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现代社会,法律发展的精神意蕴主要在于实现民主、法治和人权,其中,人的权利是法治精神的最高凝结,是衡量现代民主和法治的精神标尺,也是评价法律发展程度的基本标准。主要理由是,法律发展以权利主体为依归,以权利保障为价值目标,其从法律实质方面和精神方面体现了这种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2.
现代社会,法律发展的精神意蕴主要在于实现民主、法治和人权,其中,人的权利是法治精神的最高凝结,是衡量现代民主和法治的精神标尺,也是评价法律发展程度的基本标准.主要理由是,法律发展以权利主体为依归,以权利保障为价值目标,其从法律实质方面和精神方面体现了这种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3.
人权,是人类长期以来追求的目标,也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那末,究竟什么是人权?人权概念的本质和基本内涵是什么?人权概念在人类社会的演进中经历了哪些重要的演变和发展?本文拟就这些问题作一扼要的介绍。人权与特权的对立什么是人权?国内外学术界对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认为,所谓人权,简言之就是人的权利,或者说,作为人类一员所享受或有权享受的各种权利。用恩格斯的话来说,“人权就是每一个人在国家和社会中的平等权利”。  相似文献   

4.
梁启超总结维新运动失败的教训,明确意识到并且提出:国家要摆脱困境,必须培养“新民”.他指出“新民”须具备主体意识、权利意识和自由平等意识.他认识到要培养“新民”,必须进行人权教育.梁启超对人权教育高度重视,他强调改变传统教育观念,也强调从完善法律和教育制度方面加强对人权教育的制度保障.他还身体力行,通过办报刊、兴学校等对民众进行人权教育.当然,梁启超的人权教育思想与实践也有其时代局限.  相似文献   

5.
文章着重讨论马克思与米尔恩关于人权主体的分歧.米尔恩质疑以<世界人权宣言>为代表的主流人权理论.他认为,人权不是政治权利,而是最低限度的普遍道德权利.这种权利才是严格意义上的人权.它们是人仅凭其为人就可以享有的.而马克思则质疑各种各样的人权理想.他认为,各种人权理想都无非是适应自由竞争社会要求的产物.在这样的社会里,主体的利己性、物欲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张扬.物实现了对人的完全统治,货币已经成了世俗社会的上帝,人们根本上不可能仅凭其为人就享有人权,人权从实质上说是资本的特权.  相似文献   

6.
随着世界人权保障的发展,世界各国在刑事司法领域普遍加强对刑事被害人权利的保障.我国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确立了刑事被害人当事人的诉讼地位,赋予其一系列的诉讼权利,加强对其人权保障.然而,纵观我国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仍存在诸多缺失,被害人的权利无法得到充分的实现.加强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应从被害人取得公平待遇制度、刑事赔偿制度、国家补偿制度等方面搭建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7.
沙特阿拉伯的国旗由一面绿色的绸缎制成。旗面上写着伊斯兰教的作证词:“除真主外,别无神祗;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这两句话用白色的阿拉伯文楷体书写,突出地表明了这个国家的宗教信仰。据说因此沙特阿拉伯的国旗是从来不下半旗的。在阿拉伯字句的下面还画着一把宝剑,它象征着圣战和武力。宝剑的长度等于国旗长边的  相似文献   

8.
新事 新言     
“这张照片可以让全世界人都来看看美国人在阿富汗都干了些什么!这是一张令美国军队感到可耻的照片。”———总部设在伦敦的人权组织英国伊斯兰观察中心发言人安斯利对全副武装的美国大兵对一个年仅四岁的阿富汗小孩搜身的偷拍照片感到震惊。他呼吁本月25日在华盛顿召开的人权会议能公布这张照片。“二战时,欧洲人杀死了当时1200万犹太人中的一半,———而现在犹太人却用代理人统治着世界”,“他们(犹太人)让别人当炮灰。”———很多国家领导人都对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在第10次伊斯兰国家首脑会议上的这番有关犹太人的言论提出严厉批评。…  相似文献   

9.
国家在国际人权法中的国内义务的承担源于政府的存在根据.国家相互之间的人权保护监督机制得以建立的根据是各国人民依照自己的共同意志,通过自己的国家对自己权利的再度转让.任何政府在人权保护中本身是没有权利的,只有义务.但各国人民通过国家对自己的权利再转让存在诸多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0.
自然权利理论是古典自然法学说的要义和核心,是西方人权的基础。本文从自然权利的角度论述了自然权利与人权的差异,并基于中西方人权理论的差异,强调中国应继续坚持走中国特色的人权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往往把人权保障问题作为攻击中国,遏制中国发展的战略和手段之一。其中,罪犯人权保障是一个重要方面。人大八届十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充分体现了“尊重与保障人权”的政策精神,对罪犯的人权保障提供了基本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2.
每个人潜意识中都有偷窥他人的欲望,窥性是人性与生俱来的弱点。中西神话中有关偷窥的描写从多个角度透露了各自文化的内涵:西方的命运不可抗拒和中国的命运自主,西方的重理智与中国的重人情,西方的神具有无上的权力而中国的神却受到凡人的挑战,西方重视个性的张扬而中国重视群体意识。  相似文献   

13.
自然法传统与西方权利思想的产生及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古希腊的自然主义观念与人文理念是自然法与西方权利思想的共同理论渊源。伴随自然法理论的生成,与权利相关的各种理念也随之产生,当自然法思想发展到古典自然法阶段时,其已经成为了一种关于权利的思想学说,而且开始引导着近代西方权利思想的发展趋向。进入20世纪之后,在复兴的自然法理论的主导下,权利思想仍然得到发展并显示出强大的理论生命力,从而继续居于西方政治法律领域中的主流理论地位。  相似文献   

14.
在人类社会世俗化的进程中,永恒的幸福始终是人们不懈追求的终极目的,而实现这一目的则是对人类终极关怀和终极意义的找寻和追求。随着科学和理性的发展,人类逐渐废黜了传统基督教信仰中一直以来作为人类终极关怀的超验的上帝,甚至高呼“上帝死了”。然而在完全世俗化的今天,在“上帝之死”时代,人类应该如何寻求自身存在的终极意义和终级关怀?美国新教神学家加布里尔.瓦哈尼安独特地从宗教—文化的角度提出人类应该通过文化的革命,超越“上帝之死”的文化困境,关注“现世”,追求作为“此世超越性”之典范的耶稣基督,从而追求人类存在的终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西方文学长廊中,有两位女性形象格外地引人注目;一位是《红字》中的海丝特,另一位是《荆棘鸟》q-的梅吉。这是两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爱情故事小说,却有着相似的爱情悲剧。她们所爱之人都是与上帝长相厮守的神父,她们都为所爱之人育有一个孩子,都揭示了宗教的残酷和禁欲主义的丑恶。她们用女人特有的方式与上帝对抗,在与上帝争夺爱人的较量中,揭示了真正的爱和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需要以难以想象的代价去换取的。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禁止双重危险原则在国内外的发展,阐述了禁止双重危险原则在国际人权公约中的规定。  相似文献   

17.
人权及其国际保护与区域性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迄今,人权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体现了三个层次的内容。它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这两个基本特点,是二的矛盾统一体。人权保护首先是国内问题,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国际化、区域化,成为当今举世瞩目的一个问题。全球范围内国际人权保护法制化进展缓慢,人权保护的效果也不明显。相比而言,区域性人权保护走得更远。欧、美、非洲三大区域以相关国际人权件为蓝本制定了各自的区域性人权公约,建立了更为有效的区域性人权保护机制,有力地推动了国际人权保护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对当前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现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的知识产权服务业已成为制约知识产权产业的短板。其原因既在于创新文化、权利意识的浅薄,也在于制度的缺失、人才的匮乏。只有从知识产权文化、人才、机制入手才能达到使知识产权服务业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古兰经》和《圣训》所规定的世界观、道德观是伊斯兰国际关系理论的基础;伊斯兰国际关系理论包括“人类友爱互助”的理念、“平等协商共处”的准则、“重视交流合作”的策略三个方面。在21世纪,伊斯兰国际关系理论仍是指导伊斯兰国家处理国际关系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20.
从观念到宪法基本权利——知情权的一般法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为一项基本人权 ,知情权不是天赋的 ,而是在历史中形成的。知情权的生成演进历史也是知情权由观念到一般公法权利 ,再上升为宪法基本权利的发展演进史。作为宪法基本权利 ,知情权具有不同的功能面向 ,既具有自由权的特性 ,又具有请求权的特性。在宪政框架中 ,作为开放政府的核心 ,知情权之保障有赖于政府信息公开义务的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