能是由地壳中存在低速层引起的。面波波形反演得到的速度模型也证实了青藏高原在 2 0 km深度左右普遍存在低速层 ;喜马拉雅山造山带在 6 0 km深度附近也存在一低速层。壳内低速层是青藏高原变形及隆升过程最重要的动力学边界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测算出青藏高原各州市人均GDP与全国水平的差距。从静态来看,除青海省海西州、西藏拉萨市和西藏林芝地区之外,青藏高原其他州市人均GDP均在全国人均GDP之下。与全国人均GDP差距最大的州市为青海省玉树州,其次为四川省甘孜州,再次为青海省果洛州等。从动态趋势来看,首先人均GDP高于全国水平的青海省海西州、拉萨市和林芝地区,超过全国水平的差距逐渐增大。研究表明,具有输出能力的产业、合理的产业结构和持续的发展能力是地区GDP逐年上升的根本动力,并就培育具备输出潜力的产业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7.
司法管辖,是研究清王朝涉藏刑事案件处理时,必须认真考察的问题。在青海藏区,由于生产方式、民族习惯、地理环境等方面的原因,涉藏案件的司法管辖权体现出许多民族地方的特点。同时,由于涉藏案件主要涉及藏族与其他民族间的冲突解决,也使得青海藏区司法管辖权分配更为独特。在清王朝对青海藏区的全面施治过程中,在"农牧分治"的总原则下,清王朝结合地方特点,不仅设置了专门的管辖机构,而且在分管区域内,又结合冲突主体、地域、原因等分别作出了制度上的安排。这有效保障了涉藏刑事案件的及时解决,也有利于王朝统治的巩固和藏区的秩序安定。  相似文献   

18.
长江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与沿江带的环境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上游金沙江段的展布形态为一向NE凸出的弧形,宜宾-宜昌段主要为向NW凸出的弧形;中游近似于"S”形;而下游则是向N凸出的弧形.这一特殊的自然地理面貌严格受青藏地块、秦祁昆地块和扬子板块的构造格局控制,是特提斯构造系统和太平洋构造系统及其二者复合作用的结果.沿长江地带的地震活动是上述两大构造系统下,新构造运动所致,在二者的接合部位地震活动最强烈.长江沿岸的地质灾害严格受岸坡的岩石类型、结构面规模以及产状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长江的形成和沿江带的环境效应与大地构造背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滇藏民间商贸交流发展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滇藏民间贸易发展的驱动机制、滇藏民间贸易面临的主要问题、滇藏民间贸易的发展前景、如何进一步构建促进其发展的机制等问题。需要认真分析和研究。研究表明。滇藏民间贸易不仅是促进云南和康藏地区区际经济联系的重要载体和发展动力,而且也是滇、藏、川、青等中国西部相邻民族省份间互动发展、共同促进对外开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党在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中,从过程到内容,从理论到实践,都有一些特点。“以特别真诚和尊重西藏民族的感情对待西藏民族”、“根据西藏人民觉悟意愿实际,稳步推进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宗教界上层爱国人士发挥了特殊历史作用”、“十分强调给西藏经济发展以支持帮助”、“特别注意保护发展西藏的民族化”、“突出强调维护祖国统一与民族团结”就是其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