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主人公罗伯特.乔丹是一个具有双重性格人物。通过研究发现借助于展示罗伯特.乔丹隐秘的追逐父亲的欲望以及他为实现这种欲望而采取的行动,作家海明威于文学幻想之中表述出一直压抑在自己无意识深层的父子困境。  相似文献   

2.
自1913年罗伯特.弗洛斯特的第一部诗集出版并获得成功以来,他的诗为全世界所传诵。在此,将罗伯特.弗洛斯特的两首代表作置于现代意境中重新加以诠释,从中感受作品不同凡响而寓意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乔丹的眼泪     
多年前的一场NBA决赛中,NBA的另一位新秀皮彭独得33分超过乔丹3分,而成为公牛队比赛得分首次超过乔丹的球员。比赛结束后,乔丹与皮彭紧紧拥抱着,两人泪光闪闪。这里有一个乔丹和皮彭之间鲜为人知的故事。当年乔丹在公牛队时,皮彭是公牛队最有希望超越乔丹的新秀,他时常对乔丹不屑一顾,还经常说乔丹某方面不如自己一类的话。但乔丹没有把皮彭当作潜在的威胁而排挤,反而对他处处鼓励。有一次乔丹对皮彭说:“我们两个的三分球谁投得好?”皮彭心不在焉地回答:“你明知故问什么?当然是你。”那时乔丹的三分球命中率是28.6%,而皮彭是26.4%。但…  相似文献   

4.
弗朗西丝卡与罗伯特短短四天的耳鬓厮磨使得二人厮守终生.她家庭生活的不美满,夫妻性格兴趣的差异,与罗伯特共同的爱好和兴趣等都为两人的相爱提供了相当稳固的基础.两人的爱是真诚的,是经过从"肉" 到"灵"的升华的.未曾领略过刻骨铭心的爱情是遗憾的,但狂热之后的伤逝则又是可怜的.疲于奔命的现代人最终才发现,寻觅精神的家园才是自己最好的归宿.弗朗西丝卡与罗伯特的感情经历揭示了一个敏感而又极其严肃的主题.  相似文献   

5.
双周要闻     
《世界博览》2013,(8):7-7
①乔丹体育:起诉球星乔丹侵权中国乔丹体育公司向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起诉美国前篮球运动员迈克尔·乔丹,要求其停止侵害乔丹体育名誉权,并赔偿经济损失800万美元。泉州法院已正式受理此案。证监会发行审核委员会曾审核通过了乔  相似文献   

6.
影片<廊桥遗梦>描述了美国中西部麦迪逊县的农妇弗朗西丝卡与华盛顿州的地理杂志社摄影师罗伯特之间的婚外恋情.这场爱情短暂又永恒,无私而圣洁,残缺却完美.  相似文献   

7.
郭全照 《镇江高专学报》2005,18(4):46-48,75
田纳西·维廉姆斯的戏剧<欲望号街车>展示了女主角布兰奇*迪布瓦和他人之间的欲望之争,以及这种欲望之争是如何重建了一个以动物性欲望为主导、却失去了超越性意义的"新世界"的.布兰奇就像可怜的唐吉诃德,为了她那个"温柔"而又"温情"的浪漫世界的梦想而绝望地抗争着,这是一出"悲喜剧" .  相似文献   

8.
论乔丹     
本文以历史,文化为框架,论述了海明威走向乔丹的创作道路与巅峰态势;从主题、行动、理想,论述了乔丹的英雄模式。  相似文献   

9.
余华的《兄弟》叙写了在欲望张力的撕裂下存在的生命。文本是以欲望作为故事的开端和结尾的,而且在事件的发展过程中欲望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欲望的要求导致另一种欲望产生的可能,生命个体在欲望的变异中遭受着煎熬的命运。柳镇像一个欲望黑洞,不仅控制着柳镇人使其浑然不觉地为欲望而生,而且还吸附了柳镇以外形形色色的人为满足自己的欲望纷至沓来。当整个群体深陷欲望泥沼而丧失理性与文明的时候,这个群体的生存就面临着绝种的灾难。余华的文本具有了深刻的思想意义和独特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两位美国科学家罗伯特.莱夫科维茨(Robert J.Lefkowitz)和布莱恩.克比尔卡(Brian K.Kobilka)因"G蛋白偶联受体研究"而获得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每个人的身体就是一个数十亿细胞相互作用的精确校准系统。每个细胞都含有微小的受体,可让细胞感知周围环境以适应新状态。  相似文献   

11.
《少儿科技》2009,(1):84-84
科比·布莱恩特,现在真是如日中天啊。他被誉为“飞人”乔丹的首席接班人。据说,如果乔丹从来没有存在过,科比有可能会成为篮球史上最伟大最受欢迎的球员。  相似文献   

12.
近代社会以来,人类由抑制欲望转向放纵欲望。而随着现代市场经济制度的完善和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在现代社会,企业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就不得不刺激人们的消费需求,甚至创造新的需求。这就使人类的有限需求向无限欲望转变,而一切经济的基础是能量的消耗。不断增加的欲望就导致能量消耗速度的不断增加,即导致地球巨系统熵增速度的增加,这也就意味着地球巨系统混乱程度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3.
伊人 《青年科学》2009,(10):38-38
故事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教授罗伯特&#183;科恩斯的“眨眼雨刷”设计技术被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用阴谋剽窃,为了捍卫自己的发明权,罗伯特&#183;科恩斯决定起诉。这是一场一个人对一个汽车工业巨头的诉讼。除了他自己,没有人相信他能赢,以至于当年帮他申请专利的朋友都弃他而去。  相似文献   

14.
弗朗西丝卡与罗伯特短短四天的耳鬓厮磨使得二人厮守终生。她家庭生活的不美满,夫妻性格兴趣的差异,与罗伯特共同的爱好和兴趣等都为两人的相爱提供了相当稳固的基础。两人的爱是真诚的,是经过从“肉”到“灵”的升华的。未曾领略过刻骨铭心的爱情是遗憾的,但狂热之后的伤逝则又是可怜的。疲于奔命的现代人最终才发现,寻觅精神的家园才是自己最好的归宿。弗朗西丝卡与罗伯特的感情经历揭示了一个敏感而又极其严肃的主题。  相似文献   

15.
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在其诗作中有不少是探讨有关死亡主题的,《雪夜林边小立》是其中较为有影响力的诗篇之一。结合马丁.海德格尔"向死而生"的哲学观点,分析《雪夜林边小立》中有关死亡的意象,对于了解弗罗斯特的人生观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以乔治·莫德尔斯基和罗伯特.吉尔平为代表的新现实主义学派认定在国际政治周期性规律作用下,新兴大国与霸权国家为争夺世界霸权而引发战争不可避免。新时期这种论点的盛行旨在为“中国威胁论”张目。在现实的国际政治中,全球化、非传统安全和国际机制将增加新兴大国与霸权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扩大其利益面,从而消解这种“规律”,使新兴大国与霸权国家的关系走出历史的循环。  相似文献   

17.
追风人物     
《世界知识》2020,(17):78-79
特朗普计划在白宫为弟弟办葬礼据美国政治新闻网站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8月17日表示,本周他可能会在白宫为其已故的弟弟罗伯特举行葬礼仪式。特朗普说,这对罗伯特来说“将是一个莫大的荣誉”。特朗普在动身前往两个大选“摇摆州”参加活动前表示:“我们考虑8月21日,可能会在白宫为我弟弟举办一个小型仪式。”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尝试借用拉康的三界理论和欲望的理论对<老人与海>进行解读.论述了拉康理论的三界以及老人作为欲望的主体的欲望的轨迹.即从想象界进入象征界最终欲望回归于真实界.大海,作为真实界的象征.从未出场却又一直在场,表明人类追寻的终极的真实.  相似文献   

19.
作为此在把持和制造的人工视觉图像,其功能首先是一种欲望的表达。在此,有表达作者自身欲望的欲望,也有表达他者欲望的欲望。除了欲望的表达之外,他还有着美的关涉。人工视觉图像对于美的关涉在于自身艺术性特征的显明。而技术和媒介是不可或缺的,它们彰显了质料对于物的持久性的把握。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个人欲望的探讨是李安电影的不变主题,不管是华语片还是西语片,欲望与法则的冲突始终是李安电影的叙事内核.擅长于挖掘人性深层的李安,站在"他者"的角度,为东方传统和西方价值在欲望与法则的挑战下所面临的困境指明了一条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