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前苏联海军不仅加紧了对核潜艇的研制,同时对体积小、行动灵活、噪音小、造价低廉的常规潜艇也非常重视,所以前苏联海军的常规潜艇也得到了空前发展。到了60年代,前苏联拥有的常规潜艇就多达150余艘,居世界首位,并且在常规动力潜艇技术上,也远远地超过了美国等其他国家。而美军在60年代真正能投入使用的常规动力潜艇只有几艘。  相似文献   

2.
所谓常规潜艇,就是除了以核为动力的核潜艇以外的所有潜艇。那么,什么是潜艇呢?顾名思义,潜艇就是隐蔽的艇,说得再具体一点,就是能在水下潜伏航行的船。潜艇这个名词主要是从潜水艇一词引伸过来的,与早先包含潜水船的潜艇的含义已不太吻合。就是说,现代所称的潜艇就是在水下航行的军用作战船只的统称。  相似文献   

3.
2000年8月21日,一个谁也不愿意听到的消息传向了全世界:救援俄罗斯“库尔斯克”号的3名挪威潜水员于当天清晨7时45分成功地打开了“库尔斯克”号潜艇后部外舱,发现舱内早已进满了海水。这一消息无疑宣布了“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上118名官兵无一幸免于难,给善良的盼望着能出现奇迹的全世界人民以当头一棒。 潜艇在海战过程中受损以及在日常航行中出现各种各样的失误而造成潜艇遇难是不可避免的,据不完全统计,从1900年至1989年的90年间,国外潜艇就发生了495起非战斗海损事故,导致84艘潜艇沉没,其中核潜艇7艘。为此,各国海军在不断提高潜艇作战技术能力的同时,都十分重视潜艇救生技术,并使水下脱险成为每个潜艇艇员必须  相似文献   

4.
王梅 《科学之友》2003,(8):20-21
欧洲最现代化的造船公司——位于德国基尔的霍瓦兹德意志造船公司(HDW)研制建造的世界第一艘全新的燃料电池驱动的212A型U31“克拉西”号潜艇前不久在德国北部基尔港下水,开始了首次试航。这是世界上第一艘装备燃料电池型“不依赖空气动力装置”(英文缩写为AIP)潜艇。据研制该潜艇的德国霍瓦兹船舶公司介绍,1994年7月,德国联邦采购局与霍瓦兹德意志船舶公司正式签订了27.6亿德国马克的212A型潜艇的建造合同。U31  相似文献   

5.
当今海上优势国美国是以航母为制海主战兵器,而许多国家则以潜艇作为远海主战兵器。历史上潜艇和航母都取得过骄人的战绩,总体上来讲是航母胜过潜艇。可时间过去了几十年,海军兵器技术同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潜艇同航母究竟谁怕谁?潜艇首次发生作用是在一战期间,当时取得制海权的兵器是战列舰。战列舰是优势海军国阻止劣势海军国使用海洋,进而保证己方使用海洋的主力兵器。当时的潜艇主要还是一种破坏交通的兵器,是劣势海军国阻止海权国使用海洋的武器。在一战中,德国希望通过用潜艇打击英国运输船队,从而逐步截断英国的海上运输,企图让…  相似文献   

6.
潜艇作为现代海战的利器,它的出现改变了海战的格局也改变了海军的构成和海军战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国在不断改进原有潜艇的同时,也积极推陈出新,无论是常规潜艇、核潜艇,还是遥控的无人潜艇都成为集设计优化、装备精良、高费效比、隐身等高科技于一体、名副其实的海战利器。本文仅对当今世界各国正在研制和计划开发的无人潜艇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7.
自从潜艇一出现,人类就期望能研究出一种不依赖于空气的推进系统,使潜艇能够真正长期在水下遨游。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曾研究过一种不依赖于空气的动力,然而,当其头角初展时便因德国法西斯的战败而被停止了研究的步伐。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核潜艇的诞生再一次使常规不依赖空气动力装置的研制步伐减慢了。直到80年代之后,这一研究才取得了突破  相似文献   

8.
在技术迅猛发展的21世纪里,未来的潜艇会是什么样子呢?本文仅谈谈常规动力潜艇的发展情况。 多姿多彩的AIP潜艇 AIP是“不依赖空气的动力系统”的简称。潜艇最可贵的就是它的隐蔽性。常规动力潜艇的各种噪音大大小于核潜艇——因为它在水下潜航时只用蓄电池电能,而核潜艇必须开启核反应堆处于工作状态。然而常规潜艇必须上浮水面开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国海军潜艇和潜艇部队的发展与壮大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这是中国人民经过了40多年的艰苦努力才取得的成绩。这里重点介绍中国海军常规潜艇多年来走过的发展道路。 引进技术 1950年,中国政府批准了海军在近期内组建以鱼雷快艇部队、潜艇部队和海军航空兵部队为主,相  相似文献   

10.
70年代中后期,前苏联海军异军突起,其核潜艇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质量上都对美国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当时,美国在1957~1967年间制造的核潜艇面临退役,而且,美国由航空兵、反潜水面舰艇、反潜潜艇组成的反潜力量日益感到力不从心。面对这一局势,美国海军当局在财政紧缩的情况下仍然作出决定:在70年代建成一艘性能先进、威慑力巨大的新型潜艇——“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 1976年4月,美国潜艇设计师们开始了这种新型战略核潜艇的建造工作。1979年4月,首艇“俄亥俄”号下水,并于1981年11月加入美国海军的战斗序列。按美国海军的计划,该型潜艇将以每2~3年1艘的速度快速建造20艘。 “俄亥俄”级核潜艇是美国海军的第四代战略核潜艇。第三代“乔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海军装备的发展中,世界军事大国在极力加强水上航母和水下潜艇的高技术改造和新型高技术航母和潜艇研制的同时,还正在加紧研究设计一种新的海军主战舰只——水下航母,并将其列为21世纪新概念舰船发展的重点。如美国最近就宣布了一项耗资巨大的水下航母研制计划,以使其海军在下世纪能得到这一继续保持海上优势的新型海战装备。这种世人垂青的水下航母,究竟为何物?人们为何对它如此重视?让我们来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相似文献   

12.
3月份,德国潜艇的疯狂其实是它们灭亡的前兆。盟国自卡萨布兰卡会议后,采取了大量反潜措施,终于把潜艇驱入陷阱。 他们首先改进雷达,将1.5米波长雷达改为10厘米波长雷达。本来这种新雷达是英国空军夜间轰炸进行地形导航用的,代号“硫化氢”。海军想用这种机载雷达进行反潜,双方不断扯皮,推迟了“硫化氢”的早日使用。只有在美国大量生产  相似文献   

13.
在细胞中航行的“潜艇”英国化学家设计出可在细胞膜内漂浮的分子“潜艇”,其“潜望镇”由一个化学官能团组成,能透过膜上下运动,可用来探测氢离子。这种分子游艇是由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的的普拉撒纳·德·西尔瓦(PrasanadeSilva)领导的小组开发的.这...  相似文献   

14.
徐娜 《科学之友》2007,(7):28-29
美国《海军时报》披露,2007年3月13日晚-14日凌晨,一艘满载核武器的美国核攻击潜艇“圣胡安号”在著名的百慕大邻近水域神秘地中断了联络,美国紧急出动航母战斗群展开搜救,同时向国际潜艇救援机构求助。就在各方陷入绝望之际,该潜艇意外恢复与外界的联系,而且人艇安好。美国海军潜艇指挥部发表声明中指出这只是“虚惊一场”,但是外界称整个事件扑朔迷离。也因为事件发生在著名的“魔鬼三角”区,失踪事件再次引起人们对这个为人熟知的神秘地域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一艘纳米潜艇在人体血液中艰难地航行着,血流内比潜艇大得多的细胞正在无情地碰撞着潜艇。这是美国科幻影片《奇异的航行》中的一个镜头。再过几十年,融纳米技术与分子生物学为一体的分子仿生学之成果,将使人类的梦想成真,这就是纳米生物机器人。  相似文献   

16.
廖保平 《世界科学》2006,(10):46-46
瑞典仿古商船“哥德堡”号在航行9个多月后,7月18日,驶抵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广州,这是瑞典商船与广州时隔261年的重逢。这样一次重逢,让许多中国人充满了好奇、好感和憧憬。好奇是因为这是一次跨越历史时空的故地重航;好感是因为“哥德堡”号从来没有向中国贩运过鸦片;憧  相似文献   

17.
人民海军猎潜艇的研制工作始于建国之初。1950年5月18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在致前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的函中提出,为了更快地巩固中国国防,加强中国海军建设,请苏联政府给予经济援助。函中具体请求苏联提供包括大型猪潜艇在内的几种型号的军舰的制造材料、发动机、辅助机器和武器等,在中国船厂制造。 1952年4月,中国政府派出了以海军司令员萧劲光、副司令员罗  相似文献   

18.
从70年代末开始,全世界对前苏联海军研制的“台风”级核潜艇给予极大的关注。然而苏联人对其结构、性能一直秘而不宣,直到苏联解体,一些内情才稍有透露。  相似文献   

19.
乘过海轮的人,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幅动人的画面:几艘体积小巧的军用艇如离弦之箭向前飞速“滑去”,很快便在人们的视野里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些飞速航行的军用艇就是享誉中外的中国导弹艇。 与中国其他各类军舰研制工作相比,中国导弹艇的研制工作起步较早,而且几乎是与中国鱼雷艇的研制同时起步的。 1958年10月,中国政府派出  相似文献   

20.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高科技武器的研制和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科学家们和军事学家们预测,21世纪的战场上将会出现许许多多的新式武器,这些新式武器运用高科技研制而成,它们将在未来战争中唱主角、挑大梁。超导潜艇超导技术在军事上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随着超导技术的日渐成熟,有翱一日海军潜艇的设计会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出现比今天的核潜艇要先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