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佛教初持中国即获成功的原因进行了多角度探讨,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兼容并蓄的博大精深、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某些相通、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互补及佛教主动适应中国传统文化等诸多因素的综合,是佛教初传成功的原因所在。对此问题的探讨,有助于正确认识中外文化交流的意叉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不同历史时期佛教和基督教在华传播情形作一比较,得出两种外来宗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之间发生的依附和碰撞,进而阐明中国固有文化对外来文化所具有的排斥性、开放性与包容性。  相似文献   

3.
宗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人类文化,宗教文化是人类自觉思维的产物,不同宗教文化的表述形式及表述内容都对其本民族的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基督教是西方文明的重要思想来源和精神基础,而被中国本土化了的佛教为中国文化带来了新的精神意境和人生观念,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着极其广泛和深刻的影响。本文就基督教与佛教不同的宗教理念,从生命意识、家庭伦理以及人际交往三个方面入手来此较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探讨宗教对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文献传播是佛教在中国汉地实施传播的一种方式。佛教在中国汉地的文献传播方式是按照佛经汉译→汉文经录编撰→汉文大藏经刻印这一历史进程进行传播的,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三者之间彼此关联,对佛教在中国汉地的成功传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基督教在西安市传播速度加快的原因有历史、社会、个体心理三个方面。基督教本身的“普世性”,建国以来的“三自”爱国运动,改革开放以来多元价值体系的形成,各种社会制度的改革,思想政治工作的疏漏等,使宗教成为一些社会弱势群体无奈的精神选择。而基督教的教堂集会式传教,唱诗等形式又成为各种宗教传播中较好的、能吸引信众的方式。基督教与中国传统文化逐渐结合起来,渗透进具有厚重传统文化积淀的西安文化氛围中。因此,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和对基督教的规范化管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基督教与近代西方文化在朝鲜半岛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传播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内容,而宗教传播又是文化传播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基督教与西方文化的这一关系在近代朝鲜半岛表现得非常明显:首先是近代早期朝鲜的知识分子被以基督教为中心的西方文化所吸引,使基督教得以在朝鲜半岛扎根,并使西方文化在这里进一步传播。继而是19世纪后半期开港以后,西方传教士的不断到来,使基督教和西方文化在朝鲜半岛以更大规模传播,并在朝鲜半岛的近代教育和文化“启蒙”运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文章依照文化传播论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以近代西方传教士在西藏传教活动的情况为切入口,从藏传佛教和基督教教义差异、西藏社会环境、藏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及传教士自身等因素入手,对近代西方诸国在西藏传播基督教受阻的成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吴冬梅 《科技信息》2009,(16):109-109
本文试图探讨中国佛教与西方基督教两大宗教中人、神或佛在教义中地位。信众修证道路以及生死观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1890年,基督新教的"内地会"首先在洛阳传教,随后新教的信义会、圣公会和天主教等先后传入洛阳.基督教传入后,设立教堂、开办医院、建立中小学、举办孤儿院,大力发展信徒,积极传播福音.基督教在洛阳的传播有以下特点:整体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教会医疗事业比较发达;各派之问和谐发展;注意在中国人中发展传教的骨干分子;传教组织比较严密;对洛阳的教育、医疗和社会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罗萍 《科技信息》2011,(24):127-127
基督教作为西方文明的根基,早在唐代就传入中国,却始终未能融入中国社会,本文分析了基督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以及它对现代文明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督教是西方文化的精神支柱。它传入中国数百年来,对中国文化和中国语言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基督教传入中国的途径以及基督教专有名词的汉译方法及其运用,论证了基督教对中国文化和语言所产生的历史和现时影响。  相似文献   

12.
基督教新教是16世纪初期在宗教改革运动中脱离天主教而形成的派别,是基督教三大派别之一。其创始人是德国维登堡大学神学教授马丁.路德。19世纪初期基督教新新教传教士开始到中国传教,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新教传教士凭借着不平等条约所赋予的特权纷纷进入我国内地传教。1861年,亲行政雒魏林在伦敦布道会的派遣下,首先来到北京创了传教事业。从此,基督教新教在北京传播开来。  相似文献   

13.
唐代,中央政府与四周临国及域外民族加强了政治、经济、文化的往来,一些世界性和区域性的宗教在此时传入中土,或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基督教的异端聂斯托利派于公元七世纪中叶沿着河西走廊进入中国内地,被称做景教。历史上景教在河西传播留下的史料非常少,本文凭借一部分史料对景教在河西走廊的传播情况作了以下推断。  相似文献   

14.
近代基督教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传播 ,是伴随着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西南地区的侵略而来的。基督教在传播过程中 ,与云南部分少数民族社会原有宗教信仰及其生活方式、传统习俗以及价值观念和思维习惯发生了碰撞和冲突 ,从而显示了与中原内地不同的传播特征  相似文献   

15.
刘勇 《科技信息》2011,(10):I0155-I0155
基督教在日本的传播经历了一个非常坎坷曲折的历史过程。一种异质宗教的传入,必然与既有的宗教产生碰撞,基督教在日本主要是和神道教、佛教和儒教产生冲突,同时包括了布教携带的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的冲突,斗争形式主要是通过宗教思想的冲突展开。  相似文献   

16.
中日佛教交流源远流长,公元6世纪左右,中国佛教便传向了日本,并在日本发扬光大。中国佛教交流在不同时期,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根据两国间的佛教交流中的内容、形式及其特点,大致可以把两国佛教交流划分为四个时期:中国佛教在日本的传入和传播;中国佛教在日本的发展;中国佛教的日本化;近代中日佛教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佛教在古代广西的传播及其对广西的少数民族文化思想的影响。根据文物考古和文献资料,可以初步确认佛教在两晋南北朝时期传到了广西地区;唐代有了很大的发展。桂林成为岭南的佛教中心;宋元明清,佛教的影响逐步从桂东北扩大到桂中、桂南和桂西南地区;广西壮、瑶、侗、水、仫佬等族的生死观念、社会公益思想、年俗节习、宗教仪式等文化思想的形成与佛教的传入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营口被开辟为商埠,基督教也开始向东北传播。传教之初,基督教遭到民众的强烈排斥,但最终得以在东北立足并取得一定的发展。传教士开展的社会事业在客观上推动了基督教在东北的发展,而中国东北地区的文化特点则是其得以融入本地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9.
居士与中国近代佛教复兴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近代佛教复兴运动,是一场旨在振兴佛教的宗教文化运动。无论是运动的开启还是运动的发展,在家居士都起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营口被开辟为商埠,基督教也开始向东北传播。传教之初,基督教遭到民众的强烈排斥,但最终得以在东北立足并取得一定的发展。传教士开展的社会事业在客观上推动了基督教在东北的发展,而中国东北地区的文化特点则是其得以融入本地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