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东省高州县新垌公社,一九七四年晚稻大面积采用宽行窄株栽培新技术,夺得了水稻的大增产,为促进农业大上快上作出了新的贡献。新垌公社水稻通常的插植规格是5×4寸,每丛8~10本苗。宽行窄株栽培法是他们从水稻套种黄麻得到启发,于一九七二年早稻开始进行试验的。当季,8×2.5寸的麻沟边行比5×4寸的其余行获得显著增产。一九七三年和一九七四年早稻的试验,又获显著增产。一九七四年晚稻,在九个大队、十八个生产队中用三百多亩田进行扩大试验,绝大多数都取得显著的增产效果。开始试验较早的田讹生产队,在82亩晚稻田中采用宽行窄株规格的有76亩,  相似文献   

2.
“宽行密株”是广东省近年来在水稻种植技术上一项重要改革。去年,我们与红心农科队一起,在晚稻生产中进行了宽行密植的试验考查,取得了可喜的增产效果。现将试验考查结果简介于下:综观六个不同密植规格的对比试验结果,以6×2.5为最好。从产量状况看:4×3亩产405斤,5×3亩产436.7斤,6×2.5亩产467.6斤。6×2.5比4×3增产15.5%,比5×3增产7.04%。  相似文献   

3.
婺源县许村公社仙源林场科研组针对山高水冷,水田长期冷浸,泥烂成糊,禾苗“坐蔸”,产量低的问题,进行了水稻“沟浸湿润法”栽培试验,获得了成功。一九七五年,他们在过去亩产一直不足200斤的田里试验,结果早稻一季亩产达1400多斤,晚稻一季亩产达800多斤。实践证明,这是提高冷浸田水稻产量的一项好措施。水稻“沟浸湿润法”栽培的做法是:划行栽秧,实行宽窄行栽培,即宽行1~1.2尺,窄行5~7寸,株距3~5寸,每蔸栽秧6根以上;到禾苗分蘖盛期,进行开沟培垄,用手工或工  相似文献   

4.
我省广大贫下中农在农业学大寨运动的推动下,进一步开展了农业科学实验群众运动,大搞科学种田,成功地采用“宽行窄株”插植规格,配合“前稳攻中”的水、肥管理技术措施,取得了水稻大幅度增产的明显效果。这是密植高产的一个新的途径,将为农业大上快上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5.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们大队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认真落实农业“八字宪法”,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实行科学种田,粮食亩产连续三年超双千。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大批促大干,大干夺高产,一九七四年早稻亩产一季突破了千斤,达到了一千零九斤,高产丘亩产达到一千一百二十斤。总结我们大队一九七四年早稻夺得丰收的技术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是我区发展粮食生产的主要途径。我所地处鄞东平原水网地带,自然条件较好,如何实现粮食高产稳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我们从一九六一年开始进行全年粮食亩产“双千斤”试验,到一九六四年,出现了一块田“双千斤”,面积2.31亩,亩产2106斤;经过八年后的一九七二年,一畈田达到了“双千斤”,面积18.8亩,亩产2095斤;一九七三年试验扩大到了0.61亩,探索一个队的生产布局实现“双千斤”的途径,到一九七四年亩产达到1919.3斤,其中稻麦三熟制50.6亩,亩产2230.5斤,最高两块田,一块1.81亩,亩产2400.9斤,另一块2亩,亩产2505斤。实践证明,全年粮食亩产“双千斤”是可以实现的。通过几年的试验,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7.
从高产更高产要求出发,总结粮食全年亩产2400斤典型田的增产技术经验,特别是研究分析“三纲要”所需的土壤、肥料条件,颇有深远的实践意义。本文就绍兴东湖农场一九七二年至一九七四年三块粮食亩产持续达到2400斤左右的典型田的土、肥条件问题,作些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根据外地宽行密株栽种的启发,利用边形优势的原理,设想摸索筛选出增产的密株密植方式与规格。一、试验设计与方法密株栽种设宽行密株,双龙(宽窄行)密株,山字型(宽行十二窄行)密株等三种方式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农科院用“印尼花龙水田谷”与晚造“塘竹”杂交所获得的第四代,与该省的早造农家抗病品种“鸡对伦”杂交,于1971年育成中熟品种,命名为窄叶青。去年在龙川县农科所试种,表现熟期与珍珠矮相近;本田生育期89天,全生育期123天,而且有良好的丰产性能。在品比试验中,未施基肥,只施一次氯化铵作追肥的情况下,窄叶青9号亩产862斤,比珍珠矮11号亩产739斤多收123斤,增产16.6%;比龙珍矮亩产780斤多收82斤,  相似文献   

10.
我所地处浙西,系低丘红壤新造田。1974年前栽培“早熟三号”大麦,亩产在350斤左右。随着土壤的不断改良,1974年试种“908”小麦2.31亩,亩产424斤。1976~1977年扩大到18.8~22.2亩,亩产475.2~409.4斤,1978年47亩,亩产496斤,丰产田亩产超过600斤。本文以丰产田资料为主,就“908”小麦苗蘖动态结构,叶面积及经济系数和产量结构等方面,结合几年来单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探讨亩产600斤以上的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一九七四年我们用农用塑料薄膜对一九七三年秋季采集的杉木籽5439斤(内湖南杉2030斤、临海杉3449斤)、柳杉籽62斤、马尾松674斤,进行密封贮藏试验。具体作法是:四月下旬将种子在日光下翻晒干燥后,杉籽以70斤为标准包,松籽以100斤为标准包,放入规格为60×100厘米的农用塑料薄膜袋内,袋内用麻绳扎紧,薄膜袋外再套麻袋加固,外加标签,层积堆放在一般农用仓库中。据一九七四年秋和一九七五年春对贮藏种籽随意抽样进行室内发芽试验,结果有较好贮藏效果。其中采集后一年的湖南杉发芽率秋播达42%、春播达37%;  相似文献   

12.
柽麻又叫太阳麻,是一年生豆科植物。一般在麦收后播种,生长40天左右,即可翻压。这种绿肥1965年引进我省,目前在延安、渭南、武功、周至等县旱地多有种植,生长良好,肥效显著。据我组1970年6月在武功杨陵公社曹新庄大队旱地示范,作小麦基肥,小麦亩产580斤,较未压青的390斤增产48.7%。延安地区农科所1969年~1970年试验示范,压青复种谷子,亩产183.6斤,比未压青的103.6斤增产70.4%,比绿豆压青的增产12.3斤;作小麦基肥,亩产77.5斤,比亩施千斤圈肥亩产65.5斤增产18.3%。1971年长安小新村大队于水地玉米宽行套种,亩产鲜草2,800斤,很受群众欢迎。  相似文献   

13.
1971年湖南省邵阳市石桥公社大坡三队引入试种再生稻,获得早稻亩产880斤,再生晚稻亩产330斤,两熟合计1210斤。由于它种一次可收两熟,因此贫下中农叫它为“再生稻”。1972年扩大到六个生产队试种,共种1.64亩,获得较好收成。如:大坡三队0.95亩再生稻,早稻共收干谷899.9斤,折合亩产950斤,再生晚稻亩产300斤;市农科所早稻亩产941.2斤,再生晚稻采用稻草扦插,亩产300斤。再生稻是一个籼稻品种。株高92公分左右,茎粗0.6公分。株型松散。叶片长大,剑叶长  相似文献   

14.
(一)东阳县虎鹿公社党委和厦程里大队党支部,遵照毛主席关于科学实验和“一定要抓好典型”的教导,在“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中,一九七五年和厦程里大队科技组三结合搞了一块三熟制高产试验田。秋粮是杂交玉米“旅曲”和“虎7419”,于十一月七日收获,经全公社党员大会代表和上级有关部门实地验收,实测面积为2.25亩,其中早播杂交玉米“旅曲”0.729亩,实收燥籽733.5斤,平均亩产1004斤;迟播杂交玉米“旅曲”0.326亩,实收燥籽278斤,平均亩产852斤;杂交玉米“虎7419”1.2亩,实收燥籽1122斤,平均亩产935斤。合计实收燥籽2133.5斤,平均亩产948.2斤。春粮为大麦“早熟3号”,亩产608斤。早稻品种为“军协”和“原丰早”,平均亩产1036斤。全年三熟合计亩产2592.2斤,超过了“三纲”。  相似文献   

15.
海涂试验基地地处钱江下游南岸,土咸、水咸、土壤汀板贫瘠。气候变化多端,不利于水稻生长。为了更好地利用海涂,探讨在新围海涂上种植水稻的规律,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一切经过试验”的教导,团成立了试验小组,开展了科学实验活动,在新围海涂上种植早稻13.872亩,平均亩产563.7斤;连作晚稻15.202亩,平均亩产606.5斤,单季晚稻2.181亩,平均亩产701.5斤。全年平均亩产1073斤,繁育良种15600斤。二年来生产实践证明,在新围海涂上种植水稻,只要认真贯彻落实农业“八字宪法”,实行科学种田,就能战胜困难,战胜自然灾害,夺取粮食丰收。我们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春天,我省东阳玉米研究所科研人员去辽宁省丹东市农科所学习时,该所的领导和科技人员详细地介绍了玉米育种经验和高产栽培技术,并介绍了近几年来取得的科研成果。该所新选育的“莫17×宽叶旅9”玉米杂交种,与已在生产上种植的高产杂交种丹玉六号比较,“莫17×宽叶旅9”早熟2~5天,亩产可达1800斤,比杂交种丹玉六号增产10.2%。丹东市农科所决定进行大面积的推广。这个杂交种在东阳玉米所试种亩产达到1350~1500斤。  相似文献   

17.
“167"是我所以军协×京引182籼粳杂交育成的早粳新品系。作连作晚稻栽培,于7月25日播种,8月8日移栽,可在9月20日前后齐穗,11月10日成熟,全生育期不到110天。二年来在本所大田种植2.4亩和2.83亩,亩产分别为746斤和798.5斤,与施肥水平较低条件下种植的晚粳稻产量相近,较中粳、早籼稻增产显著。“167”株高85~90公分,每穗实粒数约为50粒,千粒重26克左右。分蘖力中等,成穗率较高。可在7月24~26日播种,每亩秧田播种量300斤上下,秧龄期10~15天,于“立秋”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农科院土肥研究室的科研人员和贫下中农结合,1977年在“周年养萍”研究上又取得新的可喜进展,实现了周年亩产粮跨“双纲”(1600斤)萍过10吨,为发展水稻生产,特别是杂交水稻和解决养猪饲料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周年养萍”是指在早晚稻田采用“宽窄引双龙出海”方式插秧,窄行是4×2寸,插两行水稻,宽行是1.4尺养红萍。这样基本上可以在水稻生育阶段不断繁殖红萍,实现在稻田  相似文献   

19.
在英明领袖华主席抓纲治国的重要一年里,我所种植的10.38亩“九二”油菜,获得了大丰收,平均亩产326.7斤,比历史上最高的1961年平均亩产282.1斤,每亩增产44.6斤。其中,高产亩3.69亩平均亩产363.1斤。这样的产量,在我县是一个新的突破。“九二”油菜于1975年引入我县,从试种到推广,一直表现早熟、抗病和高产,已成为  相似文献   

20.
为创造种养业基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开拓农业生产“三高”新产业,促进农业生产的深入发展,我场86- 88年,利用鸡场绿化地带,推广种植芒果“紫花芒”等新良种43亩,90年开始投产,几年来获得了较好的产量和经济效益。90- 93年平均年亩产1548斤,92年回收投资后连年盈利,特别是93年在早春寒害和雨灾较严重情况下,创造了总产11万斤,亩产2572斤,盈利28万元的丰产丰收记录,七个承包生产工人人平生产芒果15700斤,创利4万元。这是种植业上少有的成效。能取得这些效果,除了领导和生产者对发展农业“三高”生产的重视,加强经营管理措施的落实外,在技术措施上,有以下几方面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