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禅籍中“得”的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得”本为动词,其本义为“得到、获得”。在禅籍中,它由其本义发展繁衍出不少新的意义和用法。这些意义和用法既不见于隋以前的文献中,又不存在于现代汉语中,诸辞书也皆未载。由于禅籍都是用唐宋口语写成的,因而禅籍中“得”的这些特殊的意义和用法,也就突出地反映了唐宋口语中“得”的意义和用法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居延汉简指示代词全部承袭先秦汉语而来,有些虚词的用法与先秦时期的相同,如“之、其”所形成的分布格局等;指示代词在继承的同时也有发展,如“是、厥”的衰落、“遁、此”的大量使用以及指示代词的集中化倾向等。这些体现了语言发展的渐变性特点。  相似文献   

3.
1918年春苏俄由“夺回俄国”时期进入了“管理俄国”时期,列宁鉴于形势的这一变化,将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确定为建立更高的劳动组织形式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为社会主义奠定物质基础,并为此制定了一整套相关的经济措施。但“左派共产主义者”却认不清这两个时期的区别,认为“当前”的主要任务仍是用赤卫队进攻资本,并进行更为激烈的阶级斗争,以完全打倒资产阶级。因此他们对列宁确定“的当前”任务和制定的经济措施进行了激烈攻击。列宁则一方面对他们的错误观点进行了批驳和清算,另一方面又分析了他们之所以产生这些错误观点的各种根源。  相似文献   

4.
古汉语副词“独”的语法意义相当复杂,可以做范围副词、程度副词、情态副词以及语气副词,同时“独”又有众多的相关用法,和现代汉语相比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独”的使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又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相似文献   

5.
孝感话的“把”字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孝感市位于湖北省东产经部,属楚语区。孝感话与普通话较接近,但他存在一些差异,如“把”,在孝感话里用法广泛,可用为动词,介词,作介词用于工具语,处置式,被动向,与普通话与有很大的不同,在普通话中有不同的对应形式。这些用法同出一源,孝感话“把”的特点,显示了“把”在地域上的共域上的共时差异,反映了语言历史演变的轨迹,研究孝感话“把”的用法,有助于汉语史和现代汉语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前足球运动发展的新变化、新特点 ,运用比较研究法和文献研究法 ,介绍了“新编”教材与“统编”教材在总体框架设计、教材内容及其教法特点诸方面的差异 ,提出“新编”教材更适合跨世纪时期足球专项学生的培养要求  相似文献   

7.
日语中在表示否定的中顿形,连用形时,有“ないで”“なくて”两种形式,它们在运用当中存在着差异,容易混淆。在某种情况下可以互换使用,在某种情况下却有着严格的区分,不可互换使用。本文将从“ないで”和“なくて”的词性、接续、用法加以论述,通过大量实例对两者的用法分别加以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两者异同点加以阐述,从而归纳出两者的一般性特点,为日语学习者提供一个相对简易,快捷的区别方法。  相似文献   

8.
李莹 《韶关学院学报》2006,27(11):130-132
中日两国在语言和文化方面存在很多异同点。透过中日两国文化的一些表面现象来研究、揭示其潜在的深层含义,对促进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语言是文化的栽体,惯用表现是漫长历史留下来的语言表达形式,它包含着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征。中日两国语言的惯用表现中有关“眼”的用法非常多。表面上看,这些用法只是“眼”的惯用表现,但实质上在其背后却潜藏着中日两国人民在“自他意识”上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9.
副词“毕竟”在东汉至隋的汉文佛典中主要有表时间和语气两种用法;“毕竟”在演变为副词过程中受到副词“竞”语义的影响和“终竞”等同义聚合句法位置类推机制的共同作用;表语气的“毕竟”是通过表时间的“毕竟”经由语义的重新调整,由命题功能转化为表现功能而来;在同期的本土文献中没有发现“毕竟”的副词用法。  相似文献   

10.
“因”是一个常用汉语词。在先秦文献里,“因”处于虚化过程中,其词性、意义和用法看似十分复杂,但如果明确了“因”的本义为“像垫子(席子)之形”或“会垫子(席子)之意”,则该字的各种意义和用法就如网在纲,纲举目张,十分清晰明确了。  相似文献   

11.
上世纪以来出土的简帛文献,为汉语史的研究提供了更为翔实的语为,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本文对帛书《五十二病方》中“者”的用法进行分析,除了传世典籍常见的用法以外,“者”作连词的用法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初步探讨了汉译佛典中“毛发”及其相关语词诸如“大如毛发”“毛发耸然(悚然)”“毛发竖立”“毛竖”等,指出它们不同于中土文献的意义和用法。  相似文献   

13.
“之一、以一”类双音节方位后置词结构的产生时期较早,先秦时期已经有这种用法;“一面、一边、一头”和“之一、以一”类双音节方位名词的出现时期较晚,从魏晋南北朝以后逐渐产生。  相似文献   

14.
"个F"色彩意义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在由量词向助词虚化过程中,表“量”的意义逐渐减弱,表示某种语法的意义却逐渐加强,从而使“个”的功能发生了一些变化。一些原来在典型量词用法中不能产生的色彩意义.随着这些功能的变化而产生一。“个F”的常见色彩意义,有表示强调的色彩意义;有表示微小的、表示轻巧的和表示随便的色彩意义等几种。  相似文献   

15.
《水浒传》中的“将”字语义和用法呈多样化,与明末白话小说《三言二拍》和现代汉语中的“将”字用法有不同之处,分析研究这些异同,找寻出“将”字从古代汉语的动词向现代汉语的介词发展演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16.
主要就《史记》一文中出现频率较高、比较典型的几类“是”字用法进行描写,分别从这些用法的构成成分、语法功能等方面对其进行分类,比较分析以理清汉语词汇“是”的历史发展概貌。  相似文献   

17.
敦煌文献中有相当数量的道教经典,这些道教经典被称为“敦煌道经”。尽管对于敦煌道经的范围在学术界还有一定的争论,但是这些道经对于敦煌道教的研究有重要的作用。由于其书写时间多为六朝至唐,尤以唐写本为主,所以对于中国中古时期的道教研究有极为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8.
“莫”字在《史记》中共使用407例,其中其他用法43例,而对另外的364例,根据“莫”字的语法功能和所在句子是否有副词、是否有先行词,分为否定性无定指代词和否定副词两类,确定出前者为322例(占总数的88.5%),后者为42例(占总数的13.5%),二者的界限往往不太好把握,必须经过细致的分析才能确定其词性。与先秦时文献相比,“莫”字作否定性无定指代词与作否定副词的用例比略高一些,但总体的比例关系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9.
杨瑞  邱文静  李雪  袁泽轶 《天津科技》2009,36(6):101-102
根据编辑实践,对百分号“%”、波纹号“~”、连字符“-”、一字线“-”、括号“( )”等标点符号的全角和半角形态进行了对比,并提出了这些符号在科技期刊中的用法建议。  相似文献   

20.
词汇经常是比文献更响亮的证言,那些为某个时期新造的词汇,凝聚了一些时代特征,成为人民的日常用语。在“数字化生存”环境中,熟悉下面这些IT常用语应该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