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珊瑚/胶原/rhBMP-2复合人工骨异位诱导成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弥补单纯珊瑚无骨诱导活性、骨修复能力弱等缺陷,给临床提供一种良好的骨移植替代材料。方法:将珊瑚与胶原和rhBMP-2复合,制备出珊瑚/胶原/rhBMP-2复合人工骨,将其植入大鼠背部肌肉陷窝内,以珊瑚/胶原和珊瑚/rhBMP-2复合人工骨植入作对照;取材后通过组织学方法和图像分析评价其骨诱导活性。结果:珊瑚/胶原/rhBMP-2植入后1周,在局部诱导出软骨细胞分化和软骨基质形成;4周形成含骨髓的板层骨;诱导成骨的量有明显的rhBMP-2剂量依赖性(P<0.01);而珊瑚/胶原和珊瑚/rhBMP-2植入区均无骨或软骨形成。结论:珊瑚/胶原/rhBMP-2复合人工骨具有良好的异位诱导成骨活性,是一种较理想的骨移植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2.
珊瑚/胶原/rhBMP-2复合人工骨异位诱导成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弥补单纯珊瑚无骨诱导活性,骨修复能力弱等缺陷,给临床提供一种良好的骨移植替代材料。方法;将珊瑚与胶原和rhBMP-复合,制备出珊瑚/胶原/rhBMP-2复合人工骨,将其植入大鼠中肌肉陷窝内,以珊瑚/胶原和有/rhBMP-2复合人工骨植入作对照;取材后通过组织学方法和图像分析评价其骨诱导活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版纳近交系小耳猪骨形成蛋白的成骨活性。方法 :用Urist方法从版纳小耳猪骨和普通猪骨中提取骨形成蛋白,SDS -PAGE凝胶电泳测定小耳猪BMP的相对分子量。将剂量为2mg、5mg的小耳猪和普通猪BMP分别植入4组小鼠股部肌袋 ,分别于术后第7天、14天和28天取材,通过拍摄股部X线片、组织学观察和测定组织中碱性磷酸酶活性 ,观察小耳猪BMP诱导成骨活性。结果 :小耳猪BMP是一含14、22、27、36、48、66KD六种成分的蛋白多肽 ,所有BMP植入组放射学观察均未见明显高密度影形成。组织学观察BMP植入第7天可见大量间充质细胞分化并向软骨细胞转化 ,第14天有大量软骨形成 ,第28天见成熟板层骨并有骨髓形成。ALP活性测定结果显示5mgBMP植入组ALP活性明显高于2mgBMP植入组 ,但同等剂量的小耳猪BMP和普通猪BMP植入组的ALP活性无差异。结论 :版纳近交小耳猪BMP具有较好的成骨诱导活性 ,且sepBMP的成骨能力与植入剂量有关 ,但其成骨诱导活性与相同剂量的普通猪BMP相比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4.
为评价珊瑚/ 胶原/ 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 复合人工骨( 简称复合骨) 的骨修复能力,将复合骨植入兔颅骨直径15m m 的圆形缺损,以单纯珊瑚植入作对照;术后6 周、12 周取材,通过组织学观察和计算机图像分析,评价其骨修复能力.发现复合骨植入区形成的骨组织量明显多于同期的珊瑚植入区( P< 0 .01) ;术后12 周,复合骨完全被成熟的骨组织取代,其骨修复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珊瑚.说明复合骨具有骨传导和骨诱导活性,骨修复能力较强,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新型生物性植骨材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组骨形成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rhBMP-2)/珊瑚人工骨复合物(复合骨)与珊瑚人工骨(珊瑚骨)在拔牙窝修复中的作用,方法:12只成年狗作为实验动物,拔除两侧上颌 第2及第3切牙,并去除牙槽窝之间的牙槽间 ,一侧随即植入复合骨,对侧植入珊瑚内作为对照,于并植骨后4,8,。12周取材,采用组织学观察及计算机图像分析方法,观察比较两种植入材料在拔牙窝内的骨修复能力及修复效果,结果:复合骨具有较强的骨修复作用,植入牙槽窝后,材料被逐渐降解吸收,新骨不断形成,12周后,植入材料完全被成熟的骨组织取代,图像分析结果显示复合骨组新生骨形成的比值明显高于珊瑚骨组,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合骨在拔牙窝中的骨修复能力和修复效果明显优于珊瑚骨。  相似文献   

6.
β—TCP/HA双相多孔磷灰石陶瓷成骨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体外实验,确定了骨形成蛋白因子BMP在多孔磷灰石陶瓷上的吸附位点,以及两者之间的吸附性能。在β-磷酸三钙/羟基磷灰石(β-TCP/HA)双相多孔磷灰石陶瓷诱导成骨中,HA为宿主骨及β-TCP降解提供钙、磷源有成骨机制。这些实验结果有助于增进对羟基磷灰石骨修复材料成骨作用的了解,并能较好地解释β-TCP/HA双相磷灰石陶瓷在体内非骨环境中的诱导成骨作用。  相似文献   

7.
观察miRNAs在人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分化过程中的表达情况。以从骨髓中分离培养的MSCs及成骨诱导培养后的细胞为实验对象,利用基因芯片检测miRNAs的表达情况,由SAM分析得到MSCs较其诱导培养细胞中差异表达的miRNAs,再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分离培养出的MSCs经成骨诱导培养14 d后,已具有成骨细胞特性;经芯片检测并SAM分析,成骨诱导培养的细胞较MSCs高表达的miRNAs有7个:hsa-miR-363*、hsa-miR-483、hsa-miR-590、hsa-miR-130a、hsa-miR-15b、hsa-miR-30c、hsa-miR-663;成骨诱导培养的细胞较MSCs低表达的miRNAs有6个:hsa-miR-192、hsa-miR-210、hsa-miR-128a、hsa-miR-224、hsa-miR-106a、hsa-miR-494。利用TargetScan预测其靶基因,并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其中hsa-miR-130a、hsa-miR-15b和hsa-miR-30c的预测靶基因多为维持干细胞特性的基因;而hsa-miR-106a和hsa-miR-494的预测靶基因多为参与骨形成及成骨分化的基因。为证明miRNAs参与调控MSCs的成骨分化过程提供了直接证据和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8.
骨形态发生蛋白诱导成骨机理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综述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genetic protein,BMP)研究现状。方法:对近年国内外有关BMP的研究及应用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较为系统地阐明了BMP的研究进展及其临床应用现状。结论:BMP是一较好的骨诱导因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其纯化及免疫原性方面还须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骨形态发生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骨形态发生蛋白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状况、骨形态发生蛋白的载体及其促进骨形成机理和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骨形态发生蛋白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增殖、骨向分化能力的影响,以及对内源性因子TGF-β1、Smad4和下游细胞因子Cbfα1的作用,阐释其对MSCs骨向分化影响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纯化大鼠MSCs;运用MTT法检测质量浓度分别为0、5、10、20、40、80、100ng/mL rhBMP-2对SD大鼠MSCs增殖活性的影响;以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ALP染色阳性率确定rhBMP-2的最佳促MSCs骨向分化浓度,并以该浓度对MSCs骨向分化进行干预.按是否添加经典成骨诱导液将实验分为:空白组,经典组,rhBMP-2组,rhBMP-2+经典组.通过检测ALP、I型胶原(Col I)、骨钙素(BGP)和钙化结节的表达,以评价各组骨向分化能力;通过检测TGF-β1、Smad4、Cbfα1 mRNA的表达,以评价各组促MSCs骨向分化的作用机制.结果:rhBMP-2的最佳促MSCs增殖质量浓度为80 ng/mL,最佳促MSCs骨向分化质量浓度为40 ng/mL.经典组和rhBMP-2诱导各组均能促进MSCs骨向分化,刺激TGF-β1分泌,并上调Smad4、Cbfα1 mRNA的基因表达,而TGF-β1在早期分泌量最高,提示其可能在MSCs早期骨向分化过程起重要作用.结论:rhBMP-2诱导各组均有促MSCs骨向分化的作用,可能是通过促进TGF-β1的分泌,启动TGF-β超家族/Smads信号通路调控MSCs的骨向分化.  相似文献   

11.
Effects of Cu2+ and Ph on osteoclastic bone resorption in vitro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effects of Cu2+ and pH on osteoclastic bone resorption lacunae are studied by culturing Japanese white rabbit osteoclasts on bone slices. The number and surface area of bone resorption lacunae are measured by photomicrography and image analysis. Concentration of calcium ion in the supernatant is measured by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to evaluate the activity of osteoclasts. The morphology of the lacunae is observed under 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Cu2+ at concentration of 1.00×10-6 mol/L and 1.00×10-7 mol/L inhibits osteoclastic activity and causes a dose-dependent reduction in the number and surface area of the lacunae. While the number of lanunae is increased and osteoclastic bone resorbing function i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t Cu2+ concentration of 1.00×10-8 mol/L.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effect of Cu2+ on osteoclastic bone resorption depends on Cu2+ concentration. pH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osteoclastic function in the near neutral range.  相似文献   

12.
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3种不同结构的同组分物质Sr2Mn2CuAs2O2的电子能带结构及物质总能量,并探讨了Sr2Mn2CuAs2O2可能的最稳定结构.结果表明,3种不同结构的Sr2Mn2CuAs2O2材料均表现出金属性,且主要是具有Mn原子的层状结构起导电作用.其中同时含有CuO2层面与Mn2As2四面体层,并具...  相似文献   

13.
用二带G-L模型研究了非磁性超导LuNi2 B2C和Yni2B2C的相干长度ξ(T)、速率vc(T)、伦敦穿透深度λ(T)和临界电流密度j(T)在Tc附近对温度T的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4.
报道用叔丁醇和氢溴酸在浓硫酸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合成溴代叔丁烷的实验研究,讨论了各种因素对其产率的影响。得到了其最佳合成条件:叔丁醇:氢溴酸:浓硫酸为8:14:7(体积比)时,温度控制在30℃-35℃,其产率达到67%。  相似文献   

15.
利用Tang Toennies(TT)势模型,计算了O2-O2,O2-N2,和O-N2相互作用势,得到了重要的的相互作用势的参数Rm和ε,并在此基础上计算了O2-O2系统的输运系数.其结果与文献值符合较好,说明TT势模型对于计算氧分子系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以SnCl2.2H2O为催化剂,质量分数为30%的H2O2为氧化剂,催化氧化2-金刚烷酮得到相应的内酯,选择性高达100%,通过柱层析分离产物,并进行NMR表征.考察了溶剂、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对催化剂催化活性及产物选择性的影响,简单探讨了该催化氧化体系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7.
根据化学键理论和非晶态结构的短程有序,设计了晶态团簇NNiP2,Ni2P2,Ni 3P2,Ni4P2的四种构型,并用DFT方法对他们的几何结构型进行高水平的量子化学计算.结果表明,模型体系中P原子供给Ni原子电子这与非晶态合金Ni81.5,5p18.5的实验结构一致,说明NiP2,Ni2P2,Ni 3P2,Ni4P2原子簇模型能反映非晶态Nig1.5 P18.5的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18.
为深入了解非晶态Co-Fe-B合金的性质,本文从能量学视角,对团簇Co2FeB2和CoFe2B2各构型所占比例定量分析,探究其稳定性,发现团簇Co2FeB2的结合能和吉布斯自由能变化量随构型能量增加出现剧变点,临界能量约为463.061a.u,主要存在构型为能量低于临界值的两种戴帽三角锥和一种四角锥构型。团簇CoFe2B2的结合能和吉布斯自由能变不存在剧变点,有多种异构体共存。高Co含量的团簇有较小的结合能和吉布斯自由能变化量,稳定性弱,此结论符合相关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实验和热力学计算探讨No2O2与CO2反应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