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通过分析《紫色》中的两性关系,指出女性要实现自身的价值、成就美满的婚姻,不但必须向腐朽的父权制传统开战,还必须和男性一起共同将社会改造成一个人人平等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
通过考察《逃离魔法师》中女性在教育、职业生涯和两性关系方面所面临的不平等以及男性阴影下的女性间的友谊,发现二战后父权制传统下的女性仍是由男性定义的他者,力争平等自由的主体地位的女性难以摆脱在男性的魔咒下矛盾挣扎的命运,性别藩篱下的女性友谊也难以升华成真正的友谊。《逃离魔法师》反映了二战后英国各阶层的女性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制社会仍处于从属地位的真实处境与生存状态,揭示了默多克思想脉络里潜藏的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3.
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基督教伦理中的两性关系遭到冲击。女性的婚姻发生了深刻变革,她们在婚姻家庭中的地位有所抬升。女性自立意识的觉醒和追求发展的作为是时代进步的表现。但无论是教会的改革,还是俗世的进步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男权意识形态对女性的压制,从婚前到婚后,女性都是父权制下家族尊荣的牺牲品,屈从和依赖是这一时期女性地位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4.
蒋萧 《科技咨询导报》2014,(15):231-231
小说《紫色》描述了女主人公西丽从麻木。觉醒。抗争到独立的心灵历程,揭示了处在父权制社会性别主义和种族主义双重压迫下黑人女性通过互相帮助从自我迷失到自我建构的主体意识的成长经历。  相似文献   

5.
尽管五四时期思想空前解放,但是在父权制的千年培育下,男性身上根深蒂固的主体意识、女性被指认为他者的历史记忆并不可能很快被消除;涓生虽为五四进步青年,但其思想的成长还带有过渡性特点,妇女的真正解放与男性的思想解放息息相关,因而现代两性关系的成功构建还相当漫长。  相似文献   

6.
颠覆父权制文化的理论先锋--社会性别理论评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第二次女权/女性主义运动浪潮中,社会性别差异理论成为最令世人瞩目的女权/女性主义话语。这种理论是针对传统男性中心主义在两性关系上的“自然主义态度”提出的,认为男女不平等的根本原因不是由两性之间的生理差异决定的,而是由两性的社会性别差异造成的。人类历史上男女不平等和女性受压迫、受歧视的社会文化根源在于男性中心主义的父权制。  相似文献   

7.
陈晨 《科技信息》2007,(11):18-19
两性关系是人际关系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它的和谐是家庭及社会发展的关键,没有两性关系的和谐就没有真正的家庭和社会和谐。本文试图从文学伦理学角度深入分析艾丽丝·沃克的代表作《紫颜色》中的黑人男女两性关系,这样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两性心理的扭曲以及两性关系的不和谐如何更进一步导致了黑人女性被奴役的悲惨境遇。通过剖析小说中反映出来的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两性关系不平等,以及这种畸形的两性关系对后代造成的影响,说明平等、互助是保证两性和谐的必要条件,也是家庭成员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石。  相似文献   

8.
刘海霞 《科技信息》2009,(20):I0091-I0091
《拉帕西尼的女儿》是霍桑短篇小说中的经典力作,该作品对人类和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类内部两性关系的揭示和思考,尤其对自然和女性的双重关注,使其成为生态女性主义文学中的一朵“奇葩”,本文围绕科学技术对于自然与人的异化和父权制文化对于自然与女性的边缘化两个主题,探讨该作品中所蕴含的浓厚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9.
运用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分析《简·萨默斯的日记》,从父权制下传统女性的处境、新时代独立女性的特质和新女性对女性气质的回归等三方面剖析莱辛的女性书写,指出多丽丝.莱辛对于女性解放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赵巧智 《科技信息》2010,(33):235-235,231
传统上认为简·奥斯丁的小说《曼斯菲尔德庄园》是一部保守的小说,主人公范妮·普莱斯是顺从的女性典型:但正是这样一个女性为了捍卫自己婚姻自由的权利.对父权制做出了大胆的反叛。她以坚定的勇气反抗亨利·克劳福德的追求,托马斯的威胁和埃德蒙的规劝,最终挣脱了父权制的束缚,为自己赢得了幸福。  相似文献   

11.
英国著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作品大都表现出作者对人类前途和两性关系的密切关注。小说《裂缝》极具革命性地将两性关系和性别角色的构建追溯到人类的起源。从两性的性别差异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视角诠释了莱辛笔下造成当前两性不平等的根源。强调了两性的不平等问题是漫长历史发展的一个阶段,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终将继续协调两性关系,使之朝着更合理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中叶,莱辛的《金色笔记》描绘了一名徘徊于女性"绝对自由"的幻想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英国女性安娜,聂华苓的《桑青与桃红》塑造了一个因战乱和权威的打压而不断逃亡的中国女子桑青。安娜与桑青均被作家置放在一个分裂与重构的人生舞台上,演绎了一种必需先与现实妥协才能重构"自由"的嬗变历程。  相似文献   

13.
任俊 《科技信息》2010,(2):183-184
Doris Lessing is a famous British female writer.Her short fiction to room 19 depicts the heroine Susan Rawing's tragic fate.The article makes an analysis on the feminine psychological need in the marriage from four aspects:Spiritual Freedom,Financially independent,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mutual faith.  相似文献   

14.
《十九号房》中罗林斯夫妇的“美满”婚姻是社会标准衡量下的“幸福”生活场景,是以牺牲妻子的自由与独立为代价的。罗林斯夫妇所奉行的“理智”是男权社会的一系列价值体系。女主人公苏珊最终走上自杀的道路,究其原因是男权社会对女性压抑与束缚的结果。莱辛让她的叙述者先是采用全知的叙述视角概述罗林斯夫妇的“幸福”婚姻,接着转用第三人称内视角,深入透视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充分展示女性经验,使读者对苏珊的痛苦感同身受,并意识到苏珊最后的自杀是对不公平现象的愤怒的呐喊,是对男权社会压迫的无声的反抗。  相似文献   

15.
多丽丝·菜辛的《屋顶丽人》是一篇不朽的短篇小说,文章体现了男权主义与女权主义的冲突,而这种冲突是通过一系列的对立表现出来。运用结构主义批评理论下的“二元对立”解读了小说中的各种对立,从文学象征手法、文学符号学和叙事视点等方面探讨了小说的表层意义和深层内涵,从而进一步肯定小说在世界文坛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以1264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与人际依恋的关系。结果发现: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与人际依恋存在着性别和年级差异;大学生人际依恋在一定程度上对网络人际交往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多丽丝.莱辛的《金色笔记》自问世以来不断受到评论界的关注,人们对它的研究大部分从作品的形式和内容层面着手.在研究内容这一领域,人们对它的解读首先是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入手的.毋庸置疑,《金色笔记》叙述的是女主人公安娜的精神发展历程,不可避免地有女性主义色彩的存在,但是,这部作品的伟大之处不仅是因为作品的女性视角,更重要的是作家莱辛站在“入”这个更广泛的角度来探索主人公的精神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8.
王瑞丽 《科技资讯》2012,(23):228-228
多丽丝·莱辛,英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年近百岁的她,创作了不同题材的作品,被称为多产作家。最著名的应属获得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的《金色笔记》,自问世以来就因其本身的可读性、内涵的丰富性和阐释的多义性而受到广大评论者的热切关注和广泛争论。  相似文献   

19.
《野草在歌唱》是多丽丝·莱辛的处女作,在20世纪50年代发表的时候轰动了英国文坛。从小被不幸家庭生活深深影响的玛丽排斥婚姻和男性,她的无意识与社会现实的碰撞迫使她仓促结婚,而这场婚姻则是她整个人生悲剧的起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