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时代的进步,语言也在发生变化,一方面是语言的词汇化,另一方面是语言的语法化。近年来,词汇化和语法化作为语言演进的两个主要方面,受到了国内外语言学家和学者的广泛关注。就当前的研究现状而言,对现代汉语双音介词的词汇化及语法化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学界对汉语双音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探讨了双音化的句法语序效应:双音化动词(组)削弱了动性,宾语基本能够提前为话题,增强了汉语话题优先性类型特征;动词性双音化在历时发展中凝固了过程义和结果义,作格性增强,使汉语的词类交叉更为明显;动词性双音化蕴含一定的体意义,使汉语体系统更加完备;动词性双音化加强了汉语基本语言单位的可分析性。  相似文献   

3.
中古汉语介词双音组合,较之上古有一定的发展,但与同期副词、连词、助动词双音组合相比,则发展较为缓慢。  相似文献   

4.
铅是世界冶金史上最早发现的几种金属之一,我国用铅的历史比较悠久。先秦时期,铅器多被用作随葬品,充当明器的角色。其器类比较多,涉及到了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铅器的发展变化以及分布的情况,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的崇高开始是指台榭的高大,后来逐渐向其他事物扩展,至春秋时,崇高已演变成了表示特定含义的美学观念.这一美学观念与西方的崇高不同,具有美善结合,善之崇高美重于物之崇高美,大美相连,大之崇高美高于一般美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文化的发展与生态环境关系密切,先秦时期是中国文化的奠基阶段,区域文化格局初步形成。本文论述了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主要几种区域文化的特点及其地位。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甲骨文、考古新发现和古传典籍的研读,探讨先秦武术的历史。先秦武术主要经历了原始社会的萌芽和奴隶社会的初步成形两个阶段。人类从制造石器和狩猎活动中学会了使用锋刃、投掷和击打等基本技术,这是武术的萌芽期;奴隶社会,更激烈的战争逼迫人类制造出更坚硬的兵器,并研究和改革格斗技术以适应战争的需要,这时的武术已进入成形阶段。  相似文献   

8.
赵灵  戎华 《科技信息》2007,(22):28-29
以单片机为核心构成的智能仪器、仪表、工业控制设备及家用电器中,人机交互的键盘接口电路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双音多频(DTMF)信号具有极强的抗干扰能力,极快的传递速度,在通信网中应用极为普遍。本文描述了由DTMF发生器MT5087和DTMF接收器MT8870组成的基于单片机的键盘接口电路及编程方法。  相似文献   

9.
先秦武卒对我国早期军事武艺的产生、发展有很大关系:(一)蚩尤的角抵力士是我国武卒的最早起源。(二)先秦武卒对早期军事武艺中的兵器和军事技能的产生与发展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孝文化的主要载体是先秦典籍,把《孝经》与《诗经》、《春秋左氏传》、《论语》、《孟子》、《吕氏春秋》、《韩非子》、《礼记》、《周易》、《中庸》、《大学》、《尚书》、《墨子》、《管子》等上古文献进行了比较,参考明代以来学者的观点,从孝道的角度辨析了《孝经》的历史地位,认为这些文献共同构建了早期的孝文化。  相似文献   

11.
先秦诸子提出的人格美学范畴,对环境美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古典环境艺术(建筑、园林)的基本趣味。如非礼弗履、阴阳和谐、有无相生、道法自然等等。从这些美学趣味中,可以看出中国环境艺术的一个根本特点:环境与人相通。从而为我们理解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找到了一个重要的视角:把环境美与人格美联系起来理解。  相似文献   

12.
《山海经·山经》二千多年来备受争论的根源不在于它记载了诸多的神怪,而在于其荒诞与真实相结合的特点.让人难以断定其性质。《山经》这一特点的形成,是因为它的底本为社稷祭词。如果将《山经》文本还原到社稷祭祀的语境之中来理解,一切都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山经》的叙事格局以及它大量的韵文痕迹,都充分显示了它是一部来源于社稷韵文祭词的文本。  相似文献   

13.
先秦儒学是以孔子为代表的政治伦理思想。它具有实践理性的精神。作为当时的“显学”,它对社会意识形态和人们的日常行为规范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其对先秦文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一、人为地对原始神话进行了割裂和改造,使之伦理化,政治化和历史化;二、对《诗经》也进行政治伦理化的阐释,使之负载儒学家们政治教化的使命。屈原的作品虽因产生较晚缺少先秦儒学的阐释和评论,但后儒还是从“发乎情,止乎礼”等原则出发,对其人及作品进行了评点。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统计手法,将汉语鼻音韵尾的研究应实于具体的韵文用韵之中,对两汉蜀郡主要辞赋家的实际用韵进行了定点考察,以此探寻鼻音韵尾在两汉蜀郡以至在整个汉语发展过程中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15.
提出以TMS32010数字信号处理器为核心构成数字滤波电路,它包含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两个部分,可以用于对多频互控信号及双音多频信号进行快速接收译码.  相似文献   

16.
子弟书和岔曲是北京地区的两种韵文.它们诞生于清代中叶并流传至今.它们是珍贵的满汉民族文化遗产,兼有通俗文艺与高雅文艺的特性.它们是北京民间文学和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在以“仁”为核心的先秦儒家思想中 ,文教德化意识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 ,而其中的“德化”作用 ,又是他们尤其重视的。孔子认为“修文德”是统治者惟一的施政措施 ;孟子提出了“王道”主张 ,而其“王道”的核心内容依然是“以德行仁”、“以德服人” ;荀子的思想相对于孔孟颇有点离谱、叛逆 ,但他也是始终坚持着“君者 ,民之原也 ;原清则流清 ,原浊则流浊” ,“君者 ,仪也 ;民者 ,景也 ;仪正而景正。君者 ,盘也 ,民者 ,水也 ,盘圆而水圆”的德化思想。他们都试图通过“德化”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18.
王权本位是中国传统思想的根本特征.儒家为王权本位思想的形成作出了巨大贡献.孔子为它奠定了重本主义、重位主义等主要的哲学思想;荀子贡献了王道政治学;孟子则贡献了民本的配套理论.  相似文献   

19.
靳楠 《科技信息》2012,(30):223+225-223,225
先秦儒家、法家作为诸子百家中最具影响力的两个学派,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源远流长。义利之辩自古有之,而先秦儒、法是源头,对后世义利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义利观的问题上,在两家都认为利欲之心是人之本性的基础上,又有不同的侧重点,进一步比较分析、挖掘借鉴其丰富的义利观内涵,对构建和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义利观,促进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融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先秦时期,战争的发生推动了军事理论和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民族的融合,打破了各地的区域限制,不可抑制地导致交战各方经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