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高速公路的交通事故预防研究是交通管理领域中的重要课题.通过具体分析事故发生前特定时间段的交通流量分布规律,统计交通流量中小型车和大型车等车型占比,建立交通流量计算模型,确定交通流量在事故高发时的阈值,通过高速公路实践验证结果的正确性,为今后高速公路精准控制交通流量,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城市快速路实时交通流运行安全主动风险评估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基于上海市快速路系统采集的线圈检测器数据和事故数据,应用贝叶斯网络(BN)模型对快速路实时交通流参数与事故风险进行建模分析,并利用可有效应对缺失数据的高斯混合模型和最大期望算法分别对BN模型输入和参数进行估计,进而主动评估快速路实时交通流运行安全风险,并对事故状态提前做出预警.分别对可能事故点前后2组检测器和4个时间段的8组交通流数据进行了建模,结果表明使用事故发生地点上下游各一个检测器在事故发生前5~10min内的交通流数据建立的BN模型效果最好,事故预测准确率为76.94%.最后不仅与朴素贝叶斯分类、K近邻、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等经典事故风险估计算法进行了对比分析,还与现有的实时风险评估成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BN模型预测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事故风险评估分析提取事故及对应非事故状况下的交通运行数据作为自变量,以事故发生与否作为0或1因变量,采用数理统计模型分析事故发生与交通流状态的关联性.为探索上海市城市快速路的车道集计交通流数据用于事故风险评估分析的可行性,基于条件Logistic回归,使用该数据与事故数据构建事故风险评估模型,并检验模型预测精度.结果表明低运行速度、车道间流量的差异性会增加事故发生的概率;上海市城市快速路的车道集计交通流数据可用于事故风险评估研究.  相似文献   

4.
寒地城市快速路冰雪路面交通流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视频检测系统采集城市快速路冰雪路面上的交通数据,对城市快速路冰雪路面交通流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冰雪路面对道路交通安全影响,探讨了城市快速路冰雪路面上车速变化、车头时距分布特性,对比分析了冰雪路面与非冰雪路面上城市快速路交通流量与速度的关系,并建立了冰雪路面快速路交通流量与速度关系模型.研究成果将对寒地城市快速路的运营、管理和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5.
为降低河口大跨桥梁的事故率、提升通行效率,基于嘉绍大桥的系统监测多源实时数据,研究气象、交通、时间和大桥结构数据对河口大跨桥梁交通事故发生率的影响。提取了通车运行4年内的事故数据,分别采用时间匹配法和随机抽样法抽取非事故数据,建立了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表明,①交通流量、湿度是河口大跨桥梁交通事故发生概率的显著正影响因素;②平均通行速度是大桥交通事故发生概率的显著负影响因素;③当大桥处于高峰时间时,事故可能性会显著增加;④根据现有数据,大桥的挠度变化、结构振动和交通流中的货车比例对事故发生概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城市快速路立交出口安全风险防控,提升城市道路整体安全性,对快速路立交出口风险水平进行预测,并探究运行状态、控制设施、道路属性、天气等因素对立交出口安全风险的影响.基于导航数据和实地调查数据,以交通秩序指数作为事故替代指标,采用极限梯度提升(XGBoost)算法构建交通秩序预测模型,并利用可解释机器学习框架SHAP...  相似文献   

7.
交通事故、抛锚等交通事件对城市快速路的运行影响极大;准确预测交通事件的持续时间可有助于主动交通管理措施的实施,提升通行效率与安全。本研究采用随机生存森林模型开展交通事件持续时间分析,以克服传统决策树模型易过度拟合和传统生存分析需限制性假定及识别协变量交互作用的缺陷。研究基于上海城市快速路网交通事件数据,并结合道路几何线形、交通运行、天气状况等数据。原始数据库分为训练数据(80%)和测试数据(20%)。分析结果表明事件类型、路段长度、发生地点、剩余车道数、交通流量等变量对交通事件持续时间有显著影响;影响时间预测准确率结果表明随机生存森林模型预测精度显著优于随机森林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8.
为优化城市快速路出口影响区的交通组织,降低出匝车辆的换道风险,提高交通运行的安全性和高效性,依托上海自然驾驶实验数据,提取城市快速路出口影响区出匝车辆的轨迹数据样本,建立出口影响区换道风险评价方法及分级标准;针对三种常见的快速路出口,考虑人、车和路域环境方面的综合因素,利用二项Logistic模型构建换道风险模型,分析不同因素对换道风险的影响程度,以及一定条件下车辆存在换道风险的概率;在此基础上,根据出口影响区的车辆运行信息和换道风险模型,控制换道风险在合理范围内,得到出匝车辆的合理(最迟)换道位置,并提出相应的城市快速路出口影响区的车道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快速路交通流运行安全关键参数识别与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上海市两条快速路采集的事故数据和相应检测器数据,应用随机森林模型对事故发生前5~10min内的交通流数据进行重要变量筛选.利用基于高斯混合模型和最大期望算法的贝叶斯网络(BN)模型对快速路实时交通流事故风险进行建模分析,并对建立的BN模型进行了可转移性测试.结果表明:选取重要变量后建立的BN模型效果优于使用直接检测数据建立的模型,事故预测准确率达到82.78%;可转移性测试中BN模型的事故预测准确率虽有所下降,但整体预测精度和事故预测精度仍都优于利用直接检测数据建立的模型.  相似文献   

10.
以湖南雪峰山隧道群路段为研究对象,针对其严峻的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形势,调研事故路段特征、危化品运输信息及交通事故特征,构建交通安全评价模型。以该模型为基础,通过建立各要素修正因子库,构建危化品运输风险识别和风险值评价模型,提出危化品运输风险评价体系。研究结果表明:事故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较一致,事故识别与评价模型、评价原则共同构建的危化品运输风险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全国雾天交通事故多发的10条高速公路路段中选取交通气象观测条件较好的4条路段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了雾天交通事故的特征,并通过雾天交通事故与能见度的关系分析,定量研究了交通事故在不同能见度区间的分布规律。与晴天交通事故相比,雾天交通事故后果更为严重,伤亡率明显增加。事故类型以撞固定物和刮擦为主。雾天事故中,肇事车辆为重型货车、中型货车和大型客车的比例比晴天增加。雾天事故的原因主要有在同车道行驶未按规定与前车保持安全距离、操作不当、低能见度下不按规定行驶。统计表明,雾天交通事故主要发生在秋冬季节的凌晨至早上时段,事故高峰期为早上7∶00左右,这与大雾日数的时间分布具有较高的一致性。70%~90%的雾天交通事故发生在能见度低于1 km的情况下,其中能见度低于100 m的区间内比例最高,为25%~50%。能见度低于1 km时,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密度随能见度增加而减小,尤其当能见度低于300 m时,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出现突发性增长,当能见度低于100 m,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密度增长到30%左右。根据交通事故在不同能见度区间的分布,将能见度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划分为4个等级,实现了气象能见度到交通安全等级的转化,可为交管部门制定雾天交通事故防范对策,以及气象部门开展交通气象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高速公路隧道群交通事故分布特点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针对中国高速公路隧道交通事故问题突出的特点,根据高速公路隧道的道路及交通环境特性,对北京一珠海(京珠)高速公路韶关段隧道群交通事故的统计资料进行分析,提出了交通事故的时间分布、空间分布、事故形态和事故车辆组成特征;结合隧道出入口处和隧道内的通风、照明和道路特征对交通的影响,进行了交通事故多发段的成因分析,从而给出了控制和减少高速公路隧道群交通事故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3.
陈波  姚红云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34):14283-14288
为减少山区高速公路的交通事故发生率以及提升其交通安全性,对山区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中涉及车辆数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首先对西部某高速近八年来发生的一万多起交通事故进行时空特性分析和起因分析;其次以事故涉及车辆数为因变量,将其分为单车、双车、多车事故三个等级,并从驾驶员、车辆、行驶环境等层面选取8个潜在自变量作为有序Logit模型的分析因子,得到显著性小于0.05的6个自变量;最后利用有序Logit模型对6个显著变量进行分类,通过分析得到各自变量分类优势比(or)大小,并采用负二项回归(NB)模型验证自变量分类风险大小的正确性。分析结果表示各自变量分类中的冬季、涉及大货、间距不足、收费站、晴、白天等分类优势比最大,且优势比在有序Logit模型分析时变化更大,说明有序Logit模型比负二项回归模型更适合用于分析事故涉及车辆数变量的分类优势比。结论表明,在交通安全治理时尽量控制优势比大的因素可减小事故车辆数,从而可间接降低严重事故的发生率,为高速公路管理提供有力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分析山区高速长大下坡路段事故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本文首先对地处陕西省、广西省、云南省的典型山区高速公路长大下坡路段的道路交通事故数据进行深度调研,共获取2559条事故数据,然后基于上述事故数据,构建了多项logit事故严重程度模型,对导致山区高速长大下坡路段交通事故的直接致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肇事驾驶人超速行驶、违法装载超限、疲劳驾驶、操作不当、违法停车、车辆制动失效对山区高速长大下坡路段伤亡事故有显著影响。为改善山区公路的运营安全性,从根本上寻求已建成山区高速公路事故频发的有效办法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为了分析高速公路平纵线形和其他交通相关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从时间和空间角度选取9个自变量,构建基于负二项回归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时空分析模型。以某高速公路典型危险路段为例,进行模型拟合与检验。结果表明,基于负二项回归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时空分析模型拟合效果良好,事故率与路段弯曲比和连续下坡累积效应呈正相关,与平均坡度和大车比例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引入可变限速的思想,考虑影响施工区车速的因素如V/C、大车率、服从率等因素,提出基于交通流理论和交通冲突技术的施工区可变限速模型.通过仿真进行了模型的标定,并基于算例得到施工区的限速值.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克服现有限速方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针对发生事故的双车道模型,考虑行驶车辆是否在事故车道以及距离事故的远近,分析不同区域的换道特点,建立双车道元胞自动机模型。在开放边界条件下,改变进口车辆的驶入率和事故的持续时间,得到了车流量和平均车速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在发生交通事故时应缩短事故处理时间,并将入口车辆进入率降至一定值。  相似文献   

18.
城市快速路高阶流体模型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回顾宏观流体模型的发展和分析宏观模型中的高阶流体模型的基础上,利用上海高架快速路实测交通数据,对快速路控制中常用的一种高阶流体模型进行了参数辨识和模型性能分析,验证了模型对于我国城市快速路的适用性;最后给出下一步研究的设想.研究结论可为我国城市快速路的规划、设计、运营和管理提供有力依据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公交车单车正面碰撞事故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选取英国2014-2018年速度不高于30mph/h的公交车在城市交叉口范围内发生正面碰撞的数据,建立离散选择模型—有序logit模型,从公交车驾驶员特征、车辆特征、道路特征、环境特征和事故特征方面分析影响致命事故、严重事故和轻伤事故的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在90%的置信水平下,事故严重程度与驾驶员性别、年龄、车辆意图、车龄、车辆状态、车辆是否离开车行道、事故是否发生在工作日、路面情况、是否信号控制、光线情况、警察是否在事故现场、事故发生位置、碰撞设施这些因素显著相关。研究结果可使交通管理者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公交车事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