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手足口病误诊为疱疹性咽峡炎2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宇璇 《甘肃科技》2011,27(8):157-158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疹、疱疹。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多由EV71感染引起,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同时,对误诊病例报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正>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  相似文献   

3.
5月6日下午,安徽省阜阳市人民医院肠道病毒EV71感染重症监护室,金色的阳光透过窗纱洒在5名危重患儿的身上。他们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与负责救治他们的医护专家一起,和体内的肠道病毒EV71进行生与死的较量。这一非法定传染病毒已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夺走几十个鲜活的生命,使不少家庭和幼儿生活在恐惧之中,正是这样,一场以卫生部长为首的抗击手足口病的战斗正在打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2011年宜春市各医院疑似重症手足口病病例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分析,从而为本地区手足口病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real-time RT-PCR方法,对宜春市各医院采集的218份疑似重症手足口病患者的咽拭子、疱疹液、粪便、肛拭样本,进行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 A16(COX16)以及肠道病毒通用型(EV)的核酸检测.结果218份不同类型样本中,EV71病毒114例、COX16病毒4例、EV病毒20例.阳性率分别为52.29%、1.83%、9.17%.病例人群男性高于女性(1.38:1),1~2岁年龄段病例数最多,4~6月份为本年度重症报告病例最多的月份.结论2011年宜春市手足口病引起重症病例的病毒株主要以EV71型为主,应特别加强对EV71引起的重症病例的监测,提前落实抢救措施,防止病情恶化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5.
人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能够引起儿童的手足口病,并且具有嗜神经毒性。该病症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逐渐引起科研和医务人员的重视。动物模型是研究传染病的重要手段,现阶段对EV71易感动物模型研究有了多方面成果。本文对EV71动物模型近期的研究进行整理总结,并对后续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李皓 《科技潮》2008,(6):26-27
今年手足口病在全国范围疫情的报道,让我们看到了肠道病毒EV71的传播对儿童的危害.这是一种伤害力很强的病毒.笔者手中有一本1994年德国出版的<医学微生物>教科书,其中就有对EV71病毒致病性的记载.  相似文献   

7.
《科技潮》2008,(6)
今年手足口病在全国范围疫情的报道,让我们看到了肠道病毒EV71的传播对儿童的危害。这是一种伤害力很强的病毒。笔者手中有一本1994年德国出版的《医学微生物》教科书,其中就有对EV71病毒致病性的记载。书中所列的病症有:手足口疹、无菌性脑膜炎、脑炎与瘫痪。这一病毒的致命之处在于:它能通过扁桃体或肠壁细胞  相似文献   

8.
肠道病毒EV71 型是引起儿童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3C 是其编码的蛋白酶之一.3C 在切割病毒前体蛋白为成熟蛋白的同时,切割一些具有重要功能的细胞蛋白,影响细胞的生理功能. 为进一步了解EV71 与宿主的关系,明确EV71 致病机制的细节,在前期以3C 蛋白为诱饵开展的酵母双杂交工作的基础上,选取了5 种细胞蛋白,分析其是否是3C 蛋白可能的切割底物. 发现ZMYM2 蛋白可以被3C 切割;这一切割效应是依赖3C 蛋白酶活性的特异性切割,无需RNA 介导. 上述发现为进一步揭示EV71 致病机制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9.
 手足口病是幼儿和儿童常见的一种传染病,严重时会引起患者死亡。EV71病毒(人肠道病毒71型)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一种主要病毒。为寻求一条快速诊断EV71病毒感染的新方法,将兔抗EV71多克隆抗体,通过戊二醛交联法偶联在氨基硅烷修饰的磁性纳米颗粒表面,获得抗EV71多克隆抗体偶联的靶向磁性纳米颗粒用于EV71病毒的检测。通过酶联免疫、免疫荧光方法证实了抗体耦合在磁性纳米颗粒表面,并通过BCA法测得其耦合的效率为94.1%。采用抗体偶联的磁性纳米颗粒对EV71病毒液中的病毒抗原进行吸附,通过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病毒含量的变化,并对磁性纳米颗粒表面吸附的病毒进行免疫荧光和核酸PCR检测,证明了抗体偶联的磁性纳米颗粒可以与病毒抗原特异性结合。由于该纳米颗粒同时具有抗体的靶向性和磁性颗粒的磁响应性,对病毒抗原有较好的特异性吸附能力,可以用于低浓度大样本的EV71病毒抗原的富集检测。利用抗体偶联的靶向磁性纳米颗粒,同时具有可在病毒感染的细胞周围特异性富集和磁颗粒可在交变磁场下感应升温的双重功能,将其作为磁感应热疗的靶向介质,有望研制出病毒感染性疾病磁感应热疗的靶向介质,为靶向热疗病毒感染性疾病提供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手足口病流行趋势,为手足口病防控措施提供可行性依据.方法 通过疾病控制中心获得所在区手足口病发病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手足口病发病多以3岁以下儿童为主,男女性别比为1.53:1.2011年检测临床诊断手足口病例112例,其中EV71核酸阳性61例,阳性率为54.46%,3例为CoxA16,阳性率为2.60%,其他肠道病毒11例,阳性率为10.26%.2012年检测临床诊断手足口病例80例,其中EV71核酸阳性8例,阳性率为10.01%,26例CoxA16,阳性率33.06%,其他肠道病毒26例,阳性率为32.50%.2011年和2012年病例发病主要集中在5~9月份,以夏秋季突出.结论 根据手足口病流行趋势,加强对目标人群健康教育是防控手足口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肠道病毒71型SHZH03株VP1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扩增得到肠道病毒71型(EV71SHZH03)外壳蛋白VP1基因,经序列测定证实后,构建重组表达质粒VP1/pPIC9K,转化Pichia pastoris 酵母宿主菌Gs115,以Myc-Tag多克隆抗体作为一抗,利用双层滤膜法筛选酵母转化子.甲醇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显示:表达产物的分子量约为30000,与天然VP1大小一致,ELISA实验表明,表达上清液可与EV71患者急性感染期血清呈阳性反应,表明重组蛋白VP1具有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2.
肠道病毒71型SHZH03株VP2和VP4 基因的进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SHZH03株、SHZH98株、亚洲流行株(中国台湾98年、日本99年及新加坡2000和2001年流行株等)以及一部分欧洲流行株等的VP2和VP4基因进行了遗传进化分析.方法:在对肠道病毒71型中国(深圳)分离株SHZH03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的基础上,利用DNA-STAR软件对VP2和VP4基因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SHZH03和SHZH98与亚洲流行株中的中国台湾98流行株、日本99流行株的遗传距离较近,而与新加坡2000和2001年流行株的遗传距离较远;SHZH03株与一些欧洲流行株有较大的差异.结论:中国深圳地区流行的肠道病毒71型有可能来源于中国台湾1998年EV71大规模流行时的毒株.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影响手足口病(危)重型转化率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构建风险评价模型。方法分别对流行病学因素、肠道病毒感染因素、免疫细胞因素、免疫球蛋白因素、皮质醇因素、细胞因子因素做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构建它们对于影响病情程度的相关性模型,并从中找到影响病情严重程度的主要相关性因素。最后根据综合评价的Delphi法,确定不同因素影响病情严重程度的权重值,并构建出影响病情严重程度的综合评价模型。结果 (危)重症患儿流行病学、肠道病毒71感染、β-内啡肽、免疫细胞、免疫球蛋白、皮质醇因素相关性强(其中相关系数R2接近1,对应的概率P 0.05),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而细胞因子因素相关性弱(R2接近0,P 0.05)。综合性评价模型:F=-0.1424-0.0014L1-0.0030L2-0.0167L4-0.0118L5+0.0252L6+0.1669EV71+0.0828β-EP+0.0113COR-0.0038CD16+56-0.0045CD4-0.0047CD8+0.0071CD19-0.0075CD3-0.0059CD4/CD8+0.0082IgM+0.0006IgG+0.0011IgA。结论(危)重症患儿流行病学(年龄、性别、首诊医院类型、基础病、出生体重)、肠道病毒71感染、β-内啡肽、免疫细胞(CD3、CD4、CD8、CD19、CD16+56、CD4/CD8)、免疫球蛋白(IgM、IgG、IgA)、皮质醇(COR)因素相关性强,据此构建的综合评价模型有效率高。  相似文献   

14.
叶予 《前沿科学》2013,(1):96-96
人类肠道病毒71型是一种引起手足口病的小RNA病毒(picornavirus),会在儿童中引起可能致命的脑肿胀和瘫痪。现在,科学家们获得了肠道病毒71型与其抑制剂结合的精确结构,将帮助人们开发药物治疗这种病毒感染。文章发表在本周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  相似文献   

15.
为了深入研究控制口腔医源性感染的方法和措施,对口腔临床感染的原因、流行状况、传播方式与途径进行了探讨,得出一些有效控制口腔医源性感染的方法和建议:建立完整的病人档案,提高医务人员的免疫力与运用物理屏障技术相结合,做好个人防护和器械、设备的消毒等。  相似文献   

16.
黄晓梅 《中国西部科技》2010,9(15):34-35,42
文章通过对南宁市口腔科院内感染控制情况的调查,总结出口腔科院内感染及口腔专业人员感染的状况;发现口腔科院内感染与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控制感染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幽门螺杆菌(HP)是多种胃肠道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一直以来认为胃部是其主要聚集地,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人类口腔中也存在一定数量的HP,一定条件下会引起某些口腔相关性疾病,并且与胃肠道疾病的发生具有某种关系,可能是胃部HP复发再感染的来源.  相似文献   

18.
董红  王琳 《科技信息》2011,(25):388-388,278
医院感染,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或院内感染,是指发生在医院中的一切感染。医院感染不仅直接影响医疗护理的质量,而且与医院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同时还与医疗事故和纠纷的发生以及医疗费用的增加密不可分[1]。口腔科在综合性医院往往不是重要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在口腔科的有效开展也常受到一定因素的制约[2],同时口腔诊疗多在口腔这个特殊环境中进行,有可能直接和间接,即刻或潜在地  相似文献   

19.
肠道病毒71是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中的一员,常在婴幼儿中引起手足口病的大范围爆发流行,并能导致重症、甚至死亡病例的发生。1998年中国台湾地区129106例的手足  相似文献   

20.
重症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症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综合治疗方法,以提高临床治愈率.方法重症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24例,给予抗感染、切开引流、冲洗换药、全身营养支持治疗,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结果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经积极治疗后,22例痊愈,2例(8.3%)死亡.结论对重症口腔颌面多间隙感染,采取积极抗感染与手术切开引流相结合,全身与局部兼顾的方法综合处理,可降低死亡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