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一种高初粘力聚氨酯胶粘剂固化剂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聚氨酯胶粘剂几种固化剂的合成及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三聚体的固含量、用量等对不同类型的聚氨酯胶粘剂初粘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采用FT-IR分析技术对甲苯二异氰酸酯-三羟甲基丙烷(TDI-TMP)固化剂合成反应体系在不同反应条件下得到的聚氨酯预聚物进行表征,发现在通常的工业合成条件下得到的聚氨酯预聚物有未反应的OH存在,而在高温合成条件下OH完全反应.结果表明TMP的实际官能度与反应条件有关.从反应机理的角度,分析并发现空间位阻和反应的不确定性是导致较低温度下羟基反应不完全和国产合成固化剂储存时间短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合成聚氨酯预聚物的工艺,采用该工艺所合成的聚氨酯预聚物分子结构较理想,且合成体系中残留的TDI可用薄膜蒸发器进行分离回收.  相似文献   

3.
在采用高真空两级薄膜蒸发分离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三羟甲基丙烷(TMP)聚氨酯固化剂中的游离TDI实验室研究基础之上,进行了中试研究。研究了进料流量、分离温度两个重要参数对分离的影响,确定中试进料流量为25Kg/hr,一级分离柱温度为130℃,二级分离柱温度为180℃,二级分离压力为5000Pa,二级分离压力为80Pa;在此条件下分离的聚氨酯固化剂再用溶剂稀释后测得其游离TDI含量低于0.5%,固体含量大于75%,NCO含量大于11.8%,达到了分离TDI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端胺基聚氨酯增韧环氧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聚乙二醇(PEG) 、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和间苯二甲胺(m-XDA)为原料合成了端胺基 聚氨酯(ATPU),并作为韧性固化剂形成了环氧胶粘剂体系。系统考察了该体系的固化过程、力学性能和断裂面形态结构。结果表明,增韧后材料的断面形态明显不同于未改性体系的形态,试样冲击断裂面形态具有明显的韧性断裂特征。当固化剂ATPU分子量为1237时,改性体系的冲击强度最高(25.2kJ/m2),比未改性体系提高了2倍。  相似文献   

5.
薄膜蒸发分离聚氨酯固化剂中的TD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采用高真空两级薄膜蒸发分离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三羟甲基丙烷(TMP)聚氨酯固化剂中游离TDI的实验研究基础上,进行了中试研究.探讨了进料流量、分离温度两个重要参数对分离的影响,确定中试进料流量为25 kg/h,一级分离柱温度为130 ℃,二级分离柱温度为180 ℃,一级分离压力为5 000 Pa,二级分离压力为80 Pa.在此条件下分离的聚氨酯固化剂再用溶剂稀释后,其游离TDI含量低于0.5%,固体含量大于75%,NCO含量大于11.8%,达到了分离TDI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主要介绍了以羟基丙烯酸树脂作为羟基组份、以TDI芳香族异氰酸酯作为固化剂,辅以颜填料、助剂配制而成的客车用双组份丙烯酸聚氨酯中涂漆;讨论了该涂料对提高客车涂装质量作用,并总结了该涂料实际施工应用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以聚酯二元醇、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二羟甲基丙酸(DMPA)、1,4-丁二醇(BDO)和三羟甲基丙烷(TMP)等为原料合成了双组分水性聚氨酯(WPU)的多元醇组分.考虑到溶解性、反应活性、工业成本等因素,本研究从小分子二元醇(如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一缩乙二醇等),小分子三元醇(甘油),小分子四元醇(季戊四醇),聚乙二醇(相对分子质量200~2 000),聚丙二醇(相对分子质量300~2 000)等数十种醇类化合物中,反复试验,再三筛选,最后确定以聚乙二醇-800和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三聚体为原料合成了亲水性多异氰酸酯固化剂组分.将多元醇组分和固化剂组分混合配制,得到了双组分WPU胶黏剂.通过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NMR)、黏度、吸水率、黏接强度、离心稳定性等性能测试,分别对多元醇组分和固化剂组分合成的关键步骤及影响产物性能的各种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当DMPA、BDO、TMP的质量分数分别为6%、4%、3%时,多元醇组分的外观、稳定性、黏接强度等性能较好;选择聚乙二醇作为亲水组分对HDI三聚体进行改性,且当其添加的质量分数为11%及以上时,制备出的多异氰酸酯固化剂组分具有较好的水分散性.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不同固化剂应用于浇注高聚物黏结炸药(polymer bonded explosives, PBX)药浆时的固化时间,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旋转流变仪及邵氏A型硬度计,研究了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二聚酸二异氰酸酯(DDI)及TDI/DDI混合固化剂对浇注PBX药浆固化过程中的固化反应速率、适用期及固化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固化剂与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在55℃下的反应速率大小关系为kTDI>kTDI/DDI>kDDI,且反应遵循二级反应规律。对于高固含量的浇注PBX药浆,在固化比1.2、固化温度55℃的条件下,采用TDI固化剂时适用期为4 h,固化时间为72 h;采用DDI固化剂时,适用期能够达到5 h以上,但其固化时间为128 h;采用TDI/DDI混合固化剂时,固化时间缩短为96 h,适用期可以达到5 h以上,固化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9.
聚酯型水性聚氨酯合成工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TDI与聚酯二元醇(T1136)和二羟甲基丙酸(DMPA)反应合成水性聚氨酯分散体,讨论了合成工艺、反应温度和时间对聚氨酸分散体性能的影响,并确定了反应温度和时间。结果表明,DMPA溶液加入分步合成法合成的水性聚氨酯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10.
研制了几种合成聚氨酯胶粘剂的固化剂,探讨了固化剂在提高聚氨酯胶粘剂初粘强度方面的应用,以及最佳胶液配方和粘接条件。  相似文献   

11.
柔性耐温环氧树脂胶粘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胺类固化剂进行酚醛改性,与E-44环氧树脂、活性无机填料、增韧剂制备成胶粘剂.其具有良好的抗折强度和抗剥离强度,并具有一定的耐温性能.  相似文献   

12.
在环氧树脂乳液中分别加入了3,3′-二甲基-4,4′-二氨基二环己基甲烷(DMDC)和7k型水溶性胺类固化剂,以提高碳纤维上胶剂的集束性。研究了固化剂用量、种类对上胶剂稳定性、集束性及复合材料界面粘接性能的影响。采用离心沉降法评价了上胶剂的稳定性,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了上胶剂的化学结构和复合材料的破坏断口。结果显示,7k型水溶性固化剂可以提高环氧树脂乳液的稳定性,明显改善碳纤维的集束性,同时提高碳纤维与环氧648基体树脂间的界面粘接性能,使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ILSS)从77MPa提高到86.5MPa。  相似文献   

13.
固化土在道路工程上运用广泛,其抗压强度高但抗拉强度低,且易产生干缩裂缝导致强度降低.介绍一种具有强度自修复功能的固化剂,并对其开展抗拉(劈裂)强度试验研究.通过室内试验及电镜扫描试验发现,相较于传统的水泥固化土,添加自修复固化剂后,劈裂强度和水稳定性显著提升.养护3d和7d后破坏,水泥土和自修复固化土均具备一定的劈裂强度自修复能力,养护14 d后破坏,自修复效果大部分来源于自修复固化剂,且自修复强度随自修复固化剂掺量的增加而增加.水泥水化反应生成水化硅酸钙胶体(C-S-H),自修复固化剂中的水性聚合物经固化形成均匀的分子网络结构,两者相互搭接,形成了强度更高、孔隙率更小的交互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已二胺进行改性反应,研制了一种透明环氧树脂室温固化剂,用于透明环氧树脂同化体系,使固化物具有透明度高,室温固化,柔韧性和粘接性均好的特性。可用于建筑装修装饰、铭牌商标、立体水晶化装饰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双酚F环氧/环硫树脂,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和核磁共振光谱分析确定了合成树脂的结构,对比研究了环硫基团/环氧基团为0/100、15/85和50/50(质量比)的双酚F环硫/环氧树脂与脂环胺DMDC固化剂体系的固化行为。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动态力学热分析仪(DMTA)等手段研究了固化剂配比对体系固化程度、固化物的模量和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当环硫基团质量分数从0分别增加到15%和50%时,环硫/环氧树脂/胺体系不仅固化速度加快,且固化剂用量相应减少约15%和50%,说明胺基与环硫基团开环反应形成的—SH或—S-可作为固化剂进一步与环氧基团和环硫基团进行开环反应;另一方面,固化物的模量和玻璃化转变温度有所提高,说明环硫树脂固化物交联网络更密集,也证明了环硫/环氧树脂的固化反应行为与环氧树脂存在不同。  相似文献   

16.
用热刺激电流(TSC)法研究了环氧树脂体系的固化过程。TSC谱图表明,适量的促进剂与固化剂有利于交联的发生。同时,还测量了环氧树脂玻璃化转变过程的活化能和松弛时间。  相似文献   

17.
The curing sensitivity of concrete with cement Types 1, 3, and 5 as well as multiple powders consisting of cement, fly ash, and limestone powder was studied. Bottom ash was also used in the study as an internal curing agent and a partial substitution of fine aggregate. The curing sensitivity index was calculated by considering the performances of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carbonation depth. Specimens were subjected to two curing conditions: continuously water-cured and continuously air-cu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cement Type 3 has a lower curing sensitivity, while cement Type 5 increases the curing sensitivity. For the mixes without bottom ash, the use of fly ash increases the curing sensitivity, while limestone powder reduces the curing sensitivity of concrete. The use of bottom ash in concrete reduces the curing sensitivity, especially at a lower mass ratio of water to binder. Concrete with limestone powder, together with bottom ash, is least sensitive to curing. The curing sensitivity calculated from carbonation depth also has a similar tendency as that derived by considering compressive strength. From the test results of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curing sensitivity, bottom ash has been proven to be an effective internal curing agent.  相似文献   

18.
中东YD油田在钻井过程中钻遇活跃沥青,沥青的涌出导致了钻井液污染、振动筛跑浆、钻具粘卡等多种复杂情况,给钻井施工带来极大困难,甚至导致部分井段或全井报废,造成了大量经济损失。为解决该项技术难题,开展了沥青固化剂的研究和应用,采用交联固化的方式,在实验室内成功优选了性能良好的固化剂GHJ-9,该固化剂使得沥青的软化点由52℃提高到71℃,沥青在钻具上的粘附率降低到5%以下;同时完成了固化剂对钻井液性能影响的评价实验和对钻具腐蚀的评价试验,证明在10%加量情况下对钻井液性能影响不大,对钻具腐蚀轻微。沥青固化技术在中东YD油田进行了多口井的现场应用,试验结果表明沥青固化剂有效封堵了地层孔隙,并和地层溢出的沥青发生固化反应,使得湿沥青发生了明显的聚结固化现象,成团返出地面,有利于沥青从钻井液的分离和清除,降低了沥青对钻井液性能的影响。GHJ-9固化剂的研究和应用为该地区沥青层的安全钻井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研制的是 FH-92结合剂中的磷酸质固化剂。这种固化剂具有在一定 pH 值的碱性溶液中均匀地释放磷酸的性质,这种性质可写为 Y=AX+B.这里 X 代表时间间隔,Y 代表时间间隔 X 内固化剂中释放的磷酸的量。这种结合剂可较好地适用于高温修补炉衬和不用预先烧制的耐火物。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三种固化剂对聚二甲基硅氧烷涂层疏水性的影响。在固化剂用量方面,发现存在共同规律,即在固化剂某一用量范围内涂层疏水性最强,分析讨论了这种规律形成的原因。在固化剂结构方面,证明固化剂中含有规则排列的甲基有利于增强涂层的疏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