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丽红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5-27,39
据孙琴安先生统计,迄今为止的唐诗选本大约600种。其中,清代蘅塘退士(孙洙)的《唐诗三百首》的出现,历经数百年久盛不衰,使得唐诗这颗耀眼的明珠因此书的出现而更加璀璨夺目。探究《唐诗三百首》成功的秘诀,对今天的唐诗传播和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5):70-72
经朱自清及后人的多方考证,确认《唐诗三百首》的编者是孙洙无疑。对于孙洙其人,从现有资料中可以得出其是一个治政有方、爱民如子的地方官员;在学识上博学能文;在选拔人才方面独具慧眼;在育人上诲人不倦。他所编纂的《唐诗三百首》风行海内外,至今不废,宗其原因,和孙洙编选时的目的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从《题辞》和其生平可知,其编选《唐诗三百首》的目的主要有三个:其一,不满《千家诗》,编选出一本以唐调诗为宗的唐诗选本;其二,编选出一本合理的家塾课本,老少皆宜,使人受益终生;其三,让学子从小就打下正确的诗歌观念,宗唐调,重规矩,并验证谚语真伪。 相似文献
3.
诗歌选本是反映编者诗学观的良好载体。蘅塘受康乾时期诗学流派论争影响,虽尽力平衡各派观点,亦不能完全置身其外。身为封建学官,蘅塘自然、自觉地成为政教和诗教的卫道士。且限于启蒙定位和现实需要,《唐诗三百首》选诗的艺术性难掩瑕疵。对于选本的客观分析评价,有助于正确地阅读鉴赏、选择接受诗歌。 相似文献
4.
赵莹 《大众科学.科学研究与实践》2007,(16)
《唐诗三百首》和《小仓百人一首》是中日两国诗歌集的代表,它们在各自的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并对后世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同时,它们又代表了各自国家的不同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通过对这两部诗集在编者、选诗宗旨以及所表现的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等方面的比较,来浅析中日之间这两部诗集的异同,以及之所以能够传世的缘由。 相似文献
5.
研究海外中国典籍译本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部分。国内对于这些“走回来”的海外中国典籍译本的研究中,出现外文汉译错误,影响学者们对译本正文本的研究。在英译本《群玉山头:唐诗三百首英译本》的研究中,学者们对译者名、书名和题记等副文本的汉语翻译出现错误。分析原始文献,正本清源,并基于副文本的理论视角,指出这些汉译错误与译本原文所体现的译者翻译思想相背离,以此引起学界重视。 相似文献
6.
戴明应 《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
唐朝时期西域来华文明,不仅对当时的文化繁荣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后来整个的中华文明的发展也大有裨益,其主要表现在诗歌、舞蹈和酒文化诸方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