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岩质边坡楔形体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最优锚固角的计算方法。将楔形体边坡的安全系数作为目标函数,将锚固力的方向角度作为优化变量;并结合楔形体的平衡方程、结构面的屈服条件、边界条件等约束条件,提出一套使安全系数最大化的楔形体最优锚固角的计算方法。这种计算方法可以准确、简便的计算得到楔形体的最优锚固角,具有概念明确、计算精度高等特点,方便工程技术人员对楔形体的加固进行优化设计,以达到安全、经济之目的。  相似文献   

2.
岩质斜坡楔形体滑移速度变化与路径曲线,对防治工程的布置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岩质斜坡楔形体失稳滑移的速度变化及路径曲线,分析滑移运动过程与防护工程布置的关系,以兰成渝管线伴行道路岩质边坡——上缓下陡反倾边坡的楔形体为研究对象,定性分析楔形体的稳定性及滑移过程,使用3DEC模拟滑移过程并监测该过程速度位移变化。得到楔形体滑移运动分为匀加速直线、转动滑移变速和匀加速直线3个阶段,楔形体绝对速度的3个极小值存在于转动滑移阶段。针对以上楔形体滑移运动特征,提出在转动滑移变速阶段进行楔形体滑移灾害防治的建议,为防治工程的布置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边坡失稳是一种常见的工程地质灾害,直接影响了工程的建设与运行安全.本文在详细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确定了楞古水电站马河崩塌体边坡的分布范围并分析其变形失稳模式.分别利用SLIDE和ADINA软件对边坡进行稳定性计算,对比计算结果,得出边坡的潜在滑动面及其安全系数,继而对边坡的整体稳定性做出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马河崩塌体基本处于极限平衡状态,在蓄水和地震工况下安全系数明显降低,有沿浅表层发生滑动破坏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针对预应力锚索加固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问题,应用FLAC 3D建立了双滑面楔形体边坡模型,模拟了边坡边开挖、边锚固的施工过程及室内模型的超载破坏试验,分析了锚固岩体的位移和应力、节理裂隙面位移随工况的变化以及锚索预应力损失等问题.研究结果表明:预应力锚索加固作用提高了边坡整体的稳定性;分析边坡的整个破坏过程可知边坡的变化过程为柔性变化,而不是刚性变化;从锚索预应力变化情况可知锚索自上而下进入屈服状态,不同部位的锚索受力有先后、大小之分,呈不均匀分布;对锚固后边坡安全系数进行计算,计算结果与模型试验得出的结果相近.  相似文献   

5.
采用动力有限元软件,对所选工程实例中的岩质高边坡危险滑移面节点动应力进行计算,并与相应节点的静应力叠加,通过稳定系数公式计算出边坡滑体各时刻的稳定系数,得出边坡动力稳定系数时程曲线.工程应用表明,该稳定系数用于衡量边坡爆破开挖时的安全性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6.
在对渝湘高速某顺层边坡资料收集和现场调查的基础上,通过赤平投影法对边坡结构面组合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将边坡中的结构面进行两两组合,用Swedge软件对可能发生滑移的结构面组合进行了确定性分析,结果表明:J_1和J_3结构面组合的楔形体虽然其交线位于可能滑移区域内,但是不会发生滑移,J_1和J_2结构面组合的楔形体将会发生滑移.对可能发生滑移的J_1和J_2结构面组合的楔形体进行概率性分析,设定其黏聚力和内摩擦角为正态分布,计算其累计概率密度.最后对可能发生滑移的J_1和J_2结构面组合的楔形体进行加固处理,设定安全系数和锚杆长度,模拟出最佳支护位置.  相似文献   

7.
竹城公路层状岩质边坡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竹城公路层状岩质边坡的稳定性及防治措施,通过现场调查和赤平投影分析边坡潜在变形滑动机理;利用UDEC软件建立层状边坡数值计算模型,分析开挖过程中岩土体的变形情况;根据变形破坏模式提出层状岩质边坡的长短锚杆交替复合支护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浅层滑动和楔形体滑动破坏是该公路边坡的主要破坏模式;开挖完毕后左侧边坡存在稳定性隐患;当边坡开挖到第4步时,将发生滑移破坏;长短锚杆交替复合支护结构充分利用了锚杆和岩土体的受力特性,有效加固了边坡.  相似文献   

8.
根据实际铝土矿露天开采边坡工程的特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断面进行边坡深部位移监测,结合数值计算技术并对监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反映出边坡在开挖过程中的实际状态.监测数据与数值计算结果表明:经济、合理的位移监测方案对边坡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评价具有指导作用,能得出边坡在开挖过程中的变形趋势,工程监测、数值计算与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技术手段可为边坡工程的稳定性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影响危岩楔形块体发育的因素着手,首先应用静力解析法、赤平极射投影法分析某危岩楔形块体在重力、地震力和裂隙水压力作用下的动力稳定性,然后再应用FLAC3D对此危岩楔形块体变形破坏机理分析,通过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危岩楔形块体变形最大出现在危岩楔形块体和岩质边坡接触面附近;2、危岩楔形块体发生破坏的位置也是危岩楔形块体变形最大的位置;3、如果危岩楔形块体发生变形失稳一定沿着危岩楔形块体和岩质边坡接触面发生。静力解析法(定量)、赤平极射法(定性)和数值模拟法三种模拟方法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有效的明确危岩楔形块体体的变形破坏机理。  相似文献   

10.
为了准确判断岩质边坡的稳定性,有效指导边坡的设计与施工.利用极限平衡原理,引入岩质边坡裂隙水压力,推导了边坡稳定性的安全系数公式.通过对典型边坡采用圆弧条分法计算分析,得出边坡稳定系数.该方法适用性强,计算简单,结果与工程实际相符,对设计和施工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有限单元法在边坡稳定安全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建立某边坡的模型,分别采用基于有限单元法的强度折减法与刚体极限平衡法,对该边坡的原始状态以及三种不同开挖方案下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得到了相应的边坡最危险界面及其稳定系数。计算结果表明:两种方法计算结果接近,刚体极限平衡法计算边坡的稳定系数均大于有限单元法结果;边坡坡角的减小可以有效提高边坡的稳定系数。计算结果为边坡开挖方案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建立某边坡的模型,采用基于有限差分法的强度折减法与刚体极限平衡法,分别对该边坡的原始状态以及锚杆加固后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得到了相应的边坡最危险界面与稳定系数,为边坡加固方案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边坡极限平衡面的求解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坡极限平衡面确定是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关键,以极限平衡理论为基础,设边坡的边界面为已知函数f(x0),通过微分和积分中值定理来确定边坡极限平衡面的方程f(x),并通过算例进行了验证,为不同类型边坡极限平衡面的确定提供了确切的方程或近似的方程.  相似文献   

14.
在考虑复合土钉支护结构与土体协同工作的情况下,根据土质边坡的破坏模式,考虑预应力锚杆中施加的预应力对稳定性计算的影响,根据极限平衡理论建立复合土钉支护边坡地震稳定性分析模型.推导计算机搜索法的边坡复合土钉支护滑移面动态搜索模式,实现随着复合土钉设计参数变化的复合土钉支护稳定性动态分析过程.较好地解决了地震作用下复合土钉支护结构稳定性分析问题.编制复合土钉支护边坡动力稳定性分析程序,结合具体工程实例进行验算.结果表明这种稳定性分析模型能够较准确地确定复合土钉支护边坡的最危险滑移面及其对应的稳定系数,具有较高的可靠度;该计算方法对土质较均匀的黄土地区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15.
李斌  王张斌  程文  冯民权 《山西科技》2007,(2):108-109,116
水电站建设不可避免地形成一些高边坡,而这些边坡的稳定性又是影响水电站建设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问题之一。腊寨水电站岩质边坡一般地质条件复杂,影响因素非常复杂,根据地质报告难以确定坝址边坡的稳定性。文章依据地质资料,对库区岸坡的稳定性做了定性的分析。同时结合刚体极限平衡法对影响水电站安全的坝址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应的边坡治理措施,为腊寨水电站边坡的治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寒区土质高切坡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寒区土质高切坡浅层滑动失稳模型,基于极限平衡原理和可靠性原理,建立了寒区土质高切坡的可靠指标和失稳概率计算方法。以G580线和田至康西瓦公路段K86+780~K86+840土质高切坡为例进行了寒区土质高切坡可靠度计算,并分析了各种因素对寒区土质高切坡失稳概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该方法建立的可靠指标与失稳概率计算方法可以用于寒区土质高切坡稳定性分析,并且当融化深度大于1.4 m时高切坡失效概率迅速升高,1.4~2.1 m失效概率增长74.4 %,当融化深度大于2.1 m时坡体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当土质高切坡粘聚力从8 kPa增长到14 kPa的时候,失稳概率降低约88.4 %,稳定系数增长0.45;当土质高切坡内摩擦角从15 °增长到23 °时,失稳概率降低约15 %,稳定系数增加约0.07;当土质高切坡坡率由0.5增加到0.8时,边坡失稳概率由26.5 %增长到61.4 1%,坡率到0.8时为峰值,大于0.8之后失稳概率逐渐减小,到1.5时失稳概率降低至25.2 %,降低约36.21 %。  相似文献   

17.
为了分析滑坡的稳定性以及预测滑坡的失稳模式,该文在DDA(discontinuous deformation analysis)方法以及强度折减法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DDA强度折减法。通过对西北某黄土高边坡的算例分析验证所提出的方法。验证结果表明:DDA强度折减法计算所得稳定系数为1.20,与极限平衡法计算结果一致,且其潜在的滑动面也相近。在此基础上,该文将DDA强度折减法应用于小浪底水利枢纽近坝区的东苗家滑坡稳定性及破坏模式分析中。分析结果表明:东苗家滑坡体的稳定系数为1.07;其可能的破坏模式为中部推移式滑动和后缘牵引式滑动的复合破坏模式,前缘滑塌体对其整体稳定性起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滑坡对广州增城至从化高速公路K8+160-K8+515段的稳定性影响,以该边坡的变形特征和监测结果为依据判定出该边坡的滑动面,再通过极限平衡法和数值模拟法计算断面的稳定性系数,分析该边坡的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有存在浅层滑坡和深层滑动的可能性,饱水状态下,由于边坡稳定性降低,导致边坡极易发生整体滑移。该分析结果可用于广州增城至从化高速公路的防护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给冻融边坡的稳定系数计算方法提供更多的有效途径,以G580线和田至康西瓦公路段K81+100粉土边坡为研究对象,从冻融边坡的特征入手,考虑边坡融化后的渗透力,以及热流量对融化深度的影响。对传递系数法进行修正,推导出冻融边坡稳定系数的计算公式。通过具体条件分析不同温度变化下融化深度与稳定系数的关系,得出融深1.2 m时边坡稳定性最差。基于日气温变化正弦函数公式分析,得出上午7~10时稳定系数降低幅度最大,约7.2%;14时的时候达到每日最大融深,稳定系数降至最小值1.255。通过改变粉土含水率发现当含水率大于20%,边坡开始处于最不稳定状态。最后利用Flac3D建立温度场模拟土体冻结融化的情况,得出边坡稳定系数为1.281,在水的渗流和自重情况下,竖直方向在坡体上缘发生约53.5 mm的最大位移,水平方向在滑体中下部发生约82.6 mm的最大位移。模拟数据与现实情况吻合良好,为冻融区粉土边坡稳定性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