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汉市2003年盛夏异常高温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分析武汉市1951年~2003年、尤其是2003年盛夏高温、低温、日平均气温情况.对比长江流域、江南部分城市盛夏气温状况.得出2003年盛夏武汉市多项高温记录居首位的结论;认为天气系统、下垫面因素、城市热岛效应是形成武汉市盛夏气温异常偏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当前,正值盛夏和汛期,高温、暴雨、雷电等恶劣天气活动频繁。给安全生产带来很多不利因素。事实上。夏季历来是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易发期。一方面。极端天气影响正常的生产秩序;另一方面.夏季也是生产忙季。企业往往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抓生产、促效益上,一旦对安全生产稍有忽视,各类事故便有了可乘之机。随着暴雨、雷电、高温、泥石流等自然灾...  相似文献   

3.
《科学世界》2011,(9):96-96
内容简介天气,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收听收看天气预报在现代生活中几乎不可或缺。但是.天气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多少呢?譬如为什么冷空气侵入中国.有的只带来降温和大风.有些还可以带来暴雨或暴雪?为什么盛夏的热浪会造成破纪录的持续高温?为什么有的台风登陆东南沿海会带来狂风暴雨.造成巨大的破坏.而有些台风在登陆时会突然减弱.影响很小?读完本书,你会发现.懂一些天气知识.生活会多些便利和趣味。  相似文献   

4.
选取长江中下游城市武汉、合肥、南昌3站1970年~2009年近40 a夏季(6~8月)高温资料,分析3市夏季高温特征.3市夏季高温日数有增加的趋势,月平均气温也逐步上升,但月平均日照时数在减少.计算1970年~2009年武汉、合肥、南昌夏季高温日数与1、3、5月海表温度场相关系数,结果表明:若1月热带中太平洋、北印度洋海表温度偏高,则武汉、合肥、南昌夏季高温日数偏多,若3、5月热带中太平洋、北太平洋海表温度偏高,则武汉、合肥、南昌夏季高温日数偏多,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5.
利用湖北省77个气象站2009年6月1日~9月10日(102 d)逐日气温资料,分析了气温的极端特征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1)该年属于高温热夏年,高温过程开始早、结束迟、持续长、范围广,其中6、7、8月全省大部各出现了一段长达半个月以上的高温热浪过程,9月初还出现一段短暂的高温过程;2)高温强盛、极端程度大.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的最大值各有5、4、11站创历史同期新高,可见低温更异常;全省有2站极端最高气温创年历史新高,2站平年历史记录.有5站高温日数超过40 d,通山多达47 d,公安的28 d和监利的37 d创历史新高,武汉39d,为1951年以来第5位;3)气温变幅大,高温间歇期间气温多偏低,如盛夏(7月下旬~8月上旬)气温明显偏低,"三伏"不热,8月底出现强降温过程,过程降温12~15℃,多处极端最低气温创8月历史最低记录;4)极端高温对电力、健康、农业影响大.高温期间用电量屡破记录,空调供应断档,武汉市居民中暑及死亡人数同比大幅上升;由于同期降水偏少,8月中下旬出现大范围农业干旱.  相似文献   

6.
目的 防止实验动物在高温天气长途运输中的死亡。方法 采用低温冷冻 (- 2 0℃ )纯净水降温技术 ,对运输箱进行长时间降温。结果 在高温天气长途运输过程中 ,可以防止动物因高温而死亡  相似文献   

7.
2006年6月信阳市连续出现高温闷热天气,最高气温达到37.8℃以上.本文通过对产生这一灾害性天气过程的大尺度与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分析,综合分析了大气环流特征、温度场特征及相关气象要素对产生持续高温天气过程所起的作用.揭示出本次高温天气过程的成因.  相似文献   

8.
根据对2015年盛夏德阳全市高温对水稻危害的调查结果,结合笔者对德阳水稻生产的调查研究,分析了高温对水稻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9.
常丽 《山西科技》2013,28(1):65-67,76
选用1977-2011年6-8月份≥35℃高温天气气象资料,对长治地区的高温天气进行统计分析,归纳出其时空和强度分布特征,并进一步分析高温天气的大气环流背景、地理纬度影响和下垫面特征对形成高温天气的影响作用,试图建立订正预报模型.  相似文献   

10.
普查分析广西1961~2004年大范围高温天气有关气象资料,总结广西大范围高温天气的气候特征、主要影响系统及其物理机制和环流形势,并分析相关的典型高温天气过程.结合作者实践经验,得出利用副热带高压、热带气旋和西南暖低压这三个影响系统预报广西高温天气的关键指标为:(1)副热带高压:在20~30°N,105~120°E之间,共有12个点,至少有9个点H≥588,其余的则要H≥586;(2)热带气旋:H25130、H25125、H25120、H20120中至少有1站≤582;(3)西南暖低压:P25105、P25110、P30105有一站≤1000或两站≤1003;(4)850hPa有暖中心配合:T25105 T25110≥40或T25105 T25110 T30110≥57.  相似文献   

11.
武威  顾佳佳  牛淑贞 《河南科学》2014,(11):2313-2318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高空资料以及NCEP 1°×1°6 h分析资料,对2012年6月中旬河南省持续性高温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这次河南地区持续的高温天气是在稳定的大气层结下,高层受强西北气流控制,中低层层有强而持久的暖中心与之配合产生的;2地面场上河南省处于南高北低的气压场,有利于偏南风向北输送暖空气,促进该地区高温天气的形成;3从物理量上看,中低层暖平流对地面增温、辐散下沉、绝热增温以及干燥的水汽条件都是促进此次高温天气过程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人们对凉爽气候环境的需求产生了避暑旅游这项旅游活动。文中以此为着眼点,选取承德避暑山庄、北戴河等10大避暑胜地,分别从盛夏气候舒适度、旅游资源价值、区位可达性等三个方面,对避暑胜地旅游竞争力进行定量测评。结论如下:(1)避暑胜地旅游竞争力的强弱是凉爽气候、优美景物、方便交通三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2)从气候因素来看,盛夏与区域中心高温城市温差在10~12℃之间,是避暑旅游地形成最佳气候条件;(3)文中将盛夏接待客流量看成是避暑胜地旅游竞争力的显性指标,分析了与三大因素的关系,发现避暑气候指数、景观资源、交通区位是其最重要的三大影响因素。该研究为避暑旅游地建设及旅游活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正承受着极端高温天气的影响,基于此,介绍极端高温天气对人类、动植物、环境的伤害,简要分析出现极端高温天气的原因,并给出减少极端高温天气出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盛夏季节武昌东湖水体的温度效应及其日变化特点与天气条件的关系,指出了湖泊水体对沿岸陆地温度调节作用的大小是取决于风的向背和离水体的远近,同时还探讨了盛夏湖泊水体表面与沿岸陆地之间温差的垂直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近极端温度天气对产生极端温度天气的指示意义,本文基于平均广义态密度的近似形式,构建了近极值广义态密度的参数,并定义了最概然近极值强度和最大平均广义态密度,运用广义态密度研究了1961-2013年间中国近极端温度天气的聚集现象.结果表明,当南京夏季日最高温度达到33.15℃时,下一时刻产生极端高温天气的概率最大,为33.43%.而冬季出现-2.78℃的近极端低温时,出现极端低温的概率最大,为29.83%.从全国范围来看,夏季在西北地区西部、西南及华南地区,当日最高温度达到距离高温阈值1.0~2.6℃的近极端高温时,最有可能出现极端高温天气.冬季,对于西南地区北部和东部以及华南地区西部,当日最低温度高于低温阈值1.2~3.2℃时,应及时给出极端低温天气的预警.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选取1961—2013年宁波鄞州气象站地面观测数据,运用趋势分析、突变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开展宁波地区高温期水热变化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自1961年以来,宁波地区高温期温度和降水呈缓慢上升的趋势,相对湿度出现明显下降,其中温度上升是导致该地区相对湿度下降的主要因素;2)相对湿度变化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出现突变,突变后相对湿度下降更加明显,有明显向"暖干"气候转变的趋势;3)2000—2013年,高温天气下的温度与相对湿度呈现明显的负相关,温度与相对湿度的相关系数达到了历史最高值0.633.高温天气成为近10年来相对湿度明显下降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7.
李冲 《华东科技》2022,(9):12-13
<正>刚刚过去的八月,高温笼罩,马路煎熟鸡蛋、“江心小路”露出水面等一系列非常规事件,将高温对低碳减排的压力从幕后推向台前。今年夏天,“热”成为全国各地统一的感受,“红橙高温预警”也频繁出现在各地居民的天气提醒中。高温之下,生活用电需求迅速增加,排碳量激增。为减轻环境压力,上海外滩暂停照明,武汉长江灯光秀关机,四川夜幕下的洪崖洞也第一次“卸妆”示人,整个长江流域调整至“黑暗模式”。  相似文献   

18.
<正>2012年,国内唯一一部高温保障法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出台,其中对"高温天气"、"高温作业"、"高温露天作业时限"等作出了明确界定,那么"高温天气"是如何定义的?高温天气对人体健康将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又该如何应对这种影响?本刊邀请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安全技术中心主任、湖南省安全生产专家委员会作业场所职业健康专业组副组长蒋海波对其进行一一解读。  相似文献   

19.
2006年夏季,汉中市发生严重的高温干旱天气。本文利用汉中市11个测站的实时和历史资料,对汉中市2006年6月中旬到8月中旬出现的高温异常天气出现时间偏早,高温干旱日数持续时间长,高温天气影响范围广的气候特点、时空分布、年际变化的成因作了综合分析,结论是:2006年夏季的异常高温干旱天气成因,与全球变暖和大气环流异常、北方南下冷空气活动偏弱,西北太平洋副高脊线偏北、青藏高压和副热带高压双重控制、冬季青藏高原积雪偏少密切相关,这些因素是导致汉中市严重高温干旱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2006年7月汉中市出现的持续高温天气进行分析,揭示持续高温天气发生发展的天气学原因,为今后的预报提供指导依据。同历史资料做对比,深入分析高温阶段天气形势特征。发现2006年汉中持续高温刷新了多项历史纪录:日最低气温28.1℃、日平均气温>30℃连续9天、日最低气温>25℃连续9天、日平均气温32.7℃。高温持续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副高的控制时间的长短,而副高控制时间的长短又与副高的位置、波长的长短有关。高空南亚高压的位置及持续时间也是高温天气得以持续的重要条件。台风及其减弱为弱低压后,其携带的大量暖湿水汽以及弱低压外围的偏北下沉气流对高温天气起到辅助加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