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少儿科技》2008,(11):4-4
"神七"航天员穿着中国研制的舱外航天服出舱行走。这种命名为"飞天"的舱外航天服有这样一些数字指标:重量——120千克。  相似文献   

2.
《自然科学进展》2009,(2):130-130
2008年9月27日,我国“神舟七号”航天员首次执行了舱外太空行走任务,航天员所穿的舱外航天服要比舱内航天服复杂得多。其中作为航天员观察太空世界的宇航服面窗,是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郑州大学橡塑模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自主研制,在此次太空行走中经受了各种特殊的环境条件的考验。  相似文献   

3.
要闻点击     
首届中国县(市)科技“三创”载体建设高层论坛举行;我国建成首条液晶玻璃基板生产线;OLED显示器首次应用到“神舟”七号舱外航天服;推动自主创新促进科学发展科技部召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  相似文献   

4.
《信息化建设》2008,(11):54-54
9月27日,中国航天员翟志刚穿着我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缓缓开启轨道舱舱门后出舱,面向摄像机挥动右手致意,并向地面控制中心报告:“神舟七号报告,我已出舱,感觉良好。神舟七号向全国人民、全世界人民问好!请祖国放心,我们坚决完成任务!”茫茫太空他的声音清晰地传来,中国飞天宣言令世界为之激动。  相似文献   

5.
新华网北京9月27日电题:中华民族的历史性一步人类航天史将记下这样一个瞬间:2008年9月27日16时41分00秒,航天员翟志刚身穿中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从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这是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一个重大跨越。  相似文献   

6.
《自然科学进展》2009,(2):165-165
2008年9月27日,我国“神舟七号”航天员成功进行了舱外活动,在此期间搭载在舱外暴露于太空约44小时试验的固体润滑材料被成功取回,并于9月28日随返回舱回到地面,之后于10月1日被移交给项目组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神舟七号固体润滑材料空间环境试验”。  相似文献   

7.
正航天员英姿飒爽,是我们心中的英雄!你和我一样好奇他们穿的衣服吗?我国航天员的服装主要分为在轨系列、地面系列和服装配饰,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在轨系列航天服啦!在轨系列航天服是保护航天员在太空不受低温、射线等侵害,并提供人类生存所需的氧气和气压的个人装备。根据使用环境的不同,在轨系列航天服分为舱内航天服和舱外航天服。  相似文献   

8.
研制了一种新型易拆装结构且具有多种测量模式的暖体假人,实现了针对舱外航天服特殊穿着条件下的试验测量.介绍了该暖体假人的设计原则、结构特点和拓展功能.试验表明,在不同测量模式和环境设定下,该暖体假人都具有良好的动态响应特性和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9.
太空环境中舱外航天服的外层防护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舱外航天服是人类太空探索和活动的基本条件,这里着重论述了太空的各种环境及其对出舱人体外层防护的要求和应用研究并针对太空环境的特点,讨论了各种条件下的防护机制、有效防护的实现以及防护材料应该具备的性状。尤其是文中穿插了实际研究的一些想法和结果.这为出舱人体防护材料的综合功能设计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根据机器人学原理,提出了基于测量机械手的舱外航天服手套关节力学特性测试系统的测量原理.设计了基于平行四边形连杆的外骨骼式测量机械手,该机械手刚度大,指节长度可调节,能够围绕航天服手套实现包络运动,且机械手可双向驱动.根据机械手的结构特点,建立了其运动学模型.针对舱外航天服手套柔性关节的转动特性建立了手套二自由度手指的数学模型.最后以基于高速浮点DSP的PCI控制卡为核心建立了测量机械手的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1.
"神舟"七号用于太空行走的舱外航天服,名叫"飞天"。它通体纯白,很像一件加厚、特大码的羽绒服。它不仅外表能抗太阳辐射和微粒子的撞击,而且内部还有精细的生命保障系统,能为航天员提供8~9个小时的基本生命活动和对外通讯保障。  相似文献   

12.
《合肥科技》2006,(5):5-5
合肥“科学岛”上的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将承担研制中国探月工程的定位与导航系统。  相似文献   

13.
吕月 《今日科技》2021,(7):43-45
新一代航天服贴身护航 太空"飞翔",殊为不易.空间站航天员出舱活动所面临的是300-450公里轨道高度的空间环境,真空、失重,以90分钟为周期的±120摄氏度左右的冷热交变,还有微流尘/碎片和空间辐射.为了保证航天员在这样一个环境下能够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和开展舱外作业,舱外服需具备环境防护、生命保障、工效保障、通信保障和安全保障五大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14.
在举世瞩目的“神舟”号系列飞船研制过程中,哈尔滨工业大学(简称哈工大)攻克了大型地面空间环境模拟装置、返回舱焊接变形的矫形、三轴仿真实验转台等多项技术难关。在“神七”即将发射的中秋节前夕,记者随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学院特种容器设计与制造研究所所长王若维高工来到位于北京西北郊的航天城,了解北京航天城哈工大“神七”项目组为此次“神舟飞天”做出的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15.
《创新科技》2005,(10):53
由第二炮兵某部与武汉东湖天康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新型负压救护车日前通过技术鉴定,并获得国家专利。与传统的负压救护车相比,这种新型救护车实现了舱内和舱外的隔绝,将生物安全领域的定向气流和压力梯度技术成功进行了“嫁接”,降低了气流死角和涡流指数,使整个医疗舱内的空气全部受到控制。这种救护车在结构上增设了新风功能,医护人员在救治过程中可以随机选择舱内循环空气和启用舱外流动空气,使病原体因定向气流和压力梯度而无法在舱内“立足”和“藏身”。  相似文献   

16.
相变贮热材料是绿色材料,种类达4300多种,具有清洁和节能等优点。系统地介绍了相变贮热材料分类及其特点,讨论了相变贮热材料在太阳能热动力发电、航天器仪器仪表的恒温控制、舱外航天服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合肥将用15年时间建成国际著名的科教城”,在“对接会”举办的合肥投资环境推介会上,合肥市常务副市长江明向外来投资商透露了合肥建设国家科技创新试点市的进度安排。  相似文献   

18.
《合肥科技》2007,(3):5-6
整个“十一五”期间,合肥要完成4000亿招商引资总额,平均每年任务高达800亿元,而目前只在500亿元不到的水平。2月27日上午,合肥市委、市政府召开进一步优化环境、实现合肥又好又快发展千人大会,宣告合肥走向真正的“全球招商”时代。  相似文献   

19.
灯光环境建设对城市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安徽省会城市合肥的实际,以人为本、因地制宜,进行科学规划,以灯光环境建设促进合肥的发展,提高其文化含量和科技含量。  相似文献   

20.
正距人类最后一次月球漫步47年后,2019年,NASA宣布将在2024年重返月球。打工人,打工魂,打工人的服装要很神。去月球打工,怎能少得了一套装备精良的舱外宇航服?NASA新一代舱外宇航服被命名为"探索舱外移动单元",供宇航员在舱外活动时穿着,分为舱外压力服和生命维持系统。整体采用模块化设计,所有的组件都像乐高玩具的零件一样,可以更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