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科技潮》2011,(11):54-54
近日,由怀柔区科委等4家单位联合承担的“雁栖湖上游湿地恢复与养殖水体治理示范”重点项目顺利通过市科委专家组的课题论证。项目通过开展流域水环境承载能力、水循环规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等关键技术和管理对策的研究,进行雁栖湖上游湿地生态功能恢复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相似文献   

2.
汾河上游流域生态补偿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汾河上游流域,作为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一个独立的流域单元,是太原市唯一的水源涵养地和供水区,其生态安全状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介绍了其基本状况,并对日益严重的生态破坏问题进行分析,主张运用法律的手段协调好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建立汾河上游流域生态补偿制度的必要性,提出了建立合理的生态补偿制度的具体办法。从而能够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保护生态,为汾河上游流域的生态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漓江流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根据历年漓江流域的调查和研究成果,分析了漓江流域的生态环境现状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将漓江流域划分为两个生态分区,即上游非岩溶森林生态分区和中下游岩溶生态分区。阐述了两大生态分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提出应针对两者生态结构、特点和功能上的差异,采取不同的生态修复技术与措施,促进流域生态恢复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汾河上游流域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森林覆被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被尤其是森林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汾河上游流域,作为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一个独立的流域单元,是太原市唯一的水源涵养地和供水区,其森林植被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其本身的生态安全和对汾河流域的大城市的生态屏障作用能否正常发挥.所以应用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对汾河上游流域的森林变迁的历史,追根溯源,进行研究,目的是找出人类活动对植被影响的规律,从而能够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恢复植被,为汾河上游流域的生态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技术,从图斑和各支流汇水区2种不同空间尺度,分别对1985,2000,2009年石羊河流域上游山区生态承载力进行定量计算,并对其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时间尺度上,24年间石羊河流域上游山区生态承载力总量呈缓慢增加趋势,人均生态承载力呈明显下降趋势,而各类土地生态承载力呈不同的变化趋势.其中,2000年以后林地、草地和耕地生态承载力变化较为突出,表明中国1999年后实施的退耕还林(草)生态工程对其变化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空间尺度上,石羊河流域上游山区生态承载力供给极不均匀,具有与流域地貌特征、环境禀赋和土地利用/覆被及其变化相关联的地理特性和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研究结论可为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地制定本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实践表明应用GIS技术计算生态承载力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利用生态足迹和生态压力指数的理论与方法,对汾河上游流域1987年-2003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余亏损、生态压力指数进行了测算,并建立了生态压力指数测算模型以及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余及生态安全度变化预测模型.测算结果表明:1)本地区生态承载力呈减少趋势;2)生态足迹均呈现增加趋势;3)1987-2007年生态压力指数从0.77增长为1.64,增长幅度为0.87,增长幅度较大;4)汾河上游流域已经超载,处于不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7.
补偿方式是流域生态补偿的重要组成因素,具体形式会随不同流域而不同.汾河流域作为山西省重要的人口和产业聚集区,在选择生态补偿方式时应充分考虑区域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本文选取汾河上游风速≥3 m/s的区域,叠加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图,提取可安装风机地块面积,计算汾河上游区域年风能发电量可达37. 45亿k W·h.在此基础上,通过现有指标量化风能资源替代煤炭资源的经济价值、减少地下水破坏及CO_2、SO_2、NO_x气体排放.本研究利用风力发电产业核算拟对汾河流域生态补偿提供一种新型补偿方式,以期为汾河流域生态补偿方式及生态补偿机制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8.
九龙江流域生态健康评价及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九龙江流域生态系统的陆域、岸边带和水域3个子系统为评价对象,结合九龙江流域自然社会经济特征和存在问题,分析流域内不同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态胁迫特征,从生态系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完整性出发,建立九龙江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利用RS和GIS技术,以小流域作为评价单元,开展流域生态健康状况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九龙江流域生态健康总体状况一般,陆域生态健康状况优于岸边带和水域子系统;从空间分布上看,北溪上游健康状况好于西溪及北溪中下游地区.基于主要影响流域生态健康状况的限制因素,探讨九龙江流域管理对策,提出“水域生境修复、岸边带综合整治、陆域污染削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漓江各子流域作为基本评价单元,在土地利用的基础上,利用构建的多风险源、多受体、多风险效应因子的区域综合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对漓江流域进行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①高生态风险区主要集中分布在人口密集、工业集中的桂林市主城区周边的各子流域,这些流域内的风险源强,受体暴露度和生态风险效应的值均比较高,区域人类活动是区域生态风险加剧和蔓延的主要影响因素;②低生态风险区主要集中在流域上游溶江周边,这些子流域内的植被覆盖度和水面率都比较高,而人类活动干扰相对较弱,应加强土地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在防止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的同时有效改善当前环境状况;③生态风险总体水平较低,其中较低生态风险区占44.09%,流域总体可降低生态风险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10.
黑河流域景观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RS和GIS技术支持下结合GIS软件中的景观分析软件FRAGSTAT3.2,分析1985年以来黑河流域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和景观占补平衡,同时采用景观重心模型计算黑河流域景观类型的重心偏移,分析景观动态变化及其特征.结果表明:景观重心分布,从流域上游到流域下游,依次为林地、水域、耕地、居工地、草地、未利用土地;生命支持能力较强景观和生命支持能力脆弱景观集中分布于黑河流域的上游和下游地区;流域景观分布呈现明显的地带性规律;在自然和人类活动影响下,1985~2000年间,黑河流域生态状况呈现出“局部有所改善,整体仍在恶化”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1.
邹晓  卢涛 《科技促进发展》2021,17(11):1990-1995
流域污染外部成本内部化和流域生态的保护中流域生态补偿是一种非常重要政策经济手段。新安江流域自2010年起国家实施了水污染防治横向生态补偿制度,但仍存在补偿范围不明晰、补偿金额有分歧等问题,且没有明确对补偿资金进行有效分配。鉴于此,本文以位于新安江流域上游的黄山市为研究对象,对黄山市的流域生态补偿的范围以及适应条件进行详细阐述,构建了基于信息熵值理论的生态补偿标准总量分配模型,模型中包含了反映区域人口、经济结构、生产水平、污染控制、水环境等因素异质性的一系列指标,并据此核算出7区(县)的分配比例。本研究为建立流域生态保护长效机制,完善流域生态补偿制度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基于PSR物理概念模型建立水生态安全指标体系,利用粗糙集和逼近于理想解法建立水生态安全评价模型.针对漳卫南运河流域中潞城市、新乡县和德州市进行水生态安全评价.结果表明:漳卫南运河上游潞河城市最好,中游新乡县其次,下游德州市最差,3个县市均属于水生态安全评价标准的极差级别.这一评价结果为漳卫南流域的水生态安全建设提供了相关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程蔚 《安徽科技》2015,(4):15-17
<正>2010年底,国家财政部、环保部启动了全国首个跨省大江大河流域水环境保护试点——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并于2011年正式实施。这标志着新安江流域综合治理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2012年,财政部、环保部、安徽省、浙江省正式签定协议,多年积极争取的试点正式启动实施。2013年12月,《千岛湖及新安江上游流域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规划》由国务院正式批复实施,标志着新安江流域保护和发展上升为国家  相似文献   

14.
水资源是维持内陆河流域复合生态系统的重要纽带.大气降水作为流域水资源的重要来源,其时空分布及强度变化会对流域生态水文过程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以河西走廊内陆河流域19个气象站1960—2012年逐日降水资料为基础,构建了最大1d降水量、最大连续5d降水量和非常湿天降水总量等极端降水指标,通过采用多种极值概率分布模型探讨研究区极端降水指标在频次、强度和贡献率方面的变化,从而为分析极端降水对流域生态水文过程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基于GEV最优概率分布模型,得出研究区超过5年一遇的最大1d降水量、最大连续5d降水量、非常湿天降水总量近年来发生次数有所增加,尤其是2000年以后增加更为明显;研究区极端降水强度在2000年以后也明显增强;在极端降水量对年降水总量的贡献率方面,近年来石羊河流域总体呈现增加趋势,黑河流域上游呈现增加趋势、中游和下游以下降趋势为主,疏勒河流域上游和下游呈现增加趋势,中游则以下降趋势为主.  相似文献   

15.
流域生态安全研究的历史阶段划分——以汾河上游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流域生态安全问题具有深刻的历史渊源,与生产技术水平相应,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的生态安全阈限应是一个动态数值。以汾河上游为例,从人口、政策、技术等对生态环境干预度较高的人文因素入手,以森林、草地覆盖率变迁、水土流失程度为主要指标,对流域生态簧全历史阶段划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澜沧江是云南省6大水系之一,也是一条国际河流,纵跨13个纬度,流域内自然地理条件差异较大。其中以溜筒江水文站为界的澜沧江上游流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腹地的高海拔地区,气候高寒,低温少雨。该文以澜沧江上游古水水电站可能最大洪水专题研究项目为依托,根据澜沧江上游流域内外43个水文气象站点的资料,通过对多年平均降水量、最大1日、3日暴雨量以及大雨、中雨发生频次的分析,总结得到澜沧江上游流域的暴雨季节特征和地区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7.
基于RS和GIS的黑河流域景观生态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6年Landsat TM影像、土壤数据、DEM数据及气象资料,基于RS和GIS技术,针对土地沙漠化、土壤盐渍化和水土流失等主要生态问题,选取植被类型、干旱指数、地形、降水侵蚀力值等8个指标,建立了景观生态综合评价模型,评价了黑河流域景观生态质量.结果表明:(1)黑河流域景观生态综合指数平均值为5.870,以3级和4级为主体,占总面积的68.65%,景观生态质量一般;(2)景观生态质量水平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呈现出流域上游最好、中游次之、下游最差的特点,从行政范围来看,民乐县、山丹县、甘州区、祁连县和肃州区较好,额济纳旗、金塔县、嘉峪关市等则较差.  相似文献   

18.
漓江流域上游是广西山洪灾害多发区中较严重的流域之一,为了对漓江流域上游防洪减灾提供技术上的支持,根据漓江流域上游的水文资料、地形地貌及气候特征,构建漓江流域上游三水源新安江模型洪水预报方案。选取2008~2013年的27场洪水作为率定期洪水,2014~2015年8场洪水作为验证期洪水进行降雨径流模拟。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率定期模拟合格率为85.2%,平均确定性系数为0.850;验证期合格率为87.5%,达到甲级精度,平均确定性系数为0.87,达到乙级精度。模拟结果的分析表明,三水源新安江模型适用于漓江流域上游且取得较好的模拟结果,可为漓江流域上游洪水作业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流域生态补偿途径是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文章收集、对比、总结国内外流域生态补偿研究和实践案例,归纳出在国外流域生态补偿实践中,生态补偿途径以市场为主导;而在我国,则以政府主导为主要补偿途径,目前我国流域生态补偿研究正处在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青海湖流域河流表层沉积物中金属元素的分布情况,对流域内河流表层沉积物中36种金属元素的浓度进行测定,并运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分析其污染类型及潜在生态风险。结果显示:36种金属元素空间分布不均匀,其中已被量化青海湖流域表层土壤环境背景值的21种金属元素地累积指数(Igeo)值均为负值,其他15种金属元素未被量化土壤环境背景值,表明青海湖流域河流表层沉积物中金属元素无污染,无显著富集现象。锰、砷、镉、铅、镍、铜、铬、锌等8种金属元素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平均值为69.13,为低生态风险级别,但这8种金属元素在布哈河上游、泉吉河和黑马河入湖口处RI值均超过110,为中生态风险级别。冗余分析(RDA)排序图显示:人类活动是影响青海湖流域河流表层沉积物中镉、砷、铅、汞金属元素浓度的关键因子。综上,青海湖流域河流表层沉积物中金属元素空间分布不均匀与青海湖流域周边人为施用化肥农药、交通污染等因素有关,青海湖流域河流表层沉积物中未出现金属元素污染,潜在生态风险等级为低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