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国家能源结构的调整,利用洁净能源热电联产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将传统燃煤电站与生物质电站进行比较,论证采用生物质燃烧,中小型热电联产项目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余热利用热电联产工程是利用隧道窑上的余热锅炉,充分回收余热产生次中温中压过热蒸汽,冲转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进行发电并入电网的过程,是一项节能利废、综合利用项目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彭玉利 《河南科技》2012,(19):67-68
<正>能源是社会和经济发展以及科技创新的重要物质保障,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解决能源危机的主要途径,太阳能光伏发电是一种最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最理想的特殊性能优越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产业,是人类社会发展与科技创新的重大项目工程,是世界发展速度最快的产业之一。为实现能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世界各国均将太阳能光伏发电作为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点,我国也将太阳能光伏发电列入新能源发展计划之中。本文,笔者介绍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的优点和我国的发展现状,对太阳能光伏发电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并对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一步探讨分布式能源的利用现状,本文阐述了分布式能源系统国内外发展现状,并对周口市分布式能源技术应用情况展开了调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周口市的主要分布式能源利用形式为太阳能、天然气和沼气,其中,市区太阳能占主体,约占分布式能源利用量的37.28%,村镇以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为主,占58.05%;在分布式发电系统利用中,光伏发电占39.58%,天然气冷热电联产占35.42%,即该地区分布式能源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太阳能利用和天然气冷热电联供系统。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建筑工程项目越来越多,这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由于建筑工程中的能源损耗较多,其又对我国的能源造成了较大的挑战。为了减少我国建筑工程中的能源损耗,需要采用各种节能技术来对建筑耗能进行管理。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当前建筑中的门窗节能,并对其技术发展现状进行了简单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燃煤热电联产是我国集中供暖的主要热源,这种能源结构给大气污染治理带来极大挑战。在该背景下,清洁能源取代传统化石能源的需求愈加迫切。本文从天然气作为城市集中供热热源的安全性、成本以及输送及使用等方面探讨天然气作为城市集中供热热源的可行性。研究表明:天然气不能大规模应用于城市集中供热;城市集中供热应在以煤炭为主的基础的前提上,逐步提高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比重。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电力需求增速放缓,各种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人们需要充分地挖掘燃煤机组的调峰潜力,提升我国火电机组的运行灵活性,以全面提高系统调峰和新能源消纳能力。本文针对热电机组和纯凝机组介绍了不同的灵活性改造技术方案,并从方案的可靠性、经济性等方面对各个方案进行对比分析。灵活性改造应遵循"一厂一策"的原则,结合企业自身的情况,合理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生物质能源被广泛应用于清洁发电、供热领域中,是优良的可再生能源。提高生物质能的利用率是低碳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方法】结合生物质能供热发展状况、面临的主要问题,从生物质能源的形式出发,对不同供热方式进行阐述,并结合生物质供热应用项目,分析河南省生物质能发展利用情况。【结果】研究表明,生物质能供热低碳环保、经济可行,利用河南省资源禀赋和农业优势,可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热电联产,潜力巨大。【结论】加快推进城乡及农村地区生物质能供热,推动生物质成型燃料产业化,对加快我国能源低碳转型、实现清洁供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周健 《河南科技》2013,(13):207
如今全球处于能源相对短缺状态,中国作为能源消耗的大国,需要每年进口大量能源产品,如石油及天然气等。就人均资源量而言,我国是一个能源相对匮乏的国家,人均资源不及全球人均数量的一半。同时,我国又存在能源浪费和利用率低等问题,能源利用率仅30%,而日本这项指标为57%。这说明我国存在着巨大的节能潜力。化工企业作为用能大户,在企业推广电气节能技术,将有利于降低能源消耗。本文提出了电气节能在设计方面应遵循的几项原则,以此为基础,进一步阐述了在化工企业可采用的节能方法,及电气节能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光伏发电技术是能源体系中重要的可再生能源,本文将介绍如何实现光伏发电以及发电技术与建筑合理结合的方式。通过分析光伏产业链的现状,介绍国内光伏发电示范项目,探讨光伏发电与建筑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当代社会飞速发展,能源与动力工程功不可没,但在全新的发展理念下,传统工程能源消耗过高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能源与动力工程的节能技术研究,是从根本上降低社会运转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本文首先阐述了能源及动力工程的相关概念,然后从煤炭资源和石油资源两个角度分析在节能方面存在的不足,最后对我国能源与动力工程节能技术的应用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2.
高层建筑正在增多,电梯也耗费了更多的总能耗。在减速运行中,电动机再生发电,很难快速起动或者调速。电网若未能接受反馈回来的再生电能,功率将被耗费,浪费较多的电梯能源。在这种状态下,电梯节能应受到注重。相比于常规技术,变频回馈新式技术可节省更多能耗,拓展了节能空间。借助变频回馈,机械能变为电能后送入电网。这有利于节省运转中的电梯能耗,改善环境且节省电阻。  相似文献   

13.
余热发电技术杂国内的水泥工业中应用广泛。余热发电技术运作的核心是热力循环,余热发电技术关系到企业的系统运作,更关系到企业成本及管理。现阶段余热发电技术不断改进升级,机组的并网运行模式不断投入使用。本文就余热发电机组中的并网运行模式的技术要定及其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水库调度是对水资源系统的合理利用有着重大影响,水库优化调度是根据水库所承担的水利水电任务,凭借水库自身的调蓄能力,在保证大坝安全和下游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对水库的入库水量过程进行合理的调节,实现多发电、提高综合利用效益的一种水库运用控制技术。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水库优化的研究进展,了解我国水库优化的现状,并展望我国在水库优化方面未来。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电能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能源。现如今,"热电联产"已经普遍运用到了各大电厂当中,它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热效率的提高,而且在环保方面的贡献也是有目共睹的。同时,随着用电量的与日俱增,国家电力部门必须采取措施保证电能供应的稳定和充足,热能与动力工程在热电厂中的运用就可以提高能源利用率。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来探讨热能与热电厂动力工程在电厂实际运行当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节约能源问题在当今世界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由于人们各个方面的生活都离不开对能源的使用,所以人们如何在保护环境发展的基础上节约使用生存能源成为重要问题。在建筑工程方面,从工程建筑施工直到建筑工程完工以及工程建筑材料的生产和使用,对能源的消耗都是存在的。本文将从建筑节能的现状和节能技术的具体应用两方面进行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7.
张峰  张建华 《河南科技》2013,(10):127+153
随着智能电网和新能源发电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优化调度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和广阔的发展方向。本文首先概述了电力系统优化调度理论的发展演变历程,在此基础上引入新能源电力系统优化调度问题。其次,从理论热点、模型建立与求解方法等角度介绍了新能源电力系统多目标优化调度的研究现状。最后,展望了新能源电力系统优化调度模式在未来智能电网安全经济运行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北京京能未来燃气热电有限公司在北京未来科技城区域能源集中供应为例,通过对比分析、新技术应用介绍及方案优化,从技术性与经济性两方面对城市能源三联供技术的应用及推广进行研究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应用于城市综合体有效实用,提高了能源利用率,是我国发展分布式能源的一种重要途径,符合国家政策及发展要求,综合能源利用率可以高达80%以上。城市能源三联供技术路线可行,节能环保,具有巨大的经济、社会及环保效益,为城市能源供应发展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9.
温勇 《河南科技》2013,(15):117-118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提高效率、节能安全是当前最主要的两条原则。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国都面临着严重的资源和能源危机,我国目前的形势也不容乐观。为了更好的提高煤矿生产效率,实现节能并确保安全,就必须改进煤矿的机电设备,增强这些机电设备的使用性能,提高它们的技术含量。现阶段,变频节能技术的应用解决了这一难题,大大改善了煤矿机电设备的调节功能和节能性能,也进一步改善了煤矿生产中所用机电设备的条件。本文介绍了变频节能技术的应用现状,对变频节能技术在煤矿机电设备中的应用及未来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典型省份的能源转型研究,需进一步体现区域发展特色,切实解决地区深度减排的实际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供应侧和需求侧变化下的能源系统情景设置,分析广东省对能源的实际供需,详细构建供应侧和需求侧的综合节能情景,深入研究CCUS机组的发展极限、超低排放机组的极限、碳排放和常规大气污染物约束下可行的能源供应路径等问题,对供应侧和需求侧变化下的能源系统情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供应侧和需求侧变化下的能源系统情景分析,可为广东省提供具体的能源系统优化策略,以及在需求侧和供应侧层面上实现技术可行、成本最优、满足政策目标的能源转型路径,也为政策制定提供了更丰富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