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由于受到思维方式、文化背景和汉语规则等因素的影响,中国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经常将汉语的表达方式应用到英语中去,从而产生了中式英语。将近80%的英语学习者都会受到中式英语的影响。每个人的中式英语程度轻重有别,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各种形式的英语交际活动。本文通过对中式英语产生原因和表现形式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克服中式英语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是有别于规范英语的两个不同概念.中国英语是具有中国特点的英语变体,是能与母语或第二语言使用者正常交际的话言;中式英语则是一种不规范英语或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阻碍中西文化的交流.使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对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进行阐述发现,中式英语经过正确地引导可以发展成为中国英语,但它不是中国英语的变体.了解二者的区剐及关系,将有利于促进中国人使用英语的规范性和中国文化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3.
中式英语是一种不规范或不符合英语文化的畸形英语,是由于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受母语的干扰和影响所致;而中国英语是规范英语,是英语在国际化过程中与中国特有语言文化接触融合的产物,具有典型的中国文化内涵。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主要特征及区别分别体现在语音、词法和句法三个方面。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对比中英句式、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等各方面的差异,归纳总结后帮助学习者避免出现中式英语,规范使用标准英语;还要树立正确的态度来对待中国英语,不"崇洋媚外",注重国外风俗文化,还要提高学习者的中国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4.
张飞飞 《科技信息》2010,(10):166-167
中国学生的英语作文中普遍存在着中式英语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本文从"中式英语"产生的根源出发,探讨如何避免学生出现中式英语的途径。以期对学生的英语写作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5.
张楠 《中国西部科技》2011,(35):71-71,65
"中国英语"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变体。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从概念、特点、关系等方面作出对比和分析,旨在理清"中国英语"这一概念,帮助学生灵活地学习和运用中国特色的英语,为传播中国文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是英语国家使用的语言跟中国特有的社会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客观存在.中国人在中国本土使用英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中国特点,具有了中国特点的中国英语随着中国国际社会地位和国际话语权的逐步提高,将会越来越多地被国际社会接受与认可,并在传扬中国优秀文化方面扮演重要角色.这里的中国英语绝不能等同于中式英语(Chinglish),笔者认同"中国英语和中国式英语虽然同在一个连续体上,但是后者向前者的转化非常有限"这一观点,认为中国英语在句法层面亦有体现.通过英汉民族思维模式的差异比较,可以说明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之间的联系以及两者之间的有限转化.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不断加深,英语俨然已经成为一种通用的国际语言。在中文与英文的碰撞当中,中文的句法也不可避免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英文的句法。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后起的“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的句法特征上。以“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的句法为出发点,分析中文句法对英文句法的影响,总结从中得到的启示,以更好地服务于英语语言教学。  相似文献   

8.
丁玲 《科技信息》2010,(4):138-139
中式英语是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普遍存在的,也是大家广为探讨的问题。长期以来,它不仅是中国的英语学习者语言习得中的障碍,而且也给与英语本族语的交流带来了许多困难,本文作者将围绕这一现象简要分析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即文化生活及语言习惯差异、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的差异等因素,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如何较好地帮助学生在英语写作中扫清障碍,并对减少及避免中式英语产生提出了几点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式英语是中国人学英语时的一个极为普遍而又棘手的问题。本文主要从文化、思维等方面分析了中式英语形成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以功能翻译为视角,分析了对外宣传材料汉英翻译中的"中式英语"的产生原因和表现形式,并从省译、阐释性翻译、编译等3个方面提出了避免"中式英语"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吴洁 《科技信息》2012,(35):I0292-I0292,I0305
受母语影响二语学习者在目的语输入的基础上,会形成的一种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过渡语”体系,即中介语,中式英语即是其中广为英语学习者熟知的一种。中介语理论为依据,本文浅析了高职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使用中式英语的必然性.并指出其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吴洁 《科技信息》2011,(33):401-402
中介语是二语学习者在目的语输入的基础上,受母语影响形成的一种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过渡语"体系。中式英语就是一种典型的中介语。本文以中介语理论为依据,分析了中式英语在高职学生英语学习中产生的必然性,并由此提出其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写作能力是语言能力的综合体现。然而由于深受汉语思维习惯的影响,学生的英文写作和考生的英语作文题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Chinglish”。有鉴于此,在教学中有必要对中西思维方式进行对比,分析思维方式对语言句式及其结构的影响,帮助学生树立英语思维能力,减少母语干扰,以致达到理想的写作成绩。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英语在世界范围内的使用也日益普及,国际化已经成为其发展的一大趋势。在英语进入中国的过程中,由于不同的语言习惯与文化背景以及社会环境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它的本土化,即出现了英语的中国变体——中国英语。本文将从中国英语的成因及特征入手,讨论它与中国式英语的区别与联系,并分析它在跨文化交际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式英语是中国学生英语写作中存在的最普遍的问题。文章分析了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母语的干扰,主要表现在措辞和句式两个方面。中国式英语是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的过渡语,是不可避免的。为了帮助学生最大可能地减少中国式英语的出现,文章从跨文化意识、思维模式、目的语的输入和写作评估四个方面提出了英语写作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6.
语言作为人类的交际工具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在不断地接收与扬弃。外来语,特别是英语外来语,直接对汉语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回顾汉语语言的发展,运用大量的例证指出:英语外来语已经渗透到电信、网络、广告、商业、旅游、娱乐、音乐、体育等各个方面。洋泾浜英语、汉化英语、汉译西化、中式英语均说明英语外来语对汉语的渗透和影响。最后得出结论:外来语融入汉语,不仅扩充了汉语词汇,而且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语言。  相似文献   

17.
随着跨文化交际的日益深入,中式英语现象到处可见。与此同时,它对人们的英语语言与文化的交流影响力日渐增强,因此越来越多的英语学习者在英语学习的过程当中会遇到基于母语负迁移而产生的英语变体——中式英语的干扰。教师在教学中应让学生认识到中式英语产生的客观性,使其在学习中尽量避免受到中式英语的干扰。  相似文献   

18.
"Chinglish"即"中国式英语",一般被认为是一种对英语语言的"错误"运用,例如口语中的中国口音、根据中文语法构造的句子、使用由字面意思直译的中文习语等。然而,在全球化的环境下,"中国式英语"不仅仅体现出语言本身的问题。正如Levin(1993)所指出的,文化中没有对或者错,只有差异。因此,笔者认为"Chinglish"作为一种不可避免地带有文化因素的社会现象,更应该从文化视角进行探究。然而我国的英语教学恰恰忽视了这一因素。  相似文献   

19.
已有的母语知识结构在二语习得过程中起阻碍或干扰作用,就会发生语言的负迁移。因此,中国人学习英语时,受到汉语表达习惯的影响,常常会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句子,即Chinglish。这既是汉语习惯表达在英语学习中负迁移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