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江西修武盆地页岩气勘探区近地表起伏剧烈,低降速带变化大,导致原始地震资料中存在严重的静校正问题。常规静校正技术存在一定的假设前提,其适应性在该区受到了限制,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为此,本文提出了组合静校正思路,逐步地解决该地区地震资料的静校正问题。首先,利用初至波交互迭代剩余静校正技术优化更新野外静校正量,消除表层调查带来的中长波长静校正误差问题;然后,基于地表一致性剩余静校正技术,解决高频短波长静校正问题;最后,通过模拟退火剩余静校正和非地表一致性剩余静校正技术的联合应用,解决不满足地表一致性假设条件造成的残余静校正量问题。经实践检验证实,该组合静校正技术,可以解决修武盆地地区静校正问题,将闭合差均控制在4ms以内,较大地改善叠加剖面的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2.
江西修武盆地页岩气勘探区近地表起伏剧烈,低降速带变化大,导致原始地震资料中存在严重的静校正问题。常规静校正技术存在一定的假设前提,其适应性在该区受到了限制,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为此,提出了组合静校正思路,逐步地解决该地区地震资料的静校正问题。首先,利用初至波交互迭代剩余静校正技术优化更新野外静校正量,消除表层调查带来的中长波长静校正误差问题;然后,基于地表一致性剩余静校正技术,解决高频短波长静校正问题;最后,通过模拟退火剩余静校正和非地表一致性剩余静校正技术的联合应用,解决不满足地表一致性假设条件造成的残余静校正量问题。经实践检验证实,该组合静校正技术可以解决修武盆地地区静校正问题,将闭合差均控制在4 ms以内,较大地改善叠加剖面的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3.
静校正问题已成为解决复杂地区地震成像的关键问题,弄清复杂地区近地表速度模型,解决复杂地区的静校正问题已经成为物探工作者的当务之急.在众多静校正方法中,Osypov提出的无射线追踪的折射层析静校方法首先利用初至旅行时进行视速度和延迟时的估计,然后利用Herglotz-Wiechert公式进行速度模型估计,进而实现静校正量的计算,在反演过程中不进行射线追踪,它既具有首波方法的稳定性,又具有回折波方法的实用性.在分析了影响该方法处理效果的主要参数后,将它应用于川西复杂地区地震资料处理中,应用后炮记录的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改进,叠加剖面中层位错断现象得到消除,资料品质得到较大提高.该方法能较好地解决复杂地区的静校正问题.  相似文献   

4.
富县黄土塬区二维地震直测线施工方法及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富县探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东南部,断裂不发育,属于山区地形,表层存在着较厚的低速黄土,同时具黄土塬的特点.对二维直测线采集应用以下技术:①多种方法相结合的高精度表层调查获得准确的表层结构以指导设计井深;②"四避四就"的原则和变面元观测系统灵活布设炮点;③折射波静校正解决中、长波长静校正问题,地表一致性剩余静校正解决高频短波长静校正问题.取得了与弯线地震勘探同样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研究解决三维复杂地表层析静校正耗时等问题的方法,采用快速初至时间拾取、快速表层模型折射反演、快速计算低频校正量及高频校正量、快速地表一致性和地表非一致性时差校正方法,实现了高效、高精度的快速初至波层析静校正,并经实际二维、三维资料处理证实了该方法及软件具有较高的效率,优于常规地震资料处理中所用的微测井加初至波静校正商业软件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6.
随着油气勘探的深入和技术的发展,针对松辽盆地存在的地质问题,要求地震数据处理达到高信噪比、高分辨率、高保真度和准确成像,折射静校正是解决这三高一准目标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到成像效果和解释精度。而松辽盆地地表复杂多变,选择合适的折射静校正处理方法和参数,可以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本文从理论入手,介绍了三维折射静校正的实现步骤,并通过在松辽盆地三维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表明该方法计算速度快、实用性强,较好的解决了松辽盆地复杂地表条件下野外近地表风化层引起的静校正问题,对改善地震剖面质量和提高信噪比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为较好地消除表层低速带速度与厚度变化而存在的剩余静校正量的影响。在对地震资料进行动校正之前先进行剩余静校正处理是必要的,故在赛伯720机上研制了应用模块。本方法的优点是在波形不受动校拉伸影响,在速度不准、界面倾斜情况下求取剩余静校正值。为速度分析,动校迭加、迭前偏移等处理直接提供较好的原始资料。文中展示了用所编模块处理实际地震剖面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复杂近地表地区主要表现为地形复杂、出露岩性复杂多变、低降速带厚度以及速度横向变化大等特点.复杂地表条件下的地震资料静校正处理是得到优质、可靠的地震剖面的关键技术.静校正的处理应用软件种类繁多,然而按其理论基础,也仅有3种方法,每种有基本前提假设条件和适用范围.极为复杂的地质条件导致静校正处理效果不佳,在这里笔者在分析特定地区的近地表特点的基础上,采用联合使用,逐步解决的思路,来解决此类地区的静校正问题.通过一些实际资料的验证,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此后复杂地区的静校正提供一个解决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彭城  文艳霞  杨显斌  张剑 《科技信息》2008,38(9):264-266
模型法静校正主要是研究表层结构、建立对静校正合理的控制.在低速带建模过程中,根据工区的地表和潜水面情况,通过人工交互解释对不合理的控制点进行重新解释或剔除,对控制点比较稀少的区域进行内插补点,使得模型和野外实际情况基本相符,由于大面积、高密度地利用地表观测数据进行三维建模,较好地解决了复杂浅层地表分析及静校正闭合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根据松辽盆地南部地震地质条件和原始地震资料特点,如地表起伏多变引起的严重静校正问题、地震波接收能量弱、地震记录上干扰波发育以及信噪比低等处理问题,在查阅大量文献和资料的基础上,利用地震数据处理方法中的相关算法,依靠地震数据资料处理软件Focus为处理平台,采用其中的优势处理模块和新的处理方法技术相结合,针对松辽盆地南部地区的地震资料进行折射波静校正、叠前去噪、有效信号增强、反褶积、剩余静校正和偏移等处理技术的方法研究和对比,致力于总结出一系列适用于该区地震勘探资料处理卓有成效的合理方法。  相似文献   

11.
刘玉增  欧阳甜子 《科技信息》2012,(35):78-79,109
楚雄盆地地表高程变化剧烈,地表条件变化明显,工区地形起伏变化很大,静校正问题异常严重。层析静校正是一种非线性模型反演技术,它利用地震初至波的走时和射线路径反演介质速度场。这项技术不受地表及近地表结构纵横向变化的约束,使用的是地震初至波的到达时间,得到的结果是地下不同深度的速度值,更加符合低速带速度并非严格成层的实际情况。本文将层析静校正与野外静校正和折射静校正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了层析静校正方法在楚雄盆地探区攻关处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在西部复杂地表地区地震勘探中,近地表剧烈变化引起的静校正问题尤为突出,静校正成为地震资料处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常规的静校正技术均基于地表一致性假设,在复杂地表地区已经不再适用。为了适应复杂地表地区特点,基于非地表一致性假设的波场延拓静校正被提出,相对常规静校正技术具有明显优势。通过模型正演和实际资料处理效果,对比了波场延拓静校正与常规地表一致性静校正方法,并定量地分析了近地表速度模型对波场延拓静校正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初至波表层速度模型层析反演是层析静校正的重要基础。作者研究了一套完整的方法和软件系统 ,利用计算机可视化技术进行人机交互初至波检测、表层模型正演及反演 ,可直观地分析、监控初至波检测的合理性及模型层析反演的质量 ,提高表层速度模型层析反演的可靠性 ,为层析静校正提供合理的表层速度模型。  相似文献   

14.
尚铮 《山西科技》2012,(2):67-68
巨厚黄土覆盖地区表浅层黄土结构疏松,对地震波吸收强烈,一直是三维地震勘探的难题。本院在甘肃某矿区,通过多种手段进行了相关试验、分析,最终选取适当的采集参数,获得了高信噪比的地震资料,采用初至折射静校正等一系列处理技术进行相关资料处理,取得了可喜的地质成果,为矿山安全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在考虑与裂纹面位移成正比的桥联力影响下,对无限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中半无限长反平面裂纹的动态传播进行了讨论.利用Fourier变换,问题简化成一个方程,利用Wiener-Hopf技术进行了求解.得到的应力强度因子可以表达成一个速度修正因子与静态应力强度因子乘积的形式.结论有:(1)由材料性能决定的音速是裂纹传播速度的上限;(2)桥联纤维在增韧复合材料和组织裂纹扩展中起了关键作用;(3)受桥联纤维力作用的半无限长裂纹在无限域中扩展等效于半无限长裂纹在带域中扩展.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SBAS-InSAR技术在获取水汽饱和度较高的海滨城市地表形变信息受大气影响严重的问题,选用23景Sentinel-1A SAR影像数据,联合时序SBAS-InSAR技术与GACOS大气校正模型,监测得到2021年1月—2022年6月青岛胶州湾大桥的地表形变信息;利用线性模型和线性-温度模型分析了其形变特征及其温度影响。结果表明,桥梁整体的形变速率在可控范围之内,其地表形变过程是非线性的,与平均温度变化有较高的相关关系,线性-温度模型拟合的地表形变过程与联合时序SBAS-InSAR技术与GACOS大气校正模型监测的地表形变过程具有较高一致性,表现出了季节性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CSAMT法在实际测量中,当地下近地表存在电性横向不均匀时,CSAMT曲线会发生畸变,即静态效应。这种现象如果在资料处理中得不到消除,就会造成资料解释的误差甚至错误。为了消除静态效应对CSAMT测量数据的影响,首先介绍了目前通常使用的几种静态校正方法;然后通过建立地表存在不均匀体时的地电模型,正演模拟合成了存在静态效应的电阻率及阻抗相位断面图,使用曲线平移法和TEM数据分别进行了静态校正,基本可以消除地表不均匀体的影响;最后,对新疆某地存在静态效应的CSAMT测量原始数据断面图应用TEM数据进行静态校正,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