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中苏关系的破裂并非人们常说的始于苏共20大。1958—1959年才是中苏关系破裂的关键期。中苏关系破裂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国家安全受到的威胁及对它的认识,意识形态的纷争只是中苏关系不睦的表现或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领袖个人因素对中苏关系恶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骆晓会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2,21(2):98-103
肯定领导者个人因素在一个相对短暂的历史进程(包括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苏关系恶化的历史进程)中,可起关键作用或决定作用,这并不违 背唯物史观的根本原则;特别是当时中苏两国的政治体制均处在高度集权的背景下,个人意志和决策也很容易强加到党和人民的意志和利益之上,导致和决定中苏关系恶化的领袖个人因素。主要体现在毛泽东与赫鲁晓夫在国际国内利益上的冲突和背离以及两个政治品质和性格上的相同与相异。 相似文献
3.
骆晓会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1(5):69-72
国家利益冲突,意识形态分歧对中苏关系恶化起了一定的制约作用。中国领导人实际上并不真正看重意识形态问题,而苏联领导人在这方面的意识更淡漠。中苏两党及其领导人在意识形态问题上相互曾多次作出妥协和让步,尽力维护团结,减少分歧。如果没有其他更关键的因素,意识形态分歧不可能将中苏关系引向绝境。 相似文献
4.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时代的产物,一直承担着生产队、工作队、战斗队的光荣使命。在中苏关系紧张时,新疆兵团还承担着保卫国防的艰巨任务,顺应形势的需要,加强了武装建设,建立了边境农场带。中苏关系和解,特别是苏联解体后,新疆兵团的边境团场成为了新疆对外交往的前沿。 相似文献
5.
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末,中苏关系从结盟到"蜜月"时期,发展到论战爆发,最终关系全面恶化,彻底破裂。这不仅对两国关系的发展造成影响,而且造成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大分裂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低潮局面。两国关系的大转变是多种因素、多种矛盾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产物,既有意识形态因素、也有国家利益的冲突,还有领导人之间的好恶及性格因素。 相似文献
6.
宋海洋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4,(4):114-117
日本投降之后,东北问题成为苏联与国民政府最重要的外交议题之一。在双方的数次交涉中,撤军接收和经济合作成为双方关注的焦点。由于政治形势的变化,东北问题也越来越复杂,苏联在对华政策上逐渐发生了转变,东北问题也对日后中苏关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刘金福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8,27(2):36-39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此间中苏关系的发展是体现这一变化的一个重要侧面。这一时期中苏关系的演变是国际格局影响的结果,同时又有力地反作用于国际格局。 相似文献
8.
刘金福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8,(3)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此间中苏关系的发展是体现这一变化的一个重要侧面。这一时期中苏关系的演变是国际格局影响的结果,同时又有力地反作用于国际格局。 相似文献
9.
他对苏始终不信任,屡次发动反苏事件,甚至进行局部对苏战争,但又数度与苏合作,争取苏联对中国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及其统治的支持。 相似文献
10.
1958年9月下旬,赫鲁晓夫要求将坠落在中国境内的美制"响尾蛇"导弹送苏联研究。因中方对该导弹先行研究拖延了移交时间,加之苏方人员怀疑中方有意扣留了导弹上的敏感元件,结果以赫鲁晓夫为首的苏共中央主席团,单方面作出了废除向中国提供武器装备的《国防新技术协定》的决定。此项决定加速了中苏关系走向破裂。 相似文献
11.
巫春庚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5(4):8-11
发生于20世纪50—60年代的中苏论战,涉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内容相当广泛。尽管双方在论战中没有直接阐述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但我们可以从双方论战的文章中探究出他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些理解,对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认识最集中地体现了双方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解,对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和任务的认识自以为真正认识并坚持了社会主义本质。对社会主义最终目的的认识最后也脱离了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内容的正确方面,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秦昊扬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4,17(4):8-11,20
在中共党内,最早认识到毛泽东军事才能的是周恩来.周恩来全力举荐毛泽东为全党的军事领导,并心悦诚服地拥戴毛泽东的领导;在毛泽东遭受打击排斥时,又竭尽所能地维护毛泽东的军事指挥权.在毛泽东从一支红军、一块根据地的领导人最终成为全党全军领袖的过程中,周恩来可谓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3.
在中苏两国蜜月期的短暂边界安宁之后,随着中苏两党论争的不断升级、两国间裂痕的不断扩大,双方关于边界问题的争执也随之而起,边界冲突也日渐激烈。迫于严峻的边界局势,双方终于开始了首轮边界谈判。然而,由于观点分歧太大,谈判终于无果而终。 相似文献
14.
我国田径教材发展的走向——与前苏联教材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苏联在田径基础理论研究方面是世界上先进国家之一,我国田径教材与前苏联田径教材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将我国的田径教材与前苏联教材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前苏联田径教材向着训练方向发展,而我国田径教材则向着教学法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的世界政治格局中,大国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在地区和全球事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东北亚,中俄作为两个力量较为强大的邻国,两国关系的发展对该地区的和平和稳定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因而,在东北亚合作的背景下,力图突破中俄两国合作中的各种障碍,深化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维护该地区的和平与发展成为两国共同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余和生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3,23(5):21-24
毛泽东文艺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在文艺领域系统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文艺观,而且在与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科学地总结了中国文化史和文艺史的经验,对中国的新文化和新文艺进行了体系性的理论概括和开拓,成为中国新文艺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的政治关系,经历55年的曲折发展,最终形成战略伙伴关系,这是两国人民智慧和友谊的结晶。中国印尼两国的战略伙伴关系,是建立在双方的共同利益和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达成高度共识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研究总结国内外革命斗争的经验,深刻分析战争的起因,战争爆发的可能性,战争性质的划分.以及战争的逻辑与定律等,从而形成了他关于战争与和平的基本观点:“两个想不开”;“两种可能性”;“两类性质两条态度”;“两个逻辑两条定律”。 相似文献
19.
张雁影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6,9(3):9-12
鲁迅、毛泽东都读过“上大人孔乙己”25字描红纸上的歌诀,并且都与这段歌诀结了缘。鲁迅源自这段歌诀创作了著名小说《孔乙己》;毛泽东留下了这段歌诀的珍贵手书,两人都通过歌诀获得启蒙教育,并对歌诀产生浓厚的兴趣,被后人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20.
邓丽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4(6):8-11
文化多元化已经成为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不可阻挡的趋势.文化在社会发展和进步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它已经变成为一种最重要的资源,改变和决定着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式.据此,从毛泽东的文化观分析入手,指出毛泽东的文化观已成为引领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方向.面对新形势,只有积极应对,才能使中华文明走向世界,才能使中华民族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