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
介绍了利用发光微生物Q 67检测饮用水急性毒物的工作原理,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模糊发光微生物传感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同时进行了检测饮用水的实验数据分析,对模糊发光微生物传感器的数值和符号的转换过程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模糊发光微生物传感器检测量状态隶属函数.将模糊发光微生物传感器用于饮用水急性毒物检测提高了水安全检测的智能化程度,且使检测过程更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2.
正发光材料在各行各业应用广泛。但很多荧光材料只有在溶液中才能发光,荧光分子一旦聚集,荧光就会消失。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一个与此相反的现象,分子越聚集,发出的荧光越强,称为聚集诱导发光。具有这种特性的新材料会有什么样的用途?随着科技的发展,发光材料的应用日益广泛。以荧光粉为代表的发光材料,是目前照明和显示技术的核心材料。例如,发光二极管(LED)  相似文献   

3.
长余辉材料是光致发光材料的一个重要的分支。该种材料经紫外线或可见光照射后,在一定时间内可以保持发光,发光谱的波长在可见光的范围之内。寻找发光持久、亮度高、环保性好的长余辉发光材料,成为当今材料物理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20世纪90年代在铝酸盐体系中发现的以Eu^2 为代表的稀土离子的特长余辉发光现象是长余辉发光材料研究历史上的一次飞跃,其应用范围涵盖工农业生产及人们生活的许多方面。  相似文献   

4.
由于摩擦发光在人们生产生活的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国内外学者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迄今为止,摩擦发光机理仍未十分清楚.为进一步探索摩擦发光机理,促进摩擦发光的应用,该文利用自行研制的摩擦发光探测装置,实验研究了SiO2晶体不同晶向的摩擦发光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晶向对摩擦发光有显著影响.通过测量摩擦发光光谱...  相似文献   

5.
阴极发光是通过阴极电子束轰击固体材料使之产生电子跃迁而发光的一种物理学现象.它以矿物结构学、光谱学和化学键相关的晶体场理论、分子轨道理论及能带理论为基础,为固体材料研究提供了新的概念和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发光,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固体材料的原子结构、电子结构、性质以及对压力、温度的依赖关系,还能了解固体材料在形成和转变过程中各种现象和反应机理.新研制成功的发光仪,在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材料学及天体、医学、宝石鉴定等学科相继应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HEM?     
HEM是高效有益微生物菌群的简称。它主要由四大类菌群构成,它们是酵母菌、乳酸菌、光合菌、放线菌。是利用微生物间的互惠同生或互利共栖现象,不仅使多种互利微生物在同一生活环境中共同生存,并且通过单向有利或互为有利共存,经过多年反复筛选的复合微生物群。  相似文献   

7.
CuS纳米粒子在过硫酸钾溶液中从0~-2.0 V的循环扫描过程中有较强的电化学发光现象,且发光强度与CuS纳米粒子的浓度在1.5×10-5~7.7×10-5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研究了CuS纳米粒子修饰铂电极在过硫酸钾溶液的电化学发光行为,发现CuS纳米粒子修饰铂电极能够增强过硫酸钾溶液的电化学发光强度。该发现为CuS纳米粒子在发光标记及其光电转换器件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因芯片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高新技术,其作为不依赖于微生物培养、高通量和高灵敏度的新技术在环境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环境微生物生态学研究主要包括环境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功能、动态变化规律以及环境因子、微生物种群和数量对微生物及环境的影响。探讨了基因芯片技术在微生物群落和多样性、微生物功能基因以及微生物群落动态变化和相互作用关系等环境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正> 场致发光是指某些物质在电场作用下的发光现象。由于新光源与显示技术需要的刺激,场致发光研究工作发展很快,迄今为止,已知有交直流粉末和薄膜场致发光。我们主要是做ZnS—Cu型交流粉末场致发光的研究工作,在较早的工作里,对ZnS—Cu,Cl材料的制备和发光光谱做了研究,已知铜在ZnS中可产生兰、绿两个谱带,这两个带的相对强度取决于Cu/Cl比,我们用逐步腐蚀剥层的方法,发现兰、绿两带相对强度随晶粒深度有规律变化,即兰带强度逐渐增强,从而证实了杂质在基质中的不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光致发光方法研究了氮化铟(InN)材料的发光特性。实验发现,随着温度的变化,不同结构的InN样品的发光峰位置展现了不同的行为。在具有In团簇结构的样品中,其发光峰位置显示了反常的蓝移现象。这种发光峰能量的反常变化是由In团簇周围的界面态引起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构造与发光机理,并结合我们自己的工作展望了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Al-acac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发光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水热合成方法得到了1种配合物Al(acac)3(acac=乙酰丙酮).对化合物的单晶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了结构.对该化合物的荧光和延迟荧光进行了研究,并对其UV—VIS和IR光谱性能进行了分析和指认.  相似文献   

13.
在简述了稀土有机配合物发光研究类型的基础上,全面介绍了国内外关于稀土与冠醚配合物的研究概况、配体的冠酸的合成、冠醚与稀土配合物的合成及发光原理,同时概述了低价态稀土冠醚配合物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观察硫化锌发光薄膜中铒离子各激发态发射光谱的瞬态特性,测量时间常数随外加电压的变化规律,分析硫化锌薄膜中铒发光中心的能量状态。  相似文献   

15.
修垒  李专  王霞  安平平 《科技资讯》2014,(28):98-100
发光菌作为指示生物用于水质的生物毒性测定具有快速、灵敏、低廉等优点,现已广泛用于环境毒物综合急性毒性测定、筛查、监测及特异毒物监测中。本研究选取了四种重金属(汞、锌、镉、铬)和两种农药(氯氰菊酯和敌敌畏)作为污染物,测定其对发光菌的毒性影响,并计算各污染物对发光菌的半致死浓度。结果显示,重金属对于发光细菌的毒性大小排序为Hg2+〉 Cd2+〉 Cr6+〉 Zn2+,,农药对于发光菌的毒性大小排序为氯氰菊酯〉敌敌畏。  相似文献   

16.
基因重组发光菌应用于环境样品毒性的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基因重组发光菌E.coli HB101 pUCD607和费氏弧菌为试验生物,采用急性毒性微孔板法,发光抑制率为测试指标,分别用锌离子、汞离子作为阳性对照,研究8种重金属分别对基因重组发光菌和费氏弧菌产生的生物毒性,结果显示:锌离子毒性小、稳定性高、变异系数小,更适合作为阳性对照.利用基因重组发光菌比较了离子液体和有机溶剂的生物毒性效应,同等条件下的毒性测试结果表明:基因重组发光菌半数效应质量浓度(EC50)比费氏弧菌高,灵敏度更高;在铜离子、锰离子、铁离子和镉离子的毒性作用下,作为受试生物,基因重组发光菌的灵敏度显著高于费氏弧菌(EC50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离子液体对基因重组发光菌的毒性显著高于有机溶剂.综上所述,基因重组发光菌应用于环境样品的毒性检测可行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发光细菌法在润滑油急性生物毒性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参照发光细菌法检测被污染的水和土壤中急性生物毒性方法,探索发动机润滑油生物毒性的检测途径.润滑油试样的制备依据美国ASTMD6081标准要求,采用了可容纳水馏分(WAF)和水溶性馏分(WSF)的原理和技术.对几种典型的汽油发动机润滑油运用发光细菌法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对试验过程中发光细菌接触参比毒物和润滑油试样的时间,以及WAF制备过程中搅拌速度和搅拌时间对毒性检测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试验表明,发光细菌法能够检测出发动机润滑油的急性生物毒性,不但具有良好的区分性,而且具有操作便捷、试验成本低和试验周期短等优点.搅拌时间对检测结果影响较大,对同一油样搅拌时间6h优于3h.搅拌速度影响较小,适宜发光菌法检测润滑油毒性试验的搅拌速度为1200r/min.  相似文献   

18.
为预测苯和氯苯对发光细菌的联合毒性,利用T3发光菌对苯和氯苯以及二者的联合毒性进行试验测定,并利用非线性拟合模型,预测苯和氯苯对发光菌的单一毒性和联合毒性.结果表明,苯和氯苯的浓度-效应的关系均可用General-ized Logit I函数模型描述;不同浓度配比下,混合物的浓度-效应关系同样符合Generalized Logit I函数模型.实验测定结果与运用浓度加和(CA)模型及独立作用(IA)模型的预测结果基本吻合;IA模型预测结果略倾向于高估联合毒性,而CA模型预测结果较优,更能精确预测苯与氯苯的联合毒性.  相似文献   

19.
选取发光细菌、大型溞和斑马鱼这三种不同营养层级的生物作为实验对象,用镉和铬作为污染物,测定镉和铬对各种生物的急性毒性影响,结果显示,无论是发光菌、大型溞还是斑马鱼,镉的毒性都大于铬,但是其半致死浓度差异很大。说明不同营养级生物具有不一样的敏感性,对整个水生态系统的功能以及稳定起着重要作用的是每一个营养级上的生物。  相似文献   

20.
观察了三种紫外线(UVA、UVB和UVC)对两种发光细菌(青海弧菌(V.qinghaiensis)和费氏弧菌(V.fischeri))发光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紫外线均能在数分钟内抑制发光细菌的发光,并随辐照时间的延长而抑制增加,但细菌发光光谱并不改变.其中UVC对发光的抑制作用最强,依次为UVB和UVA.实验表明,极微小能量的紫外辐照(22 μW/cm2)6 min即足以导致发光被抑制.此外,紫外辐照造成细菌丙二醛含量明显升高,表明紫外辐照后细胞膜的脂质发生过氧化作用,细胞膜受到损伤,进而使细菌发光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