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核心范畴意境作为切入点,从中西传统服饰美学的不同审美取向探讨当代中国服饰美学的发展现状.通过逻辑分析法、演绎法和史料分析法进行论证,得出当代中国服饰意境美缺失的结论.分析造成缺失的经济因素、历史因素和文化因素,从而达到校正当前服饰审美观念的目的,呼吁建构新的具有民族文化特征和时代精神的服饰美学体系.  相似文献   

2.
从中国传统服饰美学思想的缘由、历史发展线索以及审美趋向等方面,探讨其对后世的影响.结果表明,国人服饰审美观念体现出趋同化审美、中性化审美、社会效应等三大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服饰美学始终贯穿着"以自然为美"的思想.这种美学思想的诞生,基于中华先祖对服饰关的基本理解,是中华先祖聪明才智的显现,也是他们实践与创造的结晶.本文采用史料分析和逻辑推演的方法,从原始服装、仰韶文化时期服饰美学思想的产生以及意识形态等3方面理论地探究了中华民族服饰美学思想的起源,以期达到既有助于这种美学思想的薪火传承,也有利于使民族服饰发扬光大,获得新的生命力的研究目的.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动漫服饰的价值,拓展了动漫的衍生价值,丰富了服饰文化内涵.同时,论述了动漫服饰美学特征,指出动漫服饰具有装饰性、符号性、民族性等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5.
从面料、图案、色彩、服饰佩件、美感神韵等元素着手,论述了《红楼梦》服饰对现代服饰的深远影响,指出:现代服装设计师在传承传统时,需融入自己的创作思想,用现代生活的理念和时代精神重塑传统,使其既展现出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精神和民族神韵,又别具现代风尚。  相似文献   

6.
《论语.乡党》是记录孔子衣食住行的篇章,其中概括了孔子对于服饰的审美观点。孔子的服饰美学观点不是简单地把服饰看作遮体御寒的工具,而是具有表述思想、反映情感的作用,具有昭示名分、区别身份的象征意义,这就赋予服饰更为深广的政治、文化意义。孔子的服饰美学思想与其政治思想相耦合,体现了其"中和"的美学观。  相似文献   

7.
身居四十年代的上海乱世,古典文化精神与西方现代意识的双重渗透,自身独特的生活阅历,这一切赋予张爱玲作品一股强烈而独特的文化气息。作为一个现代都市文化人,她欣赏现代美所昭示的人文精神,而骨子里厚重的民族文化积淀却使她对逝去的古典美有着温馨的追忆。中西方文化的冲突是现代作家共同面临的课题,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对极是传统与现代的对极,对此艰难的选择赋予了张爱玲作品的双重美学品格,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西方文化人文精神的深切把握、扬弃,使张爱玲的服饰美学思想充满了生动而绚丽的文化内涵。对人生的虔诚,对人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结饰品在中国传统服饰上运用的分析,阐述了绳结的衍化与中国各个历史时期民族习俗、传统服制、审美观念和文化理念的关系等,展示了结饰品在中国服饰中的文化地位与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9.
胡祖豪 《科技信息》2012,(16):198-199
中国禅宗始于南北朝,达摩以楞伽经为传法经典,其后结合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受道家玄学思想影响发展成"禅宗"。将禅宗思想应用于艺术与审美上所形成的禅宗美学,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思想,尤其是与老庄、玄学美学结合的一种美学观。  相似文献   

10.
中西服饰体现了各自的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我国以儒道为基础而形成的主流哲学和美学思想,使我国的服饰在造型上强调和谐、对称、统一、平面裁剪的表现手法,服饰图案精致细腻,色彩淡雅柔和。西方崇尚人体美,在塑型美学观念的影响下产生了着重表现人体美的立体裁剪服饰,以抽象的形式美追求外在造型的视觉舒适性,表现出非对称性和不协调性的造型方法,色彩丰富,对比强烈。当今,我们应把中西方服饰形态文化和造型观念进行比较使之相互融合互补,力求运用简单的形式语言,在服饰造型设计上表现出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1.
从社会学角度解析近代旗袍的发展演变,分析其各个时期的特点,阐述了社会的变革、文化的交融、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给服装带来的巨大影响.表明了旗袍是中华民族服饰文化宝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际公认的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象征,成为了代表中华文化的符号.同时还指出了旗袍有着丰厚的艺术特色与文化内涵,是服装设计师们宝贵的设计元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解析服装的中国元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中国传统服饰上的”中国元素”——材料、造型、色彩、图案、款式及工艺;阐述了中国元素的发展:指出通过对中国传统服饰的继承和发展.以及将本民族服饰与外民族服饰相交融.带有中国元素的服饰一定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西方T型舞台上,洋溢中国精神的服饰必定会造就一批又一批的中国服装大师。  相似文献   

13.
提出的一种具有沉浸式和增强现实的中国传统服饰大屏幕投影交互展示系统,该系统包括大屏幕拼接技术和虚拟服装交互展示技术.大屏幕拼接技术提供的高分辨率沉浸式虚拟环境,有利于展示服装细节.虚拟服装技术有助于用户与虚拟服装的交互匹配.该系统提供了包括书法、绘画、服饰、手工艺术等传统文化数字保护等方面视觉上的全新体验,具有成本低、硬件现成、容易构建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黔东南地区苗族妇女传统服饰文化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族妇女传统服饰是苗族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载体,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黔东南地区苗族妇女传统服饰为对象,分析了六种服饰类型在颜色、款式和装饰等方面的特征;探讨了地域环境、祖先崇拜和审美观等在服饰形成中的作用;最后揭示传统服饰保护在传承人、图案、技术等方面的困境,并对此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5.
“内外一理”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美学原则,文章从民族性、历史性、阶级性的角度分析了中华民族服饰文化的内涵,即内隐的民族精神“神韵”同外在服饰形制上的一理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我国现代服装设计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研究丝履的历史发展及其在服饰中特殊的地位,分析其社会功能及文化内涵.研究表明,丝履的社会功能着重体现在其等级性与标识性,是等级、身份和财富的象征;其文化内涵主要表现在材料的特殊性和我国传统的人文思想和审美取向.丝履在我国鞋文化的研究中最具代表性,在我国服饰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的新形势对中国服装史研究提出更高的要求,研究方法的得当与否十分重要。服装史研究兼跨历史学和服装学的多学科运用决定了其研究方法的多样性。中国服装史研究可从史学、服装及文化艺术等角度着手,合理选择并妥善处理素材,寻找合适的研究线路开展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18世纪后中西服装各自所具备的文化特征的基础上,从造型裁剪、色彩纹样,面料与工艺等方面,针对中西方服装文化融合对中国服装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探讨,并依此去发掘服装文化的融合对我国服装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服装是一个内容浩瀚的文化宝库。本文力求在翔实的史料基础上,整理出一条中国古代服装设计方法的主线,并据此认为: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由先人们创造的设计方法之所以对当今的服装设计仍产生着很大影响,实际上是一种历史的延续,是一种文化的继承。从设计方法的角度来研究和认识中国古代服装,应该是一个崭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服装结构与形态的关系。指出了服装结构形式的产生,是人们对服装形态分析和研究的结果,先有构想的服装形态,才会有相对应的结构形式,并指出构想的服装形态是由服饰观念来决定,由此而推断传统的服饰观是传统服装裁剪形成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