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选取葫芦岛市作为研究对象,以葫芦岛2012年的土地利用图形数据为基础数据,应用地理软件处理土地利用的数据、图形,其中对土地利用数据进行的统计选用Excel方法,利用景观生态学研究法对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指数加以计算,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及其景观格局和生态环境效应,对葫芦岛市的土地利用规划及生态环境治理、解决方法制定提出合理建议.结果表明:1葫芦岛市的土地主要利用类型第一是旱地、其次是林地以及草地;2景观格局分析中,葫芦岛市斑块水平上城乡用地、林地两种景观类型的斑块数相对较大,分离度上,沼泽地比较大,旱地和林地较小;从景观水平的分析上来看,葫芦岛的景观破碎化程度较小,景观的复杂度比较低,受人类活动干扰程度相对较小;3葫芦岛市的景观多样性指数为1.196 2,景观优势度为1.000 9,景观破碎化指数为0.005 8,生态指数为0.500 0,对比辽宁其他城市,该指数反映了葫芦岛市生态环境的质量较高,对葫芦岛发展经济的可持续性有一定积极的辅助作用;4针对葫芦岛市生态规划用地布局结构方面,提出了保障基础性用地建议,以期有效提高用地结构的生态功能建议,创建葫芦岛良好用地的格局.  相似文献   

2.
以淄博市为研究对象,在Erdas软件支持下对1990年、1995年、2000年和2005年遥感图像进行解译及预处理,获取了其土地利用情况.使用ArcView软件对时间序列上的土地利用进行交叉列表统计,得到了各土地利用类型的转换矩阵,并应用空间分析模块从图像中提取各斑块信息,计算了各种景观格局参数.利用景观生态学研究方法,从景观类型水平和景观水平2个层次对淄博市1990—2005年的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淄博市的景观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各景观类型(水域、草地除外)的平均斑块分离度总体来说增加,景观多样性较高但总体呈下降趋势,景观异质性降低.  相似文献   

3.
利用2005年安宁区SPOT 5遥感影像和正射航空影像数据,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选取斑块密度、景观形状指数、分形维数指数、聚集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等指数,在确定出研究区的适宜研究粒度为10 m的基础上,从斑块格局、区域景观格局等方面进行景观生态分析,对研究区的景观格局现状进行研究.采用200 m×200 m的正方形将研究区的土地利用数据切分成规则格网,计算每个格网的多样性指数,通过半方差分析研究多样性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农业景观类型破碎化程度较高,人工景观类型斑块形状规则,自然景观的分维数较高.各街道的景观指数分异特征明显.多样性分布具有较好的空间结构性,属于中等强度空间相关,高值区主要分布于安宁区中部.  相似文献   

4.
利用RS与GIS技术获取常州市1995、2000、2005年3个年份的土地利用空间分布,选取7个景观指数对其进行景观格局分析,并结合生态足迹模型计算相应年份的生态承载力,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计算景观指数同生态承载力的皮尔逊相关系数,根据生态承载力动态变化和空间变异状况,结合生态盈亏情况和人均生态协调系数,对常州市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常州市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在此10年间趋势比较稳定,建筑用地增加9.69%,其他用地减少10.12%,林地增加8.54%,农田减少6.47%;3个年份的人均生态承载力不断下降,分别为0.239 2、0.234 7、0.226 3 hm2/人;整体上,武进区和新北区的生态承载力较高,戚墅堰区最低;生态承载力与最大斑块指数、聚集度指数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斑块密度间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3个年份的人均生态赤字分别为-0.822 1、-1.091 6、-1.488 7,人均生态协调度分别为1.195 4、1.158 9、1.122 2。  相似文献   

5.
利用ETM影像数据,通过遥感软件、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行多通道合成、几何校正和空间分析,并运用景观指数对鄂尔多斯东胜地区土地覆盖景观格局进行定量分析和评判.结果表明:研究区的植被景观类型可划分为18种.典型草原丘陵区的斑块数为921,平均斑块面积18km2,分维数为2.7125,景观分离度指数为4.4208;典型草原丘陵区受人为干扰和其他外力作用最小,存在优势景观类型;典型草原沙化区平均斑块面积10km2,分维数为4.1421,景观分离度指数为7.1829,最大缀块指数0.0153;荒漠草原区平均斑块面积13km2,分维数变动范围为-166.58~25.36,景观分离度指数为10.2243,最大缀块指数0.0156;城镇区分维数为1.91,景观分离度指数为0.10,最大缀块指数为0.8545.典型草原沙化区的景观多样性、景观破碎度最大,景观形状指数、景观隔离度和景观均匀度最高,景观优势度最低;荒漠草原区的景观优势度最大,景观均匀度最小;典型草原丘陵区景观破碎度和景观隔离度最小;典型草原平原区的景观多样性和景观形状指数最低.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是影响景观结构、功能及动态的主导因素之一.该结果可为生态脆弱区生物修复和生态保育提供案例借鉴.  相似文献   

6.
湿地景观格局及其动态变化研究是景观生态学和湿地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基于TM影像,在RS和GIS的技术支持下,应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采用景观空间格局指标(多样性指数、破碎化指数、优势度指数和斑块面积、斑块数量等),定量分析并研究了1997~2004年大沽夹河湿地景观空间格局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1997年至2004年期间,大沽夹河湿地面积呈减小趋势,斑块数量增加,并且随着人类干扰强度的增加,景观优势度指数降低.多样性指数上升,破碎化程度进一步加强.因此,加强对大沽夹河湿地的保护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
基于平潭岛2005-2013年土地利用数据,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平潭岛生态承载力进行分析,并选取不同尺度的6个景观指数对平潭岛景观格局变化特征进行研究,计算生态承载力与景观格局指数的相关系数,研究结果表明:2005-2013年间平潭岛生态足迹呈上升趋势,生态承载力呈小幅下降趋势,生态赤字总体上呈先缓后快的上升状态;研究期间平潭岛土地利用总体景观优势度下降,破碎化程度不断上升,其变化反映了城市化进程对平潭景观格局变化产生了深刻影响;生态承载力与景观多样性指数呈显著负相关,但与蔓延度、最大斑块指数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景观的破碎化与生态承载力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8.
以辽宁蒲石河流域新建成的蒲石河抽水蓄能电站及其下游区域为研究地点,基于2003年和2013年两期ETM遥感数据,采用RS和GIS技术分析了10年间本区域土地的利用变化,并结合景观生态研究方法,计算了斑块数、斑块密度、最大斑块指数、景观形状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等景观指数,对该区域景观格局状态进行了评价,旨在明确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森林景观在工程建设前后均为整个区域的主体景观,面积所占比例分别达到84.80%和80.65%;水域景观和农田建设景观均有所增加,尤其是水域景观,增加幅度为5.89%,而且多以不规则斑块的形式增加;整个研究区域景观多样性和均匀度增大.抽水蓄能电站建成后,该区域主体仍然是自然林,工程建设对区域土地利用格局的影响较小,而且建设用地呈现上升趋势.在未来的管理中要协调各种景观间的关系,并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封山育林等工程,保证区域生态功能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9.
以杭州市西北部生态带为研究对象,对城市生态带的景观空间格局进行研究.应用景观生态规划的方法,结合GIS和RS等空间分析技术,运用Fragstates3.3计算16个景观生态学指标(7个斑块类型层次指标,9个景观层次指标),通过对各该生态带景观格局特征指数的计算,分析杭州城市生态带的景观生态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0.
土地整理进程中镇赉项目区景观格局变化及生态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吉林省镇赉县土地整理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获取土地整理前(2005年)和土地整理中(2009年)的土地利用遥感影像图,应用"3S"技术及景观指数计算软件建立了景观格局指标及生态风险评价指标,分析了研究区的景观格局变化和可能的生态风险,并在项目区进行了土壤盐碱化指标的定点监测.结果表明:研究区草地、旱田、盐碱地斑块数量和面积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湖泊和沼泽地面积减小;景观破碎度指数从0.366上升到0.382;项目区两种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旱田和盐碱地优势度指数都呈现增加的趋势,景观生态风险值从2005年的0.73上升到2009年的1.08,生态风险仍处于极高级别.分析原因主要与近年来气候干旱、加之土地整理工程进度缓慢有关.项目区土壤定点监测显示,土地整理工程开始启动的北家子村土壤盐碱化得到了较明显的改善,土壤酸碱度、碱化度和总碱度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工程进度缓慢的前舍利村和后五家子村土壤质量变化不大.由此可见,加快研究区土地整理工作的进程是改善区域土壤质量和生态环境状况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石羊河流域景观格局变化分析与转移倾向因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遥感技术与景观生态学原理,提取1987-2001年石羊河流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信息,并利用景观类型转移概率矩阵构建了斑块类型转移倾向因子,讨论了研究区景观格局的时空演变规律以及景观类型之间的转移倾向。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的土地利用景观以旱地、沙地、裸土地为主,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旱地呈现扩张趋势,14年间水域面积减少了约14.51 km~2,大部分转变成滩涂。沙地、盐碱地等面积的增加使得研究区景观格局大斑块增多,景观结构渐趋于简单、景观总体异质性下降,生态环境的积极治理使得多样性指数在后期放缓了下降趋势。通过转移倾向因子分析,城镇、旱地、沙地存在较大的扩张倾向,盐碱地则出现收缩倾向。  相似文献   

12.
城市土地利用所引起的地表景观格局的变化是引起区域景观生态效应的主要原因.基于土地利用图的数字化数据,分析了1996—2001年温岭市太平街道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及其景观生态效应.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耕地、林地、园地等向建设用地的转移;空间集中化、景观同化是景观结构和景观异质性变化的主要表现;土地利用变化引起了生境质量下降、边缘效应增强、土地退化和生态系统成分单调等景观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13.
以西部典型的工业欠发达城市四川省南充市为例,基于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和数理统计方法,选取多样性指数、均匀度、优势度、破碎度、分离度等景观格局指标,研究其郊区土地利用结构的数量特征;运用分形理论建立地类分布形态的分形结构模型,以分维数和稳定性指数为依据分析各地类分布形态的复杂性与稳定性.结果表明:嘉陵区主要地类多样性及均匀度指数较小,优势度较大,土地利用结构较不均匀,优势地类为耕地;各地类破碎度与分离度排序相反,耕地最破碎且最集中,水域破碎度最小且分布最分散;分维数和稳定性指数表明地类分布形态较不规则且较不稳定.  相似文献   

14.
详细论述了利用02B卫星数据进行纠正、配准、融合,最终生成正射影像图的技术流程,研究了土地利用变化信息提取的方法,并对提取的变化信息进行土地利用分析。  相似文献   

15.
基于生态敏感性分析的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敏感性区域的城市用地是城市建设和土地利用规划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生态敏感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城市功能分区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对于构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借助TM影像、地形图等基础数据挖掘出研究区坡度、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现状等参数信息,结合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型的理念,通过构建生态敏感性分析指标体系对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因子分析和相关分析,在ArcGIS软件叠置、缓冲等空间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和相关规划资料对长春净月经济开发区的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长春净月经济开发区的土地利用形成了以“一区、三镇、七个中心村”为骨架,以主题公园区、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农业区为基质,以伊通河和开发区内主次干道及其绿化带为廊道,以森林公园、旅游度假区、大小水库、各类型用地为斑块的土地利用功能组织和空间管制模式.这种模式是基于城市边缘区地域单元自然生态条件和资源环境承载力,在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坡度、植被、人类活动及城市化影响下,通过各生态敏感性区域有组织的层次更替、梯度变换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网络型土地利用方式.梯形梯度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客观反映了开发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双重压力下土地利用的一般特征,既保证了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对土地的需求,又实现了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最小化,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16.
景观空间结构分析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核心之一,LUCC研究是当今热点之一.本文将二者结合起来,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选取最观破碎度、景观优势度、景观多样性、景观分维数等指标,对济南城市用地不同类型景观要素的空间分布和空间格局特征,分3个圈层进行探讨,最后结合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总体规划,针对济南各景观类型的空间分布特征,提出对第二圈层的工业用地适当集中,对于第一、二圈层,要重视在居民区附近开辟零星的绿地和设施用地,具体做到“集聚间有离析”;同时,考虑到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需要,进一步提高商业用地的规模.  相似文献   

17.
以九溪河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在二类调查资料和地理信息系统ARCGIS的支持下,以地貌和土地利用类型为基础,建立小流域景观生态分类系统,应用景观生态学的评价方法,选取自然性、多样性、恢复性、稳定性、生产力、宜人性、侵蚀度等7项评价指标,从景观生态格局、景观生态质量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8.
基于TM遥感影像的福州景观生态格局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基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景观生态学研究方法,以福州市为研究区域。对2003年的TM遥感影像图进行目视判读,得到的福州市土地利用现状图.应用FRAGSTATS软件计算福州市各景观格局指标,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景观类型以林地为主,建设用地次之,最小的为未利用地.从景观尺度上看,多样性指数较高,各种景观类型分布比较均匀;从景观类型尺度上看,斑块形状复杂程度中等,但形状大小差异较大,分离度指数比较高,表明福州市2003年间各景观类型在研究区内分布较为分散.  相似文献   

19.
临汾市地处汾河流域的中南部,其间景观格局的变化对市域内的生态环境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1987年和2009年两年的Landsat TM影像为基础数据,在景观生态学原理指导下,利用遥感解译与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结合野外调查GPS核查信息,对研究区的两期遥感影像进行图像处理,并对用地动态和景观要素信息进行提取.随后利用景观格局软件FRAGSTATS,对两个水平年的各类景观要素进行斑块组成结构、面积特征、形状指数、破碎化指数、异质性和空间分布等指标分析.最后,通过对两期景观要素的对比分析,得出临汾市土地利用景观多样性趋于多样化,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朝着均匀化方向发展,区域内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更加趋于合理化.  相似文献   

20.
根据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运用GIS技术,对厦门市域进行了景观生态适宜性分析,并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对土地利用的发展要求,分析了厦门市经济发展、城市景观及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厦门市域的景观生态规划方案。本项研究对促进我国沿海城市的景观生态规划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