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生命智能的进化,是宇宙智能容介态进化的重要环节。宇宙大爆炸产生的色粒信息胶子,是宇宙间唯一的智能粒子,作为智能物质,它弥漫宇宙的所有时空,无处不在,并构成生命体内、外的智能信息系统。地球人类的智能绝不是宇宙的孤儿,生命体内、外的智能进化,亦绝不是无关的孤立现象,它们具有不同的形式但却有相同的内涵和关联,是宇宙巨系统的思维容介态进化不可或缺的二大组元。宇宙智能信息能量的传播,构成思维容介态的核心实质,思维容介态决定生命容介态。地球人类的智能和知识,作为宇宙智能的微小组元,是追随宇宙思维容介态而进化的。地球的高、低智能生命和非智能生命构成闭合的生物链,保证生物链的完整性和闭合性是人类容介态进化的必须,也是促进自然容介态、生命容介态和大宇宙容介态的天道。  相似文献   

2.
中国画的意境表现是一种在天人合一的大宇宙生命哲学的思想基础上,通过“道”、开合、诗书画印等因素的相互结合,体现大宇宙生命整体性特征的东方艺术。  相似文献   

3.
江南 《科技潮》2005,(10):54-55
地球人类对茫茫宇宙最挂怀的,就是相找到与自己类似的其他生命,他们似乎很孤独。到底宇宙里有没有其他生命形式?存在生命形式的可能性有多大?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研究生命的学问——“安身立命”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儒家、道家、佛教的“安身立命”说,肯定一个充实完备的生命,应当与宇宙大化冥合为一;一个真正的人的生命的博大气象,乃是以自己的生命贯通宇宙全体,努力成就宇宙的一切生命,这就是人类生命的价值与归宿。中国古代的“安身立命”说,是研究生命的学问,强调时代的悲情和个人真实修养的感受,对它的理解与把握,取决于人们对宇宙、对人类生命的关切所达到的深度,从长远的观点看,应当把人的心性建设放到一定的高度,对人的心性的关怀才是最根本的关怀  相似文献   

5.
神秘的宇宙充满了各式各样的疑问,人类一直在梦想着如何探寻和触摸神秘的宇宙。但是一系列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人类,面对浩瀚的宇宙我们到底能做些什么?是否真的有一个宇宙与我们所处的宇宙相对应而存在(平行宇宙)?是否在别的星系中存在高级智慧生命?如果有外星生命存在  相似文献   

6.
研究人的宇宙性是揭开人性之谜的关键。要研究人的宇宙性,就须将人类置于宇宙生命系统之中加以对比研究。神性、兽性、魔性分别为三类不同层次、不同性质宇宙生命的特性,人性乃神性、兽性、魔性的共存体,此可谓人性的“三性共存理论”。优化人性,关键在于:光大神性、节制兽性、灭绝魔性  相似文献   

7.
熵概念的本质是宇宙生命系统或热力系统机能效率衰减的自衰落自死亡的过程.作为宇宙生命系统或热力系统在整个生命周期中,首先是一个"势增"的成长过程.在达到宇宙生命系统或热力系统势增的极限后.才会发生"熵增"的问题,熵增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宇宙生命系统或热力系统死亡或报废.这是一个自组织、自成长接着又是一个自衰落、自死亡的过程.克劳修斯的"孤立系"的试验,可以认为是生命系统或热力系统在生命活动中的一次吐故纳新的呼吸涨落的"落"的阶段的简单模拟,所谓的"热力学熵"是工质熵.对工质熵问题的研究具有提高热力循环热效率的意义.而传统热力学"熵增"问题所导致的"热寂说"是历史上物理学试验的狭隘性所致.对于既定的自然生命系统或热力循环系统而言,每一次呼吸涨落的熵问题是没有意义的.在整体演化意义上.熵问题所表达的是宇宙生命系统或热力系统机体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活动能力"老化"阶段的机能问题--机体熵或系统熵的问题.宇宙生命系统的本质是不断演进创新,在自组织自成长达到极限后.物极必反开始自衰落,并最后走向自死亡,由于宇宙生命在每一层次、每一梯度或每一代上所能产生的创新都是有限的,因此在"形而上"之"道"意义上的"熵",通过让已经完成创造使命的、并已经陷入僵化的生命系统自我消亡,以支持创新的发展演进..在宇宙生命所有层面的一切演化过程全部结束之后.新的宇宙生命演化活动又会重新开始.玻尔兹曼的"有序"和"统计熵"的概念都是完全错误的.绝对零度OK的"状态熵"为无穷大,  相似文献   

8.
现代宇宙学认为宇宙是由一个奇点发生"爆炸"而逐渐演化形成的.本文肯定了大爆炸宇宙学说,随后讨论了宇宙是怎样由一个奇点爆炸后,经过宇宙的早期演化,产生星系、恒星、行星以及生命的过程,并运用哈勃定律分析计算了宇宙的大小.最后对宇宙的未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宇宙演化是一个熵增的过程,熵增驱动了生命的产生.但生命的出现让自然的部分变得有序,可以看成是一个熵减的过程.为什么整体无序的宇宙会产生高度有序的生命呢?生命起源时的熵是怎样改变的?  相似文献   

10.
美国科学家表示,科学家们一直试图在宇宙中寻找外星生命,但事实上外星生命可能就生存在地球上,只不过由于它们是以微生物的状态存在,人类目前的科学技术无法对它们进行观测而已。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宇宙地球上可能存在外星生命  相似文献   

11.
到目前为止,地球是我们所知在宇宙中惟一一个存在生命的星球。"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地球生命的起源"、"是否存在地外生命"、"是否存在地外高等智慧生命",这些天文学家研究的课题,同样也是普通大众极为好奇、并给予极大关注的问题。在过去的20年里,对于前几个问题的研究部分别取得了突破。天文学家不但确定了宇宙的年龄是137亿岁,也意外地发现了字宙在加速膨胀。从天文学角度看,地球生命的起源可能与小天体撞击有密切的关系。通过行星际飞船对太阳系行星和行星卫星进行探测所获得的成果,使人们对地外生命充满期待。而地外高等智慧生命(外星人)的  相似文献   

12.
《科学世界》2023,(6):56-57
<正>如第54页所示,现在宇宙的各种物理定律和物理常数,就好像被什么人精准调整过一样,具有正好能够诞生人类这样的智慧生命的数值和性质。这是我们生活的宇宙偶然抽中了概率极低的“大奖彩票”的结果吗?对此,有观点认为“我们生活的宇宙并不是唯一的宇宙,另外还平行存在庞大数量的宇宙”。像这样,大量存在的宇宙称为“多重宇宙”。我们生活的宇宙之所以看似奇迹般地精准调整过一样,是因为在庞大数量的多重宇宙中,我们人类诞生于具有适合生命出现的条件的宇宙。  相似文献   

13.
宇宙学和粒子物理学的新进展;比如弦景观(StringLandscape),已经诱导了多宇宙的认识,即我们的宇宙仅仅是多个宇宙中一个。多宇宙设想帮助解释了一些宇宙的起源、宇宙的观测事实等方面的问题。既然存在于其它宇宙的物理常数可能与我们宇宙的很不相同,为使得生命出现的物理参数的微调也许应该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14.
在宇宙中,恒星的分类是按照它们死亡的方式,一类像我们太阳这种,最终安静地成为白矮星,另一类是比太阳大8倍以上的恒星,它们的死亡是爆炸。恒星越大,寿命就急剧地缩短,质量差3倍,寿命就差750倍。就是说,一个比我们的太阳大3倍的恒星,它的寿命就只有1300万年。所以,生命的进化是不可能托付给大恒星的。但是,宇宙的物质的丰富和流动,却全靠它们。宇宙在过去有过一个非常单调的开端,只有氢元素和少量的氦元素,然而宇宙在成长,而成长的标志就是重元素的增加,这种增加使宇宙越来越丰富。宇宙的所有的奇迹,都是在有了完整的元素制造之后。而制造元素,就是把氢元素以不同的数目聚合,而要完成所有元素的聚合的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是追求“顺天应人”,其哲学形态是生命哲学。中华文化传统渊源于生殖崇拜。在生殖崇拜和农耕生活作用下,家和族的观念、数理观念、阴阳五行观念和关联式思考得到长足的发展。华夏天道观把宇宙看作一个生命流程,华夏人道观把人看作宇宙生命流程的分支,所以主张人要循天而为。华夏智慧包括对宇宙人生整体的直觉领悟,也使用概念判断推理,重视灵活掌握真理的互补性,关注各种因素的协调相干效应  相似文献   

16.
宇宙演化总论——二十一世纪广义宇宙学新探索(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广义宇宙学的视角论述了物质起源、宇宙起源、生命与智慧起源等宇宙演化的总体过程,指出宇宙由信息宇宙和物质宇宙共同组成,两者处于无限交流循环的进化状态.针对现代宇宙学研究的一系列焦点问题,诸如黑洞及大爆炸奇点、宇宙对称破缺、引力形态、暗物质、暗能量、类星体能量等进行了溯本求源的剖析;对信息宇宙和物质宇宙的关系、构成宇宙万物的最小基础粒子——单奇子的信息及物质两态性、溢散态正引力空间等宇宙构成的原初问题进行了论述.希望本文创立的广义宇宙学能成为后世宇宙学研究的阶梯.  相似文献   

17.
<正>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是否有智能生命?是否有文明?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的哲学家就已经在认真思考这些问题了。其中有一位如此写道:"在一片旷野中只有一株麦子,和在无限的宇宙中只有一个生命世界,都是不自然的。"当哥白尼发现了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后,这些问题又再次被提了出来。既然地球只是一颗普通行星,那么其他行星上面是否也有生命世界?布鲁诺即认为,宇宙是无限的,到处都有生命世界。这种  相似文献   

18.
第一推动力是伴随着宇宙大爆炸的发生一并出现的,它在本质上是一种惯性力.第二推动力是在宇宙大爆炸后出现阴阳开合之时发生的,它既是为了抵御第一推动力的递减应运而生,又为宇宙间产生生命而提供了前提条件.阴阳两种物质在宇宙的某个特定的时空发生碰撞,一个物种便诞生了.伴随着生命的产生就出现了第三推动力.第三推动力的出现,既是阴阳两种物质赋予生命的运动形式,也是第二推动力向第三推动力部分转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从广义宇宙学的视角论述了物质起源、宇宙起源、生命与智慧起源等宇宙演化的总体过程,指出宇宙由信息宇宙和物质宇宙共同组成,两者处于无限交流循环的进化状态.针对现代宇宙学研究的一系列焦点问题,诸如黑洞及大爆炸奇点、宇宙对称破缺、引力形态、暗物质、暗能量、类星体能量等进行了溯本求源的剖析;对信息宇宙和物质宇宙的关系、构成宇宙万物的最小基础粒子--单奇子的信息及物质两态性、溢散态正引力空间等宁宙构成的原初问题进行了论述.希望本文创立的广义宇宙学能成为后世宇宙学研究的阶梯.  相似文献   

20.
将<太极图>解析成太极图的四维图象,并根据<周易>的周而复始、生生不息的宇宙法则和现代物理学研究成果构画出太极宇宙模型,同时指出太极宇宙模型的基本特征及特点.根据太极宇宙模型、<周易>原理和现代科学成就提出并描述出大统一的宇宙结构图景,指出"炁天人合一"是易学思想的精髓、太极法则,即宇宙的主体时空观和宇宙的客观本体观的统一.本文提出的太极宇宙模型及大统一的宇宙结构与欧美等国科学家最近提出的循环宇宙、中空宇宙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